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0年我们对农进2号A×幸吨这一新组合的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和杂种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同工酶进行了分析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农进2号A×幸吨的过氧化物酶的酶谱图式,无论功能叶片或是花药的杂种酶带数目都较其亲本多出一条酶带,且与大田观察结果相互印证,表现出有明显的优势;酯酶的酶谱图式,也无论是功能叶片或花药的杂种酯带数目都较其亲本多出1—2条酶带,而且杂种的酶带与其亲本有相似之处,同样也表现出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大白菜品种“早皇白”雄性不育系及同型保持系花药三种同工酶谱,不育系均少于保持系.细胞色素氧化酶显示,不育系为3条,保持系为7条;过氧化物酶谱不育系为3条,保侍系为8条;脂酶、不育系为4条,保持系为7条.  相似文献   

3.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新选育出的籼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马协A有其相应保持系马协B为材料,分别取不育系和保持系处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减数分裂4分体时期、单核期、2核期、3核期的花药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电泳分析及酶活性测定分析。不育系与相应保持系比较发现,不育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酶谱带型丰富,酶活性较高;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电泳酶电泳酶谱带型较小,酶活性较低。这现象是从单核期花药开始表现,并随发  相似文献   

4.
本项研究表明,C_(17)培养基诱导小麦三系材料花药出愈,均好于其它五种培养基的诱导效果;而杂种F_1代材料花药出愈均极显著地高于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材料花药的出愈频率。杂种F_1代花药在培养过程中产生愈伤组织同它们的母本不育系和父本恢复系花药出愈频率没有相关关系,杂种F_1代材料花药出愈频率同检查它们在田间套袋自交结实表现有逆相关的趋势;杂种F_1代材料花药的出愈同测得材料起身至拔节期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带变化也存在相关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过氧化物酶(E.C.1.11.1.7)同工酶是一类底物较为广泛的氧化酶。在高等植物中分布广,并且有较多的同工酶存在。因此,国内外有些学者曾用花药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分析方法探讨植物雄性不育的分子遗传学机理。但是,他们的结果并非完全一致。例如,Alam和Sandal在苏丹草花药中发现不育系的正极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区带少于可育系。而傅鸿仪,代尧仁等分别在高梁和水稻花药中发现  相似文献   

6.
小麦不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小麦几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同核保持系的萌动胚、单核早期花药、二核——三核期花药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与保持系之间的酶谱差异以萌动胚最小,二核——三核期花药最大,同时,不同细胞质类型及同一细胞质类型的不育系间,酶谱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在小麦雄性不育的研究工作中,选用什么品种作保持系、恢复系方面,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根据近几年来的试验,初步摸索到以下几点经验,可供进一步研究时参考。 1.宜选择矮秆或中等的品种做保持系(新不育系的父本),选择秆较高的品种做恢复系。换句话说,不育系要秆矮点,恢复系要秆高点,以便后者给前者传粉,并能使所获杂种  相似文献   

8.
水稻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的生化遗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告以水稻三系及其杂种为主要材料所进行的育性问题的生化遗传分析结果。数据和电泳酶谱显示了:不育系花药生长素类物含量降低工作对照的可育材料的1/8或1/25。完全恢复的杂种,其含量恢复到1/2或3/4;不完全恢复的杂种只升高到对照的1/5。不育系花药生长素亏损与其过氧化物酶活力增高2~3倍相联系;电泳技术显示酶活力剧增是由于10多个同工酶斑被激活。育性恢复材料中,这些激活的酶斑减少,酶活力因而恢复到常规品种的水平。本文根据不育系花药中有色氨酸积累及过氧化物酶活力剧增的事实,提出生长素代谢库概念,认为雄性不育的起因在于生长素代谢库输入减少输出巨增;育性恢复是由于代谢库输入与输出恢复了平衡。据此,讨论了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的实质,探讨了不育基因、恢复基因等假说的难点。  相似文献   

9.
杨树品种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22个杨树品种的过氧化物同工酶,调查了形态性状。杨树过氧化物同工酶的酶谱特征与形态表现基本一致。杂种过氧化物同工酶同时表现出父母双亲的谱带,验证了杂种核遗传物质来自父本和母本的事实。来自同一对亲本的正反交杂种同工酶谱存在差异,说明过氧化物同工酶体现了细胞质遗传,也就是母性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10.
杂交小麦与亲本三系叶绿体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代庆阳,汤泽生,苏学辉.四川师范学院生物系.西南农业学报1993.6(4):32~35小麦不育系83A,41A,保持系838,恢复系2721及83A×2721的杂种一代叶绿体亚显微结构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不育系...  相似文献   

