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陕西秦岭地区兽类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秦岭山地是东洋界和古北界的交汇地带,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有兽类7目28科82属125种,占陕西省兽类总种数的85.0%.兽类区系组成十分复杂:北方分布型有57种,南方分布型有68种,特有种23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和CITES附录的物种有54种,占该区总种数的43.2%.这些珍稀、特有动物主要分布在秦岭地区15个自然保护区内.导致众多物种濒危的原因,主要是栖息地变化和人猎杀等.  相似文献   

2.
2010年至2011年利用夹日法、样线法和访问法对兰坪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资源进行了3次调查。结合文献,确认该保护区现有兽类80种,隶属9目25科,其中62种为东洋种,9种为古北种,9种为广布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1种,IUCN红色物种名录受威胁物种17种,CITES附录Ⅰ物种9种,附录Ⅱ物种7种及附录Ⅲ物种5种。针对云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丰富的兽类资源,提出了保护和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主要依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的《2000年受胁物种红色名录》分级标准体系,并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制定的《中国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正在编制中。2000年7月在四川召开了第一次红色名录濒危等级标准研讨会。2001年7月2~5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二次研讨会。《中国濒危植物红皮书》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自出版以来,已成为濒危动植物保护领域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并广为濒危动植物研究与保护部门所使用。而另一种重要的濒危动植物评价工具——《中国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以下简称“红色名录”)预计初稿将于  相似文献   

4.
简介了《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3.1版)和《IUCN2002年受胁物种红色名录》的产生和作用,据此查出福建濒危物种共有92种,其中极危(CR)6种、濒危(EN)15种、易危(VU)33种、近危(NT)29种、数据缺乏(DD)9种.经分析研究,发现其中有许多是至今在中国没有或较少关注的分类单元,因此希望今后能从生态系统的整体观点保护濒危物种,建议主管部门系统整理福建野生动物分布名录,加强湿地与海岛濒危物种的调查研究等,这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宁夏沙坡头自然保护区兽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保护区内共有兽类21种,隶属于6目11科19属,以啮齿目种类最多,占52.38%.荒漠猫(Felis bieti)、猞猁(Lynx lynx)、鹅喉羚(Gazella subgutturosa)和岩羊(Pseudois nayaur)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荒漠猫和猞猁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沙坡头保护区的兽类区系以古北界最多,占85.71%;缺乏东洋界种类.沙坡头地区的兽类区系形成于第三纪晚期.  相似文献   

6.
五道峡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生态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五道峡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兽类59种,隶属于8目25科,其中,古北种12种,东洋种38种,广布种9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2种,湖北省重点保护动物18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兽类20种(附录Ⅰ9种、附录Ⅰ4种、附录Ⅱ7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兽类有18种(濒危物种3种、稀有种2种、易危物种13种);分析其区系特征,表现为东洋种占优势,珍稀兽类较多,特有种4种;分析其多样性特征。有7种生活型。水栖种类最少,并与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对兽类资源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4年出版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红色名录》收录浙江受威胁植物共134种,其中极危(CR)10种,濒危(EN)34种、易危(VU)90种.综合《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等保护植物的名录,不同名录在等级标准、评价程序和数据采集等方面存在不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收录的浙江受威胁植物,存在评估面不平衡、基础数据不充足、种群规模和种群的变化动态了解不多和许多非常稀有的种类未列入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桥片区水禽资源进行了调查,共统计出水禽57种,隶属于7目13科.共发现冬侯鸟34种,旅鸟10种,留鸟9种,夏侯鸟3种以及迷鸟1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受威胁水鸟3种,其中濒危等级2种,易危等级1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受威胁水鸟5种,其中易危等级2种,接近易危3种.对该保护区水鸟分布格局特点的调查表明,大片连续性沼泽地成为水鸟安全越冬的重要生境,应作为保护区保护工作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9.
海南长臂猿     
阎璐 《科学世界》2007,(6):51-51
中国共有21种灵长类动物,它们部属于IUCN红色保护名录列出的极危或者濒危物种。海南长臂猿(Nomascus nasutus hainanus)在IUCN的红色名录里面被列为极危物种,总数不到50只的现状使其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灵长类。历史上,海南长臂猿在海南岛地区广为分布,但近年来该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10.
在对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多年调查的基础上,以国家及辽宁省发布的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为依据,统计分析了保护区内的重点保护植物.结果表明:保护区内现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22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18种.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确定的濒危物种,建议增加10种濒危及易危植物列入保护区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并提出了针对保护重点植物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施秉喀斯特是世界上白云岩喀斯特的典型代表,在独特的地理条件下孕育了丰富的珍稀濒危植物资源。该区分布珍稀濒危植物39科76属97种,其中,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有66种,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有41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有28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的植物有15种。这些植物主要包括银杏(Ginkgo biloba)、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等。这些珍稀濒危植物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珍稀动物资源及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亚热带,野生动物资源极其丰富。保护区内有珍稀陆生脊椎动物55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有5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的有33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有37种;列入《世界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有13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有17种;中国特有动物9种。珍稀野生动物是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应进行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13.
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爬行动物多样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松林  吴淑玉  程林 《江西科学》2009,27(6):827-831
本研究区共记录爬行动物59种,占江西爬行动物的71.08%,隶属于2目11科41属。区系构成以东洋界物种为主,计51种,占86.44%;广布种8种,占13.56%。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18种,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17种。中国特有蛇类11种,有毒蛇14种。新增江西新纪录灰腹绿锦蛇、崇安斜鳞蛇2个种。提出对爬行动物的保护不但要注意生境的保护,还要对传统文化中对爬行动物的错误认识进行纠正。  相似文献   

