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钢铁生产流程的物流对能耗影响的表格分析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钢铁生产流程中,物流对能耗具有重要的影响·从基准物流图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含铁物料在实际钢铁生产流程各工序中可能发生的流动情况,说明了根据实际生产流程构筑基准物流图的方法,构造了计算偏离基准物流图的各股物流对能耗影响的分析表,并给出了计算公式及其计算步骤  相似文献   

2.
混联法生产氧化铝流程的物流对能耗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钢铁生产流程中的“基准物流图”概念为基础,提出了氧化铝生产流程基准物流图的概念,构筑了用混联法生产氧化铝流程的基准物流图·并以某混联法氧化铝厂生产数据为依据,分别绘制了该厂的实际物流图和基准物流图,并定量地分析了生产流程的物流对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混联法生产氧化铝的流程中,凡是由外界向某中间工序输入的含氧化铝物料,必有利于节能;凡是由某中间工序向外界输出或返回上游工序处理的含氧化铝物料,必使能耗增加,而且越是后部工序,耗能越多  相似文献   

3.
针对武钢炼铁系统建立多级能源投入产出模型,采集并分析武钢炼铁系统2010~2013年生产及能源数据,通过该模型计算焦炭、烧结矿及铁水的能值与能耗,运用吨钢能耗e-p分析法计算工序节能量,采用指数平滑法预测未来一年的能源需求量。结果表明,降低焦化、烧结、高炉工序能耗,加大回收余热、余能等二次能源的力度,增加喷煤量以提高煤焦置换比以及优化生产结构等措施均有助于该炼铁系统的能耗降低。  相似文献   

4.
 利用统计实验的方法对国内典型纤维板生产厂家的纤维制备单元进行能耗分析, 得出了生产单位质量纤维的能耗组成、各部分能耗所占比重以及影响纤维制备单元能耗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实际生产的测试数据, 定量分析计算了纤维制备单元各工序以标准煤表征的电能、热能的消耗.在此基础上的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 1t纤维的总能耗为162.434kg(ce), 电能和热能消耗比例大约在1.00:4.49;各工序中, 干燥和热磨为主要的耗能工序, 分别占总能耗的65.199%和33.681%, 电能和热能的消耗比例分别为1.00:17.40和1.00:1.75, 研究为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节能降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复合地基复合模量的理论修正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复合模量是计算复合地基沉降的关键指标,目前主要采用面积加权公式计算复合模量,实践证明沉降计算值与实测值有较大误差·在考虑桩长、桩端土性质对复合模量的影响后,利用复合地基桩体的承载机理对复合模量面积比公式进行修正·通过与实际工程进行对比,利用修正后的公式计算的沉降值比利用面积比公式计算更接近实测值·分析表明复合模量随着桩长的增加呈线性增长,桩土模量比越小,变化幅度越大·同样,随着桩端土刚性的增长复合模量也逐渐增大,但桩土模量比越大,变化幅度越大·因此应把桩土模量比作为复合地基类别的判据·  相似文献   

6.
为定量地研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因能源和能源介质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文章通过理论计算和实测获得不同能源使用时释放的各类污染物量,由此进一步计算出使用能源的环境污染转化系数。以此在现有能源数据库的基础上定量地研究企业不同产品,不同生产工序的能耗与环境负荷的关系。本文以冶金生产为例,研究了从烧结、炼铁直至最后轧制、加工成材的各类产品全生产过程的环境负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工序生产过程的环境负荷有限大的不同;同一产品不同工艺过程,对环境负荷影响也很大。  相似文献   

7.
热轧调度并行处理策略的多旅行商模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钢铁企业热轧工序的生产调度问题·对于热轧调度,传统的研究和开发方法是采用串行策略:一个班次内的轧制单元计划是依次制定的·这种串行策略实质是一个贪婪程序,所以可能导致局部最优·与这个串行策略相反,从全局最优观点提出了一个并行策略:能够同时产生一个班次中的M个轧制单元计划·使用并行策略,基于实际生产约束的热轧调度问题可以作为一个多旅行商模型·为了求解这个问题,多旅行商模型变换为单旅行商模型·  相似文献   

