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蔡李佛的拳术令很多人着迷,而博大精深的蔡李佛医术却很少人去关注,关于蔡李佛医术的文章与论述很少,本文首次对蔡李佛医术进行分类并对其传承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共同促进蔡李佛医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美丽的城市到处都有,如此美丽的城市却不多见,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新会,地处中国大陆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银洲湖畔,扼粤西南之咽喉,据珠三角之要冲,濒临南海,毗邻港澳。这里有壮怀激烈的宋元崖海古战场遗址;有天下生态奇观、独树成林的小鸟天堂;有集山、泉、湖、海于一体的岭南名泉古兜温泉谷;这里还是理学泰斗陈白沙、维新先驱粱启超、史学大师陈垣、武林蔡李佛祖师陈享的故乡。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佛山市"体医结合"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结合蔡李佛"鸿胜堂"将功夫推拿与医药相结合的实证例子,探索"体医融合"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从而提出佛山市"体医融合"的发展推广模式。为传承、弘扬和发展佛山武术文化提供参考依据,对开展体育与医疗融合相关领域的创新研究和应用实践,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周希文 《科技信息》2011,(6):294-294,296
内家拳是中华武术文化和东方神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堪称中华武术之奇葩。然学术界对此武术体系的争论却是长久不息,可谓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有关内家拳与外家拳的争论尤为激烈,并由此引出动静之争,博御之争,气力之争,少林武当之争,佛道之争以及一些其他的争论等等,形成了众说纷纭,暂无定论的局面。而纵观其说,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内家拳与外家拳的的特点上对两者进行划分,从而显得有些牵强附会。本研究试从内家拳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对其进行阐述来说明内家拳与道教文化的渊源。  相似文献   

5.
"五枚拳"主要流传于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客家地区,现今流行于闽西客家地区,是福建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访谈法对"五枚拳"的传承进行梳理,阐述"五枚拳"对客家女性的影响,为传承与弘扬"五枚拳"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不晚于明代中期,中华武术的苑地里已出现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诸家拳艺技法.其中,"主于搏人"的少林拳和"以静制动"的浙东内家拳,可谓是中国古代武术发展的两个代表性里程碑.但是,技术上表现为"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的内家拳,在别领风骚于明清之际的150年后似乎渐行渐远,慢慢失去了它的踪影,加上一些传闻故事及近代以来太极拳、八卦掌和行意拳被统称为内家拳后,有关浙东内家拳的历史源流更显得扑朔迷离.文章就有关该拳种起源的传说和衍传的基本脉络进行了梳理与论述.  相似文献   

7.
董树雄 《科技资讯》2008,(34):235-235
“佛本生故事”概括了早期敦煌壁画的特色,战祸、灾难、动乱决定了早期壁画消极的内容和形式。至唐代盛世,敦煌壁画无论是内容还是艺术风格,均发生彻底的变化。“经变”取代“本生故事”,“西方净土”成为壁画的主流题材。  相似文献   

8.
《科技潮》1998,(2)
法门寺的劫难可以说自法门寺建寺伊始,就自然地卷入了佛教、儒教和道教的激烈斗争的漩涡,更逃脱不了各朝各代封建统治者之间政权争夺的刀光剑影横加给它的灾祸,实在是在劫难逃。历史记载法门寺的大劫难至少有4次。最有影响的是所谓"三武毁佛"及五代后周世宗的灭佛事件。所谓"三武毁佛"也就是历史上3个带"武"字的皇帝的毁佛事件。第1次是北魏时期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太武帝拓跋焘(鲜卑族),他信奉道教,为达到其谋求与汉族士大夫的合作,巩固其统治地位的目的,下令灭佛,杀和尚、毁寺塔、烧佛像佛经,并严禁佛教流传。法门寺在所难逃地成了一片废墟。  相似文献   

9.
王阳明一生出入佛道,在"三教合一"的顶峰时代,从陆九渊"心"义出发,潜引佛道理论,融合佛道思想,正所谓"儒、佛、老庄,皆吾之用,是之谓大道".由此构筑了"此心即理"、"致良知"的心性学说.  相似文献   

10.
正广佛(佛冈)产业园(以下简称"广佛产业园"或"广佛园")位于清远市佛冈县汤塘镇,是广清产业共建、广清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园区,总规划面积25.9平方公里,首期规划面积11.2平方公里。2018年1月12日,广州开发区与佛冈县签订《共同开发佛冈汤塘园区合作协议》,采取"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开发模式,把广佛产业园纳入省重点项目和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范围。  相似文献   

