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研究了以Ni-P为基质,SiC,WC为分散剂,镀液中加入混合稀土的两种耐磨复合镀层结果表明:Ni-P-SiC和Ni-P-WC镀层的抗擦式磨损能力分别为Q235钢试件的5倍和4.5倍,还研究了颗粒浓度和镀时等因素对耐磨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化学沉积Ni-Cu-P合金及晶化处理对镀层结构和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弱碱性化学镀溶液中化学沉积Ni-Cu-P合金,并用差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晶化处理对镀层结构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液中CuSO4.5H2O浓度对合金组成有显著影响。在化学沉积过程中,Cu的优先析出使镀层中Cu/Ni摩尔比远远高于镀液中Cu^2+/N^2+摩尔比。镀液中SuSO4.5H2O浓度低时,沉积速度随其浓度增加而增大,但CuSO4.5H2O浓  相似文献   

3.
从Ni-P非晶态镀层重新加热后的一系列现象中,发现镀层可向内扩展数μm形成第二光亮层,其厚度时间关系符合抛物线规律.用动力学理论进行了分析和处理,认为P和Ni的原子扩散会引起晶化过程和Ni_3P等相沉积,形成镀层-基体间冶金结合,使物质性能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制备(Ni-W)一SiC复合镀层的电沉积工艺。研究了SiC固体微粒对于基质合金结构的影响,测试了复合镀层的硬度及耐磨性。结果表明,SiC微粒对于Ni一W合金有较强的晶化作用;SiC微粒的复合,明显增加了Ni一W合金的硬度和耐磨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具有电催化性能的Co-WC复合镀层的电沉积过程。讨论了镀液中WC微粒的浓度、温度、阴极电流密度、PH值及电沉积时间对复合镀层中WC体积百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适当的电沉条件可制轩出WC微料瓣复合镀层。CO-WC共沉积机理符合CGuglielmi两步附模型,强吸附步骤为基速度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高加速电压的电子束作用下,Cr-C、Ni-P非晶镀层结构的稳定性与其组分的关系,发现在远低于晶化温度的条件下,类金属元素含量越低,晶化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7.
MnO2—WC复合镀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在石墨电极上制备MnO2-WC复合镀层的合适工艺条件的研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复合镀层的结构形貌和其中WC的含量与电解液组成,电沉积条件等有关,在控制合适的民解液组成和电沉积条件下可以制备出较好的MnO2-WC复合镀层,具有作为阳极材料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Al(OH)3.H3PO4,MgCl2.6H2O为原料,以环己胺为模板剂,用水热晶化法合成了MaAPO-44分子筛纯相,研究了反应物配比、酸碱度及铝源等水热晶化条件对产物物相的影响,骼XRD.IR,SEM/EPMA,TG-DTA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所合成的MgAPO-44分子筛具有小孔结构和较高的热稳定必一。  相似文献   

9.
以Al(OH)3,H3PO4,MgCl26H2O为原料,以环己胺为模板剂,用水热晶化法合成了MgAPO-44分子筛纯相,研究了反应物配比、酸碱度及铝源等水热晶化条件对产物物相的影响,用XRD,IR,SEM/EPMA,TG-DTA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所合成的MgAPO-44分子筛具有小孔结构和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用不同pH值的镀液进行电学沉积时制备的Ni-P非晶态镀层,其镀层中磷的含量随pH增大的增大而减小,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各非晶态Ni-P镀层进行动力学分析,其晶化活化能数据表明,pH=6.50条件下制备的镀层较为稳定,它们的晶化机理可能为Avrami-Erofeev方程的核生成和核生长(n=1),动力学方程为dx/dt=Ae^-E/RT(1-α)。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使用独自开发的新型蒸发反应结晶器.测定了一定操作条件下,由间歇操 作向连续操作转化过程中结晶器内结晶的成长和分布情况。根据测得的结晶粒子的尺 寸分布.用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出δ-内酯结晶过程中晶核的生成和晶粒的成 长速度.并得到相应的经验方程式.为指导和改进结晶器的操作,或进行模拟放大提 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含磷高强IF钢中FeTiP相的脱溶及硬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含磷高强IF钢中FeTiP相的脱溶行为及对硬度的影响,发现含磷IF钢的时效硬化现象,实验表明,550℃时效时硬化效果比较明显。电镜和能谱分析表明大量细小的FeTiP相脱溶是产生硬化现象的重要原因。750℃时效时,FeTiP相中Fe:Ti:P(原子比)并不严格地符合1:1:1的比较,且在晶界及晶内均有析出,在超低碳高纯净微合金钢中,如FeTiP相等非碳氮化合物导致的硬化现象值得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减振器连杆高频感应淬火工艺的温度场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感应淬火工艺处理的连杆进行了其表层显微硬度测试.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Thermal对高频感应淬火工艺过程中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模拟分3个部分:感应加热部分、冷却液强制对流喷射淬火部分和空冷部分.分析结果表明,连杆的淬硬层深度与速功比(连杆移动速度与感应输出功率的比值)成线性关系.通过有限元分析计算,证明感应淬火处理连杆表层温度沿深度方向的分布与其硬度分布是一致的,并且速功比相同的连杆淬火温度场一致.模拟结果得到了连杆淬火横截面内各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对制定合理的感应淬火工艺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研究了硬脂酰胺对热塑性聚氨酯(TPU)氢键化程度的影响。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硬脂酰胺对TPU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采用Avrami方程分析了TPU等温结晶过程,并计算出其结晶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加入硬脂酰胺后的TPU氢键化程度显著增大,结晶时间缩短,结晶速率提高。  相似文献   

