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倡导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到提出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标准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他不仅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命题更加深化和具体化,而且还把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高度辩证地统一起来,为我们判断理论上的是非和检验实际工作的成败得失提供了更科学、更具体的综合标准  相似文献   

2.
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补课中,有些同志提出:既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那么为什么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也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呢?按他们的观点,起码,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应该同实践并立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这种看法对不对呢?回答是否定的。真理的本性决定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  相似文献   

3.
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本文认为实践检验过程是一个体系,它包括前瞻的逻辑论证和终裁的实践检验,二者是辩证统一的,邓小平把实践标准推广和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提出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丰富了实践标准理论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4.
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 ,本文认为实践检验过程是一个体系 ,它包括前瞻的逻辑论证和终裁的实践检验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邓小平把实践标准推广和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 ,提出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 ,丰富了实践标准理论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的标准,但在科学评价的过程中这一标准却很难实现。由于科学评价的事实标准被扭曲,中国目前评价标准存在很大的弊端,人们更重视效用标准使得一些真正的基础研究无人去做,这就助长了实用主义的评价标准,使伪科学得以滋长,出现了学术泡沫。因此,科学真理的评价要求有社会综合的保障体制,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把真理标准和效用标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促进科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社会实践的成功或失败 ?社会实践的成败以什么为标准 ?弄清这个问题是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深化。传统的观点认为 ,社会实践的结果实现了人们预期的目的就是成功 ,反之就是失败。本文对这一传统观点作了剖析 ,持基本否定的态度 ,并就社会实践成败标准的特性、系统构成 ,建立检验社会实践成败的综合指标体系等问题 ,提出了自己的探索性见解  相似文献   

7.
目前油田化学助剂在油田开发中已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其产品质量至关重要,因此产品标准的制定就必须科学、严格。对油田化学助剂产品标准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对产品质量检验工作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纲  袁宏松 《科技资讯》2014,(30):245-245
从真理标准大讨论开展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高度评价,再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极强地显示出了它的真理品质。但值得警惕的是,近几年来,有些人误解实践的科学含义,甚至把它绝对化,在现实中表现为"先开枪,后瞄准"的冒险主义,并常常造成一些消极的实践后果。该文旨在通过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的"实践","惟一"的含义以及实践检验和逻辑推理关系的再认识,希冀为进入到理论误区的人们提个醒,避免发生检验谬误的盲目实践。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和贡献,它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基本观点,为我们验证、衡量、审视、评判实践结果,检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府的工作绩效,评价社会制度提供了客观的、动态的、具有最终意义和最高价值的检验标准。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初叶的科学革命,使波普尔打破了“科学就是真理”这一古老的迷信,指出科学的本质在于它的可错性,即任何科学理论之中都包含着可能错误。科学之所以永恒发展,根源于真理与谬误的矛盾永远不可能最终解决。科学的发展过程为:科学从问题开始,问题促进科学家思考;针对问题,科学家作出各种各样的大胆的尝试性猜测,即理论或假设;在各种各样理论之间展开激烈竞争,互相批判,并经受观察和实验的严格检验;在检验中清除错误并筛选出逼真度最高的新理论;新理论得到确认并不是被证实,而只是暂时没有被证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终将被证伪而提出新的供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说明邓小平同志所倡生产力标准系实践标准的唯物史观展开.文章重在论证马史思主义认识论同构于唯物史观;它与哲学史上所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它首先把人的认识问题放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宏观社会──历史框架中来审视,也从中引出对个体认识的说明;在这种社会──历史模式的认识论中,归根到底,生产力发展状况是检验人们的社会性认识以及个体认识是否具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邓小平生产力标准理论实际上是对真理的实践标准理论的唯物史观展开,是对后者的发挥和深化,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上崭新的篇章。还论述了列宁、斯大林以及毛泽东的实践论在某种程度上脱离唯物史观的理论失误及其至今在我国理论界的一些表现,在对比中展述了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理论贡献,从史的高度深化生产力标准即真理标准的论点。  相似文献   

12.
如何认识詹姆士的真理观是学术界历来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从詹姆士对真理与常识、真理与经验及真理的概念及真理的检验标准等方面的论述入手 ,重新剖析了他的真理观。詹姆士的真理观具有人本主义特征。全文最后对他的真理观作了一个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 对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个问题,学界一直有不同意见。十多年前重提这个问题,引起了一场思想大解放;近年来,有关这个问题的研究更进一步从理论上引向深入,这是很有意义的。《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1年第3期《哲学争鸣》专栏同时刊出了两篇观点对立的文章,拜读后很受启发,并感到有些想法不吐不快,于是写成这篇简文,向大家请教。 一、应区分“真理标准”和“检验标准”两个不同概念 坚毅同志的文章(简称坚文)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际准”的观点,认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认识与对象相符,实践则是检验认识是否真理的根本办法。我认为,坚文的“符合论”思想是值僻重视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相似文献   

14.
蒋波 《中国工程科学》2010,12(4):104-107
以《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工程专项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编制为背景,介绍了特大跨径桥梁工程专项检验评定标准编制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和体会,为今后特大跨径桥梁工程专项检验评定标准编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现代西方哲学家雅斯贝斯曾经说过,“真理这个名词具有无比的魅力。它显然暗含着我们人生的真谛之所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在中国显现了真理的巨大的魅力,从思想上引发了大解放,在实践上开启了大发展,在社会生活上导致了大变迁。  相似文献   

16.
实战标准的唯一性,主要是从总体性、宏观性、根本性、最终性和最高性的意义上来认定的。但若从每一具体的微观的认识层面和环节上讲,真理的标准却具有相对性和多样性。实践是最终标准和实效标准;客观实际或事实是原型标准和对照标准;逻辑是思辩标准和论证标准;经验是中介标准和体验标准;科学理论是指导标准和预见标准;方针、政策、法纪、道德、合约等是指向标准和规范标准等。  相似文献   

17.
按语:30年前,一场有关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拉开了新时期思想解放的序幕,在促使中国重新踏上现代化之路的同时,也使中国走在追求社会发展真理的途中。“走在追求真理的途中”,我们之所以借用海德格尔的这种说法,主要是要表达以下两个方面的想法:第一,“真理标准大讨论”作为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它不仅把真理的话语权交还给了理论本身,而且还延伸并深入到实践之中,改革开放因此就成了真理的自我呈现过程;第二,正是因为真理向社会生活的回归,“真理标准大讨论”就只能是一场没有终局的思想竞技,其象征性的意义要远远大于结构性的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背景下,追求真理是一种历史责任。我们评价“真理标准大讨论”,一方面要把握实践观念的历史维度与政治向度,另一方面要把握当真理随实践的展开日益向我们的生活世界融入的时候,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所映现出来的历史真理的真相。  相似文献   

18.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包括对事实认识和价值认识的检验。实践检验价值认识与检验事实认识不同,它有自身的特点。实践检验价值认识以价值标准为尺度,价值标准的具体性、多层次性、历史性决定了实践检验价值认识的特殊复杂性;“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实践检验价值认识的最高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9.
1978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期间,我国进行了一次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迄今已经十年了。通过那次大讨论,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全党和全国人民统一了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得到了纠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认为“这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  相似文献   

20.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申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这一基本原理,指出任何理论是否正确反映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去检验,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标准。当时,这篇文章有力地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讨论的结果使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解放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打破了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