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09,(17):21-21
在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的眼中,年龄不是性爱的限制,“只要你愿意,无论到了多大年纪都可以享受到最美好的性爱。”但在实际生活中,不少中老年妇女都过着“无性生活”。以往人们会解释说,这是因为绝经后阴道干涩、照顾家庭等原因剥夺了女人的性欲,但美国“每日科学”网站近日发表研究指出.  相似文献   

2.
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中心论主张“自然是人的一部分”,自然中心论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然而,无论是把自然完全归属于人,还是将人完全归属于自然。其建构的人与自然关系都属于“主一奴关系”。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一个整体,自然即不从属于人,人也不从属于自然,人与自然的本质关系应该是:自然即人,人即自然。人对自然的道德义务就植根于人与自然的这种本质一体的关系之中。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07,(3):50-51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知识经济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人们凭借自己前所未有的激情和幻想,聚集在水泥丛林中,围坐在爱情的餐桌上,用梦的勺子,品尝着21世纪最初和最后的婚姻晚餐——亚婚姻。空壳婚姻——“丁克、丁克我爱你”把“只做贤妻,不做母亲”,不生孩子的家庭,列入家庭的序列,恐怕许多人会不同意。因为生养孩子并传宗接代,自古以来就是家庭的功能和职责。笔者认识一对夫妇,两人都是高学历,结婚都近十年,可由于在婚前女方曾经有约在先,“不生孩子”,于是也就妇  相似文献   

4.
, 《科学大观园》2012,(23):20-20
性爱是一杯浓郁甘醇的烈酒,让人上瘾,也能消融寒冷。但有时候,人们会因为天气等原因。让性爱也进入“冬眠期”。对此,英国《男性健康》杂志指出,只要掌握了以下技巧,性爱就不会“过冬”。一、冬眠本能从生理上来说,冬天容易丧失“性趣”,这可能与祖先遗传下来的冬眠习惯让人性欲下降,以积累更多的能量、养足精神。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06,(17):44
在“e”时代,许多人需要花许多时间使用电脑科技,工作自动化虽然降低了人的劳动强度,但是常对着电脑,却使人觉得是“高科技在控制人”,而“非人在控制机器”,因而减少了工作满足感,整天对着电脑,使人觉得工作乏味;而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关系与沟通,使“e”时代人在自然、满足感、自尊、自控下,健康备受威胁,从而患上“早衰综合征”。透视“早衰综合征”“早衰综合征”是中年人,尤其是中年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常见的身心病症,换句话说,这种病症是一种特殊的不良心理卫生问题。所谓“早衰综合征”,简称“早衰”,是指由于各种原因、中壮年人…  相似文献   

6.
古典名著《西游记》第16回,说唐僧使徒来到观音院,院主为窃取七宝袈裟,企图放火烧死唐僧。孙悟空识破阴谋,去南天门找广目天王,借来神奇的“避火罩”,罩住了唐僧师徒和白马行李。大火过后,唐僧师徒在罩中一点也没有受伤……。而孙悟空只要念着“避火诀”就可以在烈火中往来。这个神话反映了古代人们渴望有一种神奇的“避火衣”、“避火罩”、“避火诀”等,使火灾的损失减少。我国古代就有一种“火浣布”,是一种不怕火烧的布,穿上它制成的“避火衣”可以在火中逃生,据说这种衣服脏了以后,要在“火中洗”,即为“火浣”(浣就是洗的意思)。实际…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06,(21):28
植物“箭”非洲中部的森林中,有一种长着坚硬、锐利的刺的树木,当地居民称之为“箭树”。箭树的叶刺中含有剧毒,人、兽如被它刺中,便会立即伤命致死。有趣的是,当地的黑人常用这种箭树做成箭头和飞镖,用来猎获野兽、抗击敌人!植物“枪”植物“枪”中威力最大的要数美洲的沙箱树了。它的果实成熟爆裂时,能发出巨响,竟会把种子弹出十几米之外。所以,只要沙箱树结好果实后,人们便不敢轻易地接近这种植物“枪”了。植物“炮”喷瓜号称植物“炮”,它生长在非洲北部。由于它的果实成熟以后,里边充满了浆液,所以喷瓜一旦脱落,浆液和种子就“嘭”的…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有的家庭收入并不高,但经济安排得井井有条;而有的家庭收入颇丰,可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原因何在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那些生活得有滋有味的农民兄弟、工薪阶层,在安排家庭开支时,主要坚持了“四不”原则,即:一、不盲目从众购物,躲开时髦消费。钱不多,就买  相似文献   

9.
在失重的外太空进行性活动,无疑是一个离奇的传说和充满浪漫的幻想——但专家说,太空性爱也有许多负面效应,如易患太空病。另外,进行亲密动作时遇到的障碍,性活动时的出汗或爱液分泌,都是太空性爱的大难题。太空性爱挑战多“太空性幻想是超现实的”,NASA的内科医生洛根在太空领域基金会举办的2006新太空大会上说,“但在太空中进行性活动以及其他生物学因素的研究,对于人类长期探索太空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太空性爱不仅仅只是一个好主意,还是人类繁衍生息的重要途径”,《飞行》一书的作者邦特说。在该书中,他把爱情故事同太空旅行和量子…  相似文献   

