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以及传统医学经络学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之后,被系统运用到人体运动理论的领域,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太极拳理论。本文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太极拳理论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剖析论述五行学说在形意五行拳创编和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旨在为形意拳的学习者在技击性和健身性两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并对提高形意拳的锻炼价值、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国武术发展的哲学思想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为切入点,从道家思想的准则,阴阳对立统一的规律2个方面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历程进行研究,认为,中国武术发展到今天既是一个创造过程,又是一个思维过程,是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成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4.
儒、道、佛对中国传统音乐审美意识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章论述了儒家仁学、道家美学及佛教中的“虚”和“顿悟”对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对《易经》的分析入手,说明了阴阳思维的基本特征和普遍性,通过深入剖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思维特征,同时,文章运用阴阳对立统一学说探索了生命的奥秘,测不准原理,自我否定与物质不灭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化能量学说视域中的"原生态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能量学说揭示了作为支持人类社会有序运作的复杂开放系统——文化具有物质、能量及信息的属性和"自主进化"的能力。从人与资源环境关系的角度看,人类从原始文明过渡到农业文明以及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的驱动力,是生态环境条件约束下文化对资源的识别、选择和利用。"原生态文化"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势话语中获得被认可与强化,既是"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文化崛起的表征,也是人们对工业文明展开间接批判的表述。生态危机的提前到来,是工业文明泛滥所加剧的族群间以及族群内部成员间的无序竞争所驱动的对自然资源无休止掠夺与控制之恶果。从学科定位的角度,"原生态文化"应当归属于人类学、民族学学科范畴,是"文化相对论""他者"视域中的本土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7.
重估传统     
传统作为文化的积淀和生成,构成人的文化坐标。理解“传统”有两种可能的视野;在本体论意义上,传统塑造了一个民族的特定存在方式,可称之为“文化传统”;在知识论意义上,传统则充当被变革、被超越的对象,可称之为“传统文化”。对文化传统的自觉捍卫,其意义已超过了保守与激进之争。轻蔑传统、终将被历史所轻蔑。  相似文献   

8.
文化传统是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文化既因时因地而异,又有一定的稳固性和延续性,是发展中的动态文化和稳定的静态文化的结合。而文化传统中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因素对国家的德育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中华传统文化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无穷智慧。但几千年封建专制文化的积淀也使之毒瘤相伴,若不能矫治,则必将影响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和以文化强国为重要支撑的“中国梦”的实现。而具有超然、开放胸襟和乐观心态、追求神性等特点,诞生于古希腊的体育文化精神—追求公正、平等,具有矫治专制文化弊病的作用,能更好地恢复中华传统文化的本然性,塑造中华民族新的精神体系,为实现中国梦打造新的精神武器。  相似文献   

10.
进化综合学说曾君临天下在本世纪ZO年代以后,在现代遗传学理论基础上,群体遗传学家、实验进化遗传学家、古生物学家、系统分类学家、生态遗传学家相继携同努力,论证了突变、杂交、隔离,尤其是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了进化的综合学说。由于这个学说格外强调自然选择的作用,故一些学者又称它为新达尔文主义。以果蝇为主要研究材料的实验进化遗传学的代表学者丁.杜布赞斯基于1937年发表了他的著名著作《遗传学与物种起源》,标志着综合学说的成熟(综合学说这个名称是英国进化论大家上赫青黎于1942年提倡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太极拳养生修行的影响。方法以《道德经》为例,应用文献材料分析解析方法,探究《道德经》与太极拳养生修行的相互影响以及对于人们的启示。结果《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中华武术的集大成者———太极拳自然会受到《道德经》思想的深刻影响。从舍己从人之悟,天人合一之悟,静笃观复之悟及有无与耗散之悟四个方面阐述了《道德经》对于太极拳养生修行的影响。结论道家思想是太极拳理论的基础,而太极拳的养生修行实践又正好印证了舍己从人、天人合一、静笃观复、有无与耗散等道家思想。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的渊源及教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太极拳的历史渊源及教学特点进行了论述,旨在使学习者对太极拳更为了解,使太极拳的教学更为规范,动作更为标准,体现中华武术的魅力所在,弘扬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3.
传承和弘扬太极文化,是当代大学体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本文简述了太极文化的基本内涵;阐释了太极文化的当代价值;揭示了太极文化在高校体育中的“提振民族精神、形成和谐理念、陶冶道德情操、学会果敢处世、矫正失衡心理、增加竞争魅力”等育人功能。强调应在润物细无声的情境中,让大学生潜移默化地领受太极文化的浸润和熏陶,进而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4.
技击是太极拳武术文化更深层次的内涵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它的精髓和灵魂。弱化太极拳技击内涵不利于太极拳的发展和推广、阻碍了传统太极文化的传承。强化技击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结合技击文化思想和攻防内涵,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开展校园太极拳教学,是传承太极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武当玄功太极掌属于内家拳,必须遵循它本身的规律,按照科学的训练方法进行练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它摄养生之精髓,集技击之大成,参研道家传统内丹之心法,遵循太极自然演化之理而成拳.它是以太极哲学为基本原理,以阴阳辨证关系来指导拳法运动的源于自然、法于自然、合于自然、以外导内、以内催形的武当派内功掌法.习练者必须了解它的精髓,科学地练习,才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唐代政治权力中枢位置发生过多次变迁。这些变迁主要发生在唐中前期,长安城的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三大内"之间。安史之乱以后,政治权力中枢位置不再发生转移,大明宫正式成为皇帝主要听政、居住的宫室。而太极宫和兴庆宫的机能随之发生转变,前者成为以礼仪为主要功能的宫殿,后者成为皇帝生母太后居住的寝宫。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运动在中国源远流长,如今作为一种体育文化,已经得以迅速发展。本文主要在理论 联系实际和自身在学习中所遇到问题的基础上,谈一谈如何把太极拳教得更好、更快,使学生易于掌握, 不易忘记。  相似文献   

18.
《周易》中的太极文化与太极思维渗透与影响着中国各个艺术领域的发展。以舞蹈艺术为例,舞蹈构图是一部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而舞蹈构图也离不开创作者的思维发散,《周易》中的太极思维渗透与影响着中国舞蹈创作者的舞蹈构图思维。  相似文献   

19.
《茉莉花》是我国民歌的经典之作,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它从起源到现在,有着各种各样的变体和版本,经过各地人民的改编创作,加之当地的方言、曲调、演唱风格,展现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洋溢着独特的东方神韵,在受到国人喜欢的同时,也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  相似文献   

20.
优秀传统文化应该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文章通过对《论语》这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与大学生素质教育关联的分析 ,指出《论语》等凝聚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作品 ,至今仍然有其重要价值 .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要充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倡导大学生阅读优秀文化经典 ,是增强民族自豪感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良好途径 ,也是我们培养2 1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