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封面说明     
<正>全球一体化和现代交通方式促进了人群在全世界范围快速流动,也加速了传染病的传播.目前,人们也担忧西非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我国称为"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出现全球扩散,因为尼日利亚、美国、西班牙、马里等国已相继出现了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传入后导致的输入性疫情或本土暴发.中国与西非疫区三国(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利用国际民用航空客运数据和持续更新的疫情数据,可以定量评估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2.
2014年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西非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为评估西非埃博拉病毒病传入中国的可能航线和风险,本研究基于2013年10~12月的国际民用航空客运数据,分析疫情最严重的3个西非国家(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来华旅客传入疫情的风险.2013年第4季度从西非三国离境旅客为107113人次,其中3167人(3.0%)将主要通过法国、比利时和阿联酋等8个国家的机场转机后,抵达中国大陆.入境机场分布在北京、广州、上海、杭州、武汉、重庆和大连,目的地城市为北京、广州、武汉、上海、杭州、重庆和温州等.假设2014年第4季度与2013年同期出行方式和人数不变,估计相关机场口岸平均每入境和查验国际旅客2235名就有1名来自疫区的旅客;预测2014年10~12月可能传入的埃博拉病毒感染者旅客为0.54人次,其中利比里亚0.35人次、塞拉利昂0.16人次、几内亚0.03人次.若疫区发病水平上升或来华旅客人数减少,则传入的感染者人数呈现相应程度地增加或减少.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病疫情通过民航旅客传入我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风险较低.我国可支持西非疫区国家开展离境病例筛查,及早发现病例,并有针对性地在我国重点入境口岸开展高风险人群的查验,在主要目的地城市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3.
正正如每次科学进步一样,埃博拉疫苗成功的故事始于一个好创意和累加的一个个"小幸运"。2014年春天,当埃博拉(Ebola)病毒在西非暴发时,科学家加里·科宾格(Gary Kobinger)正在密切关注来自加拿大的消息。科宾格,是位于温尼伯的加拿大国家微生物实验室(加拿大唯一的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全球15个四级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4.
杨先碧 《自然杂志》2014,36(6):445-450
正早在2014年8月6日,利比里亚总统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就认为,埃博拉病毒病疫情蔓延已经威胁到"国家存亡",因而有必要采取特别措施。紧急状态当天即时生效,为期90天。然而,埃博拉病毒病的可怕程度超过了利比里亚总统的预期,90天之后该病依然没有受控的迹象,仍然继续蔓延。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4年11月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埃博拉疫情最为严重的塞拉利昂、几内亚和利比里亚三国,  相似文献   

5.
阿碧 《自然与人》2014,(5):56-59
目前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在西非的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4国持续快速蔓延,该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且尚无有效的疫苗及治疗方法。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截至8月11日,埃博拉病例已增加到1848例,死亡人数上升至1013人。埃博拉病毒究竟有多可怕?利比里亚总统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在2014年8月6日给出了答案,他认为埃博拉疫情蔓延已经威胁到"国家存亡",因而有必要采取特别措施。紧急状态当天即时生效,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埃博拉疫情正在西非的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和塞内加尔五国持续快速蔓延,该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且尚无有效的疫苗及治疗方法。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截至9月10日,埃博拉病毒已导致五个西非国家2900多人死亡、4300人感染。埃博拉病毒究竟有多可怕?利比里亚总统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在2014年8月6日说:埃博拉疫情蔓延已经威胁到"国家存亡",因而有必要采取特别措施。紧急状态当天即时生效,为期90天。  相似文献   

7.
2014年西非暴发了历年来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虽然埃博拉病毒被发现已有近40年,但目前却还没有批准上市的有效药物和疫苗.直至2014年,在本次疫情的威胁下,少数国家才启动了埃博拉病毒病(EVD)药物和疫苗的临床试验,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有待证明.造成这一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是EVD作为一种罕见病,市场需求小,研发投入得不到回报,很少有制药公司涉足,类似情况普遍存在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等罕见病.本文分析了我国罕见病的需求和研究现状,建议在国家层面支持罕见病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并发挥政府的市场引导作用,通过多种措施提高我国罕见病的诊疗水平,推动罕见病医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埃博拉病毒引发的疾病发现于1976年,期间曾有过几次暴发流行,但从来没有哪一次像2014年这次这样肆虐:发病数与死亡数都是历史最高,流行覆盖的地域也最为广泛。此时此刻,中国人不会忘记2003年SARS带来的危害,也会想起历史上其他重大传染病灾难带给人们的恐慌。公众在关注埃博拉出血热事  相似文献   

