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详细地讨论了调合汽油辛烷值模型的研究状况及其发展过程,对非线性模型和物理化学模型进入了深入的对比分析,指出了非线性模型破碎 度低,难以实现在线最优化控制,可靠性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详细地讨论了调合汽油辛烷值模型的研究状况及其发展过程.对非线性模型和物理化学模型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指出了非线性模型存在精度低,难以实现在线最优化控制,可靠性差的问题.物理化学模型利用交互关联法关联出一组独立于馏分间交互作用参数并推广至汽油调合物中,该方法的精度高,适用面广,作为生产最优化控制和提高企业效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并为爆燃机理的研究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汽油在线调合系统在调合装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汽油调合系统的在线优化控制及近红外在线分析技术在调合中的应用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详述了兰州石化公司应用Honeywell在线调合软件和近红外在线分析技术,实施汽油在线调合系统。着重介绍了汽油在线调合软件的主要功能及在线分析仪的应用,分析了实施汽油在线调合系统后带来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异构化是化合物分子进行结构重排而其组成和分子量不发生变化的反应过程。20世纪40年代以前,异构化过程主要用于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调合组分,20世纪40年代以后,由于对航空汽油的大量需求,由异丁烷烷基化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调合组分的过程迅速发展,并实现了工业化。近年来,由于环保的要求,汽油质量标准向无铅、低芳烃、低蒸汽压、高辛烷值和高氧含量方向发展,采用异构化技术提高汽油辛烷值将成为一种新的有效手段。现在有很多炼厂结合现有闲置重整装置的特点,提出了重整装置改建成异构化装置的方案。以国内某炼厂25万吨/年异构化装置反应进料泵利用原重整装置的反应进料泵进行改质的实例介绍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现行汽油调合工艺主要采用罐式调合和管道调合两种,由于管道调合与罐式调合相较有诸多优点,因此,目前在炼油行业中管道调合工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正因如此,应用先进的管道调合优化控制方法以实现最优化的调合目标成为在炼油化工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的关键所在。主要介绍了汽油在线调合项目的四个主要部分:在线调合工艺和控制方案设计、现场工艺改造、近红外在线分析仪的建模、在线调合软件的功能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6.
该文根据呼和浩特石化公司油品调合的现状,利用霍尼韦尔公司的调合软件进行在线优化,根据产品的质量指标计算调合性质,针对汽柴油调合的工艺过程,用非线性的计算方法及变模型优化控制技术,结合DCS和近红外分析仪,开发、实施了在线优化调合控制系统,油品在线自动调合可以较好的解决汽柴油质量指标问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节约了成本。  相似文献   

7.
张栋  林建新  刘博  林坤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19):8387-8396
降低辛烷值损失是石化企业催化裂化汽油脱硫精制工艺过程中的重要目标之一。针对该工艺过程中控制变量维度高且存在非线性和强耦联性等问题,研究利用皮尔森、斯皮尔曼、最大信息系数三种方法,对操作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及特征降维,选取与辛烷值损失强相关的21个主要变量,建立了基于XGBoost辛烷值损失预测模型,交叉验证平均准确率达96.54%;然后,提出以硫含量不大于5 ug/g 为约束的工艺操作方法优化模型实现辛烷值损失最小,并通过遗传算法-聚类递归的方法进行求解,确定主要变量取值。以133号样本为例的模型可视化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模型可以在主要变量逐步调整过程中实现硫含量降至最低点,辛烷值损失接近最小。这既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移植性,也为汽油精制工艺提供了量化科学优化支撑。  相似文献   

8.
借鉴复杂反应动力学研究中的集总方法,将汽油辛烷值看成汽油链烷烃集总、环烷烃集总、芳烃集总、烯烃集总的函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BP神经网络算法,分别建立了二次反应清洁汽油的研究法辛烷值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实例计算验证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整体性能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强大的非线性映射能力能够更好地反映汽油研究法辛烷值与各集总组分之间的复杂关系,且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模型预测值与实验测得的汽油辛烷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39%,与文献报道的汽油辛烷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92%.  相似文献   

9.
唐红侠  李建雄  万军  郑卫东 《甘肃科技》2006,22(11):117-119
通过对车用汽油在线管道调合的研究与实现,使兰州石化公司油品储运厂的汽油调合由以往的罐式调合过渡到在线管道调合,有效地解决了产品调合中质量过剩的现象,进而降低了调合成本,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提高汽油辛烷值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调合组分的两种方法的工艺和特点。第一种是利用催化蒸馏技术生产甲基叔丁基醚,该工艺充分利用了催化蒸馏这一复合分离技术的优点,并结合以适当的催化剂装填方式,在工业应用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二种是利用带有再循环的异构化分离组合工艺生产二甲基丁烷和异戊烷,该工艺能够有效地增加汽油中异构烷烃的含量,大幅度地提高汽油辛烷值。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调合组分的两种新方法的工艺和特点。第一种是利用催化蒸馏技术生产甲基叔丁基醚,该工艺充分利用了催化蒸馏这一复合分离技术的优点,并结合以适当的催化剂装填方式,在工业应用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二种是利用带有再循环的异构化分离组合工艺生产二甲基丁烷和异戊烷,该工艺能够有效地增加汽油中异构烷烃的含量,大幅度地提高汽油辛烷值。  相似文献   

