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理论是模写,是客观实在的近似的复写”。(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265页)物理时空理论是关于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的客观的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的反映,这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而任何具体的物理时空理论,就其正确反映客观的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来说,又不可避免地有它的近似性,人类对于客观真理的认识只能在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中实现。其所以如此,原因之一是:空间和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而自然界各种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宇宙万物的运动与变化。但是,在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教导我们,“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①。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空间是物质具有的广延性和它的位置关系。时间、空间是和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割的。列宁还教导我们:“唯物主义既然承认客观实在即运动着的物质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也就必然要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②。必须“坚决而肯定地承认我们的发展着的时空概念反映着客观实在的时间和空间”,“承认它们在这里  相似文献   

3.
时空     
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物质存在的形式,物质的时空属性乃是物质运动基本属性的反映。物体的性质在相互作用中才表现出来,没有丝毫相互作用的物质就没有任何性质。改变物体的时空关系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状态有关。本文的目的是从相对论观点系统的概括时空概念的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4.
变量和微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世界是运动的世界,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事物何以运动呢?就在于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在于事物内部矛盾又斗争又统一而带来的发展。毛主席说:“矛盾是简单的运动(例如机械运动)的基础,更是复杂运动形式的基础。”因此可以说运动就是矛盾,是矛盾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时空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和空间是相对论研究的重要物理问题,在物质的空间中,存在引力场,而由于引力场的存在,则会导致时间的变化,空间的弯曲,光线轨迹的改变等.对相对论中的时间和空间特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广义相对论中的等效原理和广义协变原理,讨论了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研究了相对性原理、引力场中的时间膨胀、长度收缩和引力波.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相对论用新的科学事实揭示了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进而否定了把物质和时空分裂开来的绝对时空观。正确理解相对论的时空观,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的联系,从而彻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作  相似文献   

7.
时间和空间是一切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时间和空间,体育运动亦是如此。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有着各自不同的时间规律和空间规律。试图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理念来诠释现代竞技羽毛球运动的特征,以期为羽毛球运动项目的训练与比赛提供新的视角思路。  相似文献   

8.
墨子认为,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物是外延最大的概念,包含宇宙中的所有物质,其内涵指实际存在的东西.宇宙有的地方被物质充盈,有的地方不被物质充盈,宇宙是有与无的统一.时间和空间是一切物质存在的根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墨子通过(物体)运动研究时间、空间,并给出了准确的定义,从而阐明了时空"有穷无穷"等思想.墨子的运动观很富辩证精神,他相继提出运动和静止与时间、空间的关系.墨子的宇宙图象是空间、时间、物质、运动有穷又无穷,在无穷的宇宙中充满了无限的物质,物质运动不止.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物质世界的基本单位表现出的常数46,其分解形式是1,2,4,8,16,8,4,2,1.呈现出质朴的数理对称美.此常数具体表现在物质世界核心核素层次稳定范围常数44与物质运动最高级形式的人类染色体是23对,常数46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哲学的对立统一与物质在四维时空中运动,遵守着最低能量原理.  相似文献   

10.
张德安 《科技信息》2010,(10):335-339
本文通过对主要以太漂移实验(迈克尔孙—莫雷实验、光行差现象、斐索流水实验)更加合理的解释(应用笔者提出的新的以太、光学、电磁学假说)以及对力学相对性原理、同时性的相对性的理想实验、时间膨胀效应的理想实验、电磁学(光学)与力学质的差异性的深刻分析,得出了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是错误(二者也是不相容的)的结论,进而否定了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及其它理论。同时提出了如下新观点:1.以太是存在的,但它不是人们认为的弹性固体,而是宇宙中(物质内部)无处不在的光子引力子气(可称新以太)。它分三种存在状态,可介导引力、电磁力。2.真正的波都应是振动在媒质中的传播,即都应是波源引起的媒质的传播性振动,"无媒质的波"不应是波。光(电磁波)就是物体(粒子)快速发射和吸收光子(这是一种特殊的振动)引起的新以太的波动(光子引力子流脉冲),光(电磁波)是纵波而不是横波。光速就像电流速度不随发电机的运动变化一样,也不随光源的运动而变化,但一定随参照系的变化而变化。3.质速关系、质能关系只能用绝对的关系去解释才能令人信服。这种关系就是:物质的组成粒子真的随其速度的增大(减小)而增加(减少);由于物质粒子的增加或减少而使能量发生很大的变化。至于狭义相对论的质速关系、质能关系与事实的相符,那只能认为是较完美的巧合了。4.以太是否存在、光速问题,质速关系、质能关系,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物质(宇宙)结构问题的解决以及在此基础之上对电磁学、光学、粒子物理等学科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和革命,而不是靠革牛顿时空观的命,不是靠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观察物体的运动去解决。5.牛顿的时空观指的是抽象的、无限的时间和空间;爱因斯坦的时空观指的是具体的,有限的时间与空间。两人所指不同。6.真理都是相对的,超出特定的适用范围就是谬误。力学与电磁学有着质的不同,不必也不可主观地把力学相对性原理推广到电磁学(光学)而硬要去统一它们,否则,则会顾此失彼,或出现矛盾,或让人不可思议。相对论至今还有很多物理学家反对就是此因。  相似文献   

