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为了探究煅烧牡蛎壳粉对‘南岛无核’荔枝园土壤酸化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设置CK组和T1~T3处理组,分别施加牡蛎壳粉0,1,2,3 kg/棵进行田间试验,并对土壤的pH值、容重和有机质含量等指标进行10个月的跟踪测定,在荔枝果实成熟后进行单果重、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等品质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T1组的土壤pH值由5.09提升至6.13,上升1.04,果实单果重提升20.79%,果实硬度升高52.14%,糖酸比、固酸比均有显著提升;T2组的土壤pH值由5.01提升至6.33,上升1.32,容重由(1.46±0.04)g/cm3下降至(1.28±0.02)g/cm3,果实硬度、糖酸比较对照组分别增加58.92%和42.32%;T3组的土壤pH值由5.08提升至6.27,上升1.19,土壤容重由(1.46±0.03)g/cm3降至(1.26±0.03)g/cm3,果实单果重和维生素C含量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28.35%和31.86%。可见,煅烧牡蛎壳粉能显著改善‘南岛无核’荔枝土壤酸化现象,降低土壤容重,促进植株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进而显著提升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2.
以复配调理剂(50%生物炭+25%牡蛎壳粉+25%鸟粪石)为试验材料,在土壤酸化茶园进行田间试验,探究复配调理剂对土壤和茶叶品质的改良效果。设置CK组和T1~T3处理组,分别施加土壤调理剂0,1 500,3 000,4 500 kg/hm2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施用调理剂可提高土壤pH值和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分别提高了0.68~1.55,26.80~37.00 g/kg,22.82~39.18 mg/kg,86.23~108.04 mg/kg。同时,施加调理剂后,茶叶水浸出物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茶多酚含量降低,酚氨比下降,Cd、Cr、As和Pb含量在残留限量规定范围内。可见,施加复配调理剂可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茶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研究魔芋葡甘聚糖与乳清蛋白复合涂膜对琯溪蜜柚的保鲜效果,为琯溪蜜柚的采后保鲜提供参考。将魔芋葡甘聚糖与乳清蛋白复配,制备成复合涂膜保鲜剂,对琯溪蜜柚进行涂膜保鲜,以无包装处理为对照,于常温下贮藏。通过测定琯溪蜜柚在贮藏期间的粒化指数、失重率、总糖、呼吸强度、乙醇含量、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分析魔芋葡甘聚糖-乳清蛋白复合涂膜对琯溪蜜柚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常温贮藏120d时,魔芋葡甘聚糖与乳清蛋白涂膜组与无涂膜包装的对照组相比,可以减少果实失重,保护细胞膜,降低呼吸强度,抑制蜜柚的生理代谢,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延缓粒化发生,其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能达到PE膜包装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4.
选择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的四个主要阶段:灌草丛、马尾松林、木荷林与栲树林,研究其土壤剖面特征和碳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 随演替进行,演替后期土壤机械组成的细颗粒比例增加,土壤容重显著降低,pH值略有降低(但不显著),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10~20 cm层含水率显著增加;(2) 碳密度在演替前期和后期高于演替中期,而在剖面中间层(10~20 cm)最低;(3) 土壤细颗粒比例与含水率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质与碳密度显著正相关(0.01).可以认为,随着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进行,土壤剖面理化性质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红富士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通过不同有机肥对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肥力,提高果实品质。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土壤容重较对照降低12.5%,毛管孔隙度增加9.8%,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对照高出47.8%、77.1%、35.7%、65.0%、75.8%,优果率(80%)是对照(40%)的2倍。  相似文献   

6.
