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单辊快淬法制备了由硬磁相Pr2(Fe,Co)14B和软磁相α-(Fe,Co), Pr2(Fe,Co)17组成的纳米晶复合永磁材料.用X射线衍射、室温磁性能测量和热磁分析等,研究了Pr7.5Dy1Fe-xCo-xNb1B4.5(10,15)合金快淬带在不同温度下不同时间退火后的组织和磁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快淬带在700℃退火6 h后,永磁性能仍保持较高的水平,说明同时添加Co和Nb,有可能提高纳米晶复合永磁合金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o掺杂ZnO稀磁半导体纳米颗粒,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等测试手段对Co掺杂ZnO稀磁半导体样品进行了结构和磁性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样品的固溶度逐渐增加.当样品的烧结温度为800℃时,样品为单相的ZnO结构.磁性测试结果表明,Co掺杂ZnO稀磁半导体在室温下具有铁磁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Si表面通过浸渍提拉制备了Ti0.975Co0.025O2薄膜样品,并在空气氛围下以不同温度对样品进行退火处理.利用差热/热重综合热分析仪(TG-DTA)、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射电镜(SEM)和振动样品磁场计(VSM)对薄膜样品的结构和磁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薄膜的二维结构提高了TiO2向金红石结构转变的温度,延缓了晶粒的生长.薄膜样品的磁性受超顺磁效应影响较弱,主要受氧空位的影响.随着空气氛围下退火温度的升高,样品的结构就会越完善,从而使得样品中氧空位的浓度减少,饱和磁化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4.
Co(Ⅱ)Fe(Ⅲ)氰根桥联配合物中的铁磁相互作用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和穆斯堡尔谱学方法研究了普鲁士蓝类配合物K0.1Co1.4[F e(CN)6].5.5H2O的磁相互作用类型.当测量温度从室温降到低温时,该配合物表现为从顺磁相到铁磁相的变化,相变点在TC=11.5 K附近,宏观磁性表现为典型的铁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室温下成功地合成了MnF2纳米晶.它的X-射线衍射图(XRD)中所有的衍射峰均指标化为金红石结构的MnF2,晶胞参数为a=0.4857nm,c=0.3309nm.从扫描电镜图中可以看到,所制备MnF2纳米晶的形貌是球形颗粒,尺寸大约在20nm左右.它的吸收光谱显示出Mn2+的d-d跃迁的特征吸收.磁性质表征显示在70.0K处MnF2纳米晶从反铁磁性转变为顺磁性,在2K温度下,表现出线性磁行为.  相似文献   

6.
采用PVA水溶液溶胶凝胶成功制备了粒径为25 nm的Co3O4纳米颗粒,用热重-差热仪、X射线衍射仪、超导量子干涉仪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低于500℃时,产物中含有CoO杂相;500℃以上时,产物为纯相Co3O4纳米颗粒。Co3O4纳米颗粒(25 nm)为立方尖晶石结构,晶胞参数a=0.807 66 nm.颗粒形貌基本为球形,颗粒大小分布较均匀。Co3O4纳米颗粒(25 nm)呈现反铁磁向顺磁转变,其奈耳温度TN约为40 K。  相似文献   