9.
2013年12月始,埃博拉病毒病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4国暴发.其病原体——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于1976年被首次分离,为单股负链、不分节段、有囊膜的RNA病毒,属丝状病毒科,分5种,包括扎伊尔型、苏丹型、本迪布焦型、塔伊森林型和莱斯顿型.其基因顺序为3′端-NP-VP35-VP40-GP-VP30-VP24-L-5′端.埃博拉病毒属于A类病原,致病能力极强,操作活病毒需在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进行.其主要靶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肝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通过抑制天然和获得性免疫应答反应,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肝脏等多脏器损伤,引发发热、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和休克等症状.目前尚无批准上市的特异治疗药物和疫苗,处于研发或临床试验阶段的治疗药物包括:(ⅰ)抗流感病毒药物T-705可能阻碍埃博拉病毒在细胞内增殖,从而遏制感染;(ⅱ)ZMapp包含3种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属优化的鸡尾酒疗法;(ⅲ)基于RNA干扰的基因治疗药物TKM-Ebola;(ⅳ)凝血调节因子、炎性介质制剂,如源于丝虫的抗凝蛋白rNAPc2等.处于研发阶段的疫苗有:(ⅰ)复制缺陷型疫苗,安全性好,但诱导免疫的时间较长;(ⅱ)减毒复制型疫苗,效果好,但存在安全隐患.开展深入的病原学、免疫病理和致病机制研究,将有利于治疗药物和疫苗的研发.同时,应推进有希望的治疗方案和疫苗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10.
埃博拉病毒能引起人类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严重的急性出血热,致病力强、病死率高,且无有效治疗药物和疫苗.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在人群中传播速度快,已引起世界各国高度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此疫情定性为国际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本文收集了近40年来埃博拉病毒在病原学、生态学和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整合了多学科理论知识来阐述埃博拉病毒在自然环境中是如何维持、循环传播的以及它的储存宿主等问题,详细地介绍了蝙蝠等野生动物在埃博拉病毒传播链中的作用,提出了阻止埃博拉病毒等重大人兽共患病病原从野生动物向人传播是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加强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建立长期、全面的监测体系,为早期预警和防控其向人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来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1.
2015年5月20日,韩国报告了首例实验室确诊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病例,并发生了中东地区之外最大规模的MERS暴发疫情,导致中国出现了由韩国传入的首例MERS病例.为了解中国不同城市的MERS疫情传入风险,本研究分析了全球和韩国的MERS疫情流行情况,并基于2014年6月韩国民用航空客运数据,回顾性评估了韩国来华旅客的目的地城市和可能出现输入性疫情的相对概率.截至2015年9月2日,全球26个国家共报告了1542例实验室确诊的MERS病例,其中韩国报告185例.2014年6月从韩国离境的民航旅客为1978647人次,其中697992人(35.3%)抵达中国内地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入境主要机场分布在上海、香港、北京和青岛等城市.假设韩国MERS疫情发生期间的人群出行模式与2014年6月相同且来自疫区的民航旅客人数与MERS疫情从韩国传入中国的可能性存在关联,则韩国MERS暴发期间有1例MERS病毒感染者乘民航班机来华,其出现在中国珠三角地区城市(香港、广州、深圳和澳门)的概率最高(23.2%),其次为长三角地区(21.6%)以及北京周边(15.5%)和山东境内(12.2%)的城市.研究表明,中国不同地区出现通过民航客运传入的MERS疫情的风险有所不同,中国可有针对性地在重点入境口岸和主要目的地城市加强监测,以尽早发现病例.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病原诊断技术研发中心与浙江省湖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撰写论文《2013年4月湖州出现3个HA和2个NA流感亚型共流行》2014年3月12日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Virology。该项研究为湖州的疾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是上海巴斯德所利用自身研究优  相似文献   

