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世界古代剧场史中,中国传统戏场别具一格,在华夏古典建筑中也是一种很有特殊的类型,中国传统戏曲以其时空虚拟的表演特征,在不设布景裸台上尽情表演,从而形成独特而卓越的戏剧艺术,传统戏场历史渊源,在各朝代和地域的形态各异,名称亦不相同,如勾阑,瓦舍,舞亭,看棚,乐棚,戏楼,戏园等等,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卷中泛称之为戏场,最早戏场建筑保存至今者可追朔到元代,迄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明,清时代戏场遗存者则多至数百座,遍布祖国各地,是灿烂的中华文化遗产瑰宝之一。作为开展这项研究的引子,以进一步发掘,梳理传统戏场建筑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文脉。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数据分析及实地走访调研,掌握了现阶段安徽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优劣势及所面对的挑战.针对目前存在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社会认可度低及后期监管维护欠缺等实际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期为装配式建筑在安徽省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对鲁中地区农宅进行实地调研、了解现存住宅类型及围护结构方案的基础上,选取有代表性的农宅类型,借助建筑信息模型(BIM)建模软件Revit建立三维模型.利用BIM可持续分析软件Ecotect,分别模拟不同的农宅布局形式及围护结构优化前、后的室内逐月不舒适度和能耗情况.结果表明:从节能角度分析,合院式布局农宅仍然是最佳布局形式;进一步提高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是节能改造的关键,且对屋顶和外窗进行改造的效果明显优于外墙.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戏曲以其时空虚拟的表演特征,在不同设布景裸台上尽情表演,从而形成独特而卓越的戏剧艺术和戏场建筑。广场式、庭院式和厅堂式戏场是其三种主要类型,而且多数是三面敞开的亭式舞台。研究整理传统戏场建筑的特征,可为保存、整理传统戏场这一文化遗产提供资料,同时对当前剧场设计中,如何更好地配合中国传统戏曲演出的特点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张唏  张军成 《甘肃科技》2012,28(4):4-8,11
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走访相关人员等多种途径调查了青藏地区建筑工程施工阶段主要固体废弃物的数量、特征、成因及处置方法.分析了国内外建筑废弃物处理措施,指出了目前青藏地区建筑废弃物处理措施的欠缺及存在的潜在危害.针对调查结果,根据不同的参建单位提出了提高和改善建筑施工阶段废弃物管理的一些针对性建议,供有关单位决策使用.  相似文献   

6.
杨昭春  滕小平 《甘肃科技》2012,28(1):113-115
在这个低碳时代,建筑的高耗能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迫使人们寻找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材料.中国西北部地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自古以来就是苦寒之地.生土建筑是黄土高原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建筑形式,其建筑材料以来经焙烧,而仅做简单加工的原状土为主.它取之自然,又融于自然,维护环境和生态平衡,是人们历经千年最终选择的一种有效的乡土建筑形式.为了更加了解生土建筑所处区域的环境、建筑形制、制作技术和生土建筑现状等,选择位于兰州市西北150km的连城镇调研,从而对生土建筑的未来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潍坊学院学报》2015,(6):64-68
开放建筑是当前行业内一个被频繁提及的理论,它提供了一种设计手法和一种对建筑的不同看法。文章通过参考文献书籍、案例分析以及实地调研,试图理解开放建筑的含义并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在具体的建筑设计中。  相似文献   

8.
徽州宅园是建筑布局与园林空间对立统一的共同体.宅园中建筑与园林空间相互交替穿插,实现了宅院内不同功能空间的转换,最终二者在对立中获得统一,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景观空间.本文以皖南宏村、西递、屏山和南屏等地的民居宅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从徽州古民居宅园建筑布局与园林空间的关系这一视角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探索出徽州宅园的空间性质和布局特点,为研究徽州古民居宅园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地调研与取样分析,研究、分析了鼓浪屿民国时期历史建筑混凝土构件劣化的现状,从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和外部环境等多角度深入探讨了劣化的原因.研究发现:露筋锈蚀、混凝土性能退化、构件开裂渗水是鼓浪屿历史建筑混凝土构件劣化的宏观表现.劣化混凝土的微观表现为骨料表面仅附着少量水泥浆体,骨料与水泥界面连接疏松...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市多龄期建筑震害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汶川地震中都江堰市2000余栋建筑的震害调研结果,综合考虑结构类型、设计规范体系和性能退化等影响结构抗震能力的因素,对该市多龄期建筑的震害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在统计都江堰市建筑构成情况的前提下,对不同结构类型、不同用途和不同建成年代建筑的震害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引入平均震害指数着重研究结构形式及龄期对结构抗震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后多层砌体结构抗震性能显著提高;由于非结构构件抗震性能影响,2000年后框架结构震害大于多层砌体和底框结构.研究可为评估城市不同龄期建筑的抗震能力以及了解城市整体的抗震设防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建筑领域的拓宽、建筑理论的多元、建筑观的深化与演进、建筑技术的发展以及建筑创作方法的革新等方面阐述了信息时代传统建筑学引发变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脑渲染技术在建筑表现上的大量运用,传统手绘建筑表现形式的应用越来越少,原有的以提高手绘技能的教学内容不再适应现代建筑美术的教学。通过对国外建筑美术教学优势及现代建筑设计语素的探索,将建筑美术教学内容与专业特点相结合,提出突出建筑美术的设计感、形式感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期建筑学美术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刘永福旧居三宣堂的考察,分析了其布局、建筑特征及装饰艺术,探讨了建筑功能与建筑形式的关系,旨在探索我国民居建筑文化的内涵及承传。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大量建设新馆,其中有为数不少的中小型图书馆,由于经费、体量所限,不能像大型图书馆建筑延请名师设计,因而更需要周全地考虑问题。中小型图书馆设计过程中忌盲从大馆,应注重建筑体量适度、外观大方、强调实用。  相似文献   

15.
受气候的影响,我国南北方图书馆在建筑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图书馆的规划、布局等方面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及“经济、实用、美观”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通过工程实践,阐明了在招待所设计中如何将“自然环境”、“经济制度”、“科技水准”、“功能合理”用建筑中平凡的元素,反映和回应在设计中,以求得“随意中寻理,动静中定势”的诗韵,使设计具有典雅、大方、简捷、明快的风格,从而体现“建筑创作是建筑文化相互交汇、渗透和延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建筑空间美学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建筑、空间环境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透过国内外著名建筑物概述了建筑空间美学,从灵动空间之美、虚实空间之美、流动空间之美及序列空间之美分析了建筑的空间之美,并探讨了建筑的空间设计.  相似文献   

18.
分析并总结厦门光明大厦与众不同的特色设计和技术创新。(1)功能齐全、流线复杂,但总体设计分流有序、泾渭分明;用地紧凑、容积率高,但环境绿化小中见大,景色宜人;(2)店宅结合,即分又合;闹中取静,各得其所。它为住家提供完善服务,为店家创造无限商机。(3)创新的造型塑造了高层建筑性格,丰富的色彩妆点了建筑景观。(4)新材料的运用体现人文精神,新技术的创新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赢得了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这是对综合性超高层建筑设计方向进行一次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复合图书馆建筑特征、实用价值的探讨,指出复合图书馆的实体建筑要突破个体的、独立的馆舍限制,在建筑设计、馆舍内外布局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建筑结构概念设计是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研究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对我国建筑设计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充分发挥概念设计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完成优秀设计,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同时节约成本,取得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阐述了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作用与原则,重点探讨了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