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应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P)、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FN)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方法:回顾分析2006-05~2010-10我院收治的并进行随访的143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102例),分别采用DHS(A组)、PFLP(B组)、PFN(C组)三种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Harris髋关节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术后进行随访10~22个月,平均17.4个月,骨折全部达到骨性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优102例,良33例,中8例,优良率94.4%.结论:C组与A、B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即C组与A、B组相比,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依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与B、C组相比较,A组较差(P<0.05),但术后并发症上并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神经胶质瘤患者术后放疗同步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收治的86例神经胶质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3例)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TMZ化疗,B组(43例)采用单纯三维适形放疗,所有治疗均在术后1个月内开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1,2,3 a的生存率、Karnofsky评分及毒副作用.结果 A组的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分别为76.7%和90.7%,显著高于B组(55.8%和74.4%)(P0.05);治疗后,两组Karnofsky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且A组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中位生存期及术后1,2,3 a的生存率A组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毒副作用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同步TMZ化疗是神经胶质瘤术后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可提高近远期疗效和术后的生存率,且并不增加药物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颈丛复合肌间沟阻滞与常规颈丛阻滞行锁骨内固定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行锁骨手术患者,采用颈丛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与颈丛神经阻滞,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评估麻醉后感觉的阻滞程度,手术过程中的阻滞效果(优、良、失败),并观察和记录并发症.结果:锁骨外2/3部位感觉阻滞A组(16.7±1.9)min,B组(13.2±1.1)min,B组好于A组(t=2.42,p<0.05),B组优良率为90.0%,A组优良率为76.7%,B组高于A组(p<0.05).结论:锁骨内固定手术中颈丛复合肌间沟阻滞优于常规颈丛阻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尺神经沟扩大成型术治疗肘部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的肘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11例肘管综合征患者行手术治疗,应用尺神经修复后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和Lascar分级法评价疗效。结果:中度患者4例,术后优良率100%,重度患者7例,术后优良率86%。结论:尺神经沟扩大成型术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性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肌折返术治疗水平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共同性斜视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行直肌返折术,B组行直肌截除术,比较两组术后眼正位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周、1个月、1 a眼正位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并发症眼心反射发生率A组为3.3%,优于B组(40%),角膜上皮剥脱发生率A组为6.67%,优于B组(40%),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结膜血肿发生率A组为0,明显优于B组(6.67%),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肌折返术同直肌截除术相比具有相同的手术效果,操作简单,损伤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碘-131(131I)联合左旋甲状腺素对甲状腺全切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两组.80例DTC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术治疗,术后4周给予(131I),在此基础上A组40例按2.5μg/kg给予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B组40例...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秋兰  李少杰  王颖 《江西科学》2009,27(4):540-542,547
为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咯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将172例肺结核咯血病人分为两组,其中49例应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A组),123例应用垂体后叶素或酚妥拉明加止血剂等内科治疗(B组),观察两组咯血缓解情况.结果A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复发率分别为67.35%、95.92%和10.20%,均优于对照组的17.89%、68.29%、36.59%.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肺结核咯血的有效方法,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准确、完整地找到供血血管并运用恰当材料进行栓塞是有效止血并减少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环乳晕切口与放射状切口对乳腺纤维瘤患者围术期指标、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并发症及1 a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环乳晕切口组)与B组(放射状切口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瘢痕长度、住院时间、手术效果、VSS评分、乳腺外形满意度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1 a复发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瘢痕长度小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手术有效率(94.00%)高于B组(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VSS评分及乳腺外形满意度评分均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切口感染、局部血肿、乳晕感觉异常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 a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6.00%,P0.05).结论乳腺纤维瘤患者采用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放射状切口手术,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患者恢复情况较好,术后瘢痕易于隐藏,对乳房美观度无影响,术后并发症较少,复发率低,可达到治疗与美观双赢目的.  相似文献   

9.