13.
南华-震旦系界线的锆石U-Pb年龄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中国地层委员会在2001年通过了中国的新元古代三分方案,新建南华系[1,2].新的系顶界置于陡山沱组之底;以冰期有关的地层从原震旦系分出,命名为南华系[1~3],取意于刘鸿允先生的“南华大冰期”[3,4].2004年3月,国际地科联(IUGS)又批准设立了Edicaran系,其GSSP定在澳大利亚南部沿EnoramaCreek出露的冰成岩石之上,即结构和化学都与众不同的层状碳酸盐岩的底界[5].如此,中国的南华-震旦系界线对应着国际上的Cryogenian-Ediacaran界线,而Ediacaran系就相当于中国的震旦系.Cryogenian-Ediacaran界线年龄原估计在610~635Ma之间[5].不久前,在…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human T-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h TIM)受体分子能够促进包括埃博拉病毒在内的很多囊膜病毒的入侵.h TIM介导的病毒入侵过程高度依赖于位于受体分子胞外区远膜端的免疫球蛋白V区(immunoglobulin variable(Ig V)-like)结构域与病毒囊膜中磷脂酰丝氨酸(phosphotidylserine,PS)的特异性相互作用.人类TIM家族共有3个成员:h TIM-1,h TIM-3和h TIM-4.虽然相应的小鼠TIM分子的结构已经解析,但h TIM分子的Ig V结构特征及其识别PS的分子基础仍然未知.同时,有研究表明,引起西非大规模埃博拉疫情爆发的2014-扎依尔-埃博拉病毒可能较其先前流行株具有更强的致病能力.但目前尚未有2014-扎依尔-埃博拉病毒利用h TIM分子入侵细胞及其与1976-扎依尔-埃博拉病毒的入侵能力比较的研究报道.本研究证明了整合有1976-和2014-扎依尔-埃博拉病毒囊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的假病毒均可以利用h TIM-1和h TIM-4入侵细胞,并且表现出相近的入侵效率.进一步证明了h TIM分子不与埃博拉病毒GP蛋白直接相互作用,而是通过结合病毒囊膜中的PS分子而促进病毒感染.随后解析了3种h TIM分子Ig V结构域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以及h TIM-4与磷酸丝氨酸的复合物晶体结构.令人意外的是,3种h TIM分子的PS结合槽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局部结构特征且在目前已解析结构的小鼠同源分子中均未被观察到.这些结构特征很可能提示h TIM分子具有不同于小鼠同源分子、且彼此间亦各不相同的PS识别模式.上述结构和功能数据丰富了我们对h TIM结合PS的分子基础的认识,从而将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埃博拉和相关囊膜病毒利用h TIM受体入侵细胞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5.
基于18445例手足口病的病例数据, 分析了2008年北京市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 并阐述了影响疫情传播的机制. 结果表明: (ⅰ) 发病主要集中在夏季, 5月份发病最多,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ⅱ) 患者大部分是1~4岁的婴幼儿童, 相对于威布分布和伽玛分布, 患者年龄更好的服从对数正态分布, 平均年龄为3.4岁; (ⅲ) 患者年龄分布中出现以一年为周期的有规律的突变, 突变部位基本为整数年龄值; (ⅳ) 手足口病患者的出生时间与发病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ρ= 0.9864), 出生时间可能对手足口病的发病风险有直接影响, 出生当月受感染的风险显著高于其他月份; (ⅴ) 平均发病率为132.7/100000, 城乡接合部的发病率远高于城市中心和远郊地带, 发病风险在空间上呈环状分布; (ⅵ) 夏季的疫情暴发比自然状态提前一个月进入下降趋势, 且大大减小了疫情规模, 防控措施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用冬季地温分布预报汛期降水的工作,我们已经进行了十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年我们开始同中央气象台长期科协作,于3月份共同收集了各气象台站的地温资料,绘出了1984年11月~1985年2月1.6米地温距平图.将这些资料连同历史资料,输入汛期降水预报模式,于1985年3月底做出了1985年汛期(4~9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预报图(图  相似文献   

17.
梁荣根 《科学通报》1957,2(13):405-405
1957年3月起我国許多地区流行性感冒广泛流行。在流行期间我們对北京三个单位及張家口、洛陽两地患者的标本进行了病毒分离及血清学的研究。病毒分离 1957年3月18日起从北京三个单位的18份咽喉洗漱液中,用鷄胚羊膜腔方法分离,結果阳性者12份;張家口的8份洗漱液中6份陽性;洛陽的11份洗漱液中7份陽性。三地共进行病毒分离37份,陽性总数为25份,陽性率为67%。  相似文献   

18.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空气质量指南》修订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在1958年发布的技术报告中开始关注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1].基于科学界在其后近30年对该问题的研究和认知的逐步积累, WHO欧洲办事处于1987年发布了首个基于健康保护的空气质量指南(air quality guideline, AQG),  相似文献   

19.
正新型冠状病毒(SARS-Co V-2,下文简称新冠病毒),会引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下文简称新冠肺炎)。该扫描电镜照片显示从美国确诊病例中分离出的新冠病毒出现在实验室培养的正常细胞表面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3月12日凌晨宣布COVID-19在全球大流行。而此前,早在2月中下旬,众多公共卫生专家已表示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不可避免,甚至已经来临。18年前梦魇般的画面在我脑海中不断重放着:长安街,平日里喧闹的北京"第五大道",在那时却荒无人烟,鸡犬不闻。学校停课,地铁空无一人,人人都害怕离开自己的住所。每天晚上,中央电视台都会播报新的确诊人数和死  相似文献   

20.
<正>继近两年先后在H5N1,H7N9和H10N8亚型禽流感病毒跨种间传播机制研究上取得重大进展后[1~5],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在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分子机制上取得新的突破,该研究于2015年5月4日以"Adaptation of avian influenza A(H6N1)virus from avian to human receptor-binding preference"为题在线发表在杂志EMBO J上[3].2013年6月,在台湾发现了全球首例人类感染H6N1亚型禽流感病例.从患者体内所分离的病毒基因序列显示,此病毒为一典型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与台湾本土家禽中的H6N1病毒株非常接近,其跨物种传播的分子机制成为世界科学家所关注的焦点.1972年以来,H6N1亚型禽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