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EVA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分析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大庆管输原油含蜡最高、高黏易凝、对包括EVA在内的多种原油流动改进制的化学感受性较差的问题,进行了EVA-1接枝聚合物的研制,包括十二烷基马来仲酰胺的制备及其作为接枝组分与EVA-1的合成,利用红外光谱仪对十二胺、马来酸酐及其反应产物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十二胺与马来酸酐反应生成了十二烷基马来仲酰胺,利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对EVA-1及其接枝产物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EVA-1与十二烷基马来仲酰胺的接枝反应确实存在,接枝率可以达到18.8%,对EVA-1及其接枝产物对大庆原油的降凝、降黏效果进行了对比的结果表明,EVA-1接枝产物对大庆原油的处理效果好于EVA-1,从而为新型高效降凝剂的研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马来酸酐双酯型阳离子可聚合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马来酸酐双酯型阳离子可聚合表面活性剂,采用马来酸酐与十二醇开环生成十二烷基马来酸酐半酯;用2-(二乙氨基)氯乙烷盐酸盐在弱碱性(KHCO3)条件下与十二烷基马来酸酐半酯烷基化而生成亮黄色油状的长链叔胺;然后用溴化苄与十二烷基叔胺季胺化而生成马来酸酐双酯型阳离子可聚合表面活性剂,研究结果表明:当十二烷基叔胺与溴化苄反应摩尔比为1:1.2,反应温度为60℃,于丁酮中反应2,4 h,表面活性单体产率最高可达68.65%,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证实了所合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该产品能显著降低水的表面张力(28.21 mN·m-1),并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0.0167 mmol·L-1).  相似文献   

3.
以乙丙共聚物为原料,经马来酸酐引发接枝后与多烯多胺反应制备了分散型乙丙共聚物粘度指数改进剂.研究了马采酸酐、胺化物用量、接枝反应温度及胺化温度对粘度指数改进剂的影响.结果表明,F1为引发剂,马来酸酐、胺化物加入量分别为乙丙共聚物质量的12%、7%,接枝反应温度为160℃,胺化温度为140℃时,接枝率为4.1%.该产品具...  相似文献   

4.
以马来酸酐作为反应单体,用熔融接枝的方法在聚丙烯蜡(PPW)上接枝马来酸酐,以其接枝产物为原料接枝聚乙二醇(PEG)合成PPW-g-PEG接枝共聚物.采用IR, DSC,TG对所得的聚合物进行表征,红外谱图分析证明聚丙烯蜡与马来酸酐发生了接枝反应,该中间体也成功与PEG发生了缩聚反应,TG检测表明该产物的热稳定性明显提高.酸值测试表明分子量为1000的PEG聚合物反应最完全,且该分子量的改性接枝物的熔点降低最多.  相似文献   

5.
多单体固相接枝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马来酸酐和苯乙烯两种单体,通过固相法对聚丙烯进行接枝改性,制备了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和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苯乙烯(PP-g-MAH/St),并通过红外谱图进行表征.用化学滴定法测定了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用熔体流动速率测试仪测定了接枝产物流动性能,用偏光显微镜观察了接枝产物结晶特点.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接枝率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单体(St比例为25%)使得接枝率提高近1倍,接枝效率提高1.5倍,适宜的引发剂浓度为6%,共单体加入量为12%时,接枝率能达到2.2%,反应时间90 m in后接枝率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6.
以木质素磺酸钠(LS)为原料、马来酸酐(MA)为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在水溶液中进行接枝反应,讨论了温度、马来酸酐用量和马来酸酐氨化程度对接枝产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产物进行表征,并通过红外光谱确证了木质素磺酸钠与马来酸酐的接枝,热重分析表明接枝改性的木质素磺酸钠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试验表明接枝反应的最佳条件为:45℃,MA/LS=1/1,氨水/MA=1/1。接枝反应可提高木质素磺酸钠的活性,为木质素磺酸钠开发利用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130℃温度下,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二甲苯溶液中进行聚乙烯蜡的马来酸酐接枝聚合,可得酸值较高的接枝物,然后与丙烯酰胺(AM)再接枝,分别测得反应时间、温度、AM用量、引发剂用量对丙烯胺的接枝率的影响,得到予期设计的理想产物。  相似文献   

8.
采用过氧化苯甲酰作引发剂,二甲苯作界面活性剂,通过固相接枝马来酸酐和苯乙烯对等规聚丙烯进行改性.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和单体比例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裂解气象色谱-质谱对接枝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双单体(马来酸酐和苯乙烯)接枝聚丙烯得到的接枝共聚物其接枝率要明显高于聚丙烯单接马来酸酐.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分子量调节剂十二烷基硫醇控制丙烯酸甲酯与马来酸酐共聚反应产物的分子量,并探索了反应温度、时间及调聚剂的用量对反应最终产物的收率及分子量的影响。对合成的低聚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以及化学分析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以月桂醇、马来酸酐和亚硫酸钠为原料,合成了月桂醇马来酸单酯磺酸钠.结果表明:酯化反应最佳工艺系件为n[月桂醇]:n[马来酸酐]=1.00:1.05,催化剂烷基磺酸的用量为物料总量的1%(质量分数),于80℃下单酯化反应3h,得产率大于98%的单酯化产物.磺化反应条件以加浓度为30%的NaHSO3溶液,其加入量为马来酸酐物质的量的1.10倍,加热温度90℃下磺化反应4h最佳.产物以IR进行表证,结果表明为预期产物.  相似文献   