观察颈椎后路限制性椎板减压术后颈椎曲度大小与颈髓后移距离的关系及对手术疗效的影响。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有87例颈椎曲度正常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邯郸市中心医院接受限制性椎板切除术治疗,其中有74例获得完整的临床随访。术后根据harrison方法测量颈椎曲度并将其分为:A组,颈椎曲度变减小(0°≤颈椎角≤16.5°);B组,颈椎曲度正常(颈椎角16.5°)。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脊髓后移距离、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轴性症状严重程度及C5神经麻痹发生情况。在平均23.8个月的临床随访中,36例患者(A组)的颈椎曲度变小(48.6%),平均颈椎角为9.7°±5.3°;38例患者(B组)颈椎曲度维持正常(51.4%),颈椎角为18.7°±4.6°,两组颈椎曲度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A组椎板切除宽度为(18.5±2.1) mm,B组为(17.9±1.8)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脊髓后移距离为(1.8±0.5) mm,B组为(2.6±0.8) mm,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ROM较术前无明显减小(P0.05),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A组轴性症状严重程度明显重于B组(P0.05);A组有3例(8.3%)患者发生C5神经麻痹,B组有4例(1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限制性椎板切除术后仍有近半数的患者出现颈椎曲度丢失,颈椎曲度减小使得脊髓后移距离缩短并增加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而颈椎曲度与神经恢复效果及C5神经麻痹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神经介入手术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年龄≥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和七氟烷组(S组,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各40例.围术期采用FORE-SIGHT脑氧饱和度监测仪持续监测患者的脑氧饱和度(SctO_2),分别于术前1 d、术后6 h、术后24 h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MMSE)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并采血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变化.记录患者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术中体动以及苏醒期情况.结果:S组患者苏醒情况优于P组,围术期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更少,SctO_2下降的相对值更小,术后6 h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更低;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炎症因子的表达以及术中体动、苏醒期躁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介入手术患者采用七氟烷维持麻醉,围术期能更好的维持脑氧饱和度,术后清醒更快,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采用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并记录术中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6个月采用Macnab量表评价手术疗效.结果表明: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边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不同部位严重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90例胫腓骨不同部位严重开放性骨折予以双边外固定支架治疗,根据是否跨关节固定而分为三组。A组29例骨折位于胫腓骨上段近膝关节部位,支架跨膝关节固定。B组34例骨折部位位于胫腓骨中段,支架治疗不跨关节固定。C组27例骨折部位位于胫腓骨远端,可涉及关节面,支架跨踝关节固定。疗效及关节功能结果评定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月~4年,平均14月。A组骨折愈合的优良率68.97%(20/29),B组骨折愈合的优良率91.18%(31/34),C组骨折愈合的优良率59.26%(16/27)。各组之间的骨折愈合与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的比较,B组与A组和C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边外固定支架对伴有软组织缺损的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跨关节固定时,对关节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肘关节外伤后早期康复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0年7月~2008年3月创伤后5~21d行康复治疗的患者56例为早期康复组(A组),创伤21d后行康复治疗的患者63例为延迟康复组(B组)。于系统康复前后行Mayo肘关节评分及关节活动度(ROM)评定。疗效及关节功能结果评定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康复前两组的肘关节Myao评分及ROM评定,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A组患者56例Mayo肘关节评分优36例,良1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53/56)为94.64%;B组63例Mayo肘关节评分优23例,良27例,可9例,差4例,优良率(50/63)为79.36%,两组之间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21,P〈0.01);A组肘关节ROM评测均优于B组(P〈0.05)。结论早期系统康复治疗有利于肘关节创伤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MWO技术)经前方微创入路治疗肱骨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9月~2012年3月我科室运用MIPO技术治疗17例粉碎肱骨骨折(AO分型:B型10例C型7例),所有病例均采取闭合牵引复位,经肱骨前方肌肉隧道置入LCP板,C臂机透视力线满意后固定,术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结果本组17例患者术后随访18-24月,平均21月,骨折4-6月均一期愈合,平均5个月愈合。1例术后出现桡神经麻痹症状,术后10周完全恢复,1例患者因合并肱骨近端骨折,钢板位置较高,发生肩峰撞击综合症,物理治疗后好转。按Neer评分,肩关节活动优9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94.1%)。结论运用MIPO技术经前方入路治疗肱骨粉碎骨供破坏少,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无需暴露桡神经,这是非常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于忠英  袁志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5):6282-6285
