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施用有机肥对温室黄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青海省黄瓜种植的合理有机肥施用量,选用"沃土绿丰"牌生物有机肥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对黄瓜生物性状、产量、品质和土壤有机质、全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3 750 kg/hm~2有机肥处理,产量最高为106 500 kg/hm~2,较不施有机肥处理增产3 900 kg/hm~2,增产率为3.80%,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施用3 750 kg/hm~2有机肥处理,V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101.14 mg/kg,较不施有机肥处理增加了8.78 mg/kg;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1.48%,较不施有机肥处理增加了0.12%;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1.37 mg/kg,较不施有机肥处理增加了0.05 mg/kg。收获后较定植前施用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提高了0.06~0.54 g/kg,3 750 kg/hm~2有机肥处理增量最大为0.54 g/kg,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下降了0.34 g/kg;土壤全盐降低了0.30~0.76 g/kg,3 750 kg/hm~2有机肥处理减量最多为0.76 g/kg;不施有机肥处理土壤全盐增加了0.14 g/kg。说明3 750 kg/hm~2有机肥施用量为该地区温室最合理的施用量,既能提高黄瓜产量,改善品质,又能培肥地力。  相似文献   

2.
为探寻叶菜在连作障碍土壤中的安全生产措施,采用设施大棚小区试验,以土壤pH、土壤电导率、病害防效及增产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土壤调理剂和木霉LTR-2联合施用对小油菜连作障碍土壤的修复作用,并根据土壤养分含量测定结果,进行了减肥试验。结果显示:经7 500 kg /hm2土壤调理剂处理后,土壤pH由4.50升至6.95;土壤电导率由675.10 μS/cm降至519.70 μS/cm。施肥后与施肥前相比,B(土壤调理剂+有机肥I+复合肥)和C(土壤调理剂+有机肥I+LTR-2+复合肥)处理组中土壤pH均下降,土壤电导率均升高。经一茬种植后,与施肥后相比,收获时的pH分别从6.43和6.57降至6.06和6.26,土壤电导率由1 011.43 和959.47 μS/cm降至955.70 和863.43 μS/cm;与常规处理A(有机肥II+复合肥)组相比,小油菜种植前后,B和C处理组中土壤pH和土壤电导率都存在显著差异;B和C处理组中根腐病防效分别为65.39%和80.77%;增产率分别为27.48%和33.59%。A、B、C三个处理速效养分在土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过剩累积。与常规处理A'(有机肥III+复合肥)组相比,D'(有机肥I+LTR-2+1/3复合肥)处理组在减施复合肥66.67%的情况下,增产率为9.31%。  相似文献   

3.
通过模拟试验添加乙二胺二琥珀酸([S,S]-EDDS)后,研究在酸雨淋溶下紫色土中Cd,Hg的溶出风险.研究发现,施加EDDS后土壤中Cd的溶出量显著提高.相同EDDS用量下,单次施加(T1)对土壤Cd浓度为2mg/kg的Cd的溶出量略高于多次施加(T2),分别为1.294mg/kg和1.212mg/kg,溶出率为64.7%和60.6%.施加EDDS后,淋溶初期Cd浓度对环境有较高风险,20d后,随EDDS降解,Cd的溶出量迅速下降.未施加EDDS(T3)条件下,Cd的单次溶出量维持在0.001~0.006mg/kg较低水平.在土壤Hg浓度为2mg/kg情况下,3种处理使土壤中Hg累积溶出量分别为36.242,30.507和16.121μg/kg,溶出率不足2%.酸雨淋溶下,添加EDDS能促进Cd、Hg向易迁移的形态转化,使得Cd及Hg更易随淋溶液释放出来,增大了对下层土壤甚至地下水的环境风险.等量EDDS在不同添加方式不会对土壤中残留Cd,Hg形态造成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煅烧牡蛎壳粉为试验材料,对种植琯溪蜜柚的酸性土壤进行为期1年的田间跟踪试验,并对果实品质的改善效果进行研究。采用4个施用量组:0 (对照组CK),1.25 (T1组),2.50 (T2组),3.75 kg/棵(T3组),1次施用后每隔3个月对土壤样本进行pH值、容重、有机质含量的检测。蜜柚成熟后进行糖酸比、固酸比、维生素C含量、汁胞硬度和感官评价试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发现,牡蛎壳煅烧后微孔结构明显增多,且孔径大小介于2~10μm。施用煅烧牡蛎壳粉后,土壤pH值和有机质整体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容重值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随着煅烧牡蛎壳粉施用量的增多,果实的糖酸比、固酸比、汁胞硬度值逐渐增大(T3T2 T1 CK),维生素C含量先升高后稳定。T3组的土壤pH值增加效果最显著(P 0.01),从(3.23±0.13)提高到(4.62±0.46),提高1.39个单位;T2组的土壤容重值降低最显著(P 0.01),从1.34 g/cm~3降低到1.11 g/cm~3,降低17.16%。施用6个月后,T1组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P 0.05),从初始值14.42 g/kg提高至27.21g/kg,增加了168.24%。对果实的分析发现,T3组糖酸比和固酸比的改善效果最明显,但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26.14%和18.04%;该组果实的汁胞硬度最低,比对照组降低了37.36%,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1);T2组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较对照组增加2.21%,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以上结果表明,煅烧牡蛎壳粉能够显著改良土壤酸性,改善土壤板结现象,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提高了琯溪蜜柚果实品质和口感。  相似文献   

