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梁栋  詹王镇 《科技资讯》2006,(22):172-172
程序是法必不可少的,程序价值也是法必须追求的,其价值的选择与构建关系到效用的发挥法治的实现。笔者认为正义是法程序价值的核心,效益是程序价值的基本,人权是程序价值的终极目标,只有这样程序才能适用社会的发展,发挥法的良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和谐不仅是法治的生长根基,也是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理想目标.法治的中国特色,应在于它不仅要保障一般意义上的秩序、自由、效益和正义,更要成为和谐正义.当下中国法治建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法治"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发展向度,用和谐精神统领法治实践,使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时成为一个充满和谐精神的伦理实体.  相似文献   

3.
法治理想的实现具有进化性,法理念对于法律进化和普遍守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法理念是法治进化的基础,法治要求正义信仰的法理念,法治社会的权威是正义的司法,法官的正义判决使“纸上的法律”成为人们的信仰,因而法律工作者的正义信仰是实现法治的最终保障。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5.
法治视野下的自然正义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界对 "自然正义原则"的探讨大多停留在行政法领域,而对自然正义原则的法治价值认识不足.文章从法治发展的视角,对该原则的历史发展加以考察,揭示了自然正义原则的制度价值及其法治建构功能,以期对我国法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指出法治和德治作为治国方略中的二个子系统,法治是治国的基本方略,德治能够有效降低法治的成本,二者优势互补,具有密切的关系。认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时要注意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妥善谨慎地处理道德法律化问题,使法律的正义、秩序、人权等价值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彰显对自由、民主、正义、公平等理性价值的追求,蕴涵多元、宽容、均衡、善治、秩序等基本理念。法治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制度安排,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和谐社会与法治精神在实践层面、目的层面、制度层面存在内在的契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弘扬法治精神,走法治之路。  相似文献   

8.
伴随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法治思想深入人心,法治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日益渗透到行政领域,而行政程序是行政法治的核心和关键,其要义在于对行政权予以合理配置,对行政权的运作进行有效规范,对公民权利的行使提供充分保障,并促进行政权与公民权良性互动,实现公平、正义、自由、秩序等价值目标。本文从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角度,探讨了对行政执法的程序制约,以求行政执法的正义效果。  相似文献   

9.
罗尔斯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区分,使正义的内涵有了质与量的双重保证。正义永远是法治社会追求的主旋律,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却使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在排序与前提设定等多方面有所不同。中国正步入法治社会的征程,了解从西方引入的法治社会的理论基础之一的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内涵,深刻探讨中国进入法治社会可能面临的困惑与转型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司法解释背离法的基本价值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但损害了诉讼当事人的权益,也造成法律信仰的危机。司法解释应符合“良法”标准,体现正义、公平、民主等法律的基本价值,可以保证司法解释的科学性,提高司法解释的质量。司法解释的目的就是要查明法律中所包含的立法者的价值判断,使司法解释既能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又符合立法本意。良好的司法解释应以完备的司法解释程序和监督机制作保障,才能树立法律的公正与权威,有助于法治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律效益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社会的法律都存在着一个如何配置资源以求得效益的最大化问题,我们作为一个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度,尤其要注重法律的效益性。文章认为法律效益有其广泛的现实价值,法律效益与法律正义有着不中分割的互动关系,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丰独有的法律效益目标。  相似文献   

12.
民事检察监督制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主要以分权、防止司法专断、维护社会公益、实施法律监督与保障司法公正为价值目标。我国民事检察监督制度在诉讼法理和制度构造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其改革的路径应当是:增加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提起诉讼或参与诉讼;增加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案件的检察监督;加强检察机关对法院审判程序的监督;严格限制检察机关对审判结果的监督。  相似文献   

13.
政治体制改革已成为进一步推进司法独立和法治进程的关键。从“执法大检查”活动的“合法性”分析中可以看到,司法“政治运动化”、“法治表面化”的倾向还严重存在着。因此,必须进行深层的民主、法治启蒙。深化政治体制和司法体制改革,促进多元权力的分化与平衡制约,维护司法权威和促进司法公正,从而推进法治秩序的早日建立。  相似文献   

14.
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司法改革的目标。要实现司法公正,必须在认识上解决对司法公正内涵的正确界定,对司法公正外延的正确划分,对司法公正与效率关系的正确处理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法律逻辑采用以论证为基础的方法进行构建时,法律论证的宏观结构分析以及证据推理、法律解释和适用的推理所使用的论证型式,就成为法律逻辑的两个基本问题。图解方法有助于诉讼双方理清各自的论证路线,也有助于裁决者整体把握诉讼双方的论证结构并进而评价其论证力量,更有助于裁决者在裁决书中向当事人和公众有力地证明判决的正当合理性。论证型式的使用,在适当的条件下,不仅丰富了证据推理的手段,而且赋予或增强法律解释和法律适用的正当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竞争法中一般条款的存在具有弥补法律“不完备”、衡平社会利益等功能,但司法实践中一般条款的司法适用及其法的价值的实现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消除这些不确定因素,寻找其在司法实现上的途径,必须解决司法中对法官的赋权与对法官自由裁量权限制的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的实质是"依良法治国"。良法在内容上必须反映客观规律、体现正义、促进社会进步,同时良法也要求形式上的科学性。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立法不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仍存在不少隐患,没有达到良法的要求。我们要明确立法的价值追求和基本理念,确保法律体系的平衡、协调,确立正当的立法程序,努力实现从有法可依到"良法之治",完善我国的法治水平。  相似文献   

18.
无罪推定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中国司法过程中审判人员需遵守的基本法律原则。为考察普通公民的自然正义观是否和这两项基本的法律原则具有一致性,本研究以198名非法学专业大学生为被试,要求被试对一桩故意杀人案的嫌疑人进行法律裁决。实验结果表明:在确证有罪的条件下,被试判决的刑期远远高于无证据的条件,表明被试的自然正义观和法律基本原则之间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当有较强证据但无确证的情况下,被试对嫌疑人的量刑要重于无证据的情况,违反了疑罪从无原则;当嫌疑人的身份为某官员之子时,被试对嫌疑人的量刑比当嫌疑人的身份为农民时更严重,违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受害者的不同身份在量刑的差异上不显著。可见,普通社会成员的法律公正观有一定的主观性,对于两项基本原则的遵循存在偏差,容易受到情绪、道德观念的影响,表现出有限理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法经济学的效益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经济学以效益作为首要价值目标,这是符合现今经济基础发展需要的.法经济学把效益目标放在首位,并不意味着放弃法的公正目标,而是为了实现及时的、广泛的公正.但以效益作为首要目标并不适合于所有的法律制度,其最佳的适用领域局限在部分财产法中.实现法的效益目标的方法包括机会成本比较、边际分析、均衡分析等.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的一项活动,需要有深刘的理论依据进行理论的论证和支持。依法治国不但要以马克思主义民主法制思想为基础,而且要充分吸收人类法治文明的理论成果。只有全面认识依法治国方略的理论基础,才能使之真正落到实处,并深入人心,自觉的内化为人们的行动准则,从而坚定人们对法治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