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玛琳娜·茨维塔耶娃是俄罗斯20世纪一位独特的女诗人,她从未加入过任何文学流派或文学团体,但她的诗歌创作却在俄罗斯诗歌史上独树一帜。其中,孤独是不能绕开的话题,孤独似乎成为了她的某种标志,不仅贯穿在她的现实生活中,也渗透在她的诗歌创作中。  相似文献   

2.
这学期开学不久。我们斑一名刚刚转学来的女生李倩茹到办公室找我,她进来时.只有我自己在办公室。她那样羞怯,很不自在。我以为她是来问题的,没想到她小声对我说,她写了一首小诗,说着,顺手递给了我。其实那是一首只有我和她才称为“诗”的小诗,题目是《星星》。她是这样写的:“星星一闪一闪\我就静静地看\仔细看星星\星星慢慢地动\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教育工具,娃娃屋是女孩子们对未来的幻想,幻想完美的人生是什么样的,所以娃娃屋的生活是遥不可及的。艾米·迈尔斯在19世纪90年代制作了自己的娃娃屋,她复活了在一栋维多利亚式建筑中度过的童年生活。当时的艾米已经不是一个小女孩,她30多岁,与同样未婚的姐姐在肯辛顿一起生活。在这栋娃娃屋中,她重建她的婴儿房和她妈妈的优雅客厅。艾米深情沉浸在对19世纪60年代的回忆中,当时她作为家中五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住在伦敦北部的一栋维多利亚式的大房子里。  相似文献   

4.
我的朋友     
正"芷——懿——"不用说,这肯定是赵甜一的声音。凭着她独一无二的大嗓门,女高音,我不用看就知道又是她在叫我。有一次,我从餐厅出来,突然眼前一黑,一双柔嫩的手蒙住了我的眼睛,蒙我眼睛的人也不说话,让我站在原地使劲猜。"雯雯,书琪,斐斐……"我一个一个地喊出好友的名字,那只大手却不见松开。"陈瑾,欣怡,一墨……"我继续猜名字,她终于忍不住了,"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不用想,单听这笑声,我就知道是甜一了,回头猛地抓住了她的手,果然是她。我想,如果她不笑出声来,我还真的一下子猜不出来,恐怕得把好友的名字报个遍呢。所以说她的声音就是她的名片。  相似文献   

5.
跨过一座座山,游过一道道河,一只猞猁来到了这片小树林。她是雌的,叫朵朵,是人类给取的名字,因为她淡黄色的身体上有朵朵灰褐色的斑点。她直挺挺地躺在白杨树的一根粗大的树枝上,一动不动,看上去像是没气了,其实,她是在耐心地等待她的猎物从树下的小路上经过。  相似文献   

6.
<正>煤姑娘,深藏在地层深处。世上属她待嫁时间最长,但她默默地等待,结果等来的,却是一场接一场灾难,什么地壳变迁呀,什么天翻地覆呀,什么雷劈电击呀,可以说,世上的任何苦难她都尝到了,直至她成了"睡美人",像一条条"卧龙",仍守在闺房,她不想在地下长睡了,很想嫁出去,追寻伟大的爱情。然而,她羞赧地苦笑,爱情是什么?她懵懵懂懂,似是而非,她都成了世界上最老最老的"宅女",地地道道的老姑娘了,她渴望着爱情,就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一位叫塞尔玛的女士内心愁云密布,生活对于她已是一种煎熬。为什么呢?因为她随丈夫从军。没想到部队驻扎在沙漠地带,住的是铁皮房,与周围的印第安人、墨西哥人语言不通;当地气温很高,在仙人掌的阴影下都高达华氏125度;更糟的是,后来她丈夫奉命远征,只留下她孤身一人。因此她整天愁眉不展,度日如年。我们能想像她内心的痛苦,就像我们自己也会经常碰到的那样。怎么办呢?无奈中她只得写信给父母,希望回家。久盼的回信终于到了,但拆开一看,使她大失所望。父母既没有安慰自己几句,也没有说叫她赶快回去。那封信里只是一张薄薄的信纸,上面…  相似文献   

8.
刘英英总是在赢。从十几岁接父母的班,进铁路局做一名普通的职工开始。即使在这样平凡的岗位上,她也会让人刮目相看,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成了当时铁路局最年轻的三八红旗手,并且备受单位领导的重视。在走进富迪之前,她也从事过其他行业,并且每次都是以赢告结束。每一段行程都会留下她坚实的足迹。用她的话说,别人都是爱拼才会赢,而她是在准备进入之前就会  相似文献   

9.
米尔是家里的独生女,爸爸妈妈很疼她,给她买了好多玩具,可她并不喜欢。米尔很孤单,她需要的不是玩具,是伙伴,一个能陪她哭、陪她笑的伙伴。虽然学校里也有同学、朋友,但大家在一起的时间有限,放学后还是得各回各家。米尔希望自己有个妹妹,哪怕她需要牺牲玩耍时间来照顾妹妹。  相似文献   

