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月19日,第十期中国科技会堂论坛以“碳达峰与碳中和”为主题在北京举办。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出席论坛并为主讲嘉宾颁发荣誉证书和纪念章。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束为、王进展出席论坛。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作专题报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政等参与相关话题互动讨论。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中央企业等司局级以上领导干部130余人参与活动。 王金南院士围绕“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及其对策”主题作专题报告,为与会人员阐释近百年来地球经历的气候变化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历程与成效以及中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结合实际从研究角度提出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举措。 在互动环节,专家们围绕如何理解气候变化、如何看待碳达峰碳中和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等进行了互动交流。 中国科技会堂论坛聚焦全球科技发展大势和科技前沿领域,着力搭建顶尖科学家与领导干部的交流平台。论坛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承办。  相似文献   

2.
 为应对世界范围内的气候变化、积极推进生态城市发展建设,中国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通过解析“双碳”目标产生的背景和内涵,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探索,总结了低碳目标下的城市发展策略,从空间环境、绿色交通、低碳产业、能源循环利用、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新时期生态城市的发展战略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3.
 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为出发点,分析了“双碳”目标下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控的理论转型、关键途径以及相应的碳中和管理策略,提出了未来适应“双碳”目标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和规划应对的难点和重点,指出为实现“双碳”目标,应建构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双碳”责任区域分工体系、探索从“空中”到“落地”的减排增汇规划理论体系、研究助力碳中和精细化管理的关键规划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
 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三生”空间)碳代谢分析研究,对实现区域“三生”空间要素整合和结构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以唐山市为例,通过构建显性“碳流”模型和生态网络效用分析方法,定量化跟踪、评估了2010-2015年唐山市“三生”空间碳要素的流动过程、途径及其影响。结果显示:2010-2015年,唐山“三生”空间格局演变造成了区域碳排放量的增加,净“碳流”为负值;其中,消极“碳流”主要由于生态空间向生产空间的转变;而积极的“碳流”主要来自生产空间向生态空间的转变。唐山市“三生”用地类型在碳代谢系统中的生态关系主要以限制掠夺关系为主,其中以生活空间城镇用地以及生态空间未利用土地占主导。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城市低碳发展方向及“双碳”战略内涵,审视国土空间规划在碳技术系统集成、碳效益量化评估、碳目标有效实施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在规划目标、规划尺度、规划视野、规划技术、规划对策等5个方面适应性转变的要求;结合新时代空间规划全域全要素全过程用途管制的特点,指出应以空间结构优化和空间治理为抓手,从资源足迹核算、全空间整体统筹、多层级有效传导和全周期系统监管4个维度探索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国土空间规划的响应路径。  相似文献   

6.
 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已成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共识,建设韧性城市也成为适应气候变化的新理念和新途径。梳理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韧性城市研究进展;总结了美国波士顿、丹麦哥本哈根、加拿大温哥华等城市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实践经验,并探讨了如何通过规划应对气候变化;提出应将低碳韧性理念纳入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从而促进“双碳”目标和韧性城市建设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2017年2月15日,人类基因编辑研究委员会发布报告,划定了人类基因编辑技术“底线”。报告中指出,人类基因编辑技术的使用必须按“规矩行事”,不能“为所欲为”,相应的原则和标准必须严格遵守。  相似文献   

8.
针对以电力等清洁能源替代居民散煤的“煤改电”政策, 构建可实现京津冀区域“十三五”规划中“煤改电”政策目标的技术选择以及电力供应来源的相关情景, 利用综合评价模型分析并估算不同情景下实施“煤改电”政策对环境质量、健康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在该区域实施居民生活“煤改电”政策, 2020年京津冀区域PM2.5年均浓度可以下降6~15 μg/m3, 可因此避免约2.22万人过早死亡和60.78万致病例。如同期在京津冀区域采用一致性的政策实现“煤改电”政策目标, 可以获得187.31~198.69亿元的社会净效益。基于对3个地区净效益的分析结果, 并考虑地区间的差异, 提出具体的技术选择建议: 北京市和河北省宜采用“空气源热泵+可再生能源供电”方式, 天津市则宜采用“蓄热式电暖器+可再生能源供电”的方式。在3个地区均采用各自净效益最大化的政策情景下, 整个京津冀区域的净效益约为203.41亿元。  相似文献   

9.
 当“原初引力波”、“量子力学突破”等也能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时,科学事业就会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近几个月,我参加了一批“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的中期检查会和结题验收会。深深体会到,成功申请并执行“973”项目,要过7道“坎”。  相似文献   

