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清时期,晋商开辟了一条把中国江南和欧亚大陆连起来的"茶叶之路".晋商的万里"茶叶之路",由采茶到开发基地种植、加工;由水运到驮运、车运、再驮运到欧亚大陆,是一项庞大的茶叶物流工程.祁县的古茶道路是晋商万里荼路上最重要的中心路段,祁县茶商是开辟"茶叶之路"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2.
实现浙南茶叶市场数字信息化管理的实践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地处浙江省松阳县的浙南茶叶市场是全国最大的绿茶集散地,被誉为"中国茶叶第一市",茶叶交易量、交易额连续多年位列全省之首。近年来,随着中西部地区和周边省市茶叶种植、加工规模的迅速扩张,茶产业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为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管理,破除对"以量取胜"经营模式的依赖,同时减少销售中间环节,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实现茶产业的转型升级、茶农持续增收,从2011年4月开始,松阳县组织开展了中国科技富民强县子项目——浙南茶叶市场数字信息化改造工程。该项目从布线系统设计、电子商务平台、信息基础平台及综合管理系统(质量安全等)、电子结算管理系统、电子监控系  相似文献   

3.
几种茶叶中抗氧化性物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几种茶叶的抗氧化性,为选择饮用茶叶品种和加工开发茶叶提供参考。采用了"蒸馏水熬制"和"乙醇浸取法",从不同茶叶中提取了抗氧化性物质,对其的还原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及总酚含量进行了测定。三种测定方法测定结果:还原能力大小、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大小与提取物总酚含量高低相一致。结果表明,不发酵茶(炒青)、半发酵茶(乌龙茶和糯米小沱)和发酵茶(红茶)三类茶叶中,不发酵茶提取物的抗氧化性最强,可以为选择饮用茶叶品种和加工开发茶叶及天然抗氧化剂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蒙山茶区两个茶产地的海拔高度和茶叶品质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茶叶的感官品质包括茶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总分和控制茶叶品质的理化指标包括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的关系,通过茶叶理化指标及对茶叶品质有较大影响的土壤质地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进一步说明了不同海拔高度所产出的茶叶的感官品质,从数据上佐证了"高山出好茶"的说法.  相似文献   

5.
茶叶硒含量测定及影响富硒茶硒浸出率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不同茶叶中硒含量及影响茶叶硒浸出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茶叶硒浸出率的因素很多,主要是茶叶本身硒含量和浸泡时间;茶水中所浸出的硒绝大部分是对人体有益的有机硒;茶叶中硒的浸出率以冲泡水温为(95±2)℃时为佳;饮茶时第1次冲泡的茶水中的晒含量是第2次冲泡的茶水中硒含量的4~7倍。  相似文献   

6.
改进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提取咖啡因常用的5种方法:"茶叶中加入生石灰在索氏提取器中用95%乙醇提取-升华法"、"茶叶中加入生石灰95%乙醇回流浸取-升华法"、"将茶叶在热水溶解浸取-氯仿萃取法"、"碳酸钠水溶液热浸取二氯甲烷萃取法"、"直接升华法",作者对提取咖啡因方法进行了实际比较,发现在茶叶末中混合一定量的碱碳酸钠,会改善咖啡因的收率,增强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7.
茶叶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将茶叶应用到卷烟,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卷烟烟气中的有害成分,增加烟香,改善卷烟吸食品质,而且对丰富"中式卷烟"的内涵也有着积极作用。本文简述了近年来茶叶在卷烟中的应用进展,并进行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茶叶的电子自旋共振波谱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对茶叶中自由基和金属Mn(Ⅱ)离子进行了检测和研究,结果表明:1)干茶叶、茶渣中存在g=2.0059±0.0002,△Hpp=8~9G的自由基;2)干茶叶、茶渣、茶汤中可观察到在Ms=1/2←→-1/2跃迁的六条线,且△H_(3-4)≌96G的Mn(Ⅱ)特征波谱;3)茶叶的自由基受水、温度诸因素的影响,茶渣的自由基和金属Mn(Ⅱ)浸出量与冲泡时间、温度、冲泡用水量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日本既是产茶大国,又是茶叶消费大国,人均茶叶消费量大都在1千克以上。近些年来,随着各种新兴饮料的涌现,日本的茶叶销售受到了冲击。为此,日本的茶叶生产和销售部门,为了争夺饮料市场,一方面不断努力提高茶叶质量和开发新产品,另一方面则改进茶叶包装,用新颖、精美、优质的包装装潢来吸引广大消费者。据悉,日本自改进了茶叶包装装潢后,不但打开了茶叶销路,促进了茶叶产销,而且还给茶叶生产和销售部门带来了巨额利润。如50克普通的包装“煎茶”(绿茶的一个品种)以前只卖100日元左右,自改成精美包装后不仅延长了茶叶的保质期,还提高了售价,可卖到350日元以上,扣除包装费用还可获纯利1倍以上。从日本当前茶叶包装发展情况来看,可归纳为四大特性。一、保鲜性由于茶叶是易吸湿、易受潮、易污染、易变质的食品,所以其包装必须具备良好的保鲜性,否则不仅引起劣变  相似文献   

