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的保护机制.方法将Wiste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预处理组,复制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动物模型,预处理组反复3次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后再缺血45min,再灌注2 h,对大鼠血浆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进行检测,同时观察对肝细胞形态学改变的影响.结果预处理组血浆中NO水平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但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5,SOD水平亦高于缺血再灌注组,而MDA水平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预处理可通过提高体内NO和SOD水平降低体内自由基的产生而减轻肝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苏木素碱性品红苦味酸(HBPF)染色对诊断缺血/再灌注心肌缺血缺氧程度的价值.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缺血15min,再灌1h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用HBPF染色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同时与苏木素伊红(HE)染色比较.结果HBPF染色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1h心肌明确显示心肌细胞红染呈灶状分布,而HE染色无改变.结论HBPF染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浓度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MI/R)心肌损伤的程度及明确极化液(GIK)对高血糖心肌MI/R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即对照组、GIK组、高血糖组、GIK+高血糖组.每组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120 min.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心肌梗死面积.动态观察Ⅱ导联心电图QRS波、T波、ST段和心率变化.结果:TTC染色显示每组大鼠心肌都有梗死,心肌梗死面积高血糖组>GIK+高血糖组>对照组>GIK组;心电图显示高血糖大鼠心肌缺血期ST段明显抬高,再灌注后实验动物出现心律失常.GIK对正常血糖大鼠MI/R具有明显保护作用.结论:GIK对高血糖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有限,而对正常血糖大鼠MI/R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剂量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对异常黑胆质载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将72 只异常黑胆质模型大鼠和24 只健康雄性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假手术组模型假手术组正常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缺血再灌注组成熟剂干预组(低剂量中剂量及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8 组各12 只。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心肌酶及肌钙蛋白的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高倍电镜方法观察不同组别大鼠心肌组织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成熟剂干预组大鼠心肌酶及肌钙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缺血再灌注组,其中中剂量组最低;HE 染色心肌组织变化显示,成熟剂干预组大鼠心肌水肿肌纤维增殖较模型组明显;中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损伤最轻。中到高剂量的异常黒胆质成熟剂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优于阿托伐他汀,但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5.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观察参附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心肌超微结构和细胞凋亡参数的影响 ,探讨参附注射液拮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使用结扎 /松解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 60min,再灌注 2 4 0min复制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 .Sprague_Dawley(SD)大鼠 40只随机分为 5组 :对照组(Ⅰ组 ,n =8) ,缺血再灌注组(Ⅱ组 ,1 /R组 ,n =8) ,参附组 (Ⅲ组 ,n=8) ,红参组 (Ⅳ组 ,n =8) ,附子组 (Ⅴ组 ,n =8) .Ⅲ、Ⅳ、Ⅴ各治疗组在缺血前 1 0min经静脉分别注射参附注射液 (1 0mg/kg)、红参注射液 (9mg/kg)、附子注射液 (1mg/kg) ,Ⅰ组、Ⅱ组在缺血前 1 0min经静脉注射同等容积生理盐水 .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值 ;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TUNEL法原位标记凋亡心肌细胞 ,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心肌细胞内Bcl_2、Bax蛋白表达 .与Ⅱ组比较 ,Ⅲ、Ⅳ、Ⅴ各治疗组 ,心肌组织MDA明显降低 ,有极显著差异(P <0 .0 1 ) .III组与IV组、V组之间比较 ,MDA降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SOD活性明显升高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心肌超微结构病变明显改善、减轻 .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Bax蛋白含量显著减少(P <0 .0 1 ) ,Bcl_2蛋白含量显著增多 (P <0 .0 1 ) .参附注射液具有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预处理抗心律失常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胰岛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律失常的影响,选择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TRL组),预适应组(IP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卡托普利组(CPT)及胰岛素高剂量组(INSH)、胰岛素低剂量组(INSL),采用改良推管法建立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心律失常发生率为指标,观察胰岛素的心肌预适应保护性作用.结果表明,胰岛素可以显著降低缺血及再灌时室性早搏的发生;降低缺血时室颤、室速的发生率.胰岛素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预适应样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传统维药薰衣草花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是否具有保护作用,采用改良的Langendor-ff逆行恒压灌流方法,用停灌/复灌方法建立大鼠离体心脏全心I/R损伤模型,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方法建立离体心脏局灶I/R模型。通过记录再灌注过程中左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冠脉流量(CF)和心率(HR)观察薰衣草花水煎液(LAE)对全心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心功能的影响,测定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心肌肌酸激酶(CK)水平以及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采用伊文斯蓝和TTC双染法观察薰衣草花水煎液对局灶性I/R损伤面积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LAE预处理能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升高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的左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和下降最大速率(-dp/dtmin),并增加冠脉流量(CF);降低冠脉流出液中与心肌组织损伤相关的LDH和CK水平;升高心肌组织SOD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物MDA的产生。由此可知,薰衣草花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氧化胁迫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外科手术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与钙超载相关性.方法采用培养的SD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1),缺血-再灌注1 h组(1 h,2),缺血-再灌注24 h组(24 h,3),缺血-再灌注1 h+HSYA组(1 h+,4),缺血-再灌注24 h+HSYA组(24 h+,5).比较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并进行心肌细胞膜钙ATP酶MCA和SERCA的表达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Sham)比较,缺血-再灌注组(1 h,24 h)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且以再灌注24 h更明显(P0.05);与再灌注组(1 h,24 h)比较,HSYA治疗后组(1 h+,24h+)钙离子浓度明显降低(P0.05);1 h+和24 h+组肌浆网钙离子ATP酶SERCA表达与Sham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而与1 h和24 h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钙超载有关,HSYA抗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钙超载由SERCA调控,而非PMCA调控.  相似文献   

9.