11.
 构建非对称VECM BEKK GARCH模型,分别选取大庆原油和WTI(美国西德克萨斯原油)作为国内外原油现货价格的代表,研究分析2000年1月至2020年8月间国内外原油价格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WTI原油价格对大庆原油价格存在显著的均值溢出和波动溢出效应,而大庆原油价格对WTI原油价格只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二者间存在双向的非对称性的波动溢出效应,即大庆原油价格会随着WTI原油价格的变动而呈现出时变性和持续性变化的特点,而WTI原油价格变动呈现出持续性时,大庆原油价格也会随之产生变化,总体上,负向冲击使大庆原油价格波动的幅度大于WTI原油价格波动的幅度。  相似文献   

12.
经热萃取从含油污泥中得到的回收污油凝固点高、流动性差,为降低凝点改善其低温流动性,分别采用降凝剂及降凝剂与超声波联合处理的方法,对回收污油进行降凝处理.结果表明:在众多降凝剂中EVA的降凝效果较好,且当反应时间为0.5 h、反应温度为75℃、降凝剂的质量浓度为400 mg/L时,污油凝点从48℃降低到12℃,降凝率达75%;若将降凝剂和超声波联合使用,凝点可降到5℃,降凝率达90%;处理后的污油与原油混合具有良好的输送性能.  相似文献   

13.
尼龙6中氨基含量对尼龙6/EVA共混物冲击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氨基含量的尼龙6与EVA-g-MAH共混物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提高尼龙6中氨基含量有利于尼龙6-EVA接枝共聚物的生成、EVA分散相粒径的减小及冲击强度的增大。但是,酸酐基团与氨基的反应是不完全的。  相似文献   

14.
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各种结构的乙烯一醋酸乙烯醋共聚物(EVA)降凝剂,考察了它们的结晶性质、溶解性质和降凝效果。由实验得到以下结论:EVA降凝剂的CH:链上只有远离极性基团的碳原子能够参与结晶。当参与结晶的碳原子数约等于原油中蜡的平均碳原子数的3/4时,EVA降凝剂的降凝效果最好。EVA降凝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宽窄对降凝效果的影响不大,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在1.2xl04时降凝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用沉淀法和色谱分离法将大庆原油分离成沥青质、极性物和抽余油 3部分。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沥青质组分和极性物中存在羧酸类或酚类以及含氮化合物 ,抽余油主要为烃类物质 ,可能还存在很少量的非极性基团较大的酯类物质。测定结果表明 ,在大庆原油中 ,沥青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 ,其次为极性物 ,抽余油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沥青质、极性物和抽余油都具有一定的界面活性。原油乳化实验表明 ,沥青质具有较弱的W /O乳化能力 ,抽余油具有较强的W /O乳化能力 ,是造成大庆原油W /O乳化的主要组分 ,极性物是造成大庆原油O/W乳化的主要组分。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聚醚多元醇与顺丁烯二酸酐合成聚醚大单体(乙二醇封端)的反应条件,产物用UV和FT-IR鉴定。将聚醚大单体与苯乙烯共聚成接枝聚醚多元醇,并进行了分离,然后通过FT-IR和~1H-NMR表征。考察了不同引发体系对上述共聚反应的影响,发现用过氧化二苯甲酰/二甲基苯胺使共聚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时,可较明显地提高苯乙烯的接枝效率,共聚反应受扩散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分子沉积膜驱剂在原油/水中的分配及油水界面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pH值、温度和时间对分子沉积膜驱剂在大庆原油和孤岛原油/水中的分配及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增加,分子沉积膜驱剂在油水相中的分配系数增加,界面张力降低,但总体上分配系数较低;温度升高,分子沉积膜驱剂在原油/水中的分配系数和界面张力均有所降低;在约196h后,分子沉积膜驱剂在原油/水中的分配达到平衡。分子沉积膜驱剂向界面扩散和吸附的动力学过程缓慢;随着时间的增加,分子沉积膜驱剂溶液与孤岛原油界面张力先迅速降低后缓慢降低,并没有出现象表面活性剂那样的低界面张力;NaCl浓度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不大;分子沉积膜驱剂在孤岛原油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大庆原油中的溶解度,且相同条件下的界面张力更低。  相似文献   

18.
以大庆原油为原料 ,分别选用芳烃浓缩油、表面活性剂和自行开发的新型活化剂作添加剂 ,通过简易蒸馏考察了 3种类型添加剂在不同添加量和不同蒸馏温度时的强化蒸馏效果。新开发的这种活化剂易与原油或渣油组分产生强化学作用力。对添加新型活化剂进行的实沸点蒸馏试验结果表明 ,添加剂类型和添加量以及蒸馏温度是影响原油蒸馏强化效果的主要因素 ,其中新型活化剂R1的强化作用明显优于其他类型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19.
低渗透储层原油吸附对渗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和岩心流动实验研究了大庆低渗透储层原油在岩石表面吸附的机理及其对油水渗流的影响。实验表明,原油中沥青质和非烃组分可以被岩石表面吸附,形成吸附层。吸附层的存在减小了岩心的孔隙半径,增大了油水流动阻力。粘度相同的含有沥青质的模拟原油与精制油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流动曲线差别较大。在原油/岩石体系中,原油在岩石孔隙表面的吸附层厚度将达到孔隙半径的30%以上,在原油/地层水/岩石体系中,油膜厚度与孔隙半径的比值随着渗透率的降低而增大,特低渗透岩心中吸附层厚度可达到孔隙半径的10%,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油相和水单相渗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