10.
性活动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人类繁衍种族的基础,男性在性活动中到达高潮期射精是男性性活动的主要环节。中国古代曾误认为精液比血液宝贵,“惜精”就能保存“元气”,宣扬若性交百次不射精的话,就能延年益寿,甚至对正常的性生活怀有恐惧心理,担心性生活会缩短寿命。这些观点和做法都是错误的,人有七情六欲,一切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都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1.
我认为学界关于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机制”论是一种“去人化”倾向。因为科学、技术、社会都是概念系统或关系范畴,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自发的”,而是人(主体)根据一定的需要和环境条件发起并参与其中的活动,即人的目的性行为。因此,我在本文中提出“科技-人-社会”非线性作用机制,并就“去人化”倾向的一些表现及其危害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男人一生很忙,忙长大,忙工作,还要忙家庭;男人一生也很“虚伪”,绝对不肯承认自己的不行,尤其面对女人。但是,“性爱感冒”还是在不知不觉间找上了他们。男人,不要逃避了,赶快找专家开出治疗良方,将病毒赶得远远的。感冒病毒A:熟悉,没有距离看完连续剧,周蕙一边催丈夫去洗澡,一边穿上新买的睡衣,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围绕科学的“计划”与“自由”发展这一主题,科学家、政治家、人文学者与社会民众展开了三次热烈的争论。在争论中,人们逐步达成一致的观点:政府应主导和组织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最终要体现国家目标。这些观点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科学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通过“非达尔文革命”的概念,鲍勒对“达尔文革命”的正统形象提出了质疑。鲍勒认为:达尔文主义不是19世纪进化论的主题,现代“综合理论”的产生相对独立于达尔文所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因此进化论的历史不等于达尔文主义的历史。鲍勒对进化论历史的重建表明,以“发育”模型为基础的进化论在19世纪占据统治地位,“进步”的观念是这种“非达尔文”进化论发展的线索,《物种起源》的出版并没有阻断这个发展过程。由此鲍勒重现了“进步”的观念在19世纪的连续性。对“进步”观念和进化思想之间关系的考察,不仅对于重建进化论发展的历史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而且也是理解我们这个现代世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草根经济”是指那些从家庭小作坊起步并至今仍带有原先经济模式痕迹的传统制造企业。从我们对长三角地区传统制造业创新转轨问题的调查情况看,“草根经济”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制度失灵现象。这种制度失灵既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在民间缺乏足够的道德支持有关,也和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密度不适应“草根经济”的现状有关,还和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执法强度受到行政部门、乡亲情面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有关。知识产权制度失灵已经成为阻碍“草根经济”创新转轨的一大障碍,严重影响着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而改善知识产权保护教育,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中的道德约束力,将是克服“草根经济”中知识产权制度失灵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6.
“光源隐喻”象征着哲学家们对永恒存在、绝对同一的追求与迷恋。最初柏拉图以“洞穴喻”对此做了经典的描述。自此以后,“光源隐喻”便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传统西方哲学当中。然而,列维纳斯指出,传统西方哲学的这种“光源化”具有相当的负面性,表现为理性自我的孤独以及对他者的忽视,由此构成“唯我论”的暴力。列维纳斯认为人们应该逃离这种“光源”哲视之宰制,为此,就必须走出存在之光,逃离本体论思维,并趋向一种绝对的他者,走向一种伦理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7.
六节小体操甩开"鼠标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人们对于改善身体某个部位的功能,一般只限于进行局部锻炼。最新观点认为,要想改变或提高身体某一个局部的功能,首先应该进行全身锻炼,防治“鼠标手”就不能光锻炼手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比较分析了分子生物学“革命论”和“非革命论”的观点的基础上,考察了1953年前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艾夫里的研究工作,根据库恩的“科学革命”理论,提出了分子生物学革命发生于1944年及分子生物学革命可分为形成期、高潮期、收获期三个阶段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关于"Virtual Reality"概念问题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Vitual Reality”是近些年来科技哲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VR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都提出了挑战,虽然学者们纷纷对其本质,内涵进行了思考,但观点却很不一致,本文从“Virtual Reality”的译法,实质,与互联网的关系及其与“虚拟”的联系等四个面对当前的研究现状作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在感性论中引入了“意义质点”的概念时,“物自体”这一概念的悖谬就显得一目了然了。所谓意义质点,就是根据认识和实践的目的不需要再分割的感性直观的最小单元。感性对象——现象,就是直观中的意义质点及它们之间的感性关系与认识主体相互作用的总和。它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感性认识的意义就在于把握意义质点之间的感性关系,而意义质点本身却从来都不是感性认识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