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用糊精含量分别为5%,25%,50%的三种饲料饲养异育银鲫,研究异育银鲫对糖利用特点,每个循环过滤水族箱中放养40尾鱼,每种饲中料喂两箱之鱼,饲养六周。摄食不同饲料的异育银鲫增重率有显著差异,25%糊精组生长最快,5%糊精生长最慢。异育银鲫对三种饲料中糖的消化吸收率随着饲料糖含量的增加而极显著提高,粗蛋白消化吸收率虽然各组间差异不显著,但也有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增加投喂频率改善彭泽鲫对饲料糖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别含20%(低)、40%(高)葡萄糖和糊精的4种等氮(粗蛋白为35.5%)、等能(16.8 kJ·g-1)饲料饲养平均尾重为3.7±0.3 g彭泽鲫16周,投饲率为4%左右,研究投喂频率分别为每天2次和每天6次时鲫鱼对糖利用性的差异.结果显示,鲫鱼的增重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都随投喂频率增加而显著提高 (〖WTBX〗P〖WTBZ〗<0.001).投喂频率为每天2次时,增重率表现为高糖组显著低于低糖组 (〖WTBX〗P〖WTBZ〗=0.003),葡萄糖组显著低于糊精组(〖WTBX〗P〖WTBZ〗=0.003),蛋白质沉积率表现为糊精组显著高于葡萄糖组(〖WTBX〗P〖WTBZ〗<0.05);投喂频率为每天6次时,增重率无显著差异,糖源和糖水平对蛋白质沉积率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脂肪和能量沉积率也有相似的趋势,且高糖组脂肪沉积率接近或大于100%,提示有大量糖类转化为体脂.投喂频率增加,体脂含量显著增加 (〖WTBX〗P〖WTBZ〗<0.001).投喂频率为每天6次时,高葡萄糖组体脂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各组.鱼体粗蛋白、粗灰分及水分含量受饲料糖种类、水平及投喂频率的影响不明显.高糖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低糖组(〖WTBX〗P〖WTBZ〗<0.001),血浆甘油三酯及胆固醇各组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提示增加投喂频率显著改善鲫鱼对饲料糖的利用,其原因可能与削弱或消除代谢通量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提供的低硒饲料(0.02×10 ̄(-6)),喂养BALB/C小鼠作为缺硒动物模型,采用富硒营养粉和亚硒酸钠溶液,以每只小鼠每d2.5μg元素硒作为补充,70d后发现:富硒营养粉和亚硒酸钠对小鼠全脑B型单胺氧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前者使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高36.1%(P<0.05),后者对其无显著影响(P>0.05);两者均极显著地(P<0.01)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率(59.8%和71%)和吞噬指数(68.5%和65.1%);提高溶血素含量,前者为65%(P<0.01),后者为41.3%(P<0.05);富硒营养粉能使运动后小鼠血乳酸含量迅速下降31.8%(P<0.01)。  相似文献   

4.
石刁柏花药培养植株群体的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芦笋(石刁柏)5个品种花药离体培养的植株进行了倍性鉴别,统计分析表明:花药培养植株群体倍性问的变异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单倍体占2.1%,二倍体占67.0%,多倍体占23.9%,非整倍体占6.4%.但各品种间的倍性频率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讨论了遗传多态性表现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5.
用5%麦粉的α-淀粉酶水解液培养麦角菌ATCC20019,结果其发酵液能产生麦角隐亭(50.16±2.40)μg/mL,与30%蔗糖的发酵培养基的产碱量(20.74±3.53)μg/mL相比,两者有差异(p<0.05).在10%蔗糖的培养基中,发酵第4天后补加5%麦粉的α-淀粉酶水解液,麦角隐亭的产量为(47.12±6.34)μg/mL,也高于碳源为30%蔗糖的产碱量(19.89±2.40)μg/mL,两者差异显著,p<0.01.而两种方法的菌丝体生长量均相差无几,p>0.05.  相似文献   