8.
赵家彦 《科技信息》2008,(34):171-171
烧结工序能耗约占钢铁生产总能耗的8.3%,仅次于炼铁,是钢铁生产的第二耗能大户。本文通过分析,提出降低烧结工序能耗的措施对降低钢铁生产的吨钢综合能耗,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宣钢大量现场数据及生产实际情况,分析了炼铁工序能耗的组成和消耗水平。通过实际对比和对宣钢设备、操作、原燃料条件条件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降低炼铁工序能耗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根据宣钢大量现场数据及生产实际情况,分析了炼铁工序能耗的组成和消耗水平。通过实际对比和对宣钢设备、操作、原燃料条件条件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降低炼铁工序能耗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典型钢铁生产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实际生产数据,采用物质流分析法(MFA),构建物质代谢模型.建立了能源、资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分析指标,定量描述了钢铁企业的资源能源消耗及烟粉尘排放情况.结果表明:企业层面,高炉-转炉长流程吨钢总资源消耗量为208.6 t,燃料能消耗量占能源消耗总量的93.9%,吨钢烟粉尘排放量为648.08 g,烧结和炼铁工序贡献最大,分别占总排放量的45%和36%.电炉短流程总资源消耗量为1.31 t,电能消耗量占能源消耗总量的96.7%,吨钢烟粉尘排放量67 g.工序层面,烧结、炼焦和炼铁三个主排放工序的排放量分别为222.50 g/t烧结矿、118.20 g/t焦、245.27 g/t铁.据此,提出企业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性建议,以减少环境压力,实现钢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欧拉气相方程组、欧拉颗粒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以及拉氏颗粒能量和质量变化方程,建立并发展了高炉风口回旋区湍流气固两相流动和煤粉燃烧的三维数学模型.用所建模型分别对冷态模型内气固两相流动和某企业750 m3高炉风口回旋区内的气固两相三维流动与煤粉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三维激光相位多普勒分析仪(PDA)对冷态模型内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与冷态两相流动的模拟结果基本一致.热态模拟结果给出了气相温度和组分浓度分布,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较吻合,揭示了风口回旋区内气固两相流动和煤粉燃烧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鞍钢鲅鱼圈1号高炉炉壳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炉炉壳的结构稳定性,提出了用瓦里米尔公式来估算高炉炉壳临界力的简便方法,并利用此公式对鞍钢鲅鱼圈1号高炉炉壳进行了轴向临界载荷计算,得到鞍钢鲅鱼圈1号高炉炉壳的工作承载能力.然后用薄铝壳来模拟鲅鱼圈1号高炉炉壳进行屈曲实验,分析有关几何参数对高炉炉壳轴向临界载荷和屈曲模态的影响.有限元和公式法计算结果表明,高炉炉壳的稳定性足够.  相似文献   

14.
钢铁企业物质流与能量流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把大型钢铁企业的生产系统分解为相互关联的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过程两部分.针对其中的物质流动过程,构造从天然铁矿石(或废钢)到钢铁产品生产过程的物质流图,并建立含铁物料流动过程的铁流模型;针对能量流动过程,构造从一次能源到二次能源产品的生产、转换和使用直至废气排放的能量流图,并建立钢铁企业能量流模型;考虑物质流和能量流的相互关联和制约,建立两者的耦合模型.基于模型,讨论了钢铁生产过程中物质流变化、能量流变化及其相互作用对企业能耗及资源效率、能源效率的影响,指出了提高资源效率、能源效率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5.
高炉的寿命与其各部位选用的耐火材料和炉子热工操作的水平有直接关系,而高炉各部位耐火材料选用的是否合理是影响高炉寿命的主要原因。结合高炉冶炼的过程,分析了高炉各部位耐火材料的损毁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高炉炼铁过程的物质与能量守恒,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建立了以能耗、成本及CO2排放为目标的高炉生产过程优化数学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到某大型钢铁企业.编制程序得出优化结果,经与实际生产数据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优化结果表明:能耗、成本和CO2排放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同时,利用模型分析了焦比、煤比、烧结矿品位等因素对...  相似文献   

17.
高炉内液体流动现象的研究对高炉工艺的控制与开发、炼铁工艺模拟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液流由非润湿液滴组成、惯性力对运动影响可忽略、液流沿垂直于速度的方向散开等高炉内液体运动的特点,分别给予较合适的数学描述,建立了一个可预测高炉内液流分布和液体流动范围的数学模型.该数学模型数值求解网格尺度仅满足数值精度即可,不必和床层填充颗粒尺寸相一致.模型预测结果和实验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高炉模拟中该模型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为了降低高炉炼铁的能耗,节约成本,将高炉炼铁过程信息、专家经验与智能模型相结合,提出基于燃料比最优的高炉喷煤设定值多目标优化方案。以燃料比最优为优化目标,炉温预测指标为约束条件,喷煤量为决策变量,采用基于K-均值聚类的径向基神经网络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通过基于NSGA-Ⅱ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方法,获取尽可能使多个目标同时达到最优的Pareto最优解。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案可以在保证炉温良好的前提下,决策出使燃料比达到最优的喷煤设定值,大大降低能耗,节约成本。不仅为高炉实际生产提供操作指导,也为高炉冶炼的优化运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高炉炼铁配料计算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炉物料是高炉冶炼的基础,高炉配料是影响高炉生产的至关重要因素。以高炉物料平衡计算为理论基础,以建立高炉配料计算应用软件为切入点,建立了应用可行的高炉炼铁配料计算应用系统,从而保证了高炉配料和变料计算的准确性,实现了高炉配料计算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20.
A multi-burner-port annular flameless ceramic burner (MAFCB) of the shaftless stove for blast furnaces was desig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ssure drop, homogeneousness of the flows at burner ports,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flows in the chambers and joint were studied by cold model experiments. This type of ceramic burner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6# blast furnace at Liuzhou Iron & Steel Co. Ltd. (LISC) and this practice proved that it could be used in the hot blast stove and other stoves with a higher efficiency and a higher steadiness of hot blast temperature at 1200℃. With the combustion of blast furnace gas alone, the thermal efficiency was up to 78.95%, saving energy remarkab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