10.
王银峰  李惠民 《河南科学》1992,10(3):313-322
茶叶界一直认为,大别山区为茶叶生产的次适宜区。但从茶叶生长的适宜条件看,大别山区的生态环境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此区应是优质茶叶的生产区。进一步发展应开阔思路,把茶叶产业发展成为大别山区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不同海拔、不同剖面安溪茶叶理化特征,并探索可能影响安溪茶叶鲜叶品质的气象因子,该文基于2018—2019年各茶叶采样点逐日气象因子和同期茶叶理化特征实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剖面安溪茶叶理化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研究结论主要有:①茶青各理化指标含量大部大于毛茶含量;②海拔越低,茶叶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茶叶标准的现状,分析了我国茶叶标准面临的问题.提出应加强茶叶标准的检测项目研究,完善茶叶标准体系,健全茶叶质量检测与监督体系,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潘勇 《安徽科技》2012,(2):23-25
正茶叶作为歙县最具特色的优势支柱产业,全县现有茶园26.7万亩,茶叶产量、产值均居全省第一,也是全国最大的原生态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国名茶之乡"。茶业经济总体呈现大发展、大流通、大繁荣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类齐全,是世界上唯一的乌龙茶生产国和出口国,但我国茶叶出口企业的竞争力正在下降,茶叶出口受到来自其他国家的强烈冲击,出口茶叶"问题"屡屡被曝光,信誉下降,价格持续走低,在这种背景下,分析茶叶企业的振兴之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王飞杰 《汉中科技》2013,(5):38-39,33
西乡县凭借地理环境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使其成为主导产业之一,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居全省第一。正确识别茶叶主要病虫害,熟练掌握其发生规律,采取相应防控措施,有利于提高茶叶产量和提升茶叶品质。笔者通过深入茶园调查,进行了归纳分析,总结出了茶叶主要病虫害的识别方法,提出了防治指导建议,供茶叶企业和茶农参考。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茶叶种植环节存在的茶叶质量安全类型及成因,探讨了应对技术措施和策略.茶叶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氟含量超标是目前茶叶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产地环境不合格、农药肥料使用不当和茶叶采摘不合理是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应对措施包括加强产地环境监控,改善茶园生态环境;加强生态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加强替代农药和农药高效使用技术研究;加强肥料监管,努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强化档案记录,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完善茶叶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加强宣贯力度.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茶叶存放器功能单一、茶叶拿取不便的缺点,提出一种既方便茶叶的拿取,又可以控制出茶量的可调式自动茶叶盒的设计构思。  相似文献   

18.
张欣华 《杭州科技》1998,19(4):19-20
随着食品科学的发展,在传统的饮茶习惯基础上,开发各类茶叶食品,已成为当今国内外市场的一种新趋势。如在日本,消费需求已完全突破了茶叶冲饮的传统习惯,各种茶叶食品层出不穷。国内市场也有许多新颖的茶叶食品崭露头角,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杭州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同时也是我国优质绿茶的主要产区。茶叶作为杭州地区的一大特产,通过进一步深度开发加工,制成各类旅游、休闲和风味食品,对于弘扬茶文化、丰富风景旅游城市的文化内涵具有深远的意义。1.利用茶叶适宜制作的食品类型由于茶叶具有多种营养和药效成分,为达到充分发…  相似文献   

19.
基于SLIC超像素的茶叶嫩芽图像分割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识别茶叶嫩芽是实现茶叶智能采摘的前提。针对自然环境下的茶叶嫩芽图像分割受天气、光照等因素影响较大,提出基于SLIC超像素的嫩芽分割方法。提取R、G、B、H、S、V、Y、Cb、Cr、超红、超绿、Cg、R-B、G-B共14个颜色分量,分析发现以超红、Cg和G-B三分量合成彩图中嫩芽与背景对比度较大,作为待分割对象图;利用SLIC超像素分割算法获取超像素块,并对每个超像素块提取平均横坐标、平均纵坐标、平均超红、平均Cg、平均G-B 5个特征作为分割依据;利用阈值分割、小目标去除、填充和"逻辑与"等操作,得到茶叶嫩芽彩色分割图。对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下嫩芽图像进行实验表明,基于SLIC超像素的嫩芽分割平均分割精度达75.6%,较传统G-B阈值分割平均精确度高16.6%。该方法不仅能抑制光照等因素对茶叶图像的影响,还能有效分割茶叶嫩芽,鲁棒性较强。  相似文献   

20.
茶叶科技期刊作为茶叶科学技术向生产转移的“桥梁”和“纽带”,在传播茶科技、茶文化,服务茶产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中国茶叶》为例,探讨茶叶科技期刊开展科普工作的途径与方法,分析茶叶科技期刊开展科普工作的优势与不足,并对茶叶科技期刊如何将学术论文与科普文章衔接转化、布局融媒体矩阵、开拓科普渠道,提出传播普及茶叶科技的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