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西部的水电开发出现了"跑马圈水"背离了科学发展观,其危害颇多.完善并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西部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点.建立西部水利、生态、环境、社会高级专家智囊团,遵从专家决策,即科学决策,是西部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西部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是西部大开发顺利实施的关键,提出了该地区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1.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可持续发展国策的一步妙棋党和国家把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基本国策之后,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又进一步做出了开发西部的英明决策。如果我们联系它对我国西部和全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及其系统的良性互动实际效果加以考察便不难看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可持续发展国策的一步韵味无穷的妙棋。  相似文献   

4.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面对西部地区某些自然优势和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及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诸多因素,建立经济、社会、生态一体化综合决策机制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我国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现状,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指出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和搞好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是全面振兴中华的一项世纪大行动.西部特殊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外部影响等综合因素,决定了发展绿色产业是西部大开发之基,可持续发展之本.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我国西部地区野生动物资源及自然保护区现状,分析了西部地区野生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了西部地区野生动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安玉源 《甘肃科技》2003,19(11):11-12
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重视对建筑地域性的理解,重视借鉴传统建筑的精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在住宅设计中应积极挖掘和发展西部各地的地域特征,重新认识西部传统民居的价值,保存和借鉴传统民居中的绿色内涵,这是西部地区住居的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必须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模式,必须以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产业结构、教育科学、对外开放等为战略重点,切实做好战略部署,采取科学的战略措施,最终实现西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董晓莉 《甘肃科技》2006,22(6):7-8,153
随着国家西部打开发战略的实施,祁连山属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重点生态建设区,本文从山区资源、统盘考虑、科学规划、分类事实、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途径方面,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探讨了山区开发与流域治理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多存在信息屏蔽和主观性强等问题,提出基于熵权物元模型的黑龙江省东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4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信息熵法确定权重,综合评价黑龙江省东部6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空间差异和共同特征。结果表明:将熵权和物元模型结合运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能准确反映评价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量,可详细直观地反映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该方法科学可靠,可以应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决策和管理领域。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人类发展指数的云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可持续发展社会学研究的方向,对云南省1985~2005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解析,并应用人类发展指数对其进行表达。结果表明:云南省各地市州人类发展指数较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人类发展指数相对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人类发展指数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3.
旅游开发作为开发行为之一,依据其开发规模对旅游地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可持续旅游开发与地域发展的相互协调的关系进行了简单分析.为了实现可持续旅游开发,在社会和文化方面,必须要与地域产业、地域自然环境和地域共同体的三个侧面进行相互联系,使旅游开发不单成为获得经济效益的手段,也要成为地域建设的推动力,从而确立可持续旅游开发在建设富裕的、易于地方居民居住的旅游地域的综合核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原理与决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可持续发展研究已成为地理学研究的活跃领域和发展前沿,区域尺度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是地理学更能发挥优势的领域。本文运用现代地理学,系统科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属性及在一定尺度的区域范围内,由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各要素组成的区域的结构关系,协调原理和演变的机理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方法确定出黑河绿洲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诊断因子,并对其进行实力评估。经济影响因子(F1)、社会影响因子(F2)和资源影响因子(F3)在主成分中累计贡献率最大,为黑河绿洲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个主要诊断因子,其中以经济和社会影响因子的贡献率最高,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子。资源影响因子为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因子,反映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黑河绿洲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实力评估空间上表现出中间高,两头低的特点。而结合F3影响因子分析,黑河绿洲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潜力在空间上则表现为从上游到下游递减趋势。最后基于实力评估提出绿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传统发展价值观的深入考察,认为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确立,源于人们对传统发展价值观造成的发展困境和危机的深刻反思。极限意识是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立论之本。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是衡量一个区域能否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及其程度的有效方法.根据内蒙古的区域特点,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与动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自1990年以来,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呈阶段性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处于非可持续发展与弱可持续发展之间.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力度、加强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是提高内蒙古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西海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大战略意义,分析了研究现状,提出了西海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基础和框架。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特点及生态环境恶化原因的分析,指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经济系统结构的不合理性和人口的过快增长是该区生诚破坏和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也是该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障碍,因此,必须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总目标出发,尤其是从防治黄河下游水患的需要出发,通过政策调控,将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放在首位,建立黄河流域的生态支持体系,在此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促进经济、社  相似文献   

20.
目的定量研究干旱区典型绿洲乌苏市生态足迹演变及可持续发展进程。方法采用衡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模型方法。结果乌苏市从1990年到2003年,人均生态足迹不断增加,人均生态承载力不断减少,该地区13a间人均生态足迹供需经历了盈余、赤字、逐年恶化的变化;资源利用效益、生态足迹多样性、发展能力等稳步提高;当前乌苏市生态经济系统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结论乌苏市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动态变化在西北干旱区较为典型,西北干旱区各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多年以来,基本经历了人均生态足迹不断增加、人均生态承载力却不断减少、人均生态足迹供需由盈余到出现赤字且逐年恶化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