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2.
用hBN合成cB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用硼砂和氯化铵、硼砂和尿素为原料,在950 ℃下合成出 2种结晶度相近、平均颗粒度分别为5.6×10-6和 1.42×10-6m的hBN.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使用锂系催化剂,由前1种hBN合成的cBN为黄色透明体,由后一种hBN合成的cBN大部分为黑色半透明体,并且在cBN晶体表面上观察到生长台阶.以硼氢化钾和氯化铵为原料合成出的hBN为无定形态,平均颗粒度为12.43×10-6m,使用锂系催化剂,该hBN未能合成出cBN.探讨了cBN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3.
低维碳纳米材料的广泛研究,引起了人们对于纳米尺度范围内不同维度的同素异形体材料的极大关注.氮化硼纳米材料具有与碳纳米材料类似的结构,但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不同于金属性和半导体性的碳纳米管,氮化硼纳米管是一种电绝缘体,其带隙不依赖于管子的几何构型,它具有高的热传导率、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机械性能.二维的氮化硼纳米薄膜具有同样的优点.这些独特的性能使得氮化硼纳米管和纳米薄膜在各种潜在的领域,如光电子器件、功能复合材料、储氢,催化等,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概述了我们在一维氮化硼纳米管、二维氮化硼纳米薄膜方面的一些理论研究,包括氮化硼纳米管与单层材料的结构、缺陷、化学修饰、气体吸附以及三维氮化硼纳米超结构.  相似文献   

4.
苗丽凤 《应用科技》2000,27(4):11-12
氮化硼刀具是近几年问世的加工难加工材料的有效工具。由于其硬度高(HV8000~9000)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通常不超过1000℃~1200℃)和对铁族元素的高化学惰性,因而在机械加工中表现了优异的性能。通过试验证明:氮化硼刀具完全可以加工难加工的高硬度材料,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制备了一种氮化硼(BN)负载铁型丁基氯化吡啶离子液体(x[Fe-Bpy]@BN,x=质量比)用于构建电化学传感平台检测芦丁.采用扫描电镜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形貌,采用循环伏安法、差分脉冲伏安法表征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进一步考察了pH值、富集时间、富集电位和扫速对电化学传感平台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将该传感平台应用于对芦丁的检测,氧化峰电流与芦丁分别在0.05~80.0μmol/L和80.0~350.0 μ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17 μmol/L.抗干扰试验、循环稳定性试验表明,该传感平台应用于芦丁的测定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括了立方氮化硼的物理机械性能,介绍了国内外立方氮化硼刀具在金属切削加工中的应用及发展现状,提出了对发展我国立方氮化硼刀具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8.
9.
对立方氮化硼(CBN)与镍钴合金用复合电镀的方法制作的CBN砂轮中粒径为75~90μm的CBN的上砂方式和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探索出一种CBN在砂轮基体上合适的上砂方式———插入布砂和包砂交替法;通过L9(34)正交实验,获得了电镀上砂合适的工艺条件;分析了影响CBN微粒在镀层中含量的因素;测定了决定砂轮的物理量如均匀性、表面分布密度、埋入率、CBN在镀层中的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10.
11.
栗庆田  王献 《应用科技》2006,33(11):57-60
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分析方法,观察、研究了氮化硼(BN)纤维的微观结构与特点,探讨了微观结构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以BNf复合的材料其力学性能降低的原因,根据BN纤维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特点以及与其力学性能的关系,提出了BN纤维制造工艺的改进方向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电子显微术研究了BN纤维的微观结构,讨论了微结构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BN纤维制造工艺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不同带宽下BN纳米带的几何结构与电子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带宽的增大,BN纳米带边缘发生形变,键角增大,B-B键键长增大,当带宽约为1.7nm时,B-B键发生断裂;电子性质研究表明:随带宽减小,最高占据轨道(HOMO)/最低非占据轨道(LUMO)能隙减小。对电子态密度(DOS)及赝能隙分析表明:BN纳米带带宽越小在费米能级处DOS越大,且赝能隙越小,这和GNR比较相似,说明BN纳米带越窄电子越容易从价带向导带跃迁。  相似文献   

14.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BN纤维的微观结构,阐明了BN纤维在生成转化过程中存在的晶体结构状态。研究表明,以涡轮层状相为主晶相,含氮量高,晶粒尺寸小的BN纤维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BN纤维的制备过程中,轴向加适当张力,可促使BN纤维表层晶粒的定向排列,为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提出了制造工艺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能谱分析了工业应用中的二硼化钛/氮化硼导电陶瓷蒸发舟与金属铝液的反应.通过对蒸发舟与金属铝液接触面的显微形貌和成分分析得出该成分蒸发舟的失效机制为液态铝与舟体表面BN发生反应生成AlN,体积膨胀降低了导电相TiB2颗粒的连接,导致舟体电阻增加及发热不均匀,最后失效.对改善蒸发舟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氮化硼薄膜的厚度对场发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 在n型(100)Si基底上沉积了不同厚度(54~124 nm)的纳米氮化硼(BN)薄膜. 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BN薄膜结构为六角BN(h-BN)相(1 380 cm-1和780 cm-1)结构. 在超高真空系统中测量了不 同膜厚的场发射特性, 发现阈值电压随着厚度的增加而增大. 厚度为54 nm的BN薄膜样品阈 值电场为10 V/μm, 当外加电场为23 V/μm时, 最高发射电流为240 μA/cm2. BN薄膜场发射F-N曲线表明,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 电子隧穿了BN薄膜表面势垒发射到真空.  相似文献   

17.
研究结果表明:在油菜的抽薹期和初花期以清水为对照,分别喷洒BN-1型浓度为4mg/kg,6mg/kg,8mg/kg和BN-2型浓度为2mg/kg,4mg/kg,6mg/kg的生长调节剂均能使油菜角果变宽,表面积增加,光合面积增大,促进了光合产物的形成 和积累,对籽粒浆增生起到了重要作用,油菜单株产量显著提高,在油菜抽薹期以BN-1型浓度为8mg/kg的效果良好,初花期则以BN-1型6mg/kg的效果最好,另外BN-1型浓度6mg/kg的处理对油菜抽薹速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BN-2型4mg/kg次之。  相似文献   

18.
以聚乙烯醇(PVA)为基体,选用六方氮化硼纤维(BN fiber)作为导热填料,通过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导热复合材料。结合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导热测试结果,探究填料的微观形貌以及与基体的界面相容性对于提升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N fiber对于提升复合材料的面内导热率有很好的效果,而且采用过氧化氢(H2O2)溶液进行表面改性,可以有效改善界面相容性;当经过1 400℃热处理再经过表面改性的BN fiber(BN fiber-1400-H2O2)的填充量为5%(质量分数)时,复合材料的面内导热率达到了1.32 W·m-1·K-1,为纯PVA体系的629%,相比于表面改性前提升了60%。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透微波材料的介电性能要求,综述了AlN-BN复合陶瓷材料介电性能的研究进展,分析讨论了AlN-BN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极化机理、影响因素,最后对改进AlN-BN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通过高温热解聚合物前驱体方法制备Si掺杂BN纳米管.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的结构与形貌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样品属于一端开口的竹节状BN纳米管, 通过变温光致发光谱及喇曼光谱研究了Si掺杂BN纳米管的光学性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