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李立新和刘辽导出的黑洞视界附近的辐射态方程计算了约束在一个球盒形子中的自引力辐射体系(含有中心黑洞)的熵的上限,讨论了该体系的引力坍缩的合理模式,证明了这一坍缩过程是一个熵增加过程;在坍缩过程中,整个体系的熵的上限等于具有相同质量的黑洞熵,这一结果为黑洞熵的起源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计算了非理想流体轴对称自引力坍缩系统熵变的一般表达式,分析了具体的实例.研究表明,对于坍缩中的体积元有一正负熵变分界角,在远离视界时,它趋近64°,而在靠近视界时分布较广.对于能形成黑洞的系统来说,它的坍缩过程在开始时是熵减小的,直到非常接近视界时,才出现熵增加.  相似文献   

3.
恒星是靠着核燃烧提供的量来保持它内部压力的,晚期恒星因热核反应产生引力坍缩现象而形成黑洞,这是经典的黑洞模型,它被描述为只进不出(光线也在内)的无底深渊。如果物质掉干电池黑洞,则宇宙中物质的熵就会减少,这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因此,宇宙的总熵应包括两部分;黑洞的熵和黑洞外物质的熵,这样修正,可使热力学第二定律更具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4.
定义了一种新的遍历流熵和局部熵,并证明在流无不动点时新的(局部)熵跟前人定义的熵是一致的,其结果是对遍历流复杂性的另一种等价刻画.  相似文献   

5.
基于局部熵的连续多分辨率地形绘制算法,使用局部熵因子作为粗糙度新的衡量因子.由于局部熵因子取值范围的不确定性,要对局部熵因子自底向上进行误差扩散,从而消除节点间可能产生的裂缝.局部熵因子考虑了更多的顶点信息,实验证明其能比高度差更好地评价节点的粗糙度,能以较高的分辨率绘制局部比较粗糙的地形节点.  相似文献   

6.
关于选择课表编排方案的模糊性作者已在文[1]中进行了讨论,本文继续讨论知识库在实际构造过程中所遇到的“组合爆炸”问题。指出了“组合爆炸”的逆过程是“组合坍缩”。根据组合坍缩的基本规律,建库的爆炸趋势不仅得到了抑制,而且使课表编排知识库实现了微型化与智能化。  相似文献   

7.
深入探索了泥浆沥清过程的物理机制,然后从理论上证明其过程满足热力学第二定律,最后发现:对于非孤立系统,可以把与系统有相互作用的那部分环境划出来与系统一起构成一个“新孤系”.其熵变有两种机制:一是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热交换伴随熵交换,它可以使系统的熵增加,也可以使系统的熵减少;另一种机制是系统内部的不可逆过程,它只能使系统的熵增加.其总体情况是:在系统与环境的交界存在熵流,在系统内部存在不断往外“冒熵”的熵产生源泉——不可逆过程.  相似文献   

8.
宇宙是膨胀的还是坍缩的,或者宇宙既不膨胀也不坍缩,这种命运完全取决于暗物质对宇宙物质密度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深入探索了泥浆沥清过程的物理机制,然后从理论上证明其过程满足热力学第二定律,最后发现:对于非孤立系统,可以把与系统有相互作用的那部分环境划出来与系统一起构成一个“新孤系”,其熵变有两种机制:一是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热交换,热交换伴随熵交换,它可以使系统的熵增加,也可以使系统的熵减少;另一种机制是系统内部的不可逆过程,它只能使系统的熵增加.其总体情况是:在系统与环境的交界存在熵流,在系统内部存在不断往外“冒熵”的熵产生源泉——不可逆过程,  相似文献   

10.
利用第二代小波-细分小波计算量小和其具有多分辨分析的特点,结合局部投影熵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细分小波与局部投影熵相结合的图像匹配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立方B-样条细分小波对模板图像和实时图像进行多尺度分解;然后在粗尺度上利用局部投影熵进行匹配,确定细一层的候选匹配区域;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尺度为零时止,便得到最终匹配结果.通过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匹配速度,并具有一定抗噪能力和较高的匹配精度.  相似文献   

11.
空泡溃灭过程中力学损伤行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电脉冲空蚀实验装置上,设计加装了压电传感系统,成功地监测记录了空泡溃灭对金属表面的作用力,对气泡的溃灭过程进行了描述和解释,验证了气泡的二次溃灭理论.计算了两次溃灭过程中冲击能量变化情况.测量了气泡在距离金属表面不同距离时,空泡溃灭作用于金属表面压强和冲量的大小,两者的变化规律对比分析表明:脉冲放电产生的冲击压和冲量随距金属表面的不同距离而表现出的规律不一致.  相似文献   

12.
多层框架结构地震倒塌过程仿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破坏过程的计算机仿真可以反映结构的薄弱部位、破坏机理和破坏特征.对这一领域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利用动力有限元程序LS-DYNA模拟了框架结构的倒塌过程.仿真计算的结果与真实倒塌过程吻合较好,说明通过合理选取计算参数和计算模型,可以对这种特殊的复杂破坏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和仿真.通过预演或再现倒塌过程,发现了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薄弱环节,为提高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建立结构防倒塌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针对浅水波方程,提出了一类低耗散基本无振荡熵稳定格式.在Roe型熵稳定通量中添加熵守恒格式的熵数值黏性绝对值的量来抵消解在跨过激波时所产生的熵增,从而抑制伪振荡;并且,利用通量限制器函数构造出相应的高分辨率熵稳定格式.利用新格式模拟一维和二维经典问题,数值结果表明,该格式具有低耗散、高分辨率、基本无振荡性等特点,是求解浅水波方程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欧洲大陆的冲击使欧洲长期积累的财政和债务问题逐步转变为主权债务危机。欧债危机的持续发酵主要是由欧元区内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脱节、高社会福利与低经济增长矛盾以及危机爆发后救助迟缓、乏力等因素导致的,同时它也是欧元区在建立之初就一直存在的严重的结构性缺陷所带来危害的集中体现。欧债危机对欧元区的稳定造成了极大冲击,给欧元未来的命运蒙上了一层阴影。欧元区未来的结局可能是促使欧债危机国家退出欧元区,而这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则是沉重的打击。  相似文献   

