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词在储备状态下具有泛指义和特指义,但进入具体语境后却只能用其中的一个意义。因此,在成语解词和释义时必须辨明泛指义和特指义。以“节用爱人”“根深柢固”“乌合之众”“画龙点睛”“咬牙切齿”“画蛇添足”为例,说明目前出版的成语词典和综合性词典往往不注意辨别泛指义和特指义,或误以泛指义为特指义,或误以特指义为泛指义,而这些都不利于对词义的正确理解和语义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以认知原型特征来解释“上”“下”二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不对称使用格局和具体用法的差异。认知原型特征是词源义隐含的空间认知的方式和特点,是主导词义发展及有效派生词义内核与共性,并以词义共性的形式保留在现有的常用词项中。认知原型特征的差异是造成“上”“下”使用差异的本源性动因。全文以二词作方位词、趋向动词和作补语的词义分析和对比归纳并逐步验证“上”“下”不同的原型语义特征对二词使用差异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海峡两岸通用词语的隐性差异是两岸词语对比研究中不易被察觉、尚未引起人们足够关注的部分,主要包括概念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三方面,尤以后两者为多。“起跑”在相关工具书中常作为通用词处理,一般不标记差别,但在具体使用中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大陆多用本义,台湾多用比喻义,台湾“国语”中的一些用法大陆普通话基本不用。隐性差异是在长期使用中积淀下来的相对稳定的用法,有别于使用频率较低的临时语境义和临时修辞用法。将两岸词语对比研究从显性差异深入到隐性差异,意味着研究策略、研究方式以及研究诉求的转变,此项研究对双方民众的交际、交流以及相关工具书的编纂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民族的基本要素,汉语的统一是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60多年的隔绝对立并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同语同文的海峡两岸在汉语的语音、词汇、文字方面形成了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对两岸民众的文化交流和沟通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也影响了汉语在国际上的传播。由两岸汉语专家共同编写和共同审定中华语文词典系列,通过词典使两岸语言异中求通,然后逐步化异为同,这对于汉民族共同语向统一方向发展,进一步推进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和共同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以及促进两岸的繁荣发展与和平统一,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两岸同属中华民族,同文同种,讲的是相同的语言,使用的是相同的文字。但由于近60年的分离,两岸语言文字使用中存在一些差异。对两岸文字使用状况和两岸民众认读简繁字情况的比较分析表明:两岸文字差异被夸大,两岸在包容简繁差异方面有了更多的共识。在对现有两岸文字统合主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应力争做到“凝聚共识,包容差异,化异求同,渐进统合”,并在加强两岸文字规范(标准)的整合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6.
随着两岸交流加强,台湾对两岸词语差别比较关注,编辑出版了一系列两岸词语差异词典,特别是《两岸每日一词》显示了其优势。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两岸词语使用的说明不准确,释义不够严谨,例句不地道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利用网络充分调查大陆词汇使用情况,谨慎利用“百度百科”等网络资源词语的释义,可以借鉴但不能完全依赖大陆一些权威辞书的释义,利用网络查询词语用例时要注意语言信息处理中的歧义切分,两岸加强交流、沟通与合作是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一词多义是各种语言中的普遍现象。选择正确的词典义,使之顺应特定的语境义至关重要。本文旨在通过“company”一词浅议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8.
1.1什么是同义语 同义词(Synonym)是词与词之间的同义。什么是同义词,目前还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定义。较流行的是“理性意义”或“基本意义”相同,“感性意义”或“附加意义”不同便是同义词。两个分别从心理学和逻辑学角度下的定义忽视了词的功能和用法方面,虚词便被排除在外了,况且无法说明use和with是不是同义词。又如,sell和buy是一组相对关系的反义  相似文献   