5.
以牡蛎壳土壤调理剂作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施用量的牡蛎壳土壤调理剂对春桃番茄土壤养分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实验设置0 kg/hm2(对照组CK)、1500 kg/hm2(T1组)、2250 kg/hm2(T2组)、3000 kg/hm2(T3组)4个施用量水平.田间实验表明:在春桃番茄的整个生长周期,随着牡蛎壳土壤调理...  相似文献   

6.
江浙地区茶园土壤碱解氮空间异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统计学及空间插值方法分析了江浙地区4个茶园土壤碱解氮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异情况,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个茶园土壤碱解氮含量均值由高到低依次是龙井村(108.85mg/kg)溪龙乡(101.61mg/kg)东山镇(98.02mg/kg)天目湖镇(81.08mg/kg),浙江省两个茶园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平均水平高于江苏省的两个茶园。4个茶园土壤碱解氮分布不同:天目湖镇和龙井村为球状模型,东山镇为指数模型,溪龙乡为高斯模型。浙江两地茶园土壤碱解氮具有较强空间相关性,江苏两地茶园土壤碱解氮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生产方式(施肥管理)是土壤碱解氮分布的主要驱动因素,4个种植区内土壤碱解氮含量普遍偏低,偏低区域所占比例为天目湖镇85.08%、东山镇96.35%、溪龙乡91.08%和龙井村87.96%,极少区域(各地均不超过5%)土壤碱解氮含量偏高,可采用分区管理的措施施加氮肥,利于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煅烧牡蛎壳粉对‘南岛无核’荔枝园土壤酸化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设置CK组和T1~T3处理组,分别施加牡蛎壳粉0,1,2,3 kg/棵进行田间试验,并对土壤的pH值、容重和有机质含量等指标进行10个月的跟踪测定,在荔枝果实成熟后进行单果重、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等品质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T1组的土壤pH值由5.09提升至6.13,上升1.04,果实单果重提升20.79%,果实硬度升高52.14%,糖酸比、固酸比均有显著提升;T2组的土壤pH值由5.01提升至6.33,上升1.32,容重由(1.46±0.04)g/cm3下降至(1.28±0.02)g/cm3,果实硬度、糖酸比较对照组分别增加58.92%和42.32%;T3组的土壤pH值由5.08提升至6.27,上升1.19,土壤容重由(1.46±0.03)g/cm3降至(1.26±0.03)g/cm3,果实单果重和维生素C含量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28.35%和31.86%。可见,煅烧牡蛎壳粉能显著改善‘南岛无核’荔枝土壤酸化现象,降低土壤容重,促进植株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进而显著提升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Cu2+含量不同对重塑土的抗剪强度影响以及剪切过程中电阻率变化,进行了室内直剪试验。制取含量为0mg/kg、5 mg/kg、50 mg/kg、500 mg/kg、5 000 mg/kg的五种Cu2+污染重塑土,对其进行直剪试验和电阻率试验,最后处理并分析数据。结果表明:随Cu2+含量增加,电阻率减小,且电阻率浮动变小,电阻率随剪切位移增大呈减小的趋势,含量500 mg/kg时的电阻率浮动小,规律明显;Cu2+污染土剪应力随剪切位移增大不断增加,没有明显的屈服点;Cu2+含量小于5 mg/kg时,Cu2+污染土抗剪强度随Cu2+含量增加而增加,Cu2+含量大于500 mg/kg时,Cu2+污染土抗剪强度随Cu2+含量增加而减小;同一含量下的污染土在不同垂直压力下的抗剪强度与电阻率呈负相关,Cu2+含量越大抗剪强度变化对电阻率越不敏感;定义了电阻率角、初始电阻率,电阻率角反映电阻率对土体结构变化的敏感程度,初始电阻率为土体在没有垂直压力作用下时的电阻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技术与数学模型对商洛烟区烤烟用地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高度适宜烤烟种植的农田占到了全部烟田的32.61%;烤烟主产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9.486 9 g/kg;土壤速效氮和有效磷含量分别为25~30和10~25 mg/kg;而土壤速效钾、土壤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硼、氯、硒含量分别为99~233,15~25,40~70,1.2~1.8,0.5~2.0,0.8~1.8,5~10,0.07~0.20 mg/kg。该研究结果可为该烟区合理优化布局和提高优质烟叶生产能力提供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茶园施沼液肥后对土壤及茶产品中锌硒镁变化的影响,以黄壤为供试土壤,福鼎大白为供试品种,进行对比试验,探讨不同施肥方法、次数和剂量对土壤和茶叶锌硒镁的改变。试验设不施沼液肥、根灌沼液肥和沟施沼液肥3种处理,每个施肥方法下设亩施500kg、1000kg、l500kg和2000kg4种剂量处理。不同施肥方法、次数弄口剂量对土壤和茶叶中锌硒镁均有影响。茶园根灌500kg/667m。沼液肥3次后,土壤中锌含量增加153.28%、硒含量降低一47.04%、镁含量增加119.48%。茶园中根灌1000kg/667m2沼液肥3次后,茶叶中锌含量降低7.22%、硒含量增加25%、镁含量降低4.64%。茶园根灌沼液肥有利于茶树对硒元素的大量吸收,以每年根灌500~1000kg/667m2沼液肥3次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茶园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在江西省茶叶主产县不同海拔、种植年限的茶园采集0~20 cm土壤样品,用于测定土壤SOC、TN、TP含量并计算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1)茶园土壤SOC、TN含量均值分别为13.84 g/kg、1.37 g/kg,均高于全国土壤平均水平,达到Ⅰ级茶园肥力指标,而土壤TP含量均值为0.47 g/kg,低于全国土壤平均水平,达到Ⅱ级茶园肥力指标。(2)土壤C:N、C:P、N:P均值分别为10.97、32.61、3.49,均低于全国土壤平均水平,表明茶园土壤P具有较高的有效性,而土壤N相对缺乏。(3)随着海拔的增加,土壤SOC含量、C:N、C:P均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土壤TN含量、TP含量、N:P则变化规律不明显。(4)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SOC含量、TN含量、C:P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土壤N:P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土壤C:N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而土壤TP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建议在茶园经营过程中适当施加氮肥以维持氮磷元素平衡。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工业规模两级 UASB反应器在不同温度、不同运行方式下对茶多酚废水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 ,将一级高温 UASB与一级中温 UASB反应器串联 ,系统出水水质最佳。当系统 ρ(进水 COD) 2 1 0 0 7~ 2 5 772 mg/L,有机负荷 (以 COD计 ) 8.2 kg/( m3·d)左右 ,系统 ρ(出水 COD)可降低到 1 5 6 8mg/L以下。  相似文献   

