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汉字发展史是汉字研究的基础性课题之一,汉字史的断代研究异说纷呈,断代标准各有不同.主要有字体变化、四阶段论、中国历史进程、综合法、汉字性质变化、汉语史分期、汉字构形变化等.随着研究的深入,有些问题,学者们的看法渐趋一致.  相似文献   

2.
汉字改革发生在百余年前,有如下几个主要的原因:有社会历史的因素、有政治变革的因素、有思想解放的因素、也有汉字本身发展的因素.文字改革,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有科学性,也有盲动性;在汉字发展史上,文字改革有成就,也有不足.  相似文献   

3.
汉字发展史是汉字研究的基础性课题之一,汉字史的断代研究异说纷呈,断代标准各有不同。主要有:字体变化、四阶段论、中国历史进程、综合法、汉字性质变化、汉语史分期、汉字构形变化等。随着研究的深入,有些问题,学者们的看法渐趋一致。  相似文献   

4.
汉字改革发生在百余年前,有如下几个主要的原因:有社会历史的因素、有政治变革的因素、有思想解放的因素、也有汉字本身发展的因素。文字改革,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有科学性,也有盲动性;在汉字发展史上,文字改革有成就,也有不足。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历史进步评价尺度理论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对历史进步的评价主要有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两种尺度,这两种尺度的关系是极其错综复杂的.马克思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两种尺度的运用是有变化的.马克思早年和中年都是从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两个方面的结合评价历史发展的.到了晚年,马克思历史评价尺度的重点发生了变化,主要从价值尺度评价历史的发展.恩格斯与马克思不同,他在晚年依然从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两个方面的结合与统一评价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日语汉字     
黄鹤鹤 《科技信息》2011,(8):I0151-I0151
现在日本语言口音中80%左右是汉语的变音,汉字在日语的表记文字中占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汉字的历史,读音及常用汉字出现的频度和数量进行系统性地分析,使人们对日语汉字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李宾 《菏泽学院学报》2007,29(4):102-105
古汉字行款形式的形成,是有关书写的诸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汉字行款形式的特殊性在于汉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使用了特定的书写材料,竹简的形制是导致古汉字行款方式的关键因素.字序的下行是人的生理结构使然,左手竖握竹简书写为便.行序左行有两个原因,一是先写后编时,为了阅读的方便,简册的编连方法使然;二是先编后写时,书写的方便使然,同时也方便了将来的阅读.  相似文献   

8.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被广泛使用着的一种文字。关于汉字起源问题,迄今为止,一直是众说纷云。以往《易·系辞》、《尚书·序》、《说女解字·序》中的一些有关的说法,多数出于一种主观的臆断,由于缺乏足够的材料,显然不能对汉字起源作出合乎逻辑的说明。殷墟甲骨文字的发现,为汉字起源的探讨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但是,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了,在它之前汉字体系是个什么样子,汉字起源的具体情况如何,仍需继续探索。直到最近几十年,情况有了一些变化。随着考古工作的发展,从地下陆续发掘了许多  相似文献   

9.
张静 《科技信息》2012,(33):185+212-185,212
本文通过研究日文汉字的历史由来,及对日本社会文化诸领域的影响,从字形、字种、字音等方面对中日汉字的对比分析,对照其相同点与不同点,了解中日汉字的特点和概况。得以指出日文汉字在中文汉字的基础上的演变与发展,从而认清汉字的发展方向及学习汉字的策略,借鉴两国汉字的优点,相互发展汉字及其所具有的文化。认清汉字在中日两国的历史作用、现实意义及汉字在日后发展的前景。除此之外,汉字虽在两国都有不同程度的改革与完善,但仍存在不足,所以汉字今后的发展将需要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为汉字与汉语既有一致性、也有矛盾性,但一致性是主要的,汉字是能够比较完善地记录汉语的。主要体现在:一、汉字适应记录汉语词汇;二汉字适应汉语非形态的特点;二,汉字适应于汉语的四声表意;四、汉字适应于汉语方言复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汉字作为最古老的文化之一,经过数千年的变化,逐渐将她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作为汉字文化传播者的我们,怎样让我们的孩子们体会汉字带来的魅力?作为教师,我们怎样才能在平时的写字教学中更好地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美,并且愿意认真写好汉字呢?  相似文献   

12.
书法理论与汉字理论关系密切,以往众多的书法理论继承了汉字发生论的“仓颉造字说”是有历史渊源的,这种继承也揭示了书法的“法自然”的本质。书法理论对汉字形体论的继承有得有失,汉字也正是在不断的“规范—变化—再规范—再变化”循环中演变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3.
汉字的造宇理据和形体结构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表现出新的特点:现代汉字"见形知义"的特征不再突出,汉字的象形性功能逐渐丧失,表音性功能大大降低,半理据字和无理据字的比例上升.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汉字已由最初的表词文字发展成一种语素一音节文字.了解汉字的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利用汉字的理据特征进行对外汉字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汉字在中历史上起了重大的作用 :一、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 ,它蕴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社会文化心理 ;记录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二、汉字在中国历史上起了极大的团结作用 :它是维系汉民族文化统一的纽带 ,它沟通古今不同时期 ,团结南北不同地方 ,起了政治统一的桥梁作用。三、汉字能不断适应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字构字法的研究对于汉字教学和中文信息处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现代汉字由部件构成,其构字形式主要有七种,故现代汉字也相应地分为七类.本文着重探讨了第一级部件即意符、音符和记号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相对于本源性的汉字原构,汉字重构是对表意汉字所作出的重新解析与再度创构。它与原构的探析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现象,汉字重构,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而从功能出发,即可归纳为预测、示巧、言志、寓教等几大方面。汉字重构体现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与时俱进的现实参与中,应须尊重传统,极力发掘和传承汉字原构的真实蕴含与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7.
韩国语中的汉字词起源于汉语,很多的汉字词都保留着它原有的汉语词义。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及文化背景的不同,汉字词与它相对应的汉语又产生了很多的差异,其中词性褒贬、词义范围、词义内涵、习惯用法等都产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8.
方块白文的书写符号系统与汉字俗字有很密切的关系。一些过去被认为是白文自造字的书写符号实际上是由汉字俗字借用而来的。此外,有一部分白文自造字则是在字形上与汉字俗字偶合。汉字俗字对白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白文直接借用汉字俗字;二是白文造字法受到汉字俗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日语是书写最烦琐的语言之一,主要有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三类,有时也出现罗马字和阿拉伯数字等.日本汉字的读音有音、训之分,而且同音字也为数不少,与中文又不尽相同,这是日语的特征之一,对于日语学习者而言也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20.
导言本文使用的“汉字”是个历史概念,所指包括甲文至现代规范字的各种历时和共时的形态。语言的词,有意义内容,又有声音形式。汉字以表现词的意义为第一特征,由此独成一系;汉字又有与别种文字共通的地方,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词的声音。不过,与表音文字相比,汉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