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杂交构树组培瓶苗进行高能重离子束辐照诱变与性状鉴定,以期获得高蛋白含量杂交构树新品种。设置中低剂量的12C6+重离子束处理,选择目标单株进行根繁育苗并开展室内模拟平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40 Gy的中低剂量辐照处理杂交构树材料大多数表现出粗蛋白浓度被提升,占到总数的85.00%;粗蛋白浓度最大提升幅度达到77.24%,选择该杂交构树突变株为目标材料进行平行栽培试验,发现该突变株生物量、形态指标和叶绿素浓度跟粗蛋白浓度一样都得到显著提升。综合分析认为,所选杂交构树突变株具有较强的养分吸收、光合作用能力,能够快速生长并积累大量粗蛋白。  相似文献   

2.
立足于我国粗蛋白饲料原料进口的现状和畜牧业发展形势,针对人畜争粮、饲料紧缺矛盾和食品安全的巨大需求,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培育出耐干旱、耐贫瘠、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广、粗蛋白含量高、适口性好,更适合机械化种植和收获的杂交构树新品种,并提出了"以树代粮、种养循环"设想,可以快速实现"当年种植,当年受益",同时能够一次种植,多年收割利用,能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农户对饲料的需求,促进贫困地区养殖业的发展。因此,杂交构树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列入"国家十大精准扶贫工程",成为将科技创新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推进贫困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构树扶贫工程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将成为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利国惠民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喀斯特地区不同干扰条件下构树萌株种群生物量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喀斯特地区构树基株内萌株数量、平均高度、平均直径对干扰强度、频度的反应特征,划分出强度、中度、弱度3种不同的干扰类型.同时根据实测样本研究了喀斯特地区构树各年龄萌株的生物量构成,用相对生长法建立了其萌株在不同干扰下的生物量模型,应用此模型分析了喀斯特地区构树在3种不同干扰程度下萌株种群生物量构成及分配,并估测了群落中构树萌株的种群的生物量.结果表明:干扰是影响萌株产生的重要因素,萌株种群生物量的构成和分配因其所受的干扰程度不同而不同,表现为中度干扰对构树生物量构成影响最大,强度干扰次之,弱度干扰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科技促进发展》2012,8(5):104-109
由中国科学院和企业共同培育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杂交构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产业链条,为切实解决我国造纸原料和畜禽饲料短缺的瓶颈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如何发挥杂交构树综合效益,促进杂交构树产业发展,成为相关政府部门、专家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青藏高原的东部,2006年生长季节的降雨量比前一年少. 为了探索草对干旱年的反应策略,研究了降雨量丰富的2005年与降雨量贫乏的2006年高寒草甸优势种群冷地早熟禾生长与潜在的繁殖变化. 在降雨量贫乏的年份,冷地早熟禾生殖枝生物量、地上与地下生物量明显的减少,但地上/地下生物量之比和营养枝生物量增加. 在2006年花序C的含量明显增加,但根C的含量明显减少,植株各构件N的含量与C/N比并没有明显的不同. 2005年与2006年的有性繁殖没有明显的不同,季节降雨量的缺乏导致更高的早春萌蘖或分蘖死亡.  相似文献   

6.
以1年生构树和光叶楮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其细胞膜透性、MDA(丙二醛)含量、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POD(过氧化物酶)活性对不同浓度NaCl胁迫的反应,并观察了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1)随NaCl浓度的升高及胁迫时间的延长,构树和光叶楮膜透性和MDA含量显著增加;而SOD和POD活性先增加后下降,抗氧化酶活性(SOD和POD)之间协调变化有利于清除活性氧,维持活性氧代谢平衡,保护膜结构。(2)低浓度NaCl处理下(质量分数为0.1 %和0.2 %)构树和光叶楮叶片的细胞超微结构未受到伤害,同时可观察到线粒体增多的现象;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细胞超微结构变化较大,0.4 % NaCl胁迫时构树和光叶楮叶片细胞器变形严重,液泡增大明显,且构树细胞核明显固缩,核物质凝聚,线粒体结构模糊,细胞结构受到严重伤害。综合分析认为:光叶楮的耐盐性较强。  相似文献   

7.
测定和分析高峰林场厚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速丰林幼林的土壤和厚荚相思叶片的营养元素含量,并与相关树种叶子营养元素含量比较,探讨厚荚相思在赤红壤山地营林中的施肥技术.结果表明,高峰林场界牌分场内用于种植厚荚相思树的赤红壤土壤中有效N、P、K含量极低;厚荚相思叶片中N、P、K营养元素含量低于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和木荷(Schima superba)3个相关树种;P、K、Ca营养元素在冬季至春季的过程中有明显的减少.因此,在营养元素缺乏的赤红壤林地,对厚荚相思速丰林的配方施肥过程除了应对N给予重视外,更应适当增加P、K和Ca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8.
