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1 毫秒
1.
强符号非异矩阵 (简称S2 NS矩阵 )在定性矩阵理论的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据此研究与S2 NS矩阵直接相关的S2 NS带号有向图的特征刻画问题 .一个带号有向图S称为是S2 NS带号有向图 ,若S中所有圈的符号均为负 ,且S中任意两条同始同终的路均同号 .注意到在此定义中所涉及到的两个条件都不能用多项式算法来进行验证 .这里首次给出强连通情况下S2 NS带号有向图S的一个可以用多项式算法进行验证的特征刻画  相似文献   

2.
"、"最初是作为一种句读符号的身份出现的,其源头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材料中.<侯马盟书>的盟辞中业已使用,细小一点的用于句子中间,表示短暂的停顿,相当于今天的顿号、逗号;粗大一点的用于誓辞之末,表示文意的完结,相当于今天的句号.到了秦代,这种"点"的形状稍有变化,不再写成斜点,而是写成圆点了.到了西汉,点号的使用更为广泛,形体上也有一些变化,有大圆点、中圆点、短顿点、长顿点几种.东汉时期,点号进入了字典和经书之中.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收有"、".熹平石经中用圆点为篇号、章号.此后,点号可以用作着重号和灭除号.到了唐代,点号又可用作校对符号.宋明时期,点号还可以有别的用途.到了近代,可用于着重号、句读号等.解放后新中国制定的第一套"标点符号用法"中有顿点和圆点两种,分别表示顿号和着重号.  相似文献   

3.
从非语言交际方式的角度选取了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等内容,分析它们在塑造林黛玉形象中的作用,并试图用符号和指号的概念来给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定位。  相似文献   

4.
在单边符号空间上构造了一类变号移位映射,证明它与通常的移位映射σ拓扑半共轭,得到这类映射具有连续性和在Li-Yorke意义下的混沌性。  相似文献   

5.
(1)文中重要的或后文将要重新提及的数学式、反应式等可另行起排,并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号(或码).序号加圆括号,右顶格排出.(2)长数学式超过1行时,应在"="、"≈"、"<"、">"等关系符号,或在"+"、"-"、"×"、"÷"等运算符号处转行.2次以上转行者,应使关系符号和运算符号分别对齐.(3)反应式在反应方向符号"→"、"="、""等处转行.式中的反应条件应用比正文小1号的字符标注反应方向符号的上下方.  相似文献   

6.
基于Hankel符号模式的结构特点,研究了Hankel符号模式的符号非奇异问题.利用图论和组合矩阵论的理论知识,讨论了3阶Hankel符号模式是否符号非奇异,并给出3阶Hankel符号模式符号非奇异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岩性符号的结构特点和常规绘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图形元素和图像处理的岩性符号绘制方法。以《区域地质图图例》(标准号GB 958—1989—T)、《石油天然气地质编图规范及图式》(标准号SY-T 5615—2004)和《石油和天然气、煤田地震勘探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标准号DZT 0077—1993)三个国家标准的扫描图例为基础,结合计算机图形图像与数据库技术,建立了标准的岩性符号库,解决了国内针对岩性符号的绘制和管理一直处于缺乏规范标准的散乱状态。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西方符号学理论入手,试图肃清当代符号学的理论派系,并认同了卡西尔的符号文化学,人是符号的动物,符号是文化的产物,而艺术符号与其他符号相区别,最后从文化的视角下探讨和给予艺术符号三个性质和特征:共通性,本真性,陌生性。  相似文献   

9.
(1)文中重要的或后文将要重新提及的数学式、反应式等可另行起排,并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号(或码).序号加圆括号,右顶格排出.(2)长数学式超过1行时,应在=、≈、<、>等关系符号,或在+、-、×、÷等运算符号处转行.2次以上转行者,应使关系符号和运算符号分别对齐.  相似文献   

10.
(1)文中重要的或后文将要重新提及的数学式、反应式等可另行起排,并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号(或码).序号加圆括号,右顶格排出.(2)长数学式超过1行时,应在=、≈、<、>等关系符号,或在+、-、×、÷等运算符号处转行.2次以上转行者,应使关系符号和运算符号分别对齐.  相似文献   

11.
徐中舒先生主编的《甲骨文字典》,作为甲骨文方面的权威辞书,是迄今为止最广博、最详实的甲骨文工具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书中也有白璧微瑕之处,在此对书中的释义疏漏之处,做出补正。  相似文献   

12.
词汇意义主要由概念意义和一组附加意义构成,其中包括文化附加意义。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附加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词典是对词汇意义的记录和描写,是英语学习者最重要的参考工具。但是,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国内编制的英汉学习词典在阐释文化附加意义方面还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还存在不少有待改进的空间,应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系统地阐释词汇的文化附加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徐敏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4):97-99,69
隐喻的出现,源自于语言生产和意义生产的不对称所导致"语言的贫困",因而隐喻的使用以语义为核心。隐喻语义生成于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两个不同意义领域之间的互动,其特征主要表现为:语境性、创造性、开放性和诗意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定积分几何意义揭示定积分积分区间可加性;以一次函数为例揭示积分上限函数是被积函数的原函数;用几何方式解决一些特定积分的求法。以更直观,学生易接受的方式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5.
考察“不“或“没“与后面结合的动词情状类别,以此观察由它们组成的句子所表示的不同时间意义,同时结合意愿动词、助动词,以及宾语的类别、句子的深层意思等,从多层面、多角度描写了“不/没 VP“所表示的时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辞海》(1999年版)是一部精美的中文工具书,经过数十年若干次精心修订,已经成为中外学者案头必备的知识宝库。但无可讳言,《辞海》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广大读者在新版出版之前尽量把它们指出来,以便辞海编辑委员会作进一步的修订。  相似文献   

17.
作者论述了翻译的特点及手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创作,具有独特性,因而翻译时应掌握其特点,注意英汉语言表达的差异,一词多义,特殊的句型等,从而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8.
“名词意动用法”与“形容词意动用法”有相异之处 ,因此有人名之为“处动用法” ,也有人名之为“介动用法” ,这值得商榷。可将“名词意动用法”中的相当一部分语法现象归入“使动用法”  相似文献   

19.
从语用角度浅析英语成语歧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成熟很容易引起歧义,主要的歧义现象是成语和普通词语间的歧义与成语喻义和字义间的歧义。歧义的消除有赖于语境、背景知识和我们的百科知识。  相似文献   

20.
《愤怒的葡萄》结构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借鉴了《圣经·出埃及记》故事的构思轮廓。本文拟通过分析俄克拉荷马逃荒移民的苦难旅程和"上帝的选民"--以色列人的大迁徙之间的联系,挖掘小说从表层到深层的深刻内涵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