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记》描写了一大批悲剧事件,塑造了许多悲剧人物群像,对悲剧人物的命运给予了深厚的同情,对悲剧背后的根源进行了不懈的追问,对悲剧人物与命运抗争的精神给予了毫无保留的讴歌。与中国文化高度成熟乃至衰微时期产生的悲剧作品不同,《史记》表现了中华民族在早期成长历程中勇于与悲剧命运相搏斗的元气淋漓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唐勇  周琼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11):47-50
在《围城》中,钱钟书在人物命名与人物的性格命运特征上存在着某些背反的设计处理。通过对小说人物命名与其性格命运的恶性背反,达到对现代社会中某一类人毫不容情、不留情面的揭露和讽刺;通过对人物命名与其性格命运的中性背反,对这一部分人进行"有情"的讽刺;通过对小说人物命名和人物性格命运的良性背反,更多的是对这类人寄予期盼和希望。这种"含而不露"的表达方式和精细缜密的人物塑造隐含了创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担忧和希冀,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杜十娘是冯梦龙笔下的人物,她机智、果敢、刚烈.可是这样的一个女子命运却十分悲惨,以投河自尽来结束自己的一生。这悲剧的造成有社会原因,但是自身的原因也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4.
历来的研究者在对《雨月物语》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多是将不同的人物作为具有鲜明个性的个体展开研究,可是,虽然从表面上看来作品中不同的人物都被赋予了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命运,但就深层次而言无论是他们的个性还是命运都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因此,本文通过对《白峰》一文中主要人物心理的微妙变化、人物之间的瓜葛等内容的分析,力图揭示蕴含在人物命运中的时代性,并进一步了解上田秋成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对人性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贾平凹的小说创作在体式上可以分为“性格”小说、“人物命运”类小说、“写意”小说、“散文化”的长篇小说。“性格”小说,“人物命运”小说以对某一人物性格的充分展现为结构重点,小说的各组织部分从不同的方面塑造这一人物性格而形成整体的组织关系,人物作为小说叙事内容的展开中心而存在,“写意小说”对于古诗文传统有着明显的继承,“散文化”的长篇小说则出现了一种“絮语化”的倾向。每一种体式都体现了他创作思想、文学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日本著名的自然主义作家德田秋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缩影》再现了二战前及战争期间日本下层女性的悲惨命运以及处于弱势群体的下层女性对当时混沌的日本社会的控诉,并生动展现了在面对多舛命运时,不屈不饶的下层女性艺术形象。以《缩影》为研究对象,拟对小说中主人公银子这一人物的艺术形象进行剖析、解读,探寻小说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7.
在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春草》中,“麻头鬼”一词频频出现,令人印象深刻。本着对剧中人物命运的把握和人物关系的体察,笔者试由“鬼”入手,结合汉民族的原始精神信仰和逐渐转变的认知方式,解读“鬼”的双重民族文化内涵,继而分析词语“鬼”在语言中的实际应用,最后通过与相关词语的对比,阐明汉语“麻头鬼”一词的意旨及其在剧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悲剧意识是林徽因小说共通的特征,追根溯源,这不仅和她个人破碎的童年记忆有关,还受到集体记忆.即西方浪漫主义作家创作的影响。她的小说深刻展现了人物背后的社会悲剧和人物自身的命运悲剧这两种悲剧形态,并善于运用纷繁的意象营造一种感伤氛围,增强人物的悲剧色彩,从而使文本具有独特的审美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史记》描写了一大批悲剧事件,塑造了许多悲剧人物群像,对悲剧人物的命运给予了深厚的同情,对悲剧背后的根源进行了不懈的追问,对悲剧人物与命运抗争的精神给予了毫无保留的讴歌。与中国文化高度成熟乃至衰微时期产生的悲剧作品不同,《史记》表现了中华民族在早期成长历程中勇于与悲剧命运相搏斗的元气淋漓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论贝克特对品特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特的戏剧创作受贝克特的影响在早期作品中特别明显,尤其在《送菜升降机》中最为突出。《送菜升降机》从主要人物、剧本主题和人物对话上看,与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两个剧本的主要人物都为了等待而从头至尾做着没有意义的无聊动作,都有一个从未出场的类似于上帝一样的神秘的人物。剧中人的命运都由一个神秘的人或一种神秘的力量控制,他们对自己的命运一无所知,也无能为力,只是生活在等待中。此外,两个剧本的语言都使用了多次重复、停顿和沉默的手法。  相似文献   

