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很多诗人将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谱入诗篇,通过一己的经历,反映所处时代的某些侧面与特征,这当然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但也有一些诗人以历史为题材,正如人们所曾说过的那样,他们让人们穿上古代服装,表演令人所能理解的生活,寄寓自己的理想,这些作品同样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这类取材于历史的诗篇,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讨论的咏史诗,它与现实题材的作品相辅相成,使中国文学艺术的宝库丰富多采,灿烂无比。在秦观《淮海集》中,以上两类题材同时具备。据初步统计,其中反映现实的诗篇约四百余首…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的作品都具有丰富的"潜台词",产生"意在言外"、"余音不散"的艺术效果。《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他的"冰山"原则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作者充分调动了"潜台词"的作用,赋予这一"纯自然"的题材以象征意义,使作品的主题思想远远超出题材本身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在诗歌极不发达的西汉时期,汉武帝创作了两首颇具文学色彩的歌咏天马的诗。诗歌题材因事取象,咏物语言形象鲜明,并且具有象征和昭示的历史内涵,从而体现了汉武帝"以文为治"的传统政治理念,这也正是作品所具有的文学成就和社会意义,并因这种独特的文学性和历史感而在咏物文学史中具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4.
《大业拾遗记》与《隋炀三记》(《海山记》、《开河记》、《迷楼记》)是晚唐时出现的四篇历史题材的传奇小说。这几篇小说以隋炀帝事迹为叙述重点,意在探寻隋朝灭亡的根源。小说不但在内容上有很多相合之处,而且在思想上艺术上也有很多相通之处。这四篇传奇小说以其在艺术上的别有特色和成就,在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史上应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海明威的作品都具有丰富的"潜台词",产生"意在言外"、"余音不散"的艺术效果.《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他的"冰山"原则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作者充分调动了"潜台词"的作用,赋予这一"纯自然"的题材以象征意义,使作品的主题思想远远超出题材本身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学界多以阮籍《咏怀》之十二为中国古代第一首抒写同性恋的诗歌,但阮籍此诗另有寄托,其用心根本不在龙阳之好。晋人张翰《周小史》才是诗史上歌咏该题材的首创。这首诗与盛行于梁陈之时的宫体诗有很深的渊源,其娈童题材及女性化描写对宫体诗中同类作品具有范式意义,折射出中国古代男性文人独特的性文化心理和男权话语的本质;而它对人的物化玩赏心态及铺陈描写方式也成为宫体诗的先导。  相似文献   

7.
在众多的复仇题材悲剧中,《哈姆雷特》可以说是西方的优秀代表,而《赵氏孤儿》亦被视为中国复仇题材悲剧的佼佼者。同为复仇题材的两部作品却在复仇强度、人物形象以及结局上存在鲜明的对比。通过探讨中西方文化背景和民族审美意识对于作品产生不同结局的影响,旨在论证中国"大团圆式"悲剧应当成为世界悲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冯延巳是晚唐五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有《阳春集》传世。其中收录的十四首《蝶恋花》词向来被词家认为最能代表冯延巳词的艺术成就,也是《蝶恋花》调较早且最有影响的作品。冯延巳《蝶恋花》词,在体制上确定并完善了《蝶恋花》调的正体,在内容上开拓了迥异于花间词作而又具有深刻思想的题材,在功能上增强了词的抒情言志功能并转变了词的抒情角度,在艺术上大量运用比兴寄托的抒情方式和使事用典的修辞手法,皆具有重要的词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故事新编》是鲁迅研究中争论最多的作品之一。有人根据作品穿插的现实生活题材所包含的讽喻性,就认定它是“以故事的形式写出来的杂文”;也有人依据历史小说概念来评定,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说它不能算作历史小说,只能是“一般的短篇创作小说”;更多的研究者认为它是一部历史小说,但是作品中“直接抨击现实的细节”,“是这部作品客观上确实存在的缺点”;有人虽然承认作品中穿插的抨击现实的细节是鲁迅小说的“独创”,但又认为这是鲁迅“取战斗之一利,而存艺术之一弊”。围绕《故事新编》研究中的主要分歧,是它的题材处理。到底如何理解鲁迅在其创作中处理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的深刻意义?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第一个对《故事新编》予以正确评论的是茅盾。他认为《故事新编》是五四以来用历史事实为题材的文学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历史文学作品的创作在我国已经初步繁荣起来,出现了一批把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较好地结合起来的作品,历史小说《李自成》、《曹雪芹》、《戊戌喋血记》,历史剧《王昭君》、《正气歌》、《秦王李世民》等作品,受到了读者和观众的欢迎,人们对这些作品给予较高的评价。与此同时,关于历史文学作品中的历史真实性问题,在学术界重新引起了一些争论,报刊上发表的许多评论,也常常涉及这个问题。为了促进历史文学创作的更加繁荣,本文拟以《三国演义》和郭沫若的历史剧如何处理历史题材问题为例,对历史文学作品中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问题,作一点研究,谈一些管见。  相似文献   

