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正目前埃博拉疫情正在西非的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和塞内加尔五国持续快速蔓延,该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且尚无有效的疫苗及治疗方法。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截至9月10日,埃博拉病毒已导致五个西非国家2900多人死亡、4300人感染。埃博拉病毒究竟有多可怕?利比里亚总统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在2014年8月6日说:埃博拉疫情蔓延已经威胁到"国家存亡",因而有必要采取特别措施。紧急状态当天即时生效,为期90天。  相似文献   

2.
阿碧 《自然与人》2014,(5):56-59
目前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在西非的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4国持续快速蔓延,该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且尚无有效的疫苗及治疗方法。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截至8月11日,埃博拉病例已增加到1848例,死亡人数上升至1013人。埃博拉病毒究竟有多可怕?利比里亚总统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在2014年8月6日给出了答案,他认为埃博拉疫情蔓延已经威胁到"国家存亡",因而有必要采取特别措施。紧急状态当天即时生效,  相似文献   

3.
埃博拉病毒能引起人类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严重的急性出血热,致病力强、病死率高,且无有效治疗药物和疫苗.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在人群中传播速度快,已引起世界各国高度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此疫情定性为国际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本文收集了近40年来埃博拉病毒在病原学、生态学和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整合了多学科理论知识来阐述埃博拉病毒在自然环境中是如何维持、循环传播的以及它的储存宿主等问题,详细地介绍了蝙蝠等野生动物在埃博拉病毒传播链中的作用,提出了阻止埃博拉病毒等重大人兽共患病病原从野生动物向人传播是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加强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建立长期、全面的监测体系,为早期预警和防控其向人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来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4.
2014年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西非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为评估西非埃博拉病毒病传入中国的可能航线和风险,本研究基于2013年10~12月的国际民用航空客运数据,分析疫情最严重的3个西非国家(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来华旅客传入疫情的风险.2013年第4季度从西非三国离境旅客为107113人次,其中3167人(3.0%)将主要通过法国、比利时和阿联酋等8个国家的机场转机后,抵达中国大陆.入境机场分布在北京、广州、上海、杭州、武汉、重庆和大连,目的地城市为北京、广州、武汉、上海、杭州、重庆和温州等.假设2014年第4季度与2013年同期出行方式和人数不变,估计相关机场口岸平均每入境和查验国际旅客2235名就有1名来自疫区的旅客;预测2014年10~12月可能传入的埃博拉病毒感染者旅客为0.54人次,其中利比里亚0.35人次、塞拉利昂0.16人次、几内亚0.03人次.若疫区发病水平上升或来华旅客人数减少,则传入的感染者人数呈现相应程度地增加或减少.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病疫情通过民航旅客传入我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风险较低.我国可支持西非疫区国家开展离境病例筛查,及早发现病例,并有针对性地在我国重点入境口岸开展高风险人群的查验,在主要目的地城市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5.
杨先碧 《自然杂志》2014,36(6):445-450
正早在2014年8月6日,利比里亚总统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就认为,埃博拉病毒病疫情蔓延已经威胁到"国家存亡",因而有必要采取特别措施。紧急状态当天即时生效,为期90天。然而,埃博拉病毒病的可怕程度超过了利比里亚总统的预期,90天之后该病依然没有受控的迹象,仍然继续蔓延。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4年11月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埃博拉疫情最为严重的塞拉利昂、几内亚和利比里亚三国,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2月开始,新一轮的埃博拉疫情从西非国家几内亚开始加速蔓延,这是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场埃博拉疫情。"埃博拉"的病原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类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一种烈性病毒。它能够引起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其潜伏期可达221天,但通常只有521天,但通常只有510天。"埃博拉"病原特征人畜共通:人与果蝇、猴子、黑猩猩、羚羊生存能力强:在4℃及室温下可存活1个月尚无疫苗:疗法目前仅为降低死亡率致命性强:诞生近40年,死亡率高达50%10天。"埃博拉"病原特征人畜共通:人与果蝇、猴子、黑猩猩、羚羊生存能力强:在4℃及室温下可存活1个月尚无疫苗:疗法目前仅为降低死亡率致命性强:诞生近40年,死亡率高达50%90%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埃博拉病毒仍然在非洲一些国家肆虐,而科学家也在努力研发病毒疫苗。最近,埃博拉疫苗的第一次大规模测试已经在利比里亚进行。据悉,共有3万名志愿者参加了此次测试,其中包括不少战斗在抗埃一线的卫生工作者。在测试开始时,志愿者被注射了少量的埃博拉病毒,以诱导体内产生免疫反应。虽然目前人们还不清楚该疫苗是  相似文献   

