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措施 1.支持促进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促进高技术产品研制开发,以及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联系。 英国政府强调以合作促开发,出台了多个侧重点不同的合作开发计划,试图通过加强合作,提高研究基地的利用率,加速科学技术的商品化,从而提高产业的竞争力。这类计划包括“联系计划”、“院校公司计划”、“院校企业伙伴计划”、“实现我们的潜力鼓励计划”等,其中“联系计划”涉及面最广,投资最多,影响最大。 “联系计划”由一组各学科或产业的子计划构成,项目内容大多涉及高技术产品的开发。项目要由科研机构与企业  相似文献   

2.
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国家财政支持政策具有重要作用。美国政府高技术产业方面的财政支持政策主要集中在政府采购、税收优惠、财政科技投入方面,其财政支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为我国制定高技术产业财政支持政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世界范围内高技术产业群相继崛起、蓬勃发展。这一时期,我国虽在航天、核能、电子等高技术领域取得了大批重要成果,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延误了高技术产业化进程,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日益扩大。八十年代后,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有力地推动了高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速度也逐步加快。一、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描述1986年,我国开始实施“高技术研究计划”即“863”计划,选定电子信息、自动化、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航天、激光七个优先领域,组织优秀科学家联合攻关。1988年国务院批准…  相似文献   

4.
第四次技术革命的特征是高技术群的出现,高技术系统的要素之一信息贯穿于高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系统的信息变化,以信息技术群为主导的产业将过渡到以生物技术群为主导的产业,从而引起人类的生产,组织,思想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国际产业格局和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国际产业格局的现状说明,今天国家间的竞争已经表现在科学技术和产业升级上,没有高技术行业优势,就没有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只有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才能提升国家在产业格局中的地位因此,迅速发展高技术产业对我国在国际产业格局中地位具有深刻的影响。今后15~20年,我国必须以抢占战略高技术制高点为目标,重点发展带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生物技术产业、能源技术产业、信息产业和航空航天工业等高新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亲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等高技术群的蓬勃发展,在世界上逐步出现了机械电子工业、光电子工业、办公自动化设备、信息处理系统、电子医疗设备、现代生物制品、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随着高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将会进一步拓展高技术产业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形成新时代的高技术产业群。一、21世纪重点高技术产业群预计21世纪,将以光电技术和人工智能为标志的信息技术为前导,以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为标志的生物技术为核心,以超导材…  相似文献   

7.
“效益”之痛一直困扰着高技术产业及有关决策部门,近期关于广东高技术产业效益问题的争论很多,增加值率低、新产品产值率低、效益下降,让人质疑广东有没有必要发展高技术产业。我们认为,要正确评价广东高技术产业效益,就要对广东高技术产业发展规模和阶段有正确的判断。2004年,广东高技术产业产值88383亿元,与长三角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市之和相若,是环渤海的北京、山东、天津三省市之和的两倍多。广东高技术产业创造194万个就业岗位,比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创造的就业岗位还多出38万,是北京、天津、山东三省市之和的3倍。广东高技术产业的R&D投入为92亿元,比上海、江苏、浙江之和还多15亿元,比北京、天津、山东之和多40亿元。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再以比较的方法,重新审视广东高技术产业的几个效益指标。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当今世界经济竞争与军事竞争的实质是高技术优势与高技术人才的竞争。 1986年我国发布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将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领域作为我国高技术发展的重点。1992年通过了“科技进步法”,确立了促进科技进步的基本法律机制,确立了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高技术开发就是把现代科学与生产相结合。把现代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从风险投资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资金增值服务论”、“创新动力论”、“知识扩散论”等作用机制出发,用线性回归的方法探讨风险投资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风险投资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有正影响,但作用不明显.具体来看主要是中国风险投资发展不够完善,国家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有效的退出机制以及加强对研发成果转化活动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0.
为推动我国生物技术创新和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中科院启动了"生物技术创新与生物产业促进计划"并成立了生物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初步探索和建立了政、产、学、研、金密切结合的新模式、新机制,推动了一批生物医药、绿色农业和工业生物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的创新和转移转化,为提升中科院在国家生物产业发展中的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以1999-2011年陕西省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实证得出陕西省高技术产业各行业的技术效率水平相对较低,并得出市场结构、企业规模、政府支持因素对研发效率都有正向的作用,尤其是政府扶持影响效果显著,并对高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科技智囊》2008,(8):I0036-I004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家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和863计划等一系列科技计划和科技体制改革及其相关科技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我国高技术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低,科技成果产业转化水平仍然不高。与此同时,中国民营企业快速崛起并成为中国经济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为了发展高技术产业,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从发达国家引进高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和发展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863”计划和“火炬”计划等。这些措施已初见成效。但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化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技术研究与生产脱节,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脱节就是其中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建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巴西是发展中大国,也是世界公认的新兴工业化国家。近30年来,巴西建立了现代化工业体系,高技术产业发展较快。核工业和信息工业已初具规模。近年虽然也特别重视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高技术领域的发展,但尚未形成大规模产业。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后期,随着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以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为重点的高技术产业迅速成长,并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成为世界大国争夺的战略制高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不但决定着国际竞争力的高低,而且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分工地位,从而决定了在国际贫富两极分化中的国家前途。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计量经济方法,以VEC模型为基础,运用HP滤波分析、协整检验、因果检验和方差分解等理论对1997—2016年贵州地区RD经费投入、财政科技资金投入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RD经费投入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但存在滞后效应;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对高技术产业产值贡献稳定在7%以上。因此,应该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发挥政府科技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各方面的社会资金的投入,多渠道筹备科技投入资金,为高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7.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和税制改革对于实现"十一五"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在讨论国内外以税收政策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基础上,提出税制改革建议,以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的五个行业为研究对象,依据1997-2010年的数据,采用行业集中度和区位熵两个指标,测度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结果表明,浙江高技术产业的集聚现象比较明显,专业化水平较高,但不少行业的集聚度呈现下降趋势。建议浙江省根据各市的产业优势,加强引导和支持,不断增强高技术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一些发达国家发展高技术的经验表明,高技术产业要迅速发展,就必须有政府的强有力支持。但政府应如何支持,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有很大的区别,有些措施远不象传统的干预手段那样能产生明显的刺激作用。本文试图对美国近年来采取的主要的高技术政策进行一点剖析,以供我国高技术政策制定者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刘君 《今日科技》2012,(10):50-53
以高科技带动推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是当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地方高技术服务业应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来进行规划。通过对浙江省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高技术服务业的重点发展领域。提出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加强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完善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信用体系建设、推进特色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发挥政策集成和导向作用、大力培养高技术服务业人才、实现社会资本投入等措施保障高技术服务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