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地方立法监督制度存在明显的程序性缺失,使权力机关监督无法落实到位。建立专业化社会监督机制可以弥补程序缺陷,增强权力机关监督能力。专业化社会监督程序构建已具备理论基础和实践优势,可以从主管部门、专业化公民的确定程序、介入立法监督的时间程序、参与监督形式、监督结论及效力等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2.
刑事鉴定在刑事诉讼中意义重大。目前公检法三机关在各自负责的诉讼阶段拥有刑事鉴定程序启动权的局面亟待改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享有申请启动刑事鉴定程序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行政赔偿先行程序是我国行政赔偿程序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制度设计目的在于通过赔偿义务机关自行解决赔偿问题来达到便民、提高行政效率等目的。通过对行政赔偿先行程序的功能研究,进一步挖掘其内在价值,为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任小虎 《科技信息》2006,(11):336-337
国家赔偿法律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社会文明的进步,是我国法制文化走向进步和完善进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里程碑。司法实践中我们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为人知到逐步被社会所认知、重视的发展历程,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国家赔偿法》自1995年1月1日实施以来,对于维护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由于观念固守、认识上的差异、执法经验不足、利益衡量与选择以及立法技术等因素的干扰与制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赔偿法》的正确贯彻与实施,背离了国家刑事赔偿立法的目的。本文试就刑事赔偿实践中争论较多的几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行政追偿制度在我国一直处于"整体失灵"的状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立法上没有一套健全的追偿程序设计。追偿程序的完善一方面可以有效地防止赔偿义务机关追偿权的滥用,另一方面可以使被追偿人的实体权利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行政追偿决定程序是行政追偿程序的起端,其包括立案、调查核实证据、告知与申辩、行政追偿决定的作出以及送达等具体内容。深入探析行政追偿决定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各种程序性问题,有助于我国行政追偿制度的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6.
随着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意识的增强,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过程中,在遵从实体法上已大为进步,但对程序合法的认识仍凸显不足,程序操作上的不规范引起了行政相对人的不满,并由此滋生了大量行政纠纷。在分析实务中程序违法行政诉讼案件的基础上,探讨和归纳该类案件的基本审判理念和思路,针对适用不同的判决结果,确定无效、可撤销、确认违法、责令履行法定职责四种责任形式在审判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情形。  相似文献   

7.
刑事赔偿是国家赔偿的一个有机部分,刑事赔偿从无到有,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和对人权保护的重视。自1995年《国家赔偿法》颁布以来,国家刑事赔偿的审判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在司法实践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相关法律的更新,在新的形势下刑事赔偿制度也出现了一些急需改进的地方,文章从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角度就刑事赔偿的原则和范围提出个人的认识,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讼法》作为程序法必须以严谨的程序设计为依托,任何一项民事程序都有其运行规则和内在逻辑。由于民事法律事实的变化,可能会出现民事程序转换的情形。具体包括审判程序中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之间的转换以及非讼程序转换为诉讼程序两大类,而简易程序与普通程序之间的转化具体分为普通程序转化为简易程序和简易程序转化为普通程序两种,简易程序中的小额程序转化为一般简易程序或普通程序也是一种民事程序转化的形式。而在每一项程序制度设计的背后,其可行性、可操作性都是司法实践中无法避免的问题,程序之间如何转换,转换的空间和可能到底有多少,这些都是学界和实务界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行政主体在实施赋权或授益性行政行为的过程中增加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以外的条件,从而影响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被称为添负行政程序。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添负行政程序属于程序瑕疵,与"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规定不得为"的依法行政原则不相符。添负行政程序行为是行政主体在行政过程中推诿转嫁责任的一种手段,并且其与不作为行政行为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当前要解决添负行政程序行为这一问题还有很长远的路要走,但因其具有较强的行政可诉性,故能从建立行政监管纠错机制和完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两方面来对行政相对人进行权利救济,以推进建立高效的行政管理运行体制。  相似文献   

10.
基于控制流的多线程程序的静态切片算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一种基于控制流的多线程程序的静态切片算法, 该算法的主要思想是在构造多线程程序依赖图的同时保留程序的控制流信息, 利用这些信息能 够判断出程序中的多线程可实现路径, 从而提高多线程程序静态切片的精度和效率. 最后给出一个多线程切片的实例.  相似文献   