8.
封面说明     
<正>全球一体化和现代交通方式促进了人群在全世界范围快速流动,也加速了传染病的传播.目前,人们也担忧西非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我国称为"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出现全球扩散,因为尼日利亚、美国、西班牙、马里等国已相继出现了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传入后导致的输入性疫情或本土暴发.中国与西非疫区三国(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利用国际民用航空客运数据和持续更新的疫情数据,可以定量评估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9.
正正如每次科学进步一样,埃博拉疫苗成功的故事始于一个好创意和累加的一个个"小幸运"。2014年春天,当埃博拉(Ebola)病毒在西非暴发时,科学家加里·科宾格(Gary Kobinger)正在密切关注来自加拿大的消息。科宾格,是位于温尼伯的加拿大国家微生物实验室(加拿大唯一的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全球15个四级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2月始,埃博拉病毒病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4国暴发.其病原体——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于1976年被首次分离,为单股负链、不分节段、有囊膜的RNA病毒,属丝状病毒科,分5种,包括扎伊尔型、苏丹型、本迪布焦型、塔伊森林型和莱斯顿型.其基因顺序为3′端-NP-VP35-VP40-GP-VP30-VP24-L-5′端.埃博拉病毒属于A类病原,致病能力极强,操作活病毒需在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进行.其主要靶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肝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通过抑制天然和获得性免疫应答反应,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肝脏等多脏器损伤,引发发热、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和休克等症状.目前尚无批准上市的特异治疗药物和疫苗,处于研发或临床试验阶段的治疗药物包括:(ⅰ)抗流感病毒药物T-705可能阻碍埃博拉病毒在细胞内增殖,从而遏制感染;(ⅱ)ZMapp包含3种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属优化的鸡尾酒疗法;(ⅲ)基于RNA干扰的基因治疗药物TKM-Ebola;(ⅳ)凝血调节因子、炎性介质制剂,如源于丝虫的抗凝蛋白rNAPc2等.处于研发阶段的疫苗有:(ⅰ)复制缺陷型疫苗,安全性好,但诱导免疫的时间较长;(ⅱ)减毒复制型疫苗,效果好,但存在安全隐患.开展深入的病原学、免疫病理和致病机制研究,将有利于治疗药物和疫苗的研发.同时,应推进有希望的治疗方案和疫苗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11.
正研究者笃信他们能先发制人,可以制造出疫苗和药物来对抗大部分病毒带来的威胁——如果他们拿到足够经费的话。2018年2月一个寒冷的早晨,来自世界各地的30位微生物学家、动物学家和公共卫生专家齐聚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WHO,简称世卫组织)总部。世卫组织在2015年成立了这个专家小组,旨在创建一个顶级危险病毒的清单——特别是那些尚未开始研发其疫苗或药物的病毒。至少所有与会人员达成了共识,随着人口和全球旅行的持续增长,以及越来越多的荒野地区被深入开发,曾经可控的局部疫情(如埃博拉)成为全球灾难几成定局。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在2014年8月底宣布,他们之前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刚果金和尼日利亚埃博拉疫区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调查,包括在目前这场疫情(始于2013年12月)的起始地点--几内亚东部的一个偏远村庄捕捉蝙蝠及其他动物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这场疫情是由一名两岁男孩引发的。这个男孩被携带埃博拉病毒的蝙蝠咬过之后,又把病毒传给了自己的母亲,母子俩都在不到一周内死亡。随后,病毒由参加葬礼的人们传播开。  相似文献   

13.
<正>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也称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于2013年底在西非几内亚开始出现,2014年3月发生本地流行(2014年2月份出现出血热患者,3月份确诊为埃博拉病毒病,回顾性调查发现的指示病例可能是一名2013年12月初死亡的儿童),3月底传入利比里亚[1].随后,埃博拉病毒病于2014年5月份扩散至塞拉利昂[2,3],并于9月底传入西班牙和美国(由医疗后送的埃博拉患者感染本地医务人员)[4].在西非疫区,埃博拉病毒病仍呈流行状态且病例数快速增长.尽管最近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无国界医生组织(MSF)声称  相似文献   