7.
系统研究了快淬Cox/Cu100-x(5≤X≤30)合金的磁性以及退火处理对磁性的影响。随退火温度的上升,Co颗粒在长大。当Co含量增加时,饱和磁化强度Ms和箸顽力Hc增大。Co含量少的样品,退火处理对磁化曲线影响大,Co含量多的样品与之相反。随退火温度TA升高,矫顽力Hc和剩余磁化强度Mr增大。在特征冻结温度(300K)下观察到一个大热滞效应。这个热滞温度远大于在ZFC曲线的峰值温度,这表明磁性颗粒的尺寸及形状有一较宽的分布。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量不同温度的穆斯保尔谱和热磁曲线,研究非晶态Fe76.6Si4.9B18.5合金颗粒的结构和磁性随温度的变化.从室温到673K时,颗粒基本保持非晶态结构,但有少量弛豫发生,表现为铁磁性;在723K时呈现顺磁性。得到其非晶态居里点是720K,长时间保持723K时,样品有晶化现象,但在晶化温度735K以下,主体仍为非晶态结构;773K时,颗粒已完全转变为晶态结构,主要包括Fe2B和Fe3Si及a-Fe等晶相,呈现铁磁性;在815K和873K时,铁磁性晶态相混合物中,伴有顺磁相FeSi出现;1173K时,合金颗粒已在Fe2B和a-Fe的居里温度以上,表现为顺磁性.由谱中还可看出,制备出非晶态原料中Fe2B和a-Fe相的比例与由非晶态晶化得到的晶态中的比例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
通过溶剂热反应合成纳米结构Co0.8Fe2.2O4多孔微球.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样品的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o0.8Fe2.2O4多孔微球由许多纳米颗粒组装而成,直径约200 nm.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Co0.8Fe2.2O4多孔微球的变温磁性,发现低温下Co0.8Fe2.2O4多孔微球存在显著的正交换偏置效应.组成Co0.8Fe2.2O4多孔微球的纳米颗粒可看作一个表面反铁磁排列与内部亚铁磁排列共存的系统,且内部亚铁磁与表面反铁磁的相互作用为反铁磁性,Co0.8Fe2.2O4纳米颗粒系统具有正交换偏置效应.  相似文献   

10.
用溶剂热法结合奥斯特瓦尔德熟化过程制备Co0.2Fe2.8O4多孔微球.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样品的结构和形貌,发现所制备的单分散Co0.2Fe2.8O4多孔微球是由许多纳米颗粒组装而成.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磁性,发现其饱和磁化强度随温度升高先保持稳定后快速降低,而矫顽力随温度升高持续减小.  相似文献   

11.
ITO薄膜是一类被广泛应用的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材料,对其进行磁性离子掺杂,使其具有室温铁磁性而用于自旋电子学器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ITO薄膜为基体,用MEVVA源注入磁性Co离子,经快速热退火处理后,研究Co离子注入前后薄膜样品的磁性质。经GAXRD和XPS分析,没有发现Co纳米团簇及其氧化物等第二相生成。未注入Co离子的ITO薄膜具有室温铁磁性,其磁性起源于薄膜中少量的VO,Co离子注入后,薄膜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明显增强,一方面是由于Co-O-Co铁磁耦合对的生成,另一方面是磁性Co离子注入后,促进了样品中磁极化子间的交换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能球磨法和粉末烧结法制备了MnFe_(1-x)Z_xP_(0.77)Ge_(0.23)(Z=Co,Ni)系列化合物,研究了样品的物相结构、磁热效应及电子状态.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该系列化合物均形成Fe2P型六角结构,空间群为P62m.用Co和Ni分别替代Fe,随着Co和Ni含量的增加,晶格常数a逐渐减小,c逐渐增加.磁性测量结果表明,MnFeP_(0.77)Ge_(0.23)化合物的居里温度为360K,用Co和Ni分别替代Fe后,随着Co和Ni含量的增加,化合物的居里温度、热滞和等温磁熵变均降低.FeL_3边XANES分析结果表明,用Co和Ni分别替代Fe后,Fe的+3价态减弱,Fe的+2价态增强.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用快淬制备的铸态和退火处理后非均匀相合金Co15-xFexCu85金属条带的磁电阻、微观结构、磁性能。x的范围是0-15at%。条带的磁电阻幅度很微弱,与同成分的溅射样品有明显不同。这是由条带的微观结构决定的,同时也证实巨磁电阻效应是磁性颗粒的纳米尺寸效应引起。  相似文献   