6.
选用40头生长期黑熊(平均始重31.20±6.47kg),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试验前期12个月,研究高营养水平(粗蛋白水平为18.2~25.3%)的日粮对育成黑熊生长速度的影响.试验后期8个月,研究低营养水平(粗蛋白水平为12.9~19.9%)的日粮对育成黑熊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组间比较,用高营养水平日粮喂的黑熊各组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P>0.05),而用低营养水平日粮饲喂时(试验后期),各组生长速度差异显著(P<0.05).在试验前期,每组各抽5头黑熊(共20头),平均体重63.22±7.74kg),采用6天全粪收集法,测定饲料消化率,结果表明喂高营养水平日粮对各组黑熊的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甜菜碱对肉用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200只1日龄艾维茵肉用仔鸡随机分为4组(I、Ⅱ、Ⅲ、Ⅳ组),每组50只,饲喂4种不同处理的日粮5周(含甜菜碱0、5×10-4、1×10-3、1.5×10-3),自由采食和饮水,测定增重和饲料消耗。结果表明,3周龄时各组鸡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5周龄时饲喂5×10-4甜菜碱的鸡增重提高16.5%(P<0.01),并使饲料消耗降低1.2%,其他试验组差异不显著。可见饲料中添加甜菜碱对提高肉用仔鸡生长性能、降低饲料消耗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采用二因素4×3设计,研究不同饲养密度(375.0cm2/只、450.0cm2/只、462.5cm2/只、750.0cm2/只)与不同层次(上、中、下)对星杂579商品代蛋鸡产蛋前期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产蛋率下降,笼底面积为750.0cm2/只时,产蛋率显著高于375.0cm2/只的蛋鸡(P<0.05).随着密度的增加,平均蛋重有减小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层次间的产蛋率以中层最高,下层最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蛋重以下层最高,上层最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榆黄蘑对小鼠血乳酸,血尿素,乳酸脱氢酶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榆黄蘑发酵液对血乳酸、乳酸脱氢酶(LDH)、血尿素(BUN)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服用榆黄蘑发酵液25d的小鼠剧烈运动停止后50min,血乳酸含量降低32%(P<0.05);乳酸在血液中的清除速率提高19.5%(P<0.01);血清LDH活性提高11.6%(P<0.05)。BUN增量降低65%(P<0.05)。实验结果提示榆黄蘑有较好的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0.
草鱼对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ρ均为45%的马铃薯淀粉、糊精、葡萄糖和45%马铃薯淀粉+05%Cr2O3为碳水化合物源的4种试验饲料饲喂草鱼,16d后测定消化率,50d后测定消化组织的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日增质量率和饲料效率在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草鱼对淀粉、糊精、葡萄糖和淀粉+Cr2O3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5925%,9852%,9859%和5737%;各试验组消化组织的淀粉酶活性在摄食后下降,肝胰脏和前肠、中肠、后肠淀粉酶活性的最低值分别出现在摄食后3h,3~5h,5~8h,并且淀粉+Cr2O3组的淀粉酶活性低于淀粉组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含量的D-葡萄糖(0%,7%,14%,21%,28%和35%)饲料饲喂白鲟稚鱼8周.7%以上各组的能量贮留和体脂含量均显著高于0%实验组,但机体的蛋白组成及贮留却不受此处理影响.饲料中D-葡萄糖含量的增加,导致稚鲟的血糖、血浆三酰甘油脂以及4种主要肝脂肪合成酶活性的提高.28%和35%两组的肝脂肪合成酶活性比0%和7%两组要大2—3倍.肝体指数、肝重及肝糖元水平均随饲料中D-葡萄糖含量的提高而逐渐增加,饲喂葡萄糖饲料各组的肝糖元水平均显著高于0%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2.
草鱼摄食后血糖和肝糖原质量分数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w均为 30 %的酪蛋白为蛋白源 ,w为 45 %的葡萄糖、糊精、马铃薯淀粉和w为 45 %马铃薯淀粉 w为 0 5 %Cr2 O3 为糖源的 4种试验饲料饲喂草鱼 ,5 0d后测定其血糖和肝糖原在摄食后不同时间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 ,葡萄糖组、糊精组、淀粉组和淀粉 Cr2 O3 组草鱼血糖的质量分数最高值分别出现在摄食后 1,3,2和 8h ,且葡萄糖组的最高值最大 ;肝糖原的最高值分别出现在摄食后 5 ,3,3和 8h ,且葡萄糖组肝糖原的质量分数最高值最小 ;糊精组和淀粉组血糖和肝糖原的质量分数的变化差别较小 ,而作为同一糖源的淀粉组和淀粉 Cr2 O3 组差别较大 ,铬能促进葡萄糖向肝糖原的转化。  相似文献   