14.
截至2014年9月10日,非洲西部埃博拉疫情的被报告病例或疑似病例已达4300个,死亡人数超过2900人。堪培拉疫情引起了举世关注,但堪培拉作乱却早已不是头一遭。那么,堪培拉病毒为什么如此凶恶?在极度危险之中,科学家怎样探究这种恶疾?本刊特别刊登此文,对堪培拉进行全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正>经过两年的等待,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终于等来了自己的第二次运行。人们还记得,它的第一阶段运行便证实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因此有理由相信,它还会继续带来惊喜,这一切只是时间问题。与此同时,利比里亚的埃博拉疫情宣告结束,标志着这个国家在经历了15个月的噩梦后终于迎来了新的开始。也许,重启的不仅仅是希望。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human T-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h TIM)受体分子能够促进包括埃博拉病毒在内的很多囊膜病毒的入侵.h TIM介导的病毒入侵过程高度依赖于位于受体分子胞外区远膜端的免疫球蛋白V区(immunoglobulin variable(Ig V)-like)结构域与病毒囊膜中磷脂酰丝氨酸(phosphotidylserine,PS)的特异性相互作用.人类TIM家族共有3个成员:h TIM-1,h TIM-3和h TIM-4.虽然相应的小鼠TIM分子的结构已经解析,但h TIM分子的Ig V结构特征及其识别PS的分子基础仍然未知.同时,有研究表明,引起西非大规模埃博拉疫情爆发的2014-扎依尔-埃博拉病毒可能较其先前流行株具有更强的致病能力.但目前尚未有2014-扎依尔-埃博拉病毒利用h TIM分子入侵细胞及其与1976-扎依尔-埃博拉病毒的入侵能力比较的研究报道.本研究证明了整合有1976-和2014-扎依尔-埃博拉病毒囊膜糖蛋白(glycoprotein,GP)的假病毒均可以利用h TIM-1和h TIM-4入侵细胞,并且表现出相近的入侵效率.进一步证明了h TIM分子不与埃博拉病毒GP蛋白直接相互作用,而是通过结合病毒囊膜中的PS分子而促进病毒感染.随后解析了3种h TIM分子Ig V结构域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以及h TIM-4与磷酸丝氨酸的复合物晶体结构.令人意外的是,3种h TIM分子的PS结合槽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局部结构特征且在目前已解析结构的小鼠同源分子中均未被观察到.这些结构特征很可能提示h TIM分子具有不同于小鼠同源分子、且彼此间亦各不相同的PS识别模式.上述结构和功能数据丰富了我们对h TIM结合PS的分子基础的认识,从而将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埃博拉和相关囊膜病毒利用h TIM受体入侵细胞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流行,根据目前国际疫情形势来看,疫情仍将持续比较长的时间,甚至今后还要与我们共存。基于此,我们必须通过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让更多人群获得免疫力,获得保护力。全国各地正在安全、有序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据国家卫健委消息,截至2021年4月2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0 419.1万剂次。对于疫苗接种,你是不是还在犹豫?是不是仍有疑问?本期专题,小编带你了解关于疫苗的那些事。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流行的背景下,我国疫情防控措施得力,国内感染风险较低,但疫情传播风险依然存在.防控疫情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就是接种疫苗.从新冠病毒袭扰人类社会至今,新冠疫苗以创纪录的速度研发、试验、紧急使用、获批上市……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盛夏,一桶桶"火热"的冰水浇遍全球,从名人大咖到普通民众都争先恐后淋个湿透。但冰桶狂欢过后,你是否真正了解了ALS?你又记住了多少罕见病呢?"如果你以为罕见病仅仅是我们这个社会中一小部分人的问题,那就错了。在我国,罕见病的患病人口至少有1680万人,而且这还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数据。"虽然从单个病种上看,罕见病的发病率都很低,但由于罕见病的病种多达60007000种,所以实际上有着一个非常庞大的患病群体。如今,国内较为常见的罕见病有不正常细胞增生(瘤)、先天性代谢异常、呼吸循环系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球形病毒,表面具有自我保护的锥形蛋白体。这种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导致了近1200万人的死亡,超过3000万人受到感染埃博拉病毒:是一种丝状病毒,常常呈现树枝状。该病毒可导致埃博拉病毒出血热,致死率高达90%,目前尚未培育出对付这种病毒的有效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