15.
The energy budget in the system of the earth, atmosphere and ocean conforms to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namely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 and it is balanced when the system is in a steady-state condition. However, the entropy budget following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is unbalanced. In this paper, we deduce the expressions of entropy flux and re-estimate the earth, atmosphere and ocean annual mean entropy budget with the updated climatologically global mean energy budget and the climatologically air-sea flux data. The calc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earth system obtains a net influx of negative entropy (-1179.3 mWm-2K-1) from its surroundings, and the atmosphere and the ocean systems obtain a net input of negative entropy at about -537.4 mWm-2K-1 and -555.6 mWm-2K-1, respectively. Calculations of the entropy budget can provide some guidance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the spatial-temporal change of the local entropy flux, and the entropy production resulting from all kinds of irreversible processes inside these systems.  相似文献   

16.
射孔套管剩余抗挤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套管射孔后其抗挤能力将有所降低。建立了射孔段套管弹性抗挤性能分析控制的一般方程 ,并利用摄动理论给出了射孔套管弹性抗挤能力系数的一般计算公式。利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确定了孔口附近塑性区随射孔套管的外压增加的变化规律 ,并给出了确定射孔套管抗挤能力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 ,孔眼附近的应力集中所引起的塑性区的存在 ,明显影响了射孔套管的抗挤强度。与弹性分析结果比较 ,弹塑性分析结果更接近实验值。孔眼的形状对射孔套管抗挤能力有直接影响。长轴在环向的椭圆形孔眼的套管抗挤能力降低得最少 ,方形孔眼的降低得最多。在孔眼形状相同的情况下 ,孔眼面积增大 ,射孔套管的抗挤能力降低。当射孔密度小于 2 0孔 /m时 ,无论采用何种布孔方式 ,除方形孔眼外 ,套管抗挤能力的降低均不会超过 4 % ;大于 2 0孔 /m时 ,射孔参数对套管抗挤能力的影响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湘南红砂岩崩解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红砂岩室内崩解试验和大气条件模拟的渐进崩解试验中,对崩解过程碎屑物的颗粒级别质量变化进行了跟踪.采用分形方法对颗粒级别的质量变化进行了处理,发现红砂岩膨胀崩解过程是一个分数维不断变化的过程.在崩解达到一定程度后,崩解碎屑物的颗粒级别不再发生变化,红砂岩类的吸水膨胀崩解也停止,此时崩解物的分数维亦达到一个不再变化的临界值.该临界值可用来定量表征其崩解的机理,解决了红砂岩的崩解过程一直无法采用定量指标进行刻画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套管抗挤强度统计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美国石油协会的套管抗挤强度计算公式与实测套管挤毁压力差距较大的问题,利用统计学方法,详细分析了套管实物挤毁试验检测数据,得到了各因素影响套管抗挤强度的定量指标.研究表明,套管抗挤强度主要由径厚比决定;套管计算屈服外压和失稳外压等其他参数及其交互作用对套管的抗挤强度也有显著影响;套管外径和壁厚数据的变异系数比外径不圆度和壁厚不均度对套管抗挤强度的影响更显著.最后给出了套管抗挤强度统计计算公式,为生产厂和用户提供了预测套管抗挤强度的简单实用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Mazzali PA  Deng J  Nomoto K  Sauer DN  Pian E  Tominaga N  Tanaka M  Maeda K  Filippenko AV 《Nature》2006,442(7106):1018-1020
Supernovae connected with long-duration gamma-ray bursts (GRBs) are hyper-energetic explosions resulting from the collapse of very massive stars ( approximately 40 M\circ, where M\circ is the mass of the Sun) stripped of their outer hydrogen and helium envelopes. A very massive progenitor, collapsing to a black hole, was thought to be a requirement for the launch of a GRB. Here we report the results of modelling the spectra and light curve of SN 2006aj (ref. 9), which demonstrate that the supernova had a much smaller explosion energy and ejected much less mass than the other GRB-supernovae, suggesting that it was produced by a star whose initial mass was only approximately 20 M\circ. A star of this mass is expected to form a neutron star rather than a black hole when its core collapses. The smaller explosion energy of SN 2006aj is matched by the weakness and softness of GRB 060218 (an X-ray flash), and the weakness of the radio flux of the supernova.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upernova-GRB connection extends to a much broader range of stellar masses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possibly involving different physical mechanisms: a 'collapsar' (ref. 8) for the more massive stars collapsing to a black hole, and magnetic activity of the nascent neutron star for the less massive stars.  相似文献   

20.
针对漳村煤矿2502工作面X_(12)陷落柱情况,本文运用FLAC~(3D)数值软件模拟对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陷落柱变形及煤层中应力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开采的进行,逐渐出现了较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在过陷落柱期间,工作面顶板的破坏范围大约在54 m,而底板的破坏范围大约在22 m.开采到距陷落柱35 m时,采动作用对陷落柱开始作用.对过X_(12)陷落柱进行可行性分析得出,采用采煤机截割与放炮破碎相结合的方式强行通过.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案保证了工作面的连续推进,不仅有效地控制了陷落柱对生产的影响,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回收率,而且能为以后的工作面过陷落柱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