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攀枝花市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可供开发的潜力很大。但是,将近40年的工业和城市建设使其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因此,本文在提倡开发生态旅游的同时,也指出攀枝花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刻不容缓,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才能促进攀枝花市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态旅游开发对促进山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漳州市长泰县为例,分析了长泰县构建生态旅游体系的资源现状,从旅游资源的整体布局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入手构建长泰生态旅游体系.  相似文献   

3.
生态旅游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代表当今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桂东经济区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桂东经济区的生态旅游业刚刚起步,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中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如何开发当地的生态旅游资源关系到该地区旅游业的兴衰和经济的发展.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姑婆山森林公园和大平山自然保护区为例,阐明该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并针对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的制约因素提出该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生态旅游在岩溶地区旅游业发展中的必然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旅游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新兴旅游方式 ,是应全球提倡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而产生的。开展岩溶地区生态旅游是为了促进岩溶地区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岩溶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现状 ,针对生态旅游的内涵要求 ,探讨了在岩溶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刘三姐故乡宜州市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自然环境和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优势突出,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该文针对宜州市旅游开发现状和资源优势,从提升经营者和开发者的文化素养、绿色营销策略以及区域旅游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生态旅游的开发对策,以提升宜州市的旅游市场竞争力,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康祥 《贵州科学》1997,15(2):151-159
本文就农业生态旅游的定义,研究目的、方法学、任务及战略进行了论述,并以贵州高原喀斯特山区为例,对开发其农业生态旅游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借助多学科与系统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对贵州高原存在的主要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类型作了划分,认为只有在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同时维持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农业生态旅游开发,发展多样化经济,提高人均收入,才能确保资源合理开发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宁夏南部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落后,同时又是生态旅游资源富集区,实施生态旅游开发将对发展地方经济和提高民众生态环境意识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宁夏南部山区生态旅游业已有所发展,但对生态旅游资源尚未进行科学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宁夏南部山区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宁夏南部山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应加强旅游管理,把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旅游资源放在首位,实行生态旅游资源有层次有重点地开发,改善旅游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  相似文献   

8.
甘肃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伟 《甘肃科技》2012,28(16):1-3
莲花山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通过对莲花山生态旅游现状分析,梳理开展生态旅游面临的问题,寻找相应发展策略,实现莲花山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态旅游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旅游发展整个过程,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综合发展.龙岩市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地域文化特征显著且文化底蕴深厚,开展生态旅游,对于推动龙岩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体现龙岩生态旅游的内在价值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文章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基于生态旅游与旅游生态内涵,分析龙岩市生态旅游发展的条件,并对龙岩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0.
生态旅游对生态环境具有非常大的依附性,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生态旅游存在有限资源利用过度、民族特色文化受到外来文化冲击、开发生态旅游产品资金短缺以及生态管理技术水平低下等问题.建立新旅游观、实现全民战略、依靠科技创新、完善生态旅游法律法规等是解决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这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民族地区可以以此为依托,促进生态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章从天祝的现有资源条件出发,分析其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天祝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样既可以保护民族地区的自然、人文资源,又可以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城步县以南山牧场为标志的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为生态旅游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前期开发取得了初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本文从区位、市场等方面分析了城步生态旅游开发的基础,提出了进一步开发该区域生态旅游的六项原则和三项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对太白山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风景资源特点。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结果自然景观良好,生态质量较好,适合开展生态旅游。结论生态旅游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旅游,是符合历史潮流的一种高层次的旅游类型,也是旅游开发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开展太白山生态旅游资源的调查研究,是进行太白山森林公园开发宏观决策、制定太白山森林公园旅游区划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在对平潭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分类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平潭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资源条件、旅游条件、环境条件的权重分别为0.6141、0.2691和0.1168,说明平潭生态旅游资源本身的品质是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平潭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栾川县为例来阐述县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经验,具体从分析栾川县生态旅游资源的特色入手,进而总结了栾川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经验,提出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要加大对旅游的重视程度,完善旅游管理体制,加强宏观指导,发挥县域资源优势,全力开发生态旅游产品等建议,希望能对国内其他县域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生态旅游作为解决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这对矛盾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在全世界得到了迅猛发展,而在山西生态旅游刚刚起步。基于现有资料的分析,对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及特点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生态旅游是一种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旅游方式,依据山西省生态旅游的现状,指出山西开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运用生态学原理,从生态旅游开发前的生态设计,生态补偿到生态旅游时所涉及的生态管理,生态监控,对山西发展生态旅游作了进一步的规划,使山西的旅游资源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南岳树木园生态旅游资源的实地调查研究,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分类结构,将南岳树木园生态旅游基地内生态旅游资源分为5类19种类型73项景观.同时对生态旅游景观资源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和分析,为南岳树木园生态旅游基地的总体规划、以及如何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这些生态旅游资源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生态旅游一经提出,随后就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旅游在其发展过程中首先应先有明确的概念,准确理解掌握生态旅游在旅游活动中所突出的生态性特点,基于科学发展观中"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对于我们新疆具有独特而又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的地区,文章阐述了生态旅游在新疆地区的发展现状及不足,针对在新疆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发展生态旅游所存在的问题,本文从管理体制、开发规划、人才培训等方面分析了应采取的对策,使该地区的生态旅游业平稳进步,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特点及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就管理、资金、基础设施优化以及精品促销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力求促进净月潭森林公园建设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相互协调,同时提出了加强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