探讨重组合异种骨替代自体骨治疗四肢长骨非感染性骨不连的长期临床疗效,对2000年1月至2006年9月西京医院应用重组合异种骨(RBX)移植治疗的62例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2例,女10例;年龄4~70岁,平均30.1岁。骨折部位:尺桡骨11例、肱骨9例、胫腓骨22例、股骨20例。骨不连类型:肥大型15例、营养不良型10例、萎缩型37例。固定方式:钢板21例、髓内钉19例、外固定架22例。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0—131个月的结果,平均89.3个月,一次手术愈合率94.9%,19例上肢骨不连患者采用DASH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3例,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94.7%。43例下肢骨不连患者采用Harris评分系统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评定疗效,优26例,良15例,差2例,优良率95.3%。总优良率95.2%。长期观察未见不良免疫排斥反应。说明RBX用于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兼具取材广泛、组织兼容性好、无免疫排斥反应等诸多优点,可替代自体骨应用于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不同他汀类药物后对心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56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其中78例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作为甲组,其他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作为乙组,比较两组患者心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血脂和hs-CRP变化情况.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相关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两组患者给药后,甲组hs-CRP,TC,LDL-C水平均明显优于乙组(P0.05);甲组患者FMD,LVEF,IMT和HDL-C水平在接受治疗前后与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给药前后各项指标均有提高,甲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乙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比较,对血管内皮功能和心脏功能改善方面效果相近,而在降脂和减轻炎性反应效果方面前者更佳,不良心血管事件更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pH值的聚维酮碘溶液治疗足癣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治疗组)清洁局部后将(pH值为4.00)聚维酮碘溶液涂搽患处;乙组(对照组)用聚维酮碘原液(pH值为5.8)涂搽患处。两组疗程均为21d。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4.51%,治疗组有效率为100%,治疗组真菌清除率为95.16%.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牢为4.84%。结论增加聚维酮碘溶液的酸性能够提高治疗足癣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观察补肾醒脑方对缺血再灌注造成损伤的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中My D88信号传导通路影响,探讨该方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靶向性防治机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造模成功后随即等分为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吡拉西坦组(C组)、补肾醒脑方组(D组),每组12只灌胃给药。第3 d、7 d检查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1周后检测大鼠脑组织中My D88的含量。D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较B组改善明显(P0.05);D组脑组织中My D88表达减少程度虽与C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补肾醒脑方能有效改善缺血再灌注造成损伤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神经损伤的症状,降低大鼠模型脑组织中信号传导转接蛋白My D88,抑制炎性反应保护大脑组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联合免疫汤和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肝患者84例,随机分为拉米夫定联合免疫汤组与单用拉米夫定组,每组42例,每组口服用药6个月即停药,停药后继续观察6个月。以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SB)、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HBV—DNA)为观察指标,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指标的影响。结果拉米夫定联合免疫汤组与单用拉米夫定组比较,能有效地提高HBsAg、HBeAg及HBV—DNA阴转率(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免疫汤治疗慢性乙肝疗效相对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疗效有更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楚洪波  徐明 《长春大学学报》2013,(12):1599-1601,1609
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纳入推拿治疗组和针刺治疗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以点按肩井为主的推拿手法进行和采用针刺电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推拿手法治疗组治愈率为32.5%,有效率为95%;针刺治疗组治愈率为11%,总有效率为81%。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使用“点按肩井穴为主的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且无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安全舒适,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