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王琪 《科技信息》2013,(21):152-152,159
在面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种种问题难以用马克思理论来解决的情况下,很多人将目光投向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本文主要分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异同,以及它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许华 《科技信息》2007,(31):36-36
马克思主义观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的观点体系,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评价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观同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开展马克思主义观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以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直接的说,马克思主义观就是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问题的回答。马克思主义观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包括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理解该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将会带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二者之间关系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从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人是把马克思主义继承和发展得最为成功的,是让马克思主义旗帜更红的世界无产阶级的卓越代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是因为它坚持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随着时代的发展 ,不断的改变自己的形态。与时俱进意味着理论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和活力的源泉。与时俱进并不是否定马克思主义 ,而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坚持与时俱进也是反对各种“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最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6.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本质要求,十八大再次重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一战略任务。中国早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就开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产生了诸如阐述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与工农阶级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实际问题的好经验;也有大众化的传播主体比较局限、理论具有不完整性、渠道单一的不足。这给予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须重视并创新大众传播方式、促进理论内容的大众化、用通俗的形式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民生是一个中国特色的概念,但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等同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虽然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的文化资源,但在世界观、经济理论基础与制度设置等诸方面与马克思主义有本质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8.
围绕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争论已成为当代学术的重要论域。对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研究思路做一综合梳理、评价颇具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主要对当前西方学术界关于这两者的关系的三种主要的看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坚持了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改变自己的形态。与时俱进意味着理论是一个创新的过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和活力的源泉。与时俱进并不是否定马克思主义,而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与时俱进也是反对各种“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最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实质上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本文驳斥了“宗教鸦片论”和“宗教无神论”,从而得出“宗教社会论”,马克思主义宗教社会论能够为当代中国提供一个更为深厚的政教认同,文章进而指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以能更好的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大问题,以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本质特征: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过程看,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形成的主要特征;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看,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看,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看,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2.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股在当今世界影响广泛的西方社会思潮,它借助于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哲学或社会思潮来“补充”马克思主义,因此,“西方马克思主义”名为“马克思主义”,实则一种徒具“马克思主义”形式的变相的西方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是现代唯物主义的科学实践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的内容。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现代唯物主义实践理论以来 ,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 ,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的发展作了较为详细的考察和分析 ,并对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4.
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必须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方法的整体性的认识、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的整体性是指马克思及其后继者在进行科学研究时使用的各种方法所构成的一个方法体系,其中任何单独的一个方法或几个方法都无法代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只有从整体上掌握和运用这一方法体系才是真正掌握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缺少对马克思主义方法的整体性研究和运用,只能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僵化,丧失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并由许多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以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以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为最终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属于全人类,是全世界进步力量和社会主义事业走向胜利的旗帜。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它所包含的不同层次原理的时空界限,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本质和一系列原理。必须在与时俱进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6.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精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大众立场。由于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已被中国实践检验是正确的理论,所以我们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坚决反对教条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唯物辩证法、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是其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7.
文化生产力是指文化作用于生产力并在促进生产力变革、解放、发展中的巨大作用。马克思主义文化生产力是指马克思主义文化对改造主观世界、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的推动力。解放、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生产力,增进社会和谐,促进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提高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增强马克思主义文化产品自身的影响力、渗透力和引导力,提高马克思主义文化"产品"自身与各种文化传播介质相融合的能力;必须繁荣马克思主义文化,壮大马克思主义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8.
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认识问题。只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根本之处在于立场观点方法的界限,核心要件在于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立场界限。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首要前提在于坚持群众史观,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相似文献   

19.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他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原因: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基础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他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与人民大众相结合,使人民大众用他们的方式领悟、宣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他还提倡和实践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毛泽东倡导并力求用大众化的语言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人民大众关心的问题,重视以人民大众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对象。他的这些探索对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联系实际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晶 《科技信息》2007,(17):60-6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通过对生态危机的性质、根源的分析,揭示资本主义的反生态的本质。在克服生态危机的手段、以及未来社会的前景等问题上,将生态学理论同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试图拓展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新视域的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