11.
从运动着物质的不同内在属性的外现、物质的客观性和无限性的表现、时空量度上的相互依赖性、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对时间和空间的定量表述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时间和空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而运动着的物质正是它们相互联系的中介。  相似文献   

12.
一、经典力学中质点的属性[1]1.牛顿力学中质点的属性唯物主义哲学认为 :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既没有脱离物质的时空 ,也没有脱离时空的物质。根据唯物主义关于时空的论述 ,物理学中人们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 ,就应包含对物体自身时空特性的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的 ,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自然定律 ,物体在时空中表现的形象特征 ,都必须通过人类的观察发现。观察需要观测信号和观测仪器。现今人类能利用的场信号有4种 :一是电磁场(光) ,二是引力场 ,三是弱力场 ,四是强力场。因此 ,人类认识的物体运…  相似文献   

13.
相对论的三个前题之一是:从甲系统观察乙系统在运动,自己是静止的;反过来,在乙系统中观察甲系统在运动,而自己是静止的。这种法是错误的,小学生坐在火车中,他不会认为:田野在运动,而火车是静止的。在他的推论中,凡是没有这奈前题影响的,都是正确的,如质能关系等;凡是用这条前题直接推导的,必然有问题的,如时间与空间是协变的,广义相对论的数学根据。  相似文献   

14.
在相对论中,“测量”和“观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在闵可夫斯基世界中,一个实验者的测量实际上是存在着一个无穷系列的计时的钟,它们分布在全空间,彼此保持静止和同步。一个事件的空间——时间坐标(x、y、z、t),可以由位于该事件地点(x、y、z)的时钟在事件发生的时刻(t)记录下来。一个实验者,把全部的空间——时间的记录集合起来,才能够得到测量的结果,然后进行分析研究。可以想象,在每个惯性参考系中都有这样一个钟的无穷系列以及这样的一个实验工作者。在S惯性参考系中的实验工作者测量得到某一物理事件的空间——时间坐标与在S′惯性参考系中的另一实验工作者测量得到的同一物  相似文献   

15.
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了世界存在的普遍方式,即一切实在都是按照感性形式与理性形式互为前提相互依存而成为一体的方式存在着;感性形式是以具体而丰富多彩的方式表达着它的内在理性形式,而理性形式是以抽象而单纯威严的方式支配着它的外在感性形式;二者之间不存在从属关系.然后对原始生命、生命的演进过程、微生物、植物、动物、细胞及其构成细胞的蛋白质和核酸的存在方式进行研究,得出了生物世界的存在方式,同时佐证了世界的存在方式.进而简略回答了哲学上的物质属于感性形式、精神属于理性形式,物质与精神是互为前提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二者之间不存在何者为第一或第二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提出新的哲学观念即世界存在方式的基本原理:一切存在都是按照感性形式与理性形式互为前提相互依存而成为一体的方式存在着;感性形式是以具体而丰富多彩的方式表达着它的内在理性形式,而理性形式是以抽象而单纯威严的方式支配着它的外在感性形式;二者之间不存在从属关系.接着对常见事物、微观粒子、宏观物体、真空进行考察和分析,得到并展示了整个物理世界的存在方式,同时佐证了世界存在方式基本原理.进而得出物质和精神也是依存体,遵循世界存在方式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7.
刘文浩 《科技信息》2010,(35):I0053-I0053
根据洛伦兹变换公式,物体的速度若大于光速,它将飞到未来或飞回过去。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时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过去是过去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未来是未来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就现在来说,过去的物质已经不存在了,而未来的物质还没有出现。物体不可能进入没有物质的地方。光速不变的原因与此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关于基本物质运动形式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本文仅就自然界的基本物质运动形式及其相互关系这一重大课题,作一些粗浅的分析。恩格斯关于自然界基本物质运动形式的论述恩格斯认为,在自然界存在着四种基本的物质运动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和生物运动。机械运动是指天上和地上物体的运动(位移),物理运动主要是  相似文献   

19.
根据空间、时间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离性,给出了物质“存在”的数学模型.指出空间非空性和时间非负是物质存在的充要条件.探讨了在时间进程中时态演化的规律,引入异位点集合和同位点集后,推导了地物动态变化的数学模型.论证了制图区域的动态特点和演化的逻辑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李光业 《科技资讯》2009,(4):237-237
本文提出三个猜想;(1)粒子与波各是物质的两种形式,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2)伴随物质的有源散场和无源旋场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互相转变,作者给它们转变的运算形式。(3)宇宙中物质的运动形式决定于时间、空间和概率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