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明代是否存在乐平腔,一直是戏曲界争论的话题,江西本土的戏曲专家很多都持否定的态度,江西戏曲研究所的流沙先生在其文章中直接指出,乐平腔根本没有出现。然而乐平腔在明代许多戏曲家的论述中多次提及,而且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乐平腔有成熟的客观条件。乐平腔出现于明嘉靖以前,到明末清初时消亡,期间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乐平腔是明代中晚期流行较广的戏曲声腔,是弋阳腔的支系声腔,与弋阳腔既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也有其不同于弋阳腔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一、海盐腔遗音应在中国人民创造了丰富多采的戏曲艺术。各声腔、剧种的争妍斗艳成了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迹。温州是南戏的发源地,它对南戏声腔一一南曲的形成和发展,是有其特殊的贡献的。戏曲声腔剧种的形成和发展大体上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变革、创新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逐渐进行的。而决不是突然从天而降或突然消亡。但由于声腔、剧种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一些旧的曲调逐渐被吸收,甚至被“淹没”,有的则标上了新的名号。这种情况,容易使人误认为原有的一些有影响的声腔或剧种绝  相似文献   

3.
徐渭在《南词叙录》中说,南曲是“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肯定了宋词对南曲形成中的作用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具体探索宋词及说唱音乐与南戏曲调的关系,对于南戏的产生可以提供历史的借鉴。因为戏曲声腔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戏曲剧种的性质和特色,可以说每一种戏曲声腔,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剧种。同时对南戏曲牌和联套的继承、沿变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明代中后期的剧坛,是继元杂剧之后我国戏曲史上又一个鼎盛时期,戏曲的声腔呈现多彩多姿的局面。从明代嘉靖至清代乾隆年间,各地演唱的戏曲主要是弋阳腔和昆山腔,人们称之为“剧坛两大盟主”。弋阳腔发源于江西弋阳,约形成于明中叶,它和昆山腔一样,是我国戏曲史上地域流传广泛,影响极其深远的声腔。弋阳腔深深扎根于民间,其主要演出活  相似文献   

5.
弋阳腔的历史足迹和现代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戏曲成熟于宋元时期,以“高腔”名世的弋阳腔作为宋元南戏流传到江西的产物,同余姚腔、海盐腔和昆山腔并列南曲四大声腔,数百年来对中华戏曲有深入骨髓的影响。步入新世纪,当戏曲艺术在时代潮流推动下再次面临巨大转型之时,回顾弋阳腔的流变历程,审视弋阳腔的审美特质,对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华戏曲的当下生存和未来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戏曲声腔是戏曲艺术的重要手段,南曲作为曲牌系统的基本曲调又是我国最早出现于声腔史上的。但由于宫谱不传,更无音响资料可供直接研究,这就影响到对南曲作全面系统的考察,迄今仍存在一些含糊不清的认识。现以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之一的《张协状元》为例证,试对南曲的组合规律作一些初步探讨。一、南曲到底有无宫调明代曲论家对于南曲是有所非议的,主要是认为南曲没有宫调,如祝允明在《猥谈》中说:“数十年来,所谓‘南戏’盛行,更为无端。于是声音大乱。……盖已略无音律腔调。”表示了对南曲明显的厌恶情绪。王骥德在《曲律》中也认为:“南曲无问宫调,只按之一拍足矣;故作者多孟浪其词,至混淆错乱,不可救药。”所谓“无问宫调”意即南曲本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戏曲从上古的原始歌舞和春秋战国时期的优人表演,发展到清代末年皮黄花部诸声腔的兴起,其间经历了从叙述体到代言体,从以第三人称讲故事到剧中人物表演故事这样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然而,中国戏曲的真正形成却来得相当的迟晚,正式形成较为完整的以“曲”(即曲辞(韵文)和曲调(音乐))为中心的代言体的戏曲艺术,大约要到宋元之际,即北宋南渡之际的南曲戏文和元代北曲杂剧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正>昆曲(昆山腔),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它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昆曲在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发展到鼎盛,成为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之后有很多剧  相似文献   