10.
萨冈登龙术     
弗朗索瓦·萨冈(FrancoiseSagan)是今天法国资产阶级文坛上最走运的一位青年女作家。她虽然只有二十多岁,但是她在法国的名望比那位存在主义派的让·保罗—萨特(Jean Paul-Sartre)还要大。她的第一本小说“忧愁,您好!”是在1954年她十八岁那年出版的,一次就印了二十五万册。1956年她  相似文献   

11.
<正>女孩住在山上。她常常站在院子里,凝望对面山腰上的一幢房子。那一定是一幢美丽的房子,女孩不止一次这样想,因为它有金色的玻璃窗。于是,女孩尽管爱她的家,但依然渴望能住到那幢房子里。那一定是很美妙的事情,她想。女孩渐渐长大,妈妈允许她到花园外骑自行车了。她兴奋地推出自行车,毅然骑向对面那座山。她  相似文献   

12.
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国度里有一位忧郁的公主,她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房间一步,并且她房间里的窗帘永远是拉上的,不会让一丝一毫的阳光透射进来。公主之所以不愿意走出房门,是因为每天晚上她做梦时,都会梦到一群怪物围在她的身边嘲笑她长得好丑好丑。当公主从恶梦中惊醒的时候,她会立  相似文献   

13.
韩素音女士来去匆匆。她是大忙人,一到中国就被人围住,想找她谈谈真难,几番求见都遭拒绝。在天津参加完一个会议的归途中,我挤进了她的软席车厢。离开了众人,她就不显得那么高不可攀了。她的热情,她的魅力更是一下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们淡的都是关于中国的事。也许因为旁观者清吧,她身居海外,却对中国的事有比我们有些人还要清醒的思考。从言语间,我感到她对中国的思考满怀炽热的感情。毕竟她的根在中国。中国年轻人:最懒? 也许看到我是年轻人,她一上来便谈起了对中国  相似文献   

14.
简·奥斯丁是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女作家.她在创作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她那个时代的中产阶级妇女的爱情和婚姻观上.她认为金钱和地位是美满婚姻的保证,因此女性在考虑婚姻时应当凭理智而不能只凭感情.本文综合她的小说及其本人的经历,分析她这一婚姻观的内容,成因及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以及这一观念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沉稳与苍凉——论张爱玲小说的人生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注重于对人生意义的阐发 ,在这一主题上表现出三个特色 :一是取材范围远离时代主流、限于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 ,叙述方式也显得平淡而自然 ;二是在人物设置上 ,她所选取的都是一些处于生活边缘地带的普通人 ;三是由于勘破了人生的无奈 ,她的小说具有一种悲剧性。但由于她对世俗人生的认同与热爱 ,所以她的作品与传统的悲剧不同 ,而带有软悲剧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张云(化名),是一个很奇怪的女孩子,独来独往,脾气很大而胆子很小,看人从来不从正面看。同学们提起她是一脸的鄙夷。但她对我表现出格外的热情,有事没事好往办公室跑。终于我从她嘴里知道了真情:她是单亲家庭,由于性格孤僻常有同学在老师那里打小报告捏造她的种种不是,甚至她认为的好友也不能在关键时刻拉她一把。她深感被朋友抛弃和欺骗了,发誓从此以后再也不信任任何人。而同时,她又采取了过激的行为使得班里的同学大感危机四伏,因而更被同学疏远、排挤和孤立。  相似文献   

17.
1949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一位律师的妻子在《自然史》杂志上披露了自己在海上获救的奇特经历:她在一个海滨浴场游泳时,突然陷入了一个水下暗流中。一排排汹涌的海浪向她袭来。就在她即将昏迷的一刹那,一条海豚飞快地游来,用它那尖尖的喙部猛地推了她一下,接着又是几下,一直到她被推到浅水中为止。这位女子清醒过来后举目四望,想看看是谁救了自己。然而海滩上空无一人,只有一只海豚在离岸不远的水中嬉戏。  相似文献   

18.
据印度报刊报道,英·甘地夫人遇刺前曾怀疑并预感到有人正在密谋反对她。她曾两次公开提到过此事。十月中旬,在印度北方邦勒克瑙市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她说,目前有一股想要消灭她的势力。她强调说:“他们能做到的最坏一条就是把我杀了。但是,即使英迪拉死了,在她的血泊上还会有千万个英迪拉站起来继续为人民服务。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英迪拉·甘地不仅仅是一个妇女的名字,而是为大众服务的哲学”。她第二次讲这个问题是在巴特那市的一次集会上,也就是她遇难的前两天。  相似文献   

19.
我初二时的班主任是一位语文老师,最初,我并不喜欢她。因为她是一个来一阵大风都会被吹倒的干瘪老太太。她上课要求极严,只要我稍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举动,她就会明察秋毫,笑呵呵地叫我起来回答问题。她这种刚中带柔的教课方法令我不得不乖乖就范,集中精力听她讲课。更让我难以忍受的是,临下课前,她总会走到我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她行走着,在路上;永远在路上,行走着!穿梭于黄河两岸。这是一次历史的行走,文化的行走,精神的行走。是一位30多岁的青年女学者,走破了59双鞋,是一个行走着的思想者。她的生命在行走中燃烧,她从生命的火光中寻找到本真的自我,心性由此而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