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超微粒子。内容包括制备方法,粒度大小的测定方法,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它在化学工业、电子工业、尖端科学和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了今后优先考虑的课题:(1)从国外引进的感光材料、电子元件材料等的生产变成国内生产; (2)精密陶瓷; (3)传感器; (4)超微粒子在光化学,激光化学的应用; (5)超微粒子在分子电子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用粉碎法制备超微颗粒时添加助磨剂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超微颗粒具有许多特异性质,已成为用途广泛的粉体材料。本文通过在振动磨机和行星振动磨机中粉碎硅酸盐水泥熟料、氧化铝、锆英石及石英等物质,通过比表面积、粒度及粒度分布、x射线衍射图等的对比,说明助磨剂在超微粉碎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材料是国民经济的支柱。金属材料通常用作结构材料(钢、铁等),导电材料(银、铜等),磁性材料(铁、钴等)。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金属材料的发展,近年来开发的金属超微粒子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项。所谓超微粒子是指粒径在0.1μm以下的极微小粒子,它与其相应的金属块体相比,具有如下特性: 1.比表面积大金属超微粒子的比表面积随其粒径的减小而增大。例如粒径分别为500(?)、300(?)、300(?)、300(?)的Cu、Fe、Ni、Co超微粒子其比表面积分别为12.9m~2/g、38.5m~2/g、26.5m~2/g、21.7 m~2/g。超粒微子不仅比表面积大,而且粒度均匀,分布范围窄。  相似文献   

4.
采用感应电流加热蒸发了Pb-Sb,Fe-Cu和Al-Sn三种有限固溶合金系的母合金,制备出的超微粉末的粒度为纳米级,研究了超微粉末中的相生成规律和粉末颗粒的形貌及组织特征,得到如下结论:在制备的超微粒子中,组元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遵循其在普通状态下的合金化原则,即若组元间在普通状态下不发生固溶或化合反应,则在超微粒子中也不会生成固溶体相或化合物相,制得的超微粉末为纯金属的混合物,但各个相的相对含量则随母合金成分的变化而改变。三种合金的超微粒子的形貌与其作为其组元的纯金属的超微粒子的形貌显著不同,存在不同衬度组织的粒子为两种纯金属相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5.
葛跃  杨连珍 《科技信息》2012,(2):169-169,171
纳米材料又称为超微颗粒材料,由纳米粒子组成。纳米粒子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量子尺寸效应影响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本文将从纳米材料的分类、制备方法、纳米材料的特性、应用进展、前景展望等方面对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超微人参粉粒度及分布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不同的分散技术,利用激光粒度仪、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测定了超微人参粉的粒度及粒度分布,确定丙酮为分散介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最佳分散剂,透射电镜为最佳测定方法。超微人参粉体粒度为31.2nm,分布区域:20—40nm,为均匀球状颗粒。  相似文献   