9.
每一个词 ,其意义在词典中都是有限的 :或单义项 ,或多义项 ,这种词义是语言中的词义。但在实际使用中 ,词义却又会发生变化 ,或具体化 ,或有新的所指 ,或临时变异。这时的词义即为言语中的词义。本文拟对言语中的词义变化作一简单分析 ,找出其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第二届两岸四地现代汉语对比研究学术研讨会”,围绕会议主题“两岸四地汉语共同语的差异与融合”,就“一语两话”、现代汉字“简繁二体制”、两岸词汇融合的趋势、台湾汉语口语“觉得说”的词汇化、台湾“两岸词典”的编纂、台港澳标准书面语汉语的共性与个性、两岸辞书编纂中的语音问题、两岸华语指示、两岸四地现代汉语语言要素的差异与融合、语文政策、汉语教育学的建立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数据来自两岸大中学校实施的问卷调查,被调查词语来源认知调查结果呈现的两种状态显示两岸词语存在一定差异。语言是社会现象,词语是社会的产物,两岸自然、人文、社会环境的差异,必然使两岸词语烙上各自的印记,两岸汉语词语来源认知的差异是调查对象对于词语自身印记的反映。两岸词语差异是汉语内部的差异,随着两岸互动日渐频繁,部分词语自身的印记已开始模糊并逐渐淡化,因而两岸互动是汉语词语融通最便利最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语言和语言学的视域中,非通用词语是两岸现代汉语中的一类有特殊价值的词语,它的价值表现在既通用又不通用的矛盾中,也表现在从非通用向通用的转化过程中。对非通用词语的语言价值和语言学价值进行探讨,能使其在两岸交际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进而促进两岸的无障碍交流。  相似文献   

13.
大陆和台湾同种同文,但两地因诸多方面差异存在,导致在政治词汇、社会习俗用语、科技新词、新词语传播等方面都差异明显。目前,台湾新词汇对大陆的影响比较大,大陆对台湾的影响也正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14.
有许多外来词语是两岸四地共有的,其中很多在内地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具体表现一是表义范围扩大,二是使用范围扩大,三是衍生出大量以共有外来词语为构成要素的新词语。上述变化有多方面的深刻原因,主要是网民数量庞大、造词意识和热情空前高涨,造词资源无比丰富,对外来词语的创造性使用以及类推仿造新词语等用语造词手段发挥到极致等。  相似文献   

15.
《新华字典》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的、迄今最有影响、最权威的一部小型汉语字典。《新华字典》已发行4亿多册,其注释的科学、准确为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所公认。有些读者对《新华字典》的部分注释内容存在误会,主要包括:一、《新华字典》1998年修订本的差错率是否为零;二、《新华字典》的“.”号用法是否符合国家规范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三、《新华字典》是否有环保观念;四、《新华字典》检字表“多开门”的检索方法是否科学。本文对此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内地与港、澳、台之间相互承认与执行仲裁裁决的区际司法协助问题历来是两岸四地研究区际法律冲突、区际司法协助的学者们关注讨论的问题。尤其是为解决中国目前两岸四地的区际仲裁裁决司法协助,内地和港澳地区签订了《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关于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相互认可和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两个"安排"之后,安排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差异更是引发学者们讨论的兴趣。安排中各地区对管辖法院、区际裁决的认定、公共秩序的适用等问题尚存差异,从两岸四地相互认可和执行仲裁裁决的实践看,其问题逐渐显露。这些问题在实现统一区际司法协助立法中值得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比较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死刑执行的方法、场所与时间、程序和死刑执行人数,得出对我国大陆死刑改革的启示是:借鉴台湾地区把死刑犯心神丧失作为死刑暂停执行的一种情形;借鉴台湾地区把特殊纪念日作为死刑暂停执行的一种情形;增加死刑执行的透明度;适当延长死刑的执行期限;适当的时候公布死刑执行人数。  相似文献   

18.
《说文解字》中有许多如"宅、室"等表示"居室"的字,它们之所以没有根据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而归于一统,是因为它们在社会中分别充任不同的角色,体现不同的文化蕴义。《说文解字》在训解这些字字义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国丰富的古代文化。  相似文献   

19.
从纺织标准体系的角度分析研究了海峡两岸纺织标准的异同.结果表明:大陆纺织标准过于细化;台湾CNS标准体系过于简练,稍嫌单薄,缺乏含有较新技术的功能性纺织品的相关标准.海峡两岸有关安全、卫生、环保内容的纺织标准均有待于加强.  相似文献   

20.
透过2005年连战访问西安后宰门小学和2011年陈光标在台湾高调行善两个案例,从语言、表现形式等方面分析导致两岸善意得不到有效传播的文化原因:中国大陆比较侧重长远的民族利益,而台湾相对注重直接的局部的利益;大陆表达方式的热情直率而台湾的含蓄委婉,等等。指出日本文化和西方文明对台湾文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两岸在文化取向和价值观方面的差异,并建议采取“入乡随俗”、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等对策和具体措施,以推动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