不同调控措施对设施蔬菜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水高肥和集约化(常年连作)的设施蔬菜生产,必然会引起土壤的理化性状发生显著变化.笔者以栽培黄瓜的日光温室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农民习惯施肥的基础上,研究秸秆还田、填闲作物和滴灌三种不同的调控措施对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团聚体结构的影响以及土壤碳、氮变化.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滴灌均有利于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改善耕层的通透性;填闲作物对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效果不明显.秸秆还田可以显著提高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尤其是0.5-0.25 mm较小的水稳性团聚体;滴灌也有利于提高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加平均重量直径MWD值,降低团聚体破坏率.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可以显著降低表层土壤NO3 - -N含量,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C/N比;填闲作物可显著降低表层土壤NO3 - -N含量;滴灌可降低NO3 - -N向深层土壤淋溶的风险.综上所述,秸秆还田在改善设施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质量方面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以牡蛎壳土壤调理剂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施用量的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对春桃番茄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实验设置0 kg/hm2(对照组CK)、1500 kg/hm2(T1组)、2250 kg/hm2(T2组)、3000 kg/hm2(T3组)4个施用量水平.田间实验表明:在春桃番茄的整个生长周期,随着牡蛎壳土壤调理...  相似文献   

8.
以三峡库区乡土树种油桐(Vernicia fordii)幼苗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百草枯和氰戊·乐果在正常使用剂量(百草枯原药∶水=1∶750,氰戊·乐果原药∶水=1∶1 000)处理下,底施适量菌渣(每盆0.5kg)后油桐幼苗生长状况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结果表明,未施菌渣的土壤在施用百草枯和氰戊·乐果3个月后,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比未施药土壤(CK)低,而土壤碱解N、全P、全K、有效P、速效K含量及pH值则高于CK(百草枯处理的土壤全K比对照低除外),油桐幼苗株高和地径生长均受到抑制,但差异不显著;施加菌渣的土壤,再按照同样方法施用两种农药3个月后,与同处理无菌渣土壤相比,土壤有机质、碱解N、全N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全P、全K、有效P、速效K含量及pH值均显著降低(p0.05),油桐幼苗生长量(株高和地径)显著提高(p0.05)。研究提示,即使在正常剂量下使用百草枯与氰戊·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桐幼苗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及自身生长,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长期使用将导致土壤板结;而以菌渣作为底肥,有利于油桐幼苗对土壤养分的吸收,促进幼苗生长,且可以防止土壤板结,对在三峡库区进行科学农业生产和减轻面源污染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将发酵秸秆粉分别加入盐碱土壤中,并对土壤的pH值、含盐量、有机质以及速效N、P、K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发酵秸秆粉的加入使土壤pH值降低,有机质及速效养分含量明显提高,显著改善了盐碱土壤的肥力状况.  相似文献   

10.
游憩活动对王朗自然保护区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自然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是游憩活动冲击的主要对象.选择王朗自然保护区内5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了土壤调查,测定了土壤含水量、容重、p 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在实验室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土壤环境单因子变化率(SCR)和土壤影响综合指数法(SII),分析了游憩活动对王朗自然保护区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游憩活动增加了土壤容重、p H值及全钾含量,降低了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游憩活动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与土壤容重和p H值显著负相关(P0.05),但与全钾无显著相关性(P0.05).游憩活动对土壤的显著影响范围至少达到了游道外2 m区域,且越靠近游道,土壤所受的影响越大.游憩活动后,0~20 cm、20~40 cm及40~60 cm层的土壤理化性质均有所变化,其中0~20 cm层土壤变化最为明显.土壤影响综合指数(SII)由高到低依次是景区大门(4.06)、牧羊场(2.93)、甘海子(3.20)、涅磐石(2.25)、白沙沟原始森林(1.74).总的来说,目前游憩活动已经对王朗自然保护区土壤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3种福建省柚子汁挥发性成分及香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检测了溪蜜柚汁、平和红柚汁、度尾文旦柚汁的挥发性成分,并计算了这3种柚汁中各挥发性成分的香气值.