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观察将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运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及效果,以2019年l月—2020年6月期间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配合快速康复理念措施治疗及护理。收集手术治疗前后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visual-analog-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伤椎椎体高度及患者满意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术后骨折椎体高度显著大于术前(P0.05),而术后VAS评分、ODI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患者满意度大幅提高。可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快速康复治疗能有效缓解疼痛,稳定脊柱椎体力线,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选取住院骨质疏松症所致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2例,在C臂透视局麻下行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前及术后一周3d采用视觉模拟数字评分法(VAS)对患者胸背部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出院后随访。62例患者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前VAS为7.89±0.91,术后VAS为3.20±1.06,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5.43,P0.001)。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2周-1年,疗效满意。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能有效缓解患者胸背部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随机抽取100例2012年1月-2014年11月局部麻醉下行椎体成形术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为标准,评价患者疼痛程度,术前100例患者胸腰部疼痛VAS评分8~10,术后88例患者胸腰部疼痛VAS评分小于2,12名的VAS评分2~5.研究结果表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手术治疗,能有效缓解疼痛,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预防要点。方法本组15例患者共20个椎体,确定骨折病椎及致痛责任椎后在C臂X光机引导下胸腰椎均经皮后入路经椎弓根到椎体,调制骨水泥使用加压器注入椎体,术后常规卧床24~72h,抗菌素使用3d,全身抗骨质疏松治疗。结果术前Vas6-9分,平均7.8分,术后1周均有显著止痛作用,Vas平均3.4分。平均每个椎体用时约30min,未出现神经跟和脊髓受压症状,无穿刺点感染和出血,无心血管异常及肺栓塞现象,椎间盘渗漏4椎,无不良后果,未出现椎管内椎弓跟外椎体前渗漏现象。无再次骨折病例。结论PVP是在导向下精确操作,积极防漏条件下治疗骨质疏松症椎体骨折及椎体转移瘤的微创、有效、价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在老年患者双侧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行双侧入路椎体成形术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124例,按TXA的应用情况分为两组,其中静脉TXA组66例,空白对照组58例.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死亡率、血栓率、出血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术后切口感染率、渗出率、血肿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主要指标方面,静脉TXA组的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而不增加血栓发生率和死亡率.次要指标方面,与对照组患者比较,TXA组的渗出率降低,术后感染率减低,围手术期住院时间减少,血肿率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XA对老年人行双侧入路的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具有诸多益处,可降低围手术期的伤口感染、渗出和出血,减少住院时间,而并不增加患者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研究单侧入路与双侧入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新鲜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疗效差异。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胸腰部椎体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共300例,均为单一性椎体骨折,将其随机分成2组,单侧入路组(150例),双侧入路组(150例),观察患者X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骨水泥填充量、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状况;术前、术后72 h及术后6 m拍摄患者脊柱正位和侧位X线片,并在侧位X片上测量手术前后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的变化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及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单侧入路组患者X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骨水泥填充量、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及6 m两组患者伤椎体前缘及中部高度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两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入路组患者术后3 d血清BGP、ALP较术前、双侧入路组显著升高,PINP含量较术前、双侧入路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双侧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手术对于治疗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疗效近似,但单侧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手术可以大大缩短手术时间、降低透视次数及骨水泥填充量,增大成骨细胞活性,使患者骨密度增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18例(年龄76-92岁)单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的治疗效果。颈动脉血管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之一,其中除成功再通颈动脉外,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前护理主要有心理护理、术前用药及术前准备等;术中护理除心理护理外,特别应注意抢救药物的准备及生理指标的监测;术后护理也同样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总结3D打印人工椎体置换治疗颈椎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围手术期护理,为3D打印技术提供临床护理经验.方法收集应用计算机模拟设计、3D打印人工椎体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颈椎结核多椎体破坏、颈椎严重后凸畸形患者共1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专业精准化护理.结果 10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效果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麻醉清醒后四肢肌力明显恢复,随着术后时间的延续,Frankel功能分级均有提高,效果良好.结论 3D打印技术应用于颈椎多椎体病变疾病中,个体化人工椎体与系统化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保守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Standards Database),检索日期至2017年5月,搜集关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统计软件采用Rev Man5.3。