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社会背景下和谐体育的构建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和谐体育的概念和内涵,从体育的价值呈现需要、体育可持续发展需要和体育均衡发展需要论述了和谐体育构建的必要性.根据体育得以和谐运行的系统要素,从体育环境、体育意识、体育资源、体育目标以及体育组成系统五个方面构建了和谐体育的框架体系,并从体育发展观、体育统筹发展、农村体育建设、体育法制建设等多方面探讨了和谐体育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部分普通高校大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与态度、体育活动的次数及时间、活动形式、项目的选择、体育消费以及体育动机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部分普通高校大学生已形成了良好的体育行为,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尚未具有良好的体育行为。大学生体育行为由隐性体育行为和显性体育行为两部分组成,隐性体育行为对显性体育行为具有驱动、导向、支持作用,显性体育行为是获得体育效果的直接行动,并以体育成绩为中介,对隐性体育行为具有正向和负向的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重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经济转型赋予高校体育的目标和要求。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观已经不适应转型期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和要求。结合社会体育、健康体育与终生体育的需要和要求,客观对待高校体育中现存的问题。明确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与内容,以使高校体育教学既能适应体育转型的要求,又能促进系统科学的体育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发展农村体育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分析归纳等方法,在分析农村体育取得的成就和目前发展农村体育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中发展农村体育的对策: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体育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加大宣传力度,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加强农村体育基层组织建设,培养农村体育骨干;挖掘地方性、民族性体育活动项目,丰富农村体育活动内容;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建设,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注重农村体育法规建设,使农村体育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5.
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等构成了终身体育的教育全过程,其中学校体育承前启后,对终身体育起到了尤为关键的作用.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实践快乐体育和健康体育,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6.
我国长期存在大体育派和小体育派(真义体育派)的体育概念之争。研究旨在为体育概念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观察视角,在"体育只能是教育"这一语词逻辑基础之上,利用教育的本质规定对大体育的外延进行身份鉴定,分别筛选出了学校体育、大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中真正属于教育的部分,并将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分为了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三部分。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以理想类型为研究工具,探讨我国体育治理的范式类型和运行逻辑.研究表明,依据治理主体和治理手段,我国体育治理的理想类型可以划分为单中心纵向管理模式、多中心纵向管理模式、单中心横向互动模式和多中心横向互动模式;相应的典型实践表现为运动型体育治理、分散型体育治理、整体型体育治理和参与型体育治理.研究认为,我国体育治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实现体育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体育治理模式的交融性、体育治理研究范式的更迭和体育治理实践形态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搜索引擎、网上体育论坛、网上体育会议等获取和应用体育信息资源的途径,论述了搜索引擎的体育信息的检索特点和检索技巧,分析了若干网上体育论坛网站及各网站的体育信息特点,探讨了利用网上体育会议获取体育信息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对学校体育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与分析,认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应该培养学生体育人文素养与运动技术技能并重。教学和各个教学阶段的具体内容相衔接,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社区体育相结合,把改革的重点放在体育课程的改革上来,这些都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相似文献   

10.
张海波 《科技信息》2010,(20):253-254
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南城市学院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消费情况进行体育消费调查.目的在于通过对比体育专业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项目、结构、因素的研究,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消费,创造良好的体育消费环境.结果表明: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的消费动机具有专业倾向性;体育专业学生的消费水平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的消费结构比较合理,并基本一致;体育消费品价格、性别和运动参与积极程度是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