结果显示,溪蜜柚汁、平和红柚汁、度尾文旦柚汁中分别检测出了23种、17种、1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溪蜜柚汁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为反式-3-己烯-1-醇(765.26μg/L),平和红柚汁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为正己醛(175.21μg/L),度尾文旦柚汁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为d-柠檬烯(21.99μg/L).柚汁香气值计算结果显示,溪蜜柚汁香气值较大的成分为1-辛烯-3-醇、正己醛、2-甲基丁酸乙酯等,香气主要表现为蘑菇气味、青草气味、香甜气味等;平和红柚汁香气值较大的成分为正己醛、癸醛、顺式-3-己烯醛、辛醛、芳樟醇等,香气主要具有青草气味、水果气味、柑橘气味、香甜气味等;度尾文旦柚汁香气值较大的成分为癸醛和正己醛,香气主要由水果气味和青草气味组成.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野外考察、典型剖面采样及室内实验,研究了黄土高原洛川塬典型耕地转变为苹果园后土壤颗粒组成和土壤容重等土壤物理属性的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耕地改为苹果园地后,在0~20cm土层中,土壤粘粒含量显著增加(P0.01),其他土层没有显著变化;在0~60cm土层中,土壤容重显著降低(P0.01);在60~100cm土层中,没有显著性变化.在剖面垂直方向上,耕地颗粒含量从表层向下随着深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20~40cm土层粘粒含量最高(17.18%),容重最大(P0.01),而苹果园0~60cm土层粘粒含量大于60~100cm土层,土壤容重则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可见,土壤容重和土壤颗粒中的粘粒含量均对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一定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牧业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碾压和过度放牧践踏,导致草地土壤紧实度增大。为掌握羊草对紧实土壤的适应状况,用人工土柱研究了容重(kg.m-3)分别为1400.8(CK)、1557(T1)、1640(T2)、1706.3(T3)、1797.7(T4)的土壤对羊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紧实的增加(T1- T3),羊草构件密度显著增加,当土壤紧实度加重到T4梯度,构件密度显著降低。随着土壤紧实度的增加,羊草通过增加叶密度和蘖密度,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根茎生物量、根生物量、根冠比,增加根茎生物量分配,提高其土壤抵抗外力的能力。表明羊草通过改变形态塑性,响应和适应紧实土壤。  相似文献   

14.
以沼肥和化肥两种肥源种植白菜,讨论其对白菜品质和土壤的影响.实验采用盆栽法,设置对照组、复合肥组和沼液组.实验结果表明,沼液能促进白菜的生长.采收后,对各组白菜品质及土壤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施用沼液相比于施用化肥使白菜总糖含量增加了131.12%,有显著性差异(P0.01);还原糖含量增加了50.84%(P0.05),维生素C含量增加了39.09%(P0.05);2沼液种植,白菜中硝酸盐含量比化肥种植降低4.03%;3施用沼液与施用化肥相比,施用化肥后土壤全氮增加3.89%,低于施用沼液后增加的9.31%,施用化肥后土壤铵态氮含量降低1.46%,高于施用沼液后土壤铵态氮降低的1.21%,施用化肥后土壤速效钾含量增加18.45%,低于施用沼液后增加的21.91%.施用沼液与施用化肥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施用沼液的土壤各养分含量都略高于施用化肥的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15.
厌氧消化污泥对退化苗圃土壤的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连续3年施用厌氧消化污泥(ADSS)的土柱试验,测定了土壤基本理化指标和微生物学指标,并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积累特征,以全面评价厌氧消化污泥施用对合肥某退化苗圃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施用厌氧消化污泥3年后,苗圃土壤质地和理化环境有明显改善,其中土壤中可溶性总盐含量(TDS)下降了67.6%,电导率(EC)降低了45.3%,对因多年种植苗木造成次生盐渍化的苗圃土壤具有较好的改良作用.施用厌氧消化污泥明显(概率P0.05)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和养分的供给,较无添加厌氧消化污泥相比,3年连续施用厌氧消化污泥后,土壤中有机质增加了77.9%;有效态氮和磷分别增加了110%和95.4%.同时,施用厌氧消化污泥对苗圃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代谢活性也具有显著(P0.05)的提升作用,其中微生物生物量碳(MBC)较无添加厌氧消化污泥增加了207%;尿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了118%和102%.由此表明,施用厌氧消化污泥可以全面提升退化苗圃土壤质量.另外,通过对土壤中主要重金属含量分析表明,连续3年厌氧消化污泥施用后,苗圃土壤中重金属借有所增加,但其含量远低于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GB 15618—1995),但是长期施用厌氧消化污泥后的土壤重金属累积特征和生态风险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对琯溪蜜柚粒化与正常汁胞双向电泳分析,获得一个在粒化中上调表达的差异蛋白质点,经过质谱鉴定、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肌动蛋白(Actin),以琯溪蜜柚粒化汁胞cDNA为模板,根据Actin氨基酸序列设计引物,进行全长的扩增,得到Actin开放阅读框包含1134碱基,编码377氨基酸。其核酸序列与黑杨派(Populus trichocarpa)、棉花(Gossypium hirsutum)、蓖麻(Ricinus communis)、圆叶锦葵(Malva pusilla)ACT的同源性在89%以上。  相似文献   

17.