人参提取液对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以心肌外膜电图和病理改变为指标,对人参提取液在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进行了观察。冠腺结扎2h后给予再灌注。45min后开始用药持续至再灌注后1h。冠脉结扎后心外膜电图R波振幅和Σ.ST均明显升高,NST明显增加。再灌注后对照组R波振幅和Σ.ST急骤下降,病理性Q波数较再灌注前明显增多,治疗组R波振幅和Σ.ST下降程度及病理性Q波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冠脉结扎后24h和再灌注后2h心肌超微结构改变治疗组较对照组轻,实验证明人参提取液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能减轻缺血后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冷冻致慢性肾衰模型比较苯那普利及氯沙坦的疗效.方法 用液氮冷冻大鼠肾建立慢性肾衰模型,采用临床诊断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水平,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采用G250法测定24h尿蛋白量(UP·d-1),并进行肾脏病理学检查,比较假手术组、模型组、苯那普利治疗组及氯沙坦治疗组动物上述指标的差别.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1周出现肾功能损伤,并持续至造模后4周;血浆ANGⅡ水平在造模后1周升高,以后逐渐下降;造模后4周部分肾间质及少数肾小球出现病理改变.苯那普利及氯沙坦治疗组对BUN及Src无明显影响,但可降低UP·d-1水平,其缓解尿蛋白作用,氯沙坦略好于苯那普利.苯那普利在造模后1至2周血浆ANGⅡ水平较模型组降低.病理检查结果表明,苯那普利组动物肾脏病变程度较模型组略轻.氯沙坦组动物肾组织基本病变同模型组.结论冷冻大鼠肾可引起肾功能损伤,在缓解尿蛋白方面,氯沙坦略好于苯那普利,对肾小球病理改变的影响,苯那普利略好于氯沙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利用小型猪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模型模拟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内科再灌注治疗过程,探讨心肌 肽素在小型猪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12只小型猪分成单纯损伤组和治疗 组,每组6只。X线下用球囊阻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血流造成心肌缺血;90 min后退出球囊,血流再通造成再灌注 损伤。在心肌缺血60 min后,经静脉给予治疗组动物心肌肽素、单纯损伤组动物0.9% NaCl水溶液干预。分别在 术前、用药结束和用药后24 h进行血清酶学及超声心动检查。用药24 h后,取出心脏进行TC染色并测量梗死面 积,切片行病理学检查、评分和原位凋亡检测。结果 两组各有5只动物存活至实验终点,治疗组乳酸脱氢酶、肌 酸激酶和肌酸激酶MB同工酶水平与单纯损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后24 h左心室 舒张末容积较单纯损伤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和损伤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治疗组的梗死区细胞凋亡较单纯损伤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用小型猪急性心肌缺血再灌 注模型模拟急性心梗患者内科再灌注治疗,静脉输注心肌肽素可通过减少梗死区细胞凋亡保护心肌,但对于大面 积、严重心梗患者,短时间、单独使用心肌肽素不能明显减小梗死面积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监测来观察和界定不同剂量坎地沙坦对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探讨坎地沙坦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制作全心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坎地沙坦三个剂量组对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坎地沙坦100nmol几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家兔的缺血一再灌注前后心脏的左室压以及最大压力上升速率(dP/df),减低其每分钟博出量的下降幅度.加速心脏节律的回复。通过提高家兔心肌缺血缺氧后心肌收缩力的恢复水平、增强心肌缺血缺氧的耐受性,是坎地沙坦保护心肌的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研究异甘草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Langendorff建立离体心脏灌流模型的方法,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组和异甘草素组(25、50、75、100 mg/L)。利用生物多导记录仪连续测定血流动力学参数;TTC染色法观察心肌梗死面积;采用ELISA法测定冠脉流出液中磷酸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以及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丙二醛(MDA)含量、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的活性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GSH/GSSG)的比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显示,I/R可造成心肌的严重损伤,如引起心脏功能障碍,升高冠脉流出液中CK和LDH的含量,增加心肌组织中MDA、IL-6、TNF-α和CRP的活性,并降低心肌组织中SOD活性和GSH/GSSG的比率,诱导心肌梗死坏死和凋亡。通过异甘草素(25、50、75 mg/L)预处理可以逆转I/R诱导的这些损伤效应,减轻I/R心肌损伤,然而100 mg/L的异甘草素却没有此保护作用。由此可知,异甘草素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抗炎和抗凋亡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4.