12.
重芳烃切尾调合车用无铅汽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军  张仲良 《甘肃科技》2005,21(9):73-74,83
连续重整装置重芳烃研究法辛烷为104,经切尾后研究法辛烷值为104.7,收率91.6%,经实验室调合验证可作为高牌号车用无铅汽油调合组分。  相似文献   

13.
薄胜杰 《科技资讯》2011,(25):90-91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成品油调和模型的相关研究心得,以汽油辛烷值调合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为研究对象,论文首先探讨了汽油调和模型的建立思路,进而对该模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最后探讨了模型的应用及为炼油厂带来的效益,全文是笔者长期研究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研究和应用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GBl7930-1999车用汽油新标准已于2003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兰州石化公司通过催化汽油降烯烃、增产高辛烷值汽油组份、增产低烯烃汽油组份、优化汽油调合工艺等措施,确保车用汽油的合格出厂。  相似文献   

15.
随机森林(RF)回归应用于汽油辛烷值的近红外定量模型的波长优选。提出的双中心指标多维标度(DC-MDS)方法能够有效地找到定标和预测样品集的合理划分。RF回归建模的过程中选择采用较大的决策树数量(nTree=500),避免建模过程发生拟合,进一步调试并选择最优的分裂变量数(mtry=130);最后在最优参数的RF建模过程中提取具有最大贡献的30个信息波长,为汽油辛烷值的测定建立离散波长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其预测决定系数为0.971,预测均方根偏差为0.219%。结果表明,RF回归具有应用于汽油辛烷值近红外定量测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汽油单体烃色谱分离及辛烷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汽油单体烃类进行分离,用PONA汽油组成软件对汽油单体烃进行定性、定量、Pona组成计算.将汽油单体烃分为37组,建立实测辛烷值与37个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计算汽油辛烷值.该模型计算辛烷值与实测辛烷值的极差为0.26个单位,适用辛烷值在88-92之间的油品.辛烷值的计算公式能够较好地反映汽油单体烃与辛烷值之间的关系.方法操作简单,样品用量少,结果准确,适合于炼厂蒸馏、催化、成品汽油辛烷值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简述国外车用汽油近年来在铅含量、辛烷值、新配方等方面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目前汽油是以催化裂化组分为主的特点,在分析国内外市场及环保要求的基础上,建议以国产原油为原料生产新配方汽油,出口创汇用以大力发展MTBE、重整、异构化等高辛烷值汽油调合工艺,合理利用各种汽油组分,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增强抵御市场能力,促进石化企业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讲述了关于汽油的罐式调合系统和管道式调合系统的原理,并且比较了优缺点。描述了近红外分析在管道式调合系统的应用结构,并且提出了建立和完善近红外分析仪模型的过程,最后比较了两种调合系统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9.
根据调合燃油在汽油机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规律,建立调合燃油组分模型及热力学准维双区模型,模拟研究直馏汽油和催化汽油在汽油机燃烧过程中缸内工质可用能及不可逆损失的变化规律。在调合燃油组分模型中,将异辛烷、正庚烷、甲基环己烷及甲苯作为直馏汽油的替代组分,将异辛烷、正庚烷、甲基环己烷、甲苯以及1-戊烯作为催化汽油的替代组分。结果表明:催化汽油的总可用能损失较低,约为36.01%,而直馏汽油的可用能损失较高,约为40.07%;在整个燃烧阶段,催化汽油的传热引起的可用能损失比直馏汽油的高,而燃料燃烧引起的可用能损失较低;可用能损失的大小与调合燃油组分组成的种类以及燃油组分组成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近红外光谱法检测汽油辛烷值的精度,该文提出一种汽油辛烷值近红外光谱检测的改进极限学习机(i ELM)新型建模方法。该算法融合了极限学习机算法(ELM)与基于变量投影重要性系数的改进叠加偏最小二乘回归(VIP-SPLS)模型算法,有效解决了ELM模型隐含层输出矩阵维数高和高度共线性的问题。采用该算法对汽油辛烷值的近红外光谱检测数据进行建模,发现改进极限学习机模型的精度比现有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和极限学习机模型分别提高20.0%和29.3%,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实验表明,该文方法可用于汽油辛烷值的近红外光谱检测,检测精度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