以贵州平坝县斑苦竹为试材料,对不同龄级斑苦竹生物量分配规律、构件生物量与调查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龄级斑苦竹各构件含水率不同,构件的含水率随竹龄的增大而下降。地上生物量与龄级相关,Ⅰ龄级的地上生物量较小,其他龄级的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差异。构件生物量在各龄级间存在显著差异,秆构件生物量随龄级增大而增大,自Ⅱ龄级后趋于稳定。枝和叶构件生物量随龄级增大而增大。不同构件占地上生物量的比例不同,其中,秆构件所占比例最大,枝和叶构件的比例无显著差异。斑苦竹各构件生物量与胸径估测模型用幂函数的拟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闽北山地红壤施肥试验及桤木对其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4年生桤木在闽北山地红壤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肥的方式施用钙镁磷肥对桤木幼林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树高增幅为19.4% ̄77.1%,胸径增幅为29.1% ̄78.8%,桤木对闽北山地红壤有较强的适应性,生长良好,种植桤木楷种植杉木更能提高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增加酶活性,特别是提高了速效氮,磷,钾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苏南丘陵区杉木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在苏南丘陵地区,用“分层切割法”研究了2—18年生33株杉木地上部分生物量。通过几种生物量估测方法的比较,得到杉木胸高直径与树干、枝条和针叶重量之间相关较紧密,精度较高的经验公式。本文探讨了本地区不同年龄阶段杉木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现状和分配,以及年净生产量的潜力。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本地区杉木林宜以  相似文献   

11.
刨花楠(Machilus pauhoi)为亚热带常绿乔木阔叶林树种,既是珍贵用材树种,又是优美的庭园观赏树.采用实验地调查与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江西4种源刨花楠苗木叶片长宽比(LL/LW)、厚(LT)、叶面积(LA)及比叶面积(SLA)等表型性状与构件生物量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苗木LL/LW和地径、株高、冠幅呈极显著正相关;SLA和地径、冠幅呈极显著负相关.(2)苗木LL/LW与叶、茎、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LA与叶、茎、根、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SLA与叶、茎、总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3)苗木叶片表型性状与苗木生长特征、构件生物量都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可通过叶片表型性状指标测定,为开展冠形、树干生物量利用等不同经营需求的刨花楠选择等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也为园林绿化树种刨花楠的城市绿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工字形CFRP型材置入钢管混凝土截面型心处,研究高强方钢管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的受力性能.方法对典型构件的应力-应变曲线、组合柱的受力机理进行分析,并定义了6个特征点.研究在构件受力的各个特征点的方钢管、混凝土和工字形CFRP分担的纵向荷载,分析内置工字形CFRP配置率、核心混凝土抗压强度、钢材屈服强度、含钢率等因素对组合柱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内置工字形CFRP的高强方钢管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极限承载力随着混凝土强度、钢材屈服强度、CFRP配置率以及含钢率增加而增加,而钢材屈服强度以及混凝土强度对构件荷载-位移曲线初始刚度影响较小.结论高强方钢管高强混凝土的各组分受力随着高度变化而变化,构件受力性能较好并承载力较高.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地处中国东南偏中部,面积16.69万km2,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其主要土壤类型为红壤、黄壤和山地黄红壤,森林覆盖率为63.1%.通过对自采近2万份标本的分析鉴定和前人文献的整理,报道了江西省共有蜘蛛36科201属587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土壤对引种玫瑰(Rosa rugosa)生长的影响。【方法】以重庆市玫瑰种植所用最典型的紫色土、水稻土和黄壤作为供试土壤类型,以济南平阴地区的紫枝玫瑰(Rosa rugosa‘Purple Branch’,PB)、甘肃苦水地区的苦水玫瑰(Rosa rugosa‘Ku Shui’,KS)和云南滇红玫瑰(Rosa rugosa ‘Dian Hong’,DH)1年生扦插苗进行盆栽实验(不施肥),测定株高、冠幅和生物量。【结果】引种的3种玫瑰在3种土壤中种植后,生长、生物量各不相同。其中,紫枝玫瑰在酸性黄壤上的株高、冠幅、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根系)均明显大于在其他两种土壤上的(仅株高与在紫色土上的差异不明显),因此,该品种最适种植的土壤类型为酸性黄壤,除株高以外,它种植在紫色土和水稻土上的指标差异不明显;苦水玫瑰和滇红玫瑰最适种植土壤类型为弱碱性紫色土,该土壤综合肥力最高。通过3种土壤类型的化学性质和生长指标相关性分析发现,在玫瑰苗期营养生长阶段,没有外源肥料补充情况下,水稻土的有机质、全氮含量最低,尽管它的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明显高于黄壤,但各品种综合生长表现均较差。相反,紫色土和黄壤有机质和氮含量高,对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生长均有利。【结论】紫枝玫瑰最适种植的土壤类型为酸性黄壤,苦水玫瑰和滇红玫瑰最适种植土壤类型为弱碱性的紫色土。