观察FoxO3a基因干扰对胰岛素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心肌微血管内皮凋亡的影响。分离培养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s),建立模拟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选用胰岛素、FoxO3a小干扰RNA处理细胞。MTT检测CMECs存活率;TUNEL检测CMECs凋亡;检测细胞的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FoxO3a、p-FoxO3a(Thr32)、SVV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模拟缺血再灌注+胰岛素+FoxO3a siRNA组FoxO3a总蛋白水平明显减少(P0.05);与模拟缺血再灌注+胰岛素组相比,模拟缺血再灌注+胰岛素+FoxO3a siRNA组的存活率下降,凋亡率、caspase-3活性增加,FoxO3a、SVV表达减少(P0.05)。结果 FoxO3a在胰岛素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心肌微血管内皮凋亡中有一定的作用,且主要通过去磷酸化(失活)调控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5.
自制靶向超声造影剂兔肾炎症组织显像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自制靶向超声造影剂对兔肾炎症组织显像的增强效果,建立兔缺血再灌注损伤肾模型,用自制靶向超声造影剂行声学造影,谐波显像观察造影前后6只兔缺血再灌注损伤肾和6只对照兔正常肾实质回声强度变化.结果表明:造影后两组兔肾实质回声均增强,造影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肾和对照组正常肾实质灰阶值(GS)差值分别为25.88±4.04和9.98±1.96(p<0.001).自制靶向超声造影剂可显著增强兔肾炎症组织显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性休克(SMAO休克)过程兔肠组织一氧化氮(NO)、一氧化碳(CO)、硫化氢(H2S)的动态变化.方法:将4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缺血60 min组(I组)、缺血60 min再灌注30 min组(I/R30 min组)、缺血60 min再灌注60 min组(I/R60 min组)、缺血60 min再灌注120 min组(I/R120 min组),每组8只.检测肠源性休克过程各组兔动脉血压及肠组织气体分子(NO,CO,H2S)及形态学的动态变化.结果:肠组织NO含量在再灌注组明显增高,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增高(p0.01);CO含量在I组明显增高(p0.01),再灌注30 min达到最高值,之后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有所降低(p0.01);H2S含量在I组明显降低(p0.01),而再灌注各组明显增高(p0.01),再灌注60 min达到最高值,而再灌注120 min有所降低(p0.01).肠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肠缺血组可见大量炎性渗出物,脱落的上皮细胞,上皮细胞肿胀,黏膜下血管充血、扩张明显;肠缺血再灌注组损伤明显加重,可见多处出血与坏死.结论:肠源性休克致肠屏障损伤,内毒素移位,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引起肠组织NO,CO和H2S的动态变化,造成机体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17.
大鼠心肌缺血模型在环境毒理学中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的左室支,造成局部心肌缺血,大体标本活性体染色与光镜检查的结果相符合,均显示缺血中心区大部分心肌梗塞,变性;缺血损伤在导致心电图紊乱的同时,还使心肌组织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大量生成和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8.
滇黄精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滇黄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滇黄精治疗组和复方丹参治疗组。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测定血浆丙二醛(MDA)浓度、脑组织水含量,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记数。结果:滇黄精能减轻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降低大鼠血浆MDA的生成和血浆总钙含量,减轻脑水肿的程度;滇黄精治疗组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数目明显高于缺血组。结论:滇黄精可减轻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降低氧自由基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动物实验进行优化复方CK的药效学研究。取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和模型组(n=68)。采用二肾一夹法复制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模型组,优化复方CK高、中、低剂量组,卡托普利组,后4组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灌服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灌胃8周。根据体重随时调整给药量。观察药物对模型动物收缩压及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给药8周后,与模型组相比,优化复方CK高、中剂量组能显著地(P〈0.01)降低模型动物收缩压、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升高血浆一氧化氮含量。由此可知优化复方CK有降压作用,其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促进血液中的一氧化氮合成与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左心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两组家兔均结扎及再通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左心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组在缺血后10min经静脉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10mg·kg-1.在缺血30min、再灌注20min、40min 3个时间点,取外周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ELISA法检测TNF-α表达水平;取肺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TNF-α的表达,HE染色和电镜检测肺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模型组可见I型和II型肺泡上皮变性,呈急性炎症损伤改变,治疗组损伤明显减轻.外周血、BALF和肺组织细胞中TNF-α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灯盏花素可通过减少TNF-α的表达,减轻因左心缺血再灌注而导致的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