14.
焙烧温度对TiO2纳米晶型转变及粒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阴离子交换膜为隔膜,在阴极采用电化学沉淀法制备TiO2·xH2O纳米颗粒,并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焙烧,得到不同晶型和粒度的TiO2.TEM和XRD分析结果表明:在773 K时TiO2微粒呈现出锐钛矿结构,粒径约为30~40 nm;在873 K时TiO2微粒出现以锐钛矿为主含有3.85%金红石相混晶结构,粒径约为50~60 nm;在1 173 K时TiO2微粒已完全转变为金红石相,粒径达到100 nm以上.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一步溶剂热法制备了由Zn_(0.2-x)Fe_(2.8+x)O_4纳米颗粒组装而成的磁性纳米簇,发现通过改变NaOH浓度能有效调控所制备材料的组成、形貌和磁性质,并应用XRD、ICP-AES、TEM、MPMS等方法对样品的晶体结构、组成、形貌、颗粒大小、磁性质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NaOH浓度的增加,样品中Fe含量增大,形貌由纳米颗粒组成的簇状结构转变为单分散纳米颗粒,饱和磁化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NaOH浓度为0.054mol·L~(-1)时,纳米簇的饱和磁化强度达到最大值125.8A·m~2·kg~(-1),高于文献报道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o Pt,Co Pt-Ag,Co Pt-Si O2,Co Pt-Cu磁性纳米颗粒.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结构,形貌和磁性的表征.XRD结果表明700℃时Co Pt,Co Pt-Ag,Co Pt-Si O2,Co Pt-Cu磁性纳米颗粒均为面心四方结构(FCT)的L10相.TEM结果表明Co Pt-Si O2较Co Pt,Co Pt-Ag,Co Pt-Cu的颗粒尺寸小,说明了Si O2的添加抑制了Co Pt磁性纳米颗粒的尺寸生长.VSM结果显示Co Pt-Ag,Co Pt-Cu,Co Pt-Si O2较Co Pt的矫顽力大,说明一定量的Ag,Cu,Si O2的添加更能促进Co Pt纳米颗粒磁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采用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制备了多晶样品La_(0.775)Eu_(0.025)Sr_(0.2)MnO_3,通过测量样品的XRD谱线、磁化强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M-T)、等温磁化曲线(M-H),重点研究了样品的的磁性和磁卡效应.研究发现:样品的晶体结构为立方钙钛矿结构,其空间群为Pbnm.该样品在15-340 K温区内表现为铁磁特征,340-364 K温区内表现出类Griffiths相特征,364-400 K温区内表现出顺磁特征.临界行为分析表明该样品与平均场模型拟合较好.样品在居里温度T_c=290 K附近,系统发生二级相变,在7 T外场下,样品的最大等温磁熵变值为2.60 J/(kg·K),磁制冷功率为439.40 J/kg,因此,该材料具有室温下实现磁制冷的潜能.  相似文献   

18.
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超导量子磁强计(SQUID),研究了Nd_(0.5)Sr_(0.5)MnO_3多晶样品的结构和磁性.结果表明,样品为单一正交畸变钙钛矿结构,空间群为Pbnm,具有很好的单相性.在整个温度区,样品出现了一个磁转变温度点(T_C=275K),当温度高于T_C时,样品处于顺磁态,而在低温区,样品呈现软铁磁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Dy4(Co21Cu79)96颗粒膜,研究薄膜的巨磁电阻(GMR)效应及磁性能.应用X射线衍射仪(XRD)对薄膜微观结构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四探针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薄膜的磁电阻和磁性能.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表明:制备态的薄膜形成了单相亚稳态面心合金结构,退火处理将促进Cu和Co的相分离.磁电阻测试发现:所有不同成分的Dyx(Co21Cu79)100-x(x=0,4,8,9,12,14)薄膜样品均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颗粒膜巨磁电阻(GMR)效应不断增大,当达到最佳退火温度之后,GMR值又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退火温度为425℃时,Dy4(Co21Cu79)96薄膜的巨磁电阻效应达到最大,GMR值为-4.68%.退火前后样品磁滞回线的变化表明薄膜中发生了从超顺磁性到铁磁性的转变,矫顽力Hc随退火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0.
C/Co/C纳米颗粒膜微结构和磁特性的时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室温下,应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系列类三明治结构C/Co/C颗粒膜。C靶和Co靶分别采用射频溅射和直流对靶溅射模式,并且随后进行了原位退火。在样品制备3年后再次测量了样品的微结构和磁特性。对比3年前的测试结果,发现样品在存放过程中微结构和磁特性有略微改善。通过分析表明,这主要是由于界面处的非磁性C原子进一步扩散进磁性Co颗粒边界,减弱了磁性颗粒间的交换相互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