11.
行政调查权是行政机关在执行职权中广泛运用的权力,它必须是基于“信息、协调和参与”的理念,对调查权进行合理、有效的法律控制,主要应从行政调查的实施主体和它的法定程序入手。行政调查在实践中实施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在未来行政程序立法应予注意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2.
Prolog与C程序连接的实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图形用户界面广为流行的今天,人工智能程序设计大多仍基文本方式,通过程序连接的方式,人工智能程序也可以具有漂亮的GUI界面,Prolog是逻辑程序设计语言,C是过程型语言,Prolog程序与C程序的连接为Prolog提供了更强的计算能力和GUI功能也为C语言的应用提供了智能推理能力。基于Turbo Prolog2.0和Turbo C2.0,本文结合程序实例介绍了Prolog程序和C程序的接口程序设  相似文献   

13.
魏勇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8):25-26,31
正当法律程序是法治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和保证。正当法律程序对行政法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其作用下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程序原则在行政法中逐渐受到了重视。坚持正当法律程序在行政法中适用的前提、方法和原则,坚持行政程序的立法法治、执法公开、公正才能够使行政法符合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自90年代以来,程序保障的理论在诉讼程序上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为了构建和完善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笔者认为程序保障理论应渗透到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各程序机制中。因此,本文提出了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之程序保障的三大应然价值取向,即程序公正、程序效益和程序安定,以及它们各自在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机制中的应然体现。  相似文献   

15.
随着依法治国的深入开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司法公正了,实现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方面。司法公正由诉讼程序公正和诉讼实体公正构成。本文将详细介绍诉讼程序公正观念提出的背景,现在社会对诉讼程序公正的理解,诉讼程序公正与诉讼实体公正的关系,诉讼程序公正与诉讼程序效率的关系,最后探讨诉讼程序公正在我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黄子君  张亮 《科技资讯》2009,(28):206-206
算法程序是用可执行程序设计语言或抽象程序设计语言描述的算法,开发正确,高效率的算法是计算机科学的核心,为了提高算法程序的可聿性和生广效率,人们正在追求算法程序开发的形式化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17.
小额诉讼程序和速裁程序皆为我国民事诉讼简易化程序改革之产物,两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相异之点。从司法改革趋势来看,速裁程序日益凸显其实践价值,小额诉讼程序则逐渐式微。但是,不能因速裁程序之"兴盛",小额诉讼程序之"没落",而在倡举速裁程序之时,完全摒弃小额诉讼程序之功能性价值。毕竟,小额诉讼程序与速裁程序并无本质上的冲突和矛盾,两者均有值得引鉴的内在机制。所以,改进和整合小额诉讼程序和速裁程序,将小额诉讼程序置于速裁程序之中,成为速裁程序一部分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公共行政的发展使得行政立法对公民权益的影响日益扩大,但在我国,行政立法习惯上是专属行政机关领域之内的"政府决策",外界参与较少.封闭式的行政立法使得"行政权力部门化"和"部门利益法制化"现象产生,并成为滋生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的制度性原因之一.为防止立法主导权被行政部门或利益主体完全控制,在行政立法程序中建构完备的民主参与机制必然成为现代公共行政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公平正义是我们当今社会的价值追求,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先决条件。没有公正,社会和谐肯定无从谈起。由于要实现公平正义首先就要按法、按章办事,即"符合相关程序",以程序制约实体,从而达到整个社会无偏私、无特权这一实体公正结果的出现。所以说"符合程序"、"程序正当"肯定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证。可是,时下所爆发出的很多被民众质疑为不公正的事件却被有关部门答复为"符合程序"或"程序正当",然后再无下文。本文作者试图从一则新闻报道入手,探讨究竟什么是"程序正当"、既然"程序正当"为什么还被民众质疑等,以及在新形势下应如何通过程序正当保障公正等。  相似文献   

20.
如何把一个现有的C 程序转化为Java程序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这需要考虑程序需求、程序规模以及语言异同等多个方面。本文通过分析Java和C 之间的异同而给出了一个把C 程序转化为Java程序的通用轮廓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