11.
 核能作为中国的战略产业,通过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正在不断转型升级。聚焦于发电方向,中国推出自主三代压水堆技术,在快堆、高温气冷堆等具备第四代特征的核电技术方向实现突破,作为核心成员参加国际ITER 计划并顺利推进采购包计划,为“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在总结阶段性核能产业科技发展基础上,提出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落实“三步走”战略的发展趋势和技术方向,特别是对如何实现“热堆-快堆”第二步跨越、实现“快堆和聚变”第三步跨越进行了思考,并展望了未来核能科技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当代中国的全球观念及全球战略。这一倡议体现了中国新时期全面对外开放的方针,也完全符合“一带一路”周围区域国家的根本利益与要求。其中的核心内容是提倡“包容性全球化”,即通过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形成合力,共创发展新机遇,实现共同繁荣,并维护世界和平。这个合作理念和模式得到了世界上许许多多国家和广大地区人民的支持,反映了当今世界的客观需求与愿望。实施这一重大战略,将营造一个各国间经济、贸易、技术、文化交流合作的大平台,也将能遏制战争势力,构建一个全球地缘政治安全的大格局。同时,也将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铺平广阔的道路。经过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发展,今天中国已经完全具备实施“一带一路”发展目标的各项条件。  相似文献   

13.
 2016年情人节前3天,美国科学家宣布发现“引力波”。不管你有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接下来的几天里一定被大众媒体对于这一重磅消息的海量报道所淹没。这种极其微弱的“涟漪”,引起“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分析了邓小平引进第一生产力的典型事例,以领略其“科”“技”兼顾的战略决策。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面对中国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邓小平提出要利用世界上一切先进技术、先进成果的方针,国际科技合作得到迅速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二者作用于社会生产的方式不同。因此,如何平衡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成为科技决策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国际科技合作是国内政策的延伸,科学与技术国际合作模式的差别,充分体现着邓小平对科学与技术关系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了解金融服务精准扶贫的实践情况,对湖南省永顺县松柏镇的“分贷统还”金融扶贫模式进行实地调研,总结出了金融服务精准扶贫的“松柏模式”.该模式不仅让广大贫困农户获得收益,而且让企业组织获得资金,让地方经济获得动力,让金融机构获得信贷,实现了多方利益主体的共同利益,明确了金融服务精准扶贫面临的“谁来扶”“扶什么”“怎么扶”“怎么样”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协第381期青年科学家论坛--新时期微生物学研究的“知”与“行”于2019年9月21日在西南大学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微生物学会承办。本刊摘录部分学者的主要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2014年4月21日,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以一项“石头剪刀布”游戏作为研究模型的研究论文“石头剪刀布游戏中的社会循环和条件反射”发表在电子预印本文献库(arXiv.org)中。论文中称所发现的“赢家留,输家变”的策略,可以带来更多人类决策模式的研究。科学网、果壳网、人民网以及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媒体均报道了此项研究。随后不少网友暗讽其为“无用”科研:“这项研究没有任何价值”、“科研人员不应做如此‘无厘头’的研究”,更有网友提出这是在“浪费国家科研经费,涉嫌学术腐败”等。但科学界对此项研究的价值却持肯定态度,并指出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一项看似“简单而有趣”研究,由此引起不小争议。  相似文献   

18.
 “佩刀” (SABRE)发动机结合了涡轮发动机、火箭发动机和冲压发动机的特点,是一款创新性的协同吸气式火箭发动机。通过回顾艾伦·邦德在“佩刀”发动机研发中发挥的作用,介绍了“佩刀”发动机组成和采用的新技术,分析了吸气式和火箭式两种工作模态及相应工作原理,展望了“佩刀”发动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是当前全球“亲生物城市”规划建设最领先、最突出的践行者之一,从城市、社区和建筑3个层面归纳其“亲生物城市”规划经验:着力构建城市生态空间系统,发展复合性功能绿色网络;营建多元主题社区花园,推动社区高度参与建设;重视城市空中绿化建设,塑造绿色优美城市风貌。另外,从管理机构、规划政策、评价体系、公众参与、生态问责几个方面总结其创新的“亲生物城市”政策制度。最后,提出中国“亲生物城市”的发展、规划与建设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确立了绿色发展的战略,实施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政策和措施,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效。其中,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重要方面。在2016年签订的《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上,中国政府再次承诺,到203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达到20%左右。开发利用丰富的风能资源是实现这个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国内刚刚起步的风电产业面临着“弃风限电”的尴尬局面。根据可再生能源中心的统计数据,2015年全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15.1亿kW,居世界第一;但每年弃风电量达339亿kW·h。其中甘肃弃风电量82亿kW·h、弃风率39%,新疆弃风电量71亿kW·h、弃风率32%。西北地区成为弃风限电的重灾区。但另一方面,各地仍在大规模增加投资,扩大风电装机容量,加剧了“弃风限电”的潜在压力。本文基于在甘肃的实地调查,通过对风电利弊和困境成因的分析,并就可能的出路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