结果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共475例患者,PKP组233例,保守组242例。根据改良后的Jadad评分标准,有4篇为高质量文献,2篇为低质量文献,偏倚风险评估为中等。Meta分析显示,PKP组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VAS疼痛评分低于保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3个月ODI功能障碍评分PKP组均少于保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后早期比保守治疗更能有效缓解疼痛,远期无明显差异,且前者治疗后可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骨填充网袋加压椎体成形术联合损伤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甘肃省中医院脊柱科住院诊断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并行骨填充网袋加压椎体成形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治疗组4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行骨填充网袋加压椎体成形术手术治疗,并在入院时给予碳酸钙D3颗粒口服,每次1袋,2次/d,连服4周为一疗程,共两个疗程;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入院开始给予院内制剂损伤胶囊,口服,每次4粒,3次/d,连服4周为一疗程,共两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骨密度(BMD)变化情况及两组患者骨折再发生率。(1)两组中术后VSA评分、ODI评分、BMD值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2)治疗组术后6月,VSA评分、ODI评分、BMD值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3)两组患者骨折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填充网袋加压椎体成形术联合损伤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明显,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骨质疏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的Budd—Chiari氏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Budd—Chiari氏综合征(BCS)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89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分别采用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PBD)、下腔静脉球囊扩张和血管内支架(stent)放置术、经颈静脉行肝静脉成形术或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S)、经皮经肝和经颈静脉行肝静脉成形术及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圾球囊扩张术、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双支架放置术。结果治疗成功率为96%,术中无一例死亡及肺栓寒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1.Ⅰa、Ⅱ及Ⅲ型只需行PTA治疗,Ⅰb型采用TIPPS治疗,而Ⅳ型要PTA加stent治疗;2.Ⅲ、Ⅳ型病例行血管成形术前充分溶栓是必要的。3,B超引导下经皮肝静脉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种世桂  赵玉敏 《甘肃科技》2016,(10):134-135
探讨pph术治疗混合痔的围手术期的护理。采用pph术治疗23例患者,对每位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做好出院指导。患者术后无感染、水肿、出血、疼痛,平均住院5~6d。pph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胸腰椎结核围术期患者的护理。方法对不起5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出院指导、随诊。结果5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生活质量提高。结论加强术前、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位肛瘘挂线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及效果。方法 对92例高位肛瘘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通过对高位肛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使患者顺利康复出院。结论 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通过对500多人次动脉肝化疗栓塞术整个过程的观察和护理;结果500多人次肝动脉化疗栓塞及围手术期护理,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均获得成功;结论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为确保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顺利康复和降低反应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56例胸腰椎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内固定术治疗,围手术期给予精心护理,加强支持治疗和并发症处理。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仅7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功能紊乱,经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术后1~7d,有41例患者机体感觉运动功能明显恢复。术后6周,43例患者在支具的保护下下地练习站立和行走,5例完全截瘫患者术后3月坐轮椅户外活动。经6月~2年随访,除5例完全截瘫者恢复较差之外,45例患者恢复简单的日常工作,6例患者部分恢复简单的日常工作。53例患者于术后1~2年手术取出内固定,本组患者未发生内固定松动、螺钉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同时注意心理护理,术后监测及康复指导,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通过对500多人次动脉肝化疗栓塞术整个过程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500多人次肝动脉化疗栓塞及围手术期护理,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均获得成功;结论 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为确保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顺利康复和降低反应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通过对500多人次动脉肝化疗栓塞术整个过程的观察和护理;结果 500多人次肝动脉化疗栓塞及围手术期护理,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均获得成功;结论 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为确保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的顺利康复和降低反应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119例腹部外科老年病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介绍术前术后护理要点,提出全麻术后呼吸支持护理、持续24小时匀速输液、加强心血管系统及肺部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患术前、术后超声采用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测量肺动脉瓣口大小、瓣环大小及跨瓣压力阶差,术中超声采用心尖四腔切面及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监视心导管、球囊导管到位及球囊扩张过程。结果:二维切面超声心动图能清晰地显示心脏导管在心腔中的位置。结论:超声导向在术前病例、球囊类型及直径的选择、术中监视球囊定位、术后即刻观察疗效及随防和降低X线曝光量方面很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