14.
安徽濒危野生动物在世界物种红色名录中的等级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IUCN2000年红色名录,将安徽省有关的濒危动物列表标出其受胁等级,并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进行比较,从中分析IUCN红色名录列出的安徽野生动物物种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地位,提出进一步做好安徽濒危物种保护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药用兽类资源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和结合前人资料对金佛山自然保护区药用兽类资源进行了初步报道。该保护区迄今发现药用兽类54种,分属8目20科44属。这些药用兽类列为CITES附录Ⅰ有5种,附录Ⅱ有8种,附录Ⅲ有3种;列为国家I类重点保护动物有3种,国家Ⅱ类重点保护动物11种。  相似文献   

16.
猛禽鸟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其资源保护受到广泛关注。江西省共有猛禽鸟类52种,隶属于2目5科,占全国猛禽种数的54.84%。52种猛禽中属于国家I级保护的有3种:金雕(Aquilachrysaetos)、白肩雕(Aquilaheliaca)和白尾海雕(Haliaeetusalbicilla);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名录16种;所有种类都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其中其中白肩雕、白尾海雕和游隼(Falcoperegriuns)被列入附录I。此外,本文就江西猛禽的保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丛璐璐 《科技资讯》2010,(6):140-140,142
鸿雁(Anser cygruoles)是湿地环境的重要指示物种,2008年IUCN红色名录将其濒危等级由濒危级调整为易危级。鸿雁在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有分布,世界范围的越冬地主要集中在我国的长江流域,而由于近几年气候暖干化的影响,加上人类的干扰使鸿雁在我国东北地区的繁殖适宜生境锐减,繁殖种群数量数量下降。20世纪,国内外学者对鸿雁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分布、生物学特征的简单描述上。直到近十年,相关研究工作者才渐渐展开对鸿雁生理解剖、疾病、生态习性及保护对策等方面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才为有效保护鸿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部分产自贵州的珍稀苔藓植物的分布现状。其中包括《中国首批濒危苔藓植物红色名录简报》记录贵州分布的种类,《贵州省珍稀濒危苔藓植物的研究Ⅰ.濒危原因与种类界定》列出的珍稀濒危种类,《中国苔藓志》记录仅有贵州分布的种类,以及最近几年对贵州省各地区苔藓植物标本采集过程中发现的珍稀苔藓植物。根据文献记录和现存标本收集,整理列出贵州珍稀苔藓植物的名录(共计33科41属66种)及其地理分布。结合贵州实际情况,对今后的保护策略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