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莉 《科技信息》2011,(16):I0284-I0285
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高素质的国民,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浸染。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相当于日本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可见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而科学素养的培养又依赖于基础教育。物理专题研修模块是一个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探究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模块,在参与物理专题研修活动中,学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方法与能力、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科学行为习惯都将得到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素质主要有三个方面构成:知识因素、智能因素、非智能因素,它包括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和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质,主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三个方面入手。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和着力点之一。我从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个方面谈实验教学与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传统科学教育对培养儿童的探究能力不够重视,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学生接受更多的是练习性和验证性探究,而不是探索性和创造性探究,儿童先天的科学素养经常被忽视,从而使科学教育达不到应有的实效.在课堂外,各类科技馆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弥补了课堂教学的这一不足,这些活动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原理,树立良好的思维品质,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该文结合课内外教学实例,提出了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儿童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如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教学等,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徐丽 《科技信息》2010,(27):315-315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一)知识与技能(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素质的过程。教学是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共同活动,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具体说来,教学的主要任务有以下三个方面:1、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并进行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发展能力。2、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3、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三个任务是有机联系着的,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其中,传授知识是中心,是基础。发展能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  相似文献   

6.
刘云 《科技咨询导报》2010,(13):175-175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新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强调实践活动与科学探究,倡导探究学习。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张扬个性,在活动中收获能力。  相似文献   

7.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法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学习活动.本文研究了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三种教学模式,这些模式对培养学生能力,形成良好科学素养提供了便于操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法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学习活动。本文研究了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三种教学模式,这些模式对培养学生能力,形成良好科学素养提供了便于操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生物实验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法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学习活动.本文研究了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三种教学模式,这些模式对培养学生能力,形成良好科学素养提供了便于操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科学素养是国际科学教育研究的核心命题.通过科学素养研究的梳理,结合我国教育教学实际,本文认为:科学教育在观念上要旨向促进全体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科学素养,防止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人为割裂;在实践层面要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探究濡养科学态度、方法、科学本质精神,并拓宽传统科学教育渠道如重视非正式教育等;在制度与管理层面,要优化旨在提升科学素养的教师培养方式,尤其注重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如此,我国科学教育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理化与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为主线的基础实验,合理安排实验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式、加强实验室科学管理等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科学史在教育中的功能和教育价值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利用科学史教育来提高理工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热爱以及提高素质教育的作用,主要包括:培养历史意识、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训练思维能力、提高科研能力.指出通过科学史教育来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交融,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物理化学》是大学化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培养大学生基本素质和科研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在完成知识目标传授的同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将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有机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创新精神,最大程度地建立大学生...  相似文献   

14.
科学素养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型基础教育师资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通过对某学院在校高专文科生科学素养的问卷调查,着重分析他们掌握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理解科技对社会的影响等,发现他们的科学素养状况并不令人乐观。我们通过以选修课方式对提高高专文科生科学素养进行了实践和思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创新活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科技创新活动能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  相似文献   

16.
培养大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兴趣,是当前大学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困惑。,文中借鉴国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强调对专业知识的探索和创新。倡导高校求真务实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科学,它既具有广泛的使用性,又具有高度的革命性,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高度统一,因此,作为物理教师,在日常的物理教学工作中,决不能仅重视科学知识教育,要把科学知识教育与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以中专《物理》教材的中心内容为主线,从力学、声学、电磁学、原子物理等方面,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中专物理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系.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使他们在接受科学知识的同时,树立崇高的道德观念和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成为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祖国建设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18.
科学素养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型基础教育师资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通过对某学院在校高专文科生科学素养的问卷调查,着重分析他们掌握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理解科技对社会的影响等,发现他们的科学素养状况并不令人乐观。我们通过以选修课方式对提高高专文科生科学素养进行了实践和思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从一则教学案例看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幼儿科学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下,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成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核心追求。对幼儿大班科学活动"认识天气"进行案例分析,发现幼儿园科学教育存在问题:偏重科学知识的灌输,忽视科学方法、技能与科学情感、态度的培养;活动内容的选择存在偏差,教师把握内容缺乏科学性;活动过程中教师主导性和预设性过强,忽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重视预定性科学活动,忽视选择性科学活动。  相似文献   

20.
王振辉 《科技信息》2010,(19):187-187,200
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播的三个基本要素。学生是接受教育者;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三部分的运行质量决定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本文对影响课堂教学的三个因素:教学方法、教材、科研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教学实践,验证其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