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话轮(turn)是话语互动中的一个基本构成单位。以Sacks等人提出的话轮转换规则为理论框架,对比日常会话中的话轮转换,探讨电视谈话节目中的话轮转换。研究表明话轮转换规则在电视谈话节目中也同样起作用,但它与一般日常会话又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谈话双方的发话权和对话轮控制权的不对等上。  相似文献   

2.
有关话轮问题,存在着话轮的概念定义众说不一,话轮关联位置难以确定,邻接对和三对话共存现象。广义上的言语交流中的话轮(turn of communication)替代常说的会话话轮(turn of conversa- tion)应运而生,用以弥合这些分歧。其中沉默在言语交流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被称之为沉默话轮。  相似文献   

3.
新闻访谈作为一种特殊会话形式,特殊的话轮转换系统奠定了访谈的基本会话模式。采用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从语用的角度对其中的话轮转换机制进行分析研究来检验合作、礼貌等原则在话轮转换中的运用情况。新闻访谈中的话轮转换系统确立了访问者与受访者一问一答的会话模式,为了会话的进行,他们会尽量合作遵守话轮转换的一系列规则,但同时为了会话含义的表达会出现违背合作、礼貌等原则的情况。其间,访问者起主导作用,他/她可以根据自己的机构角色需要打断或插入受访者的话轮,以达到控制和引导访谈进程。  相似文献   

4.
BBS版面交流会话是一种新型的交流会话方式,深受大学生欢迎和参与。本文通过Eggins和Slade的会话分析模式,对BBS版面交流会话的话轮转换,毗邻语对,话题连贯性进行了分析,深入讨论了BBS版面交流与日常口头交流在会话结构和言语功能选择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辛玲玲 《科技信息》2012,(22):181-181
本文在着重会话分析中的话轮转换理论应用的基础上,结合话语分析中的语境来分析访谈节目中的话语(本文以鲁豫有约为例),从中寻找一些常见规律,针对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希望能提供一些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6.
史蒂芬C.莱文森在他的《语用学》一书中把会话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进行自由交流的一种谈话方式,一般不包括这样一些特殊的场合,象宗教仪式、法庭、教室以及类似的环境”.会话是说话人在共同的环境下为了一定的目的而进行交流的一种形式.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把会话看成一种语用现象,因为会话是语言使用的原型方式,也是我们每个人最初接触语言的形式——语言习得的发源地.最基本、最普通的会话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相互沟通.会话是基本的,因为语言使用的摇篮是孩子与父母间会话的话轮相互交替;会话又是普遍的,它是人类社会共融的规范形式.话轮替换系统是会话最显著的特征之一.Sacks,Schegloff和Jefferson提出了话轮替换系统的最简单的规则.这一规则确定一次只有一个人说话.会话中常出现沉默、中断、失误及重叠现象.话轮替换规则确定了话轮在韵律上和句法上的完成与否,它给语言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皮艳玲  薛海英 《科技信息》2007,(31):459-460
访谈节目中的话轮转换比较频繁。话轮转换是话语分析中的核心问题。它并不是语音、词汇、短语和句子的简单组合,而是在特定的语境下遵循一定的转换原则才能实现。文章拟以《鲁豫有约》选集为素材,从话轮转换的角度分析研究其话轮接应和话轮转换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话轮是会话的基本单位,了解和掌握话轮和话轮转换的概念、机制和策略有利于其在外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话轮转换规则,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受人物关系和场景的限制,在具体语篇中疑问词"谁"的疑问程度高、疑问信息含量大,可以强制话轮转换的实施。在会话中疑问词"谁"通过表称代、限定和充当固定用法使话轮得以顺利流转,从而实现其篇章功能。  相似文献   

10.
何三凤 《科技信息》2010,(16):146-147
本文从会话分析话轮转换的角度分析了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旨在初步尝试运用话轮转换机制帮助学生取得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突出了文化和社会因素在英语课堂话轮转换中的影响,并试图寻找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话轮转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言语打断是日常会话交际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是交际者为了取得发言权而试图与说话人争抢话轮的语言现象.本文着眼于谈话节目这一类特殊的言语交际活动,把谈话节目中的言语打断现象与自然会话中的言语打断相比,试图从模式和功能的角度出发,对"实话实说"这一类谈话节目中的言语打断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权势关系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话语受到权势关系的制约,是人际交往中会话者身份地位的体现.权势关系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本文从语音、话题和话轮上进行分析,发现无论是发音方式、音调特点,还是话题选择和话轮次序上都体现出会话双方的权势差异,也反映了权势在人际交往中的话语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沙沙  向晓红  庞飞 《科技信息》2011,(10):I0007-I0008
话轮转换又称话语轮换,是新兴的语用文体学分析方法,是根据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角色的不断变换来分析文学作品及其中人物。在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贝弗利.法默的短篇小说《市集日》(Market Day)里,主人公米可瑞和尼莎两人的谈话反应了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关系。该文借助对话轮转换理论对会话活动的类型加以分析,揭示《市集日》中会话语言的特点、人物的独特个性和巧妙的谈话技巧。  相似文献   

14.
对电影《公主日记》对白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用学角度对美国电影<公主日记>的对白进行分析.通过从会话参与人的交际目标和场合,所使用的非语言手段,对话轮和话题的控制和补救,对说话人的选择,对会话合作原则或礼貌原则的遵循与有意违背及对语用参数的操纵等方面展开讨论,可以发现对白分析是探索人物关系、性格及人物内心世界的有效方式,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和挖掘影片主题.  相似文献   

15.
凌燕 《科技信息》2011,(4):171-172
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学生的话轮沉默,不仅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了教师的课程安排,而且阻碍了高校培养目标的落实,是与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格格不入的。本文从分析导致大学英语课堂中学生话轮沉默的成因入手,提出了教师对此问题做出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6.
根据话轮转换和交际角色转换理论分析了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中人物权势角色关系及其转换,通过对小说中人物话轮转换、会话策略和副语言特征的描述和分析,揭示了小说语篇中人物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权势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反馈信号包括言语和非言语形式,是会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对反馈信号的研究以言语反馈为多,对非言语反馈信号的研究相对较少。对英语本族语使用者在家庭背景下的日常对话中听话人所使用的副语言反馈信号进行会话分析,认清副语言反馈信号的界定与分类、话轮分布及语用功能,可以丰富我们对非言语交际形式的认识,拓展反馈信号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会话交际角度.运用序列分析法.通过对语言选择和话轮替换进行分析,探讨语码转换的交际意义或功能。认为作为一种交际策略,在交际中(包括跨文化交际)语码转换不仅在语言上能迎合对方的语言能力和语言偏好、完成话轮替换、认同指示、修补和旁岔序列划界等话语组织功能:同时在心理上还能使交际双方减低“不确定性”.了解对方的态度.使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梁卉 《长沙大学学报》2007,21(1):102-103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网络交际得到普及,网上会话在网络交际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运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对网络语言的会话结构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研究网络语言,并且能帮助我们在网络语言的运用上灵活自如,避免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20.
话轮转换是二语课堂开展交互式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西方一些学者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通过对二语课堂话轮转换的研究来探究学生参与二语课堂的主动性。本文首先对中南民族大学6个50分钟的大学英。“语课堂进行录音并转写成书面文字.然后对大学英语课堂中学生话轮的分布特点、句法特点以及学生获取话轮的途径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发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参与二语课堂活动的主动性.大学英语教学在实践上逐步迈向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培养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