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以蚕豆、洋葱、绿豆根尖为材料,以不同浓度环磷酰胺(CP)为诱变剂,测定这三种植物根尖细胞的微核率.结果表明:1.0μg/ml至100.0μg/ml各浓度组诱发下,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明显高于绿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P<0.001),也高于洋葱根尖细胞的微核率(P<0.001).  相似文献   

2.
通过体外实验观察长春新碱对人体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效果.通过MTT比色法检测药物在不同时间和不同质量浓度条件下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24、48 h作用效果不理想,在72 h从质量浓度0.031 25μg/mL开始的长春新碱能造成对人体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达到8μg/mL时抑制效果基本达到最大.实验表明,长春新碱对人体肝癌细胞的增殖有比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是一种效果较高,毒性较低,需要作用时间较长的化疗药.  相似文献   

3.
报道利用小鼠外周血红细胞微核技术监测黄石市青山湖水的水质污染情况,通过对备水样点的细胞微核千分率(MCN‰)及污染指数(PI)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青山湖水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以大葱花蕾为材料,以不同浓度的环磷酰胺(CP)为诱变剂,测定其四分孢子的微核率.结果表明:1.0μg/ml、10.0μg/ml、50.0μg/ml各浓度组诱发下,微核率分别为8.20±1.30.‰、15.60±1.82‰、10.40±1.14‰,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5.
选取喹啉、吲哚和吡啶三种典型的含氮杂环化合物(NHCs)作为目标物质,研究其对蚕豆根尖细胞的诱导作用,通过测定微核率和脂质过氧化作用,判断不同浓度的三种物质对细胞遗传毒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喹啉、吲哚以及吡啶作用于蚕豆根尖细胞时,呈现不同程度的诱导作用和污染损伤,在喹啉、吲哚和吡啶浓度分别为20 mg/L、5 mg/L、20 mg/L时,微核率达到最大值,对应的微核指数分别为15.15、9.09和6.06,相应的脂质过氧化作用也达到最大,丙二醛含量(MDA)分别为0.019μmol/g,0.023μmol/g和0.018μmol/g,三种物质对蚕豆根尖细胞有明显的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开采量急剧增加,采油污水外排量也越来越多.采油污水对环境的压力研究不足,对采油污水遗传毒性的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监测采油污水遗传毒性,结果显示,不同采集点水样均能引起蚕豆根尖细胞微核,且随着浓度的增高微核率增大.测定各浓度水样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千分率评价污水的污染程度,表明采油污水具有遗传毒性,应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7.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对昆明市盘龙江水质进行监测,测定各采样点水样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千分率(MCN‰)及污染指数(PI),并进行F检验,结果表明:各样点MCN‰有显著性差异,9个样点中有7个采样点的PI在2以上,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 0.01),表明盘龙江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不同剂量的离子型~(211)At和~(211)At—Te胶体对小鼠一次腹腔注射后,对其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在1.15微居里/克·体重Na~(211)At同样剂量水平下,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其微核率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离子型~(211)At在0.23微居里/克体重~1.15微居里/克·体重,~(211)At—Te胶体在0.23微居里/克·体重~1.38微居里/克·体重剂量水平下,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其微核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对离子型~(211)At从9‰增至33‰,剂量一效应回归方程为Y=1.51+0.8104D(Y—微核率,D—剂量),相关系数r=0.9562;对于~(211)At—Te胶体,微核率从16‰增至37‰,回归方程Y=11.43+0.8263D,r=1,二者书相关系数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4HPR对Hela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SRB实验法。结果:1μg/ml、2μg/ml、4μg/ml、8μg/ml、16μg/ml、的4HPR作用24h、48h、72h后Hela细胞其OD值分别为1.78、1.77、1.72;1.68、1.60、1.59;1.55、1.40、1.33;1.32、1.16、1.03;0.75、0.69、0.54。对照组为1.70、1.71、1.77。结论:4HPR对Hela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程度与4HPR的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监测府南河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对成都市府南河水质进行监测,测定各采样点水样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千分率(MCN‰)及污染指数(PI),并进行F检验,结果表明:各样点MCN‰有显著性差异,13个样点中有7个采样点的PI在2以上,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府南河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用海萝多糖粗提物灌胃昆明种小鼠,观察海萝多糖粗提物对环磷酰胺(CP)诱发小鼠染色体突变和精子畸变的抑制作用和对荷S180肉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实验结果显示:海萝多糖粗提物可使环磷酰胺诱发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明显降低,具有显著的抗突变作用,且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海萝粗多糖对S180肉瘤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有一定的剂量关系.结果表明,海萝多糖粗提物有明显的抗突变、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三种农药对黄鳝红细胞微核的诱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微核测试法广泛应用于快速评定物理和化学诱变因子对生物体内染色体的损伤。本实验在测定杀虫双、甲胺磷和速灭杀丁三种农药对黄鳝96小时半致死浓度的基础上,在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之间设置五个浓度组,研究了每个浓度组对黄鳝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杀虫双、甲胺磷和速灭杀丁对黄鳝96小时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2.02、2.37和0.134ppm。这三种农药都能诱导黄鳝红细胞微核率的提高,而且农药浓度与微核率变化呈正相关性,随着农药浓度的升高,微核率出现高峰的时间也提前。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农药浓度较低时,微核率的变化也是显著的,在评定水质时,要考虑到农药对鱼类遗传物质潜在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14.
三种蚕豆品种在微核试验中的敏感性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三个不同品种的供试蚕豆在微核试验中的敏极性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本地产小青皮豆具有本底微核率低、敏感程度高的优点,提示该品种是进行微核监测的理想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5.
铀尾矿浸出液对蚕豆(Vicia faba)早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室内培养法研究了铀尾矿浸出液对蚕豆(Vicia faba)根尖细胞的微核率、核酸酶活性及对蚕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铀尾矿浸出液达到一定剂量时均可引起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数增加,微核数随浓度增大而逐渐增多,说明铀尾矿对蚕豆幼苗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效应;铀尾矿对蚕豆种子的萌发率没有影响;铀尾矿促进幼苗的生长,低浓度比高浓度明显;低浓度铀尾矿浸出液对核酸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高浓度则抑制.当铀尾矿浸出液浓度逐渐增大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图1,表4,参14.  相似文献   