11.
《芙蓉镇》是一部反映我国湘南山镇社会风情的优秀长篇小说。作家“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奇妙地把风土人情与政治斗争的狂飚巨澜糅合起来,熔于一炉,生动地描绘了那个时代千奇百怪的世相,唱出了一曲严酷的乡村牧歌。作品对极“左”路线的抨击,对历史过往生活的反思,对人们命运的慨叹,都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来反映的。作家通过描写生活在芙蓉镇的一群人物的命运,通过表现这些人物之间  相似文献   

12.
论尤三姐     
张榴琳 《科技信息》2010,(6):166-166,168
本文从一个全面崭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尤三姐这一人物,她叛逆洒脱的个性背后更有着不为人知的痛苦与悲哀;她的命运与爱情体现了封建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龄官是《红楼梦》中刻画得比较成功的次要人物之一,她的性格特质是造成其爱情和命运悲剧的重要原因。这一形象具有独特的认知价值和审美内涵,其爱情悲剧在全书整体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布兰奇是田纳西·威廉斯笔下的一个悲剧人物,其内心的欲望与传统道德观念的碰撞、灵与肉的冲突把她推向了欲望的对立面,即死亡,而文明与野蛮的交锋也把这个南部文明的代表一步一步推进了死亡的深渊.布兰奇的悲剧命运经历了有序--无序--混乱--平衡--死亡这一熵变过程.运用熵定律来揭示布兰奇悲剧命运演变的深层次原因,我们可以窥见其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长恨歌》是一部具有悲剧审美意蕴的小说,它以哀婉的叙述笔调向我们讲述了主人公王琦瑶一生的悲剧命运。造成王琦瑶悲剧命运的主观方面当然是王琦瑶自己的抉择。客观的时代背景,人物关系,人性人情又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着人物的选择。所以,主客观方面的因素相互交织造成王琦瑶一生的悲剧命运。同时,从更深的层面上,分析以王琦瑶为其代言人的上海这个城市的悲剧,剖析在某种意义上男性中心文化模式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茶馆》有以下缺点:塑造人物类型化,人物性格缺乏发展,对人物命运安排显得过于简单化。造成这种缺点的原因,一是作者的意图过分直露,二是结构上把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浓缩在3个横断面上,这种结构,会给人在心里以导向,无形地牵制着人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在阅读和接受过程中的积极参与作用。在悲剧审美中,不能只满足于阐析文本中作者所给出或提示的意象,应该在阅读文本后,在归纳的基础上通过读者自身的想象加工成新的意象。从接受美学看,读者在观照了《李尔王》一剧后,能动地形成了人物命运变化的“瀑布”意象,并与悲剧本身在读者身上引起的一系列情感反应一起构成了“瀑布”效果。其人物命运变化的“瀑布”具有几个特点:“瀑布”的巨大落差性、垂直无迂回性和粉碎性,这些特点在作为主体的读者心理上产生了震惊、恐惧、崇高,并引起观者对人物命运变化这整个事件的深思。而且,这幅壮丽的“瀑布”图景给读者以强烈的美感。  相似文献   

18.
谷素华  杨国燕 《科技信息》2007,(12):128-128,179
本文通过分析对比《呼啸山庄》中分别代表自然与文明的人物之间的较量,如希斯克利夫和辛德雷之间的较量,希斯克利夫和林顿之间的较量.希斯克利夫和小凯希之间的较量,揭示了作品中人物的人性在自然与文明这两种文化冲突较量中发生了极度扭曲的过程,但无论自然与文明怎样较量,两者最终势必要走向和谐统一。这正是艾米莉在小说中阐释的和谐自然观。  相似文献   

19.
刘恪先生以先锋写作的姿态在"碑基镇"系列中短篇小说中创造出一种"正附文叙事体",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这些作品站在地方性视角考察乡村文化与人类命运、人性、生存状态之间的关系,为当下乡土小说写作提供了新的向度。本文通过对刘恪小说中南方乡村的诗意建构、地方经验的引述、地方风俗的考古、乡土语言的寻究、乡村人物精神的勘探等方面的分析,探询作者对乡村的山水与人物、人性与命运、历史与传统等关系的思考与质疑,并在作者的思考中做一些再思考。  相似文献   

20.
托马斯·哈代在“性格与环境”小说《卡斯特桥市长》中把主人翁和其他人物置于同一自然、社会和历史环境中,着重分析了人物性格在其命运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亨察德和法尔伏雷性格的分析,得出在历史变革时期,亨察德悲惨命运和法尔伏雷胜利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