15.
张敬  贺林  孙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39(11):1223-1226
利用不同锆原材料、采用电弧炉坩埚倾斜铸造法制备了具有不同氧含量的Zr50Cu40Al10三元锆基块体金属玻璃,研究了氧对合金热稳定性及晶化动力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金的热稳定性随其氧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但晶化表观激活能却随氧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氧是通过提高晶化反应速率常数而降低合金热稳定性的,热稳定性与反应速率常数之间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反应速率常数可以较好地表征具有强烈动力学效应的块体金属玻璃晶化过程;氧提高合金晶化反应速率常数的原因是由于它增大了反应的频率因子.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Cu-Nb-Cr-Mo系低碳贝氏体钢的时效硬度变化行为,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模拟了各钢种的蠕变行为,利用金相显微镜、TEM研究了不同钢种的微观组织与沉淀析出.结果表明,含铜钢在不同温度时效时会发生明显的时效硬化效应,在不同温度的蠕变曲线上会出现平台,平台现象是由于蠕变过程中出现了第二相析出,平台出现意味着开始了第二相析出,平台结束则析出过程结束.  相似文献   

17.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硬度仪,研究了-196℃深冷处理与常规热处理工艺组合对M42高速钢微观组织及硬度的影响,所采用的组合工艺包括:淬火+深冷处理,淬火+深冷处理+回火,淬火+回火+深冷处理.结果表明:淬火后深冷处理24h的工艺能明显细化晶粒,提高M42高速钢的硬度,促进残余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及碳化物析出并弥散分布,并改变了马氏体的形态.在回火前对M42钢进行深冷处理可降低二次硬化回火温度,峰值温度由525℃降至450℃,硬度值为998.2HV,较未深冷处理提高了5.0%.回火后深冷处理工艺对M42高速钢组织及硬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热喷涂聚酰胺12/纳米SiO2复合涂层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火焰喷涂法制备了聚酰胺12(PA12)及PA12/纳米SiO2复合涂层,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PA12及其复合涂层的非等温结晶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所得的数据分别用Jeziorny法和Mo法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用Jeziorny法和Mo法处理PA12及其复合涂层的非等温结晶过程比较理想;用Jeziorny法求出的Zc(结晶速率常数)和n(Avrami指数)均随冷却速率的增加而增加;而纳米SiO2的加入使复合涂层的Zc和n均大于纯PA12涂层,且使结晶半衰期缩短、结晶速率及结晶度增大。表明纳米SiO2具有明显的成核剂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4cCrNiMo钢表面微渗碳淬火加底温回火处理新工艺的研究,认为对提高颗粒模寿命,取代进口.有着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特殊的探针装置以测定渗硼过程中膏剂内部电位分布:试验表明:在试样上5mm膏剂中相对试样存在40~50V电位差。据此建立的由电解机制作用的渗硼机理的模型解释了本工艺中出现高渗速的原因;通过研究指出了温度、时间和放电功率对渗层厚度的影响规律。用该工艺处理的一系列YG8拉丝模具,在实际使用中其服役寿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