11.
选用C-型,G-型,M-型,Mt^2-型4种细胞质类型的7个不育系小麦为材料,以其保持系中国春作对照,用低pH值提取酶液,采用正极和负极向垂直板聚丙烯酰酰胺凝胶电泳,对抽穗期叶、穗和花药的阳离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光温敏感核不育水稻“安农S-1”为材料,对不育及可育花药中重要生化成分、三种同工酶和游离组蛋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育花药中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缺乏,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的增加,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酶带的减少及α-淀粉酶同工酶酶带Ⅱ活性减弱等可能是促进花粉败育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引起败育的最初原因.不育花药中游离组蛋白某些区带的消失和总含量的减少,进一步表明不育花药中与花粉发育有关的基因表达受到干扰.  相似文献   

13.
对滇型水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作了花药培养,所用材料是花粉处在单核中、晚期的花药,最后均获得了花粉植株。三个系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基本接近,其总趋势也与常规花培一致,但略低于常规杂种F_1和F_2的频率。1980年四个不育系愈伤组织诱导率平均为1.85%,绿苗分化率平均为21.5%;保持系的相应值为1.01%和23.8%。1981年三个不育系愈伤组织诱导率平均为3.26%,绿苗分化率平均为28.5%;三个保持系的相应值为2.38%和24.4%;三个恢复系的相应值为1.58%和27.6%;而六个常规F_1和F_2的平均相应值为3.95%和28.8%。  相似文献   

14.
河北农业大学罗耀武教授领导的研究组经过几年的努力首先将高梁品系“3—1”诱变成四倍体,为了提高结实率又将不育系“3197A”及其保持系“3197B”诱变成四倍体。通过高粱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诱变  相似文献   

15.
应用基因型选育的方法,获得核型显性不育基因的纯合基因型,创建了雄性不育的核显性不育系,经测试相应建立了核显性不育恢复系和保持系,首次完成核型显性不育的三系配套。  相似文献   

16.
在幼穗分化过程中,特别是育性转换敏感时期,“安农S—1”可育株与不育株叶片中过氧化物酶、α—淀粉酶及苹果酸脱氢酶等三种同工酶,其酶带数目和酶带活性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据此认为“安农S—1”发生育性转换与这些酶的变化有关.可育及不育穗中上述三种同工酶差异不明显,且它们对温度的敏感反应迟于叶片.  相似文献   

17.
在幼穗分化过程中,特别是育性转移敏感时期,“安农S-1”可育株与不育株叶片中过氧化物酶、α-淀粉酶及苹果酸脱氢酶等三种同工酶,其酶带数目和酶带活性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据此认为“安农S-1”发生育性转换与这些酶的变化有关。可育及不育穗中上述三种同工酶差异不明显,且它们对温度的敏感反应迟于叶片。  相似文献   

18.
湖南自1967年从自然界发现不育株后,近几年用大量品种与不育株杂交,目前不育系基本稳定,恢复系在栽培品种中大量存在,主要是保持系尚未稳定,出现分离。因此,他们的工作重点是解决保持系的问题。现在拟通过1.用大量的其它品种与不育系进行单株成对杂交;2.用可能的保持系继续与不育系测交;3.按照遗传学理论假设,用人工制造等三种  相似文献   

19.
零上低温对巴西橡胶树无性系两种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不同抗冷性的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试验结果表明:不论在常温或低温下,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各无性系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抗冷性强的无性系比抗冷性弱的无性系多2~3条酶区带;酯酶同工酶在各无性系间也有显著差异,抗冷性强的无性系比抗冷性弱的无性系多2~7条酶区带,经低温作用后抗冷性强的无性系同工酶区带保持较稳定,而抗冷性弱的无性系3~4条酶区带消失。  相似文献   

20.
对盛花期甘蓝型油菜萝卜质不良系和保持系叶片在色素含量,色素丙酮提取液吸收光谱,干物质含量,类囊体膜蛋白质方面的对比研究表明,不育系叶片的生理生化表现水平在盛花期已接近保持系,其生理生化功能并无缺陷,而仅在幼苗期由于温度的影响没有完全表现出来;不良系叶片和花药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高于保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