13.
鲫鱼营养研究进展及其配合饲料营养标准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综述了近年来鲫鱼营养研究的进展.主要包括(1)饲料中蛋白质及氨基酸、脂类、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C、胆碱等维生素和钙、磷、镁、碘等矿物元素的适宜含量(2)不同饲料蛋白源、脂肪源及磷源的消化吸收及糖耐量研究(3)鱼体必需氨基酸组成及其对氨基酸的行为反应(4)消化酶的研究.本文还初步拟订了鲫鱼的配合饲料营养标准.  相似文献   

14.
以初始体重(2.00±0.08)g的青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用小肽豆粕分别替代饲料中0(D1)、25%(D2)、50%(D3)、75%(D4)及100%(D5)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在室内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试验,探讨饲料中小肽豆粕与鱼粉的不同比例对青鱼幼鱼生长及其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D2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肝体比(HIS)及肥满度(CF)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D3-D5组的WGR、SGR、HIS及C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CR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蛋白质效率(PER)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成活率(SR)、肠体指数(the intestine weight index)及肠长指数(the intestine length index)无显著变化(P0.05)。D2组全鱼水分及粗蛋白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D3-D5组全鱼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蛋白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粗脂肪及灰分含量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肌肉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及灰分含量与饲料中小肽豆粕的替代比例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小肽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为25%时,对青鱼幼鱼的生长不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饲料中不同脂肪含量对草鱼稚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玮  任本根 《江西科学》1995,13(4):219-223
采用混合脂肪源(鱼肝油:豆油:猪油=1:1:1)以不同脂肪含量梯度(3%,9%,12%,15%)配制成5种精制试验饲料,驿草鱼稚鱼做8周饲喂对比,综合分析其生长效率各参数。结果发现,草鱼稚鱼饲料中的适宜脂肪含量约为8.8%。分析表明,在满足鱼体蛋白需求的基础上,适当选取饲料原以提供组成平衡的必需脂肪酸,草鱼利用饲料脂肪的能力并不象以往认为的那么低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Paecilomycesinflatus对养殖水体生物环境(群落)的影响和鲫鱼组织(鳃和肝)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P.inflantus可提高鲫鱼抗环境污染、防病菌侵入的能力,并对其作用原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饲料中分别添加w=20%的葡萄糖、小麦淀粉、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蔗糖、糊精,饲养初始质量为(0.78±0.01)g的南美白对虾,经过56 d的生长试验,观察不同糖源对于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成活率、机体营养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对不同糖源的利用表现出差异性,蔗糖组的成活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均最高;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不同糖源对南美白对虾生长的影响依次为蔗糖>玉米淀粉>小麦淀粉>糊精>葡萄糖>马铃薯淀粉;对南美白对虾成活率的影响依次为蔗糖>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小麦淀粉>糊精>葡萄糖.不同糖源对南美白对虾全虾蛋白质含量和水分含量的影响差异不大,但是糊精和马铃薯淀粉组的全虾脂肪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各组,蔗糖组的全虾灰分与其他各组都没有显著性差异,葡萄糖组最高,糊精组最低.  相似文献   

18.
饲料中添加黄芪药渣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120只1日龄(平均体重42克)的健康白羽肉仔鸡,完全随机分为4组(CK,T1,T2,T3),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10只鸡(公母混群),其中CK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T1、T2、1r3为处理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黄芪药渣,黄芪药渣的添加量分别为3%、4%、5%,进行饲养试验。研究其对内鸡生产性能指标、屠体性能指标、以及代谢率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相比,添加量为5%的黄芪药渣组能显著提高肉鸡的日增重,料肉比降低(P〈0.05);饲粮中粗蛋白质的表现代谢率显著提高(P〈0.05);而添加3个不同水平的黄芪药渣,其饲粮中粗脂肪的表观代谢率均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9.
不同饲料对牛蛙机体主要养分组成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饲喂不同饲料对牛蛙机主要养分级成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全价饲料组牛蛙整体中粗蛋白、钙、磷的含量分别比蚕蛹组高42.41%、81.32%、87.50%,而粗脂肪含量比蚕蛹组低118.11%;必需微量元素、氨基酸的含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蚕蛹组。牛蛙腿肌中粗蛋白、粗脂肪、钙、磷等的含量与峡谷组间十分接近;在微量元素上,全价饲料组牛蛙铜、铁的含量比蚕蛹组高31.00%、92.06%,而锌、锰的含量则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