牡蛎壳广泛应用于污水中磷的去除,但是将牡蛎壳作为吸附剂来处理高浓度含磷废水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天然牡蛎粉为实验对象,探究牡蛎壳粉及其铁盐、铝盐改性产物对1 000 mg·L-1模拟含磷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Langmuir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拟合牡蛎壳粉对高浓度含磷废水的吸附过程,R2值分别为0.992和0.983。牡蛎壳粉对磷的理论饱和吸附量达到212 mg·g-1,且在pH为3时牡蛎壳粉对磷的吸附效果最好。当牡蛎壳粒径为100目时,其对磷的单位吸附量达到(41.96±4.58)mg·g-1。在质量分数分别为1%~5%的铝盐、铁盐改性牡蛎壳粉获得的复合材料中,用1%Al(NO3)3溶液改性的牡蛎壳粉对磷的吸附效果最好,单位吸附量达到了(55.73±4.34)mg·g-1,比未改性牡蛎壳粉提升了27%。本研究结果表明牡蛎壳及其铝盐、铁盐改性产物对高浓度含磷废水具有良好的除磷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吡咯喹啉醌对辣椒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通过盆栽辣椒研究不同吡咯喹啉醌施用浓度和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土壤微生物(真菌、细菌、放线菌及微生物总量)活性及辣椒生长(植物学性状、产质量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吡咯喹啉醌对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真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土壤速效氮含量、土壤速效钾含量及辣椒果实中的Vc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影响或无影响,但可提高土壤细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增加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促进辣椒的生长,增加辣椒果实单果重和单株重,提高辣椒根系活力,增加辣椒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其中灌根处理对土壤细菌数量、微生物总量及土壤有效磷的增加优于喷施处理,而喷施处理对辣椒生长及产质量的提高优于灌根处理.在辣椒实际生产中,灌根和喷施配合施用500 nmol·L~(-1)吡咯喹啉醌,能改善土壤和促进辣椒生长.  相似文献   

19.
掌握驻马哨洼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对于治理当地水土流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采用烘干法、激光粒度仪法、重铬酸钾法和土壤团聚体分析方法,研究了驻马哨洼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容重、水分、有机质、机械组成和团聚体水稳性,结果发现:驻马哨洼地水分含量耕地草地灌木,容重灌木草地耕地,有机质含量耕地草地灌木,机械组成粒径灌木草地耕地;土壤干筛法,5mm大团聚体中,灌木(61.82%)耕地(50.94%)草地(45.83%),土壤湿筛法,0.25mm粒径大团聚体中,灌木(84.56%)耕地(72.57%)草地(68.69%),大团聚体含量决定了平均粒径MWD值得高低;团聚体破坏率PAD大小排列为耕地(15.29%)草地(8.05%)灌木(6.12%);大团聚体含量与有机质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小麦籽粒占生物产量39%,茎秆叶占47%,颖壳占14%,氮、磷在小麦、棉花、玉米籽粒中含量最高,钾的含量普遍以茎秆和壳中最高。棉秆还田450-600kg,每667m~2可供养分N5.98-7.97kg,P_2O_5 1.67-2.23kg,K_2O 11.39-15.51kg。土壤有机质提高1-8g/kg、土壤容重降低0.04-0.08g/cm~3;土壤孔隙度增加0.68-2.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