研究结果对重庆市引种玫瑰之适生土壤类型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长期秸秆还田处理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和固碳效率的变化情况,以江西省进贤县稻田红壤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常规处理和常规+秸秆还田处理,利用元素分析仪测定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的碳、氮含量,并通过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固存量和累积碳投入量计算土壤固碳效率.结果表明:(1)稻田红壤的优势团聚体粒级为[0.250,2.000)mm,质量占比为40.64%~47.04%.与常规处理相比,常规+秸秆还田处理对各级团聚体的质量占比和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均无显著影响.(2)相比于常规处理,常规+秸秆还田处理下全土的SOC和总氮(total nitrogen,TN)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3.60%和10.17%,但全土的C/N以及各级团聚体的SOC含量、TN含量和C/N均未发生显著变化.(3)相比于常规处理,常规+秸秆还田处理下土壤的SOC固存量和累积碳投入量分别显著增加55.37%和216.76%,但固碳效率显著降低50.85%.综上,在南方亚热带红壤双季稻种植区,秸秆还田有利于SOC的固存,但降低了土壤固碳效率,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池州市土壤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州市行政概况,气候特征,土壤现状,土壤分类和分布;黄红壤,典型红壤,黄棕壤的主要化学元素的富集系数;部分地区黄红壤的实例分析以及本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区;提高肥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人工控制4种磷肥浓度0g/kg(P0),1g/kg(P1),2g/kg(P2)、4g/kg(P3),研究探讨磷资源有效性对5年生四川大头茶功苗构件生长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磷肥浓度强烈影响了四川大头茶幼苗茎高、叶数、叶面积和叶大小生长动态;随着磷肥浓度的增加,叶片现存数,叶面积显著增加,地上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也逐渐增加,并以叶,中根和细根的生物量增加程度最为突出;主分量分析反映了P3与P0的四川大头茶幼苗生长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并反映了构件特征之间具有极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土壤微生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的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亚热带典型森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隔离穿透水的干旱处理、样地建设影响的干扰处理,以及自然状态下的空白对照处理,利用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分析法,研究了干旱环境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对土壤温度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干旱显著降低了土壤湿度.与对照组相比,干扰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群落结构没有显著变化,干旱处理轻微显著降低了3个土层土壤微生物总PLFAs、细菌和真菌PLFAs含量(P0.1).干旱对i15:0和16:0两种表征细菌的脂肪酸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a15:0,i16:0,16:12OH和18:1ω7c等4种表征细菌的脂肪酸含量影响明显.土壤微生物总PLFAs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在干旱处理下显著正相关,而在干扰和对照处理下呈现负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表明,干旱影响了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群落结构,并且土壤水分是引起干旱条件下微生物生物量变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贝加尔针茅草原的调查研究,分析了严重放牧样地、中度放牧样地、天然草地以及放牧后围封样地的群落水平与个体水平根冠比的差异,以及各构件生物量分配比例,得出以下结论:1)严重放牧样地地上、地下生物量显著小于天然草地,过度放牧后植物的根冠比显著高于天然草地;2)中度放牧样地的地下生物量与天然草地相差不大,群落水平的地下生物量最高;3)放牧样地受到破坏后围封,个体植株较天然草地小,但生物量略高于天然草地.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在氨三乙酸(NTA)和微生物作用下,高羊茅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能力的变化,以天津污灌区土壤为基质种植高羊茅,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NTA及污泥微生物接种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高羊茅生物量和Cd、Cu、Z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微生物菌液以及NTA与菌液联合均能增加高羊茅地上部和根部的生物量,尤其是单独添加微生物菌液,能够显著增加高羊茅的生物量.单独添加NTA处理时,低浓度的NTA能够增加高羊茅的生物量,高浓度的NTA则使高羊茅的生物量下降.高羊茅富集土壤重金属方面,单独添加NTA能够提高高羊茅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单独添加微生物菌液则对其无影响.NTA联合微生物菌液处理中,10 mmol/kg NTA+菌液处理方式下高羊茅地上部的Cd含量最多,15 mmol/kg NTA+菌液处理下高羊茅根部Cd的含量最多;对于Cu,高羊茅在单独添加15 mmol/kg NTA时,地上部和根部的Cu的含量均达到最大;对于金属Zn,高羊茅地上部分达到最大含量的处理是5 mmol/kg NTA+菌液,根部是15 mmol/kg NTA.综合考虑修复效果和经济成本,可采用10 mmol/kg NTA+菌液的方式强化高羊茅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