13.
喀斯特原生乔木林和次生林土壤氮矿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喀斯特森林土壤氮矿化特征及供氮能力。【方法】以贵州喀斯特原生乔木林和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脂芯法,原位连续培养测定土壤氮矿化/硝化动态特征。【结果】①喀斯特原生乔木林和次生林土壤无机氮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存在明显的变化,NH+4-N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趋势,NO-3-N含量表现为总体增加趋势。NH+4-N是土壤有效氮的主要存在形式,其含量占土壤无机氮的84.57%~94.31%。②两演替群落土壤氮矿化速率呈“V”形变化,范围分别为-0.43~0.97 mg/(kg·d)和-0.91~1.43 mg/(kg·d); 硝化速率呈波动上升趋势,范围分别为0.21~0.49 mg/(kg·d)和0.03~0.31 mg/(kg·d)。③原生乔木林土壤无机氮含量、矿化速率、氨化速率和硝化速率均高于次生林。④原生乔木林土壤氮全年净矿化总量170.82 kg/(hm2·a),是次生林的2.48倍,两种林分土壤净硝化氮分别占净矿化氮的95%和100%。【结论】喀斯特森林土壤供氮能力较强,但土壤氮矿化过程中氮硝化占主导,表明土壤中植物可利用的氮素易于淋溶或挥发损失。  相似文献   

14.
茶园土壤性状与茶叶品质关系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综述了我国茶园土壤物理性状与化学性质对茶叶品质的影响,指出协调良好的茶叶土壤环境与科学的茶园土壤管理措施,是提高茶叶品质的根本保证。并提出今后茶园土壤性状所要研究的方向,这对促进我国茶叶品质的提高和茶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绿茶的通便作角。方法分别经口给予小鼠835、1670、3340mg/kg BW剂量的绿茶连续8d,检测小鼠的小肠推进、首便时间、粪便粒数和重量。结果绿茶能明显促进便秘小鼠的小肠推进运动,缩短便秘小鼠的首便时间,并增加其所排粪便的粒数和重量。结论绿茶对小鼠具有通便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栗茶间作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信阳茶树的纯茶园和栗茶间作茶园的茶园生态环境(包括小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茶叶中各项生化指标(包括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酚氨比、茶水浸出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类型茶园小气候因子(光照强度、温度、湿度)有显著差异.相对于纯茶园,栗茶间作茶园能更有效地改善光照条件、降低环境温度、提高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含量、增强空气湿度,提高土壤养分状况.栗茶间作茶园茶叶品质也较纯茶园显著提高,氨基酸和茶水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纯茶园茶叶.  相似文献   

17.
我国茶园普遍存在土壤有机碳含量低等问题,这对茶叶产量品质造成极大影响.施加秸秆可提高茶园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有机碳稳定性机制包括有机碳内在难降解性、黏土矿物的化学保护和土壤团聚体的物理保护作用以及生物作用等.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有机碳自身的分子结构性质、土壤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等.施加秸秆提高茶园土壤有机碳主要途径有秸秆自身作为碳源、促进茶树生长、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以及改良土壤结构和改善土壤化学性质等.最后展望了未来研究所面临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