7.
CO2地质埋藏过程中的煤体孔隙演化是影响CO2地质埋藏的主要问题之一,该研究以"高压超临界CO2地球化学反应器"为实验室模拟平台,对CO2在地下煤层的储存过程进行模拟;以40℃,9.8 MPa,72 h为模拟条件,通过氦比重仪和压汞仪对不同粒度的无烟煤孔隙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经过超临界CO2-H2O的作用后,无烟煤的真密度和视密度均呈现增大趋势,其中增幅最大的4~8 mm样品从1.500 g/cm3增加到1.590 g/cm3;总孔容变化较为明显,增加主要表现在4~8 mm样品,增幅达162%,孔隙度增幅则达196%,其余粒度样品的总孔容和孔隙度也有不同程度增高。CO2的埋藏过程对无烟煤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微孔和超微孔隙的发育,不同粒度样品的超微孔隙变化均较大,从而直接导致对气体的吸附能力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颗粒尺寸对板栗粉性质的影响,以京东板栗为材料,试验研究了超微粉碎后不同粒度板栗粉的糊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板栗粉颗粒粒度的减小,其糊化温度、糊化液的透光率和冻融稳定性、耐酸性降低,糊化液热稳定性、沉降性能和对蛋白发泡体系的持泡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9.
应用气流式粉碎机制备超微板栗粉,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度,根据设计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工质压力、分选频率、进料速度三因素为影响板栗超微粉粒度的主要因素.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研究和建立了板栗超微粉粒度随工质压力、分选频率、进料速度变化的标准回归模型,确定了板栗气流式超微粉碎最佳工艺:进料粒度为0.10...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苹果渣膳食纤维的利用率,采用气流磨超微粉碎技术,对苹果渣纤维进行干法粉碎,并对处理后不同粒度的苹果渣纤维分别进行物理性质的测定,QLM-80K气流磨对苹果渣纤维素超微粉碎的最小粒度平均为22.2μm。由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图表明,粉碎前后苹果渣纤维的晶区没有因微粉碎的超强作用力而发生改变。经过超微粉碎处理后的苹果渣纤维与粗粉相比:持水力和膨胀力有所减小,休止角和滑角增大为65°和73°,水溶性增加到36.7%。脂肪酸吸附能力、阳离子交换能力和胆汁酸的吸附能力下降。吸附NO2-的能力变化不大,对胆固醇吸附能力增加到24.83 mg/g。结果表明:干法超微粉碎对苹果纤维素的结构发生整体性变化,但聚合物的结晶状态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合成超微粒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简述了超微粒子的主要品种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采用尿素均相沉淀法制得了均分散的氧化亚镍前驱体粒子.系统考察了镍离子浓度、尿素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起始pH值及分散剂等因素对前驱体粒子形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所得的前驱体粒子是一种化学组成为Ni2(CO3)(OH)2的晶态物质,粒子呈球形,且粒度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13.
二元合金超微粉末中化合物相生成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感应加热式的气相蒸发法制备了 Mg- Sb,Bi- Mg,Pb- Mg,Mg- Zn和 Sb- Zn五种合金的超微粉末 ,研究了超微粉末中的相生成规律及粉末粒子的形貌和组织特征 .在 5种合金的超微粉末中均未出现在其合金相图上不存在的化合物相或固溶体相 .在 Mg- Sb合金超微粉末中生成了β-Mg3Sb2 高温相 ,在 Bi- Mg合金超微粉末中生成了 γ- Mg3Bi相 ,在 Mg- Zn合金超微粉末中生成了ε- Mg Zn2相 ,在 Sb- Zn合金超微粉末中生成了 Sb Zn,Sb3Zn4 和 Zn3Sb2 化合物相 ;对于在相图上同时存在固溶体相和化合物相的 Pb- Mg合金 ,超微粉末中只生成了β- Mg2 Pb相 ,未发现固溶体相 .各种合金超微粉末粒子的形貌与相应的纯金属超微粉末的形貌不同 ,形状不规则 ,表面粗糙 ,含有化合物相的粒子衬度不均匀 ,为复相混合组织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projection迭代算法在激光粒度测量中的算法停止迭代条件,提高了Projec-tion算法在实际粒子尺寸测量中的适用性。通过对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提供的微粒标准物质及其混合的实际测试实验,证实了Projection算法及其停止迭代条件在粒度测量中的有效性及鲁棒性。  相似文献   

15.
载药明胶纳米粒子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生物可降解天然高分子蛋白质明胶为载体材料,阿霉素为药物材料,异丙醇为凝聚:采用单凝聚成球法,制备得到了阿霉素明胶纳米粒子。并对阿霉素明胶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载药量以及药物的体外释药等特性进行了考察。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结果表明阿霉素明胶粒子的耜约为100nm,粒径分布均匀,平均载药量为2.5tμg/mg,而且阿霉素明胶粒子在体外的药物缓辑果显著,因此作为药物载体明胶纳米粒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超微粒子氧化铁的制备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介绍了用胶体化学方法制备超微粒子氧化铁的工艺流程,考察了氧化铁溶胶的性质及影响溶胶性质参数的因素。讨论了溶胶形成原理及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制得产品为非晶态,直径3.8—8.0nm的球状超微粒子氧化铁,在有机溶剂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透明性。  相似文献   

17.
对比考察了超微重晶石、普通重晶石、四氧化三锰与铁矿粉加重的高密度钻井液对N80金属表面磨损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磨损试件表面形貌;且利用表面粗糙度仪测试了表面粗糙度,探讨了不同加重材料的磨损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超微重晶石对N80钢磨损量是普通重晶石的57.8%,四氧化三锰对N80钢磨损量是铁矿粉的43.8%。在高固相条件下,普通重晶石、超微重晶石、铁矿粉和四氧化三锰对金属表面的磨损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犁削作用、刨削作用和表面疲劳磨损。四氧化三锰和超微重晶石可以充填吸附在金属表面的凹凸处,可显著降低对N80钢表面的磨损程度,四氧化三锰可使得N80钢表面粗糙度降低到铁矿粉的50%。  相似文献   

18.
透明超微粒子氧化铝的制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三氯化铝为原料,制备水合氧化铝水溶胶,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将其转变成疏不性胶粒,用有机溶剂萃取使其成为有机溶胶,除去有机溶剂,经热处理生成覆盖有表面活性剂的氧化铝超微粒子,这种超微粒子在许多有机溶剂及合成树脂中易分散呈透明状态。  相似文献   

19.
微乳液法制备单分散的Cr2O3超微粒子及其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微乳液法制备了经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和硬脂酸(ST)表面修饰的Cr2O3超微粒子。讨论了影响超微粒子粒度和萃取率的因素,并用TEM,IR,TG,DTA,XRD,XPS及紫外吸收光谱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纳米是一个比微米小得多的计量单位。纳米技术是指在纳米范围内研究物质的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并应用于生产生活之中的技术。当今科技的发展要求材料的超微化、智能化、元件的高集成、高密度存储和超快传输等特性为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