11.
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他的杂剧中有一大批公案题材的作品,包括《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鲁斋郎》、《蝴蝶梦》等。这些作品大都涉及到重大的法制问题,如社会平等、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等,它们不但有深刻的社会内容,而且在艺术上也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从中国法制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关汉卿的公案剧具有积极的开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何皎 《科技咨询导报》2009,(29):235-235
《长城随想》是二胡作品中题材重大,音乐怀古深遂的一首乐曲,它纵横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奋斗史,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它将二胡这件古老乐器,赋予交响般的气势,表现如此伟大的主题。因此,将这首作品誉为二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文学"女特务"形象群中,赵惠明是很独特的一位。赵惠明形象的独特,首先取决于作品的主题。作者的人性观和人道主义立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赵惠明形象的塑造。作者的悲剧艺术使赵惠明这一艺术形象具有较大的感染力。但由于作者没有赋予赵惠明强大的精神内核,在作品中人性就难以呈现高层次的纠葛和对抗。与类似题材的拉夫列尼约夫的《第四十一个》等作品相比,《腐蚀》不仅失之平淡和单薄,同时也失却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陈晓燕 《科技信息》2013,(1):203-203
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举足轻重的具有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诗人和剧作家。而他大部分的作品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女性。可以说《王昭君》就是借历史题材写"女性觉醒"问题的。本文即是着眼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郭沫若先生的《王昭君》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从而进一步探究其背后深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菊花历来是人们所喜爱的一种观赏花卉,也是历代文人传统的讽诵题材.在不同作者的笔下,菊花的形象也不尽相同.东晋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菊花塑造了一种恬淡闲适的形象.唐朝末期的农民起义领袖"冲天大将军"黄巢,虽然在《全唐诗》里仅留下三首作品,可是其中就有两首是写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小说数量众多,历代史志小说家面貌庞杂而混乱。从目录学角度来看,《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列有小说家,只能说明小说家是诸子之一,具有与诸子一样的性质,是一种学说派别。《汉志》小说观强调的是作品之“用”,而并不关注作品的题材类型、写作手法等文体因素。《汉志》小说观给后世小说目录以深远影响,历代史志小说家的芜杂面貌和作品收录上的混乱可以在《汉志》小说观中找到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7.
当代文学史上较为繁荣的现代历史题材创作, 其创作模式来自三四十年代的文学实践, 包括茅盾的 《子夜》模式、李吉力人的 《死水微澜》模式和路翎的 《财主的儿女们》模式, 即分别为阶级论与典型论相结合的模式、展示民间社会本相的模式和知识分子的心灵搏斗的模式。1949 年以后, 现代历史题材的创作与当时加强革命历史教育的政治需要结合在一起, 使这三种模式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是作者主持编写的当代文学史的一个章节, 着重探讨了 《红旗谱》、《三家巷》、《茶馆》、《红豆》等作品, 可以说是重写文学史的一个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8.
《玉堂春》与《春香传》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度,但由于中朝两国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和共同的社会历史状况,使两部小说具有共同的题材模式和基本主题。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既有惊人的相似又有细微的差异,从而体现出共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历史因素对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为同一神话传说"白蛇传"的"神话重述",李碧华的《青蛇》与李锐的《人间》在依据原神话题材的基础上做了突破性的尝试。重述过程就是再创作的过程,重述作品也必然带有重述者对现实生活的当下思考。《青蛇》与《人间》对"白蛇传"的演绎是不同的,但两部作品都充满了对自由与秩序的困惑,也正是这一困惑决定了人物的前途命运以及文本的内蕴走向。  相似文献   

20.
歌行在丽末鲜初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创作盛况,这一时期的诗坛大家都拿起他们的如椽大笔用歌行自由随意、痛快淋漓地抒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但从诗歌内容上看,卞春亭、柳方善、成三问等代表诗人的歌行属于泛抒情的作品非常少,仅有四首。卞春亭在其两首泛抒情歌行中,采用一种类似于比兴的手法把心中感情寄托于历史人物,在很大程度上把要表达的感情虚化、泛化了。柳方善的《重九日宴集,戏作短歌,录呈李使君》一诗悲叹了人生短促而志向未展。成三问的《题匪懈堂梦游桃源图记后》一诗则代表了一部分朝鲜文人对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