9.
徽州文学发展至明代万历朝达至巅峰,期间作家队伍庞大、文学社团众多、文学思想活跃;诗文、小说、戏曲等雅俗各体文学成就斐然,成为全国文坛中心之一。万历徽州文学充分彰显晚明文学特有的全民参与、雅俗互动、人文复兴等特征,印有鲜明地域文化色彩,在中国地域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形成原因主要得益于徽商经济发达、前期文学积累以及徽州籍官商的引领。  相似文献   

10.
四百年一梦到今宵——从青春版《牡丹亭》到轰动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岩 《科技智囊》2010,(1):70-77
昆曲(昆山腔),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它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相似文献   

11.
清代是古代戏曲选本发展的转型时期,主要有三个特征:文人文化层的退场、昆腔选本的衰变和花部诸腔选本的崛起,体现了戏曲选本向民间立场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一 赣剧是多声腔综合剧种,分高腔、昆腔和弹腔三大声腔系统,青阳腔属于高腔系统,受弋腔、余姚腔的影响而产生,因而承袭了弋阳腔系的某些特有形式,并在长期实践中发展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艺术手法——“滚调”。这是青阳腔对戏曲声腔史最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明代佚本传奇《十孝记》仅存于《群音类选》等曲选中的十折曲文进行考释,从而勾勒其大致情节和剧作风貌,并由此对剧作的本事来源、代表的戏曲现象进行了分析与解释。  相似文献   

14.
随着藩王绝嗣等问题的出现,明代统治者以特恩的方式予以解决。但特恩藩王数量的激增导致明代宗室危机日益严重。嘉靖、隆庆和万历时期王室试图通过完善藩王继承制度来杜绝特恩。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特恩的发展,但制度的根本缺陷使特恩现象始终成为明代宗室的一大弊端。  相似文献   

15.
关于明代云南的人口数量究竟有多少,有的学认为直到明末崇祯时云南的人口仅240万.最高的估计也只有300多万。为此,在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明代云南军籍人口、民籍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献记载的基础上,通过详尽的考证,分别得出了万历时期云南军籍人口、民籍人口和少数民族人口的数量,由此推断出万历时期云南的人口数量应在500万人以上。这为从事云南移民、民族分布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比较可信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明代云南荒政史与内地有所不同,除了一般的备荒、救荒外,还应该包括军事蠲赈、对少数民族蠲赈和恩施性蠲赈几类,这样才能全面反映云南荒政史的特点。明代云南荒政有很大发展,特别是嘉靖、万历之际,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社会赈济之中,而不再一味依赖中央政府的蠲赈。  相似文献   

17.
明代山东是北方散曲流行的一个重镇。据统计明代有24位山东籍曲家,存曲数量达1664首(套)。其散曲的艺术特点主要有三:一是南北曲体式兼用;二是豪放、清雅、俗朴之风兼具;三是多种写作手法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戏曲声腔、戏曲四大声腔系统、四大声腔的代表剧种等方面对中国戏曲声腔艺术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对于学生戏曲欣赏具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衬词是戏曲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以本土腔为主要特征,融合其它声腔的多声腔少数民族剧种,云南壮剧音乐中的衬词更是丰富多彩,魅力无穷。经过对云南壮剧音乐中的衬词进行梳理和类比,可将他们分为起腔性衬词、特殊性衬词、称谓性衬词、填充性衬词、呼应性衬词、感叹性衬词、渲染性衬词和收腔性衬词等八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山西明代传统戏场建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的戏曲文化历史悠久 ,极其兴盛 .与之相应 ,山西的传统戏场建筑数量多 ,价值高 .其中对于山西戏场建筑的衍变而言 ,明代 (12~ 15世纪 )是一个摸索和探索的时期 .戏场建筑形式的改进 ,观演关系的发展 ,多发生在明代 .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分析了山西明代戏台在中国戏场建筑发展史上的特殊意义 ,同时结合实地调研成果介绍了形态各异的山西明代戏台 ,剖析了其建筑形式、空间特征和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