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从佛经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经中亚僧人传入中国以后,佛教用语逐渐对汉语产生了影响。受佛经讲究音韵、便于传授的启发,汉语出现了反切注音方法。佛教的语词也大量进入汉语语汇,仅就对丁福保《佛学大词典》及《日本佛学大词典》统计,外来词语及专用名词即达三万五千余条之众。比如实际、绝对、相对、平等、世界等等这些词原来都  相似文献   

2.
外来词对汉语的影响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朝虹 《河池师专学报》2002,22(1):88-89,92
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探讨了外来词对汉语产生的影响。文章认为,外来词的引入一方面可以丰富和繁荣汉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增强汉语的表达能力,扩充汉语的词汇系统,促进中外语言文化多方位、多渠道交流;但在另一方面,外来词的负面影响也是相当明显的,它破坏了汉字形、音、义的统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语的构词形式、语音系统以及汉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佛经翻译利用并激活了汉语固有的四字格模式,使其构词能力大大加强,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汉语四字格的蓬勃发展。首先,佛经翻译的影响是汉语双音化在魏晋时期步伐加快的重要动因。由此导致了多种构词法的增长和完善;其次,佛经翻译对新文体及与之相适应的四字句的选用.促成了汉语四字格独特的2 2节奏倾向的形成;再次,佛经翻译的口语化倾向影响到各种通俗文学体裁,尤其与后代白话小说中大量出现的四字格俗语有关;最后,源于佛教的四字格成语占了汉语史上外来成语的最高比例.它们与汉语成语融会在一起,成为汉语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探讨近代翻译对汉语语言发展的影响,通过对鸦片战争后翻译文本以及其他文本语言特征的分析对比,观察翻译对汉语语言特征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吕侠  刘英波 《科技信息》2007,(20):255-255
本文分析了英语教师对汉语及英语的语言态度对外语教学产生的影响,由于汉语语言结构、用法的特点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对英语教师的影响,教师的语言教学方法很难有所突破,而后殖民主义的影响又使得教师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过分注重英语文化教学,导致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不明确。  相似文献   

6.
语言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不断地接收与扬弃。外来语,特别是英语外来语,直接对汉语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回顾汉语语言的发展,运用大量的例证指出:英语外来语已经渗透到电信、网络、广告、商业、旅游、娱乐、音乐、体育等各个方面。洋泾浜英语、汉化英语、汉译西化、中式英语均说明英语外来语对汉语的渗透和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外来语融入汉语,不仅扩充了汉语词汇,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语言。  相似文献   

7.
汉译中古佛经中阿含部四部核心经典具有很高的语言研究价值,其中出现了很多新词新义和疑难词语,可以弥补《汉语大词典》、《佛学大辞典》、《辞源》等大中型辞书的缺失。这些新词新义和疑难词语具备两个特点:第一,口语词、方言词多,这与佛陀以争取群众为目的的语言政策密切相关;第二,佛化汉词多,这类词语扩大了汉语双音节词的使用范围,大大加速了汉语词汇双音化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魏萍  邹斌 《科技信息》2009,(10):27-27
思维与语言关系密切。一方面,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另一方面,思维支配着语言,赋予了语言的逻辑性和丰富性。各民族的思维模式的差异必然要对翻译活动产生影响。本文分析了汉语民族与英语民族思维模式差异的具体表现及其对本民族语言的影响,并通过英汉互译的典型例子探讨汉语民族和英语民族的思维差异在翻译中的具体体现及其对翻译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佛经的汉译历经了三个不同时期,其中存在很多同经异译。不同时代不同译者的翻译特点不同,对语言也产生了影响。《维摩诘经》是印度早期大乘佛教的经典著作,从后汉至初唐,前后有七个译者翻译,存留至今的只有支谦、鸠摩罗什、玄奘的译本,而三人正是三个翻译时期的典型代表。通过同经异译的对比,可以发现译者、译风对词汇的影响以及词汇历时嬗变的过程,透视其在汉语词汇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词汇互借是语言中的共有现象,英语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众多的汉语借词,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对丰富英语词汇做出了不小的贡献。通过探讨汉语借词的历史渊源、借用方式及其语言特征,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文化因素,不仅可以加深认识许多语文现象,而且可以促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1.
纵观中西方对《圣经》翻译和佛经汉译的翻译历程,可以发现对经典的翻译一直是中西方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圣经》翻译和佛经汉译分别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对二者进行对比研究有利于探索其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据此总结出中西方的翻译传统或规律,旨在为后世翻译事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六祖坛经》英译始于黄茂林先生,黄先生《六祖坛经》英译本在佛经翻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黄先生英译本语言流畅,翻译风格清新,使用了多种翻译手段,是个难得的好译本。但是,黄先生《六祖坛经》英译本也同样存在着佛经英译中普遍反映的难点问题,相关研究可资佛经英译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是我国境内由于地域和文化特征不同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两种佛教文化,而佛经翻译乃是贯穿于我国佛教发展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的佛教文化传播途径和文化再生的重要表现和标志。通过汉藏佛教传入的源头、传入方式、佛经翻译年代、翻译理论的探讨和比较,即显示了汉藏佛经翻译的异同,又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  相似文献   

14.
汉译佛经在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方面具有其他中土文献所不能替代的特点和价值 ,而以支谦译经为代表的三国译经时代较早 ,数量众多 ,含有丰富的口语成分 ,值得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初步探讨了汉译佛典中“毛发”及其相关语词诸如“大如毛发”“毛发耸然(悚然)”“毛发竖立”“毛竖”等,指出它们不同于中土文献的意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16.
汉译佛经的来源是较为复杂的,早期汉译佛典主要是来自中亚、中国西域,包含梵本和胡本.早期佛经的汉译者也主要是来自中亚、中国西域的高僧.南方海上航路的开通,有利于佛典在中国的传播,法显、智猛、僧伽跋陀罗、维祗难等从印度和斯里兰卡带来了一些梵语佛典.  相似文献   

17.
许理和教授《最早的佛经译文中的东汉口语成分》一文认为“佛经译文中表示指代的总共只有三个词:‘是’、‘尔’、‘彼’。‘此’和‘斯’很少见,毫无疑问,在当时的口语中已经不用了。”笔者从统计的数字来看,事实并非如此。文章通过讨论“此”、“斯”、“是”、“彼”、“他”、“他人”等几个指示代词的用法,揭示了东汉汉译佛经中指示代词的语法特点,对许文作了修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18.
古代佛教化对中华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大藏经的翻译和传播,对我国古代很多少数民族字的创制、发展和成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我国多种民族字大藏经的形成及其对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字创制所起的催化作用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古汉文佛典是研究汉语词汇的重要语料,文章对这部分语料中若干词语的意义或用法作了解释,可用来补正《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的漏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