16.
17.
研究表明,精恶唑禾草灵是一种强诱变剂,一定时间和浓度的精恶唑禾草灵能显著诱导鲦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发生,且与对照组相比,相差显著(P<0.05或P<0.01).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微核率与浓度呈正相关.研究还表明:处理时间越短,微核率和核异常率达到高峰时的浓度越低;浓度越高,微核率和核异常率达到高峰时的时间越晚.  相似文献   

18.
引言铅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重金属元素[1]。由于多种因素使大量的铅进入人类的生活环境,成为环境中主要的金属污染源之一。研究结果表明,铅及其化合物对生物机体产生程度不同的危害[2]。不仅危害当代,而且会累及子代。开展铅的诱变及抗诱变研究,筛选具有拮抗铅污...  相似文献   

19.
以蚕豆根尖为材料,运用微核技术研究了不同pH下,Al2(SO4)3溶液对细胞有丝分裂及微核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共同作用会使细胞结构产生明显改变,诱发染色体异常与核固缩,微核率上升.当pH一定时,细胞有丝分裂指数(MI)与微核率(MNF)均随Al浓度增大呈先增后减趋势,MI在Al浓度为10或20 mg/L(仅pH=8.5时)处达最大;MNF在Al浓度10或20 mg/L(仅pH=7.0时)处达到最大.当Al浓度不变时,MI随pH的升高呈先增后减趋势,在pH7.0处达最大;MNF在无铝和Al浓度为10 mg/L组中的最低值出现于pH7.0处,但在高铝组中变化不大.pH与Al均可对细胞产生显著的遗传损伤,二者的交互作用主要表现为遗传损伤的叠加.提高pH可缓解铝毒效应,但不能使之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20.
为寻找一种简单有效能够证明染发剂具有毒性,探究其毒性大小的方法,本文采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实验,检测氧化型染发剂的诱变效应.结果显示,细胞微核百分率以及染色体畸变率相比于对照组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且当浓度为10.0 mg/mL时,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达到最高值.由此说明染发剂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且毒性强度与染发剂的浓度是相关联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实验能够作为初步检测氧化型染发剂诱变效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