11.
党措 《西藏大学学报》2013,(1):121-127,184
《释迦谱》形成于南朝齐梁时期,是中国人编纂的第一部释迦牟尼传记。文章通过梳理部派佛教早期、分裂期及大乘佛教初期佛教史中的释迦牟尼形象,进而从生命过程、外貌形象和法理形象三方面对《释迦谱》中释迦牟尼的形象进行深入挖掘,归纳出其形象特点。《释迦谱》中的释迦牟尼是经历了出生到涅槃的神性人,又是从过去穿越到现在的人性神,其形象是时间上纵向单一性和空间横向多重性的交汇,是立体、多元而不可复制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常识或常理”对惠能的家庭背景、祝发前一段生平中的若干问题作了一些探讨.认为,卢父李母属老夫少妻结合,多年不生育而老来得子,全家笃信佛教,惠能自小与佛结缘.李氏可能亡夫归宗与娘家兄弟一起生活,惠能在舅舅家“别母”到寺庙学佛.在长期的艰苦生活中惠能主要是自学成才自悟成佛,母亲去世后赴黄梅求五祖印可,途中有机缘在曹溪系统学习佛经数年,显露出独有的禅风.最后在五祖处锋芒毕露,八个月内得祖师印可.因为与曹溪有缘,从黄梅南归时惠能先回到曹溪,遇追逐后隐居四会、怀集.  相似文献   

13.
明真法师是中国当代佛教史上的著名高僧大德,一生爱国爱教,钻研佛教学术思想,从事佛教教育事业。在他的思想中,饱含着朴素的历史进步观。一是他的人间佛陀思想:认为佛法是东西文化之结晶,佛学是属于世界的、人民的,佛陀是个历史人物,佛陀是真理的实践者,佛陀的简朴生活是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佛陀在当时已经有了环境保护意识;二是他的历史进步思想:对历史人物有着正确的评价,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充满着美好的希望,对南岳僧众抗日业绩的大力颂扬,对二战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本质能进行深刻的反思,具备了初步的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学说和阶级分析方法以及朴素的历史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14.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著名人物,他身为和尚却并不遵守佛教的清规戒律而最终修成正果,似乎不可思议。其实鲁智深的成佛,既有佛教的理论依据,又是由其本身的佛性所决定的。佛教的理论依据如佛家的"禅非坐卧"、"呵佛骂祖"和"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等思想。而他的"率性而为,不拘小节"、"无性"大境界和"侠骨佛肠"等则是其佛性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5.
柴元裕是理学在饶州余干传承发展的重要人物,而其事迹混沌不清。同治《万年县志》艺文志所载《松冈书舍记》和《柴元裕墓志》,是今人研究柴氏引以为据的重要文献。细考二文,实为后人伪托之作。  相似文献   

16.
由于命运的不幸,史铁生为求思想上的解脱看了一些宗教类的书,也曾不断地谈佛说道谈信仰谈宗教。这期间,史铁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对宗教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形成了独具精神个性的宗教观。主要内容是:佛(神)不是福报的源泉而是苦难里心魂的一条救路;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天堂在人追求信仰的过程中;宗教精神不等于宗教,宗教的要旨是靠神对人的拯救,宗教精神是人依靠自己的精神力量对自我的拯救。史铁生宗教观的实质是为自己为人类寻求灵魂的归宿。  相似文献   

17.
梁实秋与佛禅颇有夙缘,佛禅的节制欲望、回归本心、随缘而行等思想影响了梁实秋的人生观,佛禅的真心见性、顿悟简捷的风格也影响了梁实秋的散文创作,并使梁实秋一直坚守的古典主义文艺思想有了一些调整和变化。但梁实秋始终处于佛禅的边缘又不遁入宗教境界,对于佛禅的接受仅止于人性的层面,与佛禅又有了一定偏离。  相似文献   

18.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王朝,诞生了一代文学巨擎——“诗仙”李白。在唐朝文学大家中,李白的诗歌独树一帜,风格独特。李白出生、成长的地方——四川绵阳江油青莲属古巴蜀地区。巴蜀地区所孕育的巴蜀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李白自小受到巴蜀文化的浸润,其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不可避免地受到巴蜀文化的影响。本文试以地域文化为切入点,探讨巴蜀文化与李白诗歌艺术风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佛教禅宗思想的基础上,解读《藏春集》中诗歌作品所蕴含的禅宗理念,将作品的文本分析与禅宗思想的基本特征有机地结合比对,总结提炼出刘秉忠诗歌创作表达的即心即佛、顿悟成佛、无念为宗、即世间出世间的佛学主题。  相似文献   

20.
落日与夕阳及其同义异名的词语作为一种意象出现于诗歌中是由来已久的。"诗佛"王维将其运用得出神入化,其中自有意象的递相沿袭性和古人既有的时间意识,也有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更有他高超绘画技巧的融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