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学 《科技信息》2013,(2):227-227
本文旨在分析华裔文学作品《吃一碗茶》中的唯一女性主人公美爱在唐人街社会中的文化身份转变过程。通过美爱在中国与在美国的文化身份的对比以及新的文化身份的最终形成,揭示出年轻一代的文化身份的成功重塑。从而进一步指出在面临不同文化之间冲突时,应该以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从中找到合适的出路,而非固步自封,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2.
骆立红 《科技信息》2011,(24):I0147-I0147
雷庭招是华裔美国作家之一。本文将从华裔移民的聚居区———唐人街的文化;面子问题和父权制度对小说进行简要的分析。《吃碗茶》讲述华裔美国人的单身汉生活,华裔移民代与代之间的矛盾。唐人街虽然植根于美国但它仍然是中国之外的坚守中国一些封建落后思想的小中国。他们坚持自己的乃至宗族的面子和中国传统的父权制。这些都给华裔移民尤其华裔后代带来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明珠 《科技信息》2011,(18):I0146-I0146
该论文旨在分析美国华人移民聚居于唐人街后华裔移民男性自我矛盾的精神状况以及他们的艰难的身份认同。该论文立足于对华人移民史和美国对华人移民的政策演变。总结出了华人移民、华裔移民男性产生自我矛盾的社会背景和心理状态,挖掘美国华裔移民男性所面临的艰难困境,他们的自我矛盾,沉默暗哑,逆来顺受,以及他们男性特质的缺失与丧失。该论文着重于分析《吃碗茶》的文本,探析《吃碗茶》的两代男主人公自我矛盾的形象的形成过程,形成的原因。即中西的文化冲突,移民政策的演变,种族的歧视,女性化的社会分工,单身汉社会的束缚,传统父权制的压迫。并且该论文继续探析在《吃碗茶》中矛盾的移民华裔男性的具体体现。一方面是由王华基和李刚这一父辈所展现的自我矛盾的“父权制”。另一方面是移民二代王宾来所展现的被“阉割”的自我矛盾的,沉默按压,逆来顺受的男性移民形象,他们面临的一系列的尴尬与痛苦以及他们最终自我矛盾的化解。《吃碗茶》的结局暗示了自我矛盾的美国华裔移民男性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薛亭亭 《科技信息》2011,(24):I0372-I0373
华裔美国女作家伍慧明的《骨》讲述了住在旧金山唐人街的一个华裔美国移民家庭的悲剧。对于这一悲剧的根源,很多人认为是由于夹在东西方两种截然不同文化的冲突中,华裔美国人在对其自身的文化身份的困惑所造成的,而忽视了更重要的种族歧视和阶级压迫的因素。本文将从种族和阶级的角度探究《骨》中华裔美国家庭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付玲 《科技信息》2011,(27):157-157,144
《吃碗茶》是美籍华裔作家雷霆超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作为亚裔美国文学史中的一部经典之作,雷霆超的《吃碗茶》真实生动的描绘了二战后美国纽约唐人街的单身汉社会,小说的故事情节主要围绕王斌来的性无能展开的。本文运用解构主义的批评方法对这部小说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一个真实的唐人街社会。  相似文献   

6.
《喜福会》中美国华裔女儿的灵魂之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在《喜福会》中塑造的第二代华裔女儿,有着比母亲一代更为复杂的文化认同和身份危机,她们排斥祖先文化却又不为美国主流社会所接受。处于文化夹缝状态的女儿们与代表中国文化的母亲从冲突、对抗到最后理解、调和的漫长过程就是她们在文化和种族身份定位中,从迷茫到成熟的过程。二元对立是确立华裔移民女性自我身份的最大障碍,华裔身份的危机是可以通过异质文化间相互沟通、兼容共存来消除的。  相似文献   

7.
身份问题对于散居海外、生存在多重文化夹缝中的美国华人是一个无法规避的问题,美籍华裔作家伍慧明首部作品直接以“骨”命名,体现了美国华裔族裔身份认同过程中的取向。以后殖民身份理论为支点,分析《骨》中美国华裔在族裔身份探寻过程中所经历的中式身份解构、美式身份建构及杂糅式身份的重建历程。  相似文献   

8.
聚焦于雷庭招的《吃碗茶》中唐人街华人的"脸面观",从中国文化语境和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视角进行解读。在场域理论视角下,"脸面"就是资本,既是唐人街场域内部各个子场域之间获得社会资本的有效手段,也是唐人街场域抵抗美国白人场域霸权的斗争力量。"脸面观"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特征,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因此,"脸面观"在唐人街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赵丽丽 《科技信息》2011,(32):I0094-I0094,I0097
伍慧明发表于1993年的小说《骨》(Bone)掀起了华裔美国文学的新高潮。小说《骨》讲述的是关于居住在美国旧金山唐人街内梁家三代人的故事。小说以典型的华裔家庭中父母与子女间文化差异与矛盾为主线,突出展示了三代美国华裔在身处边缘世界中的困惑、矛盾与压抑,并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他们特质的、流变的身份。其中,作为小说中新一代的美国华裔形象出现的梁家三个女儿:莱拉,安娜和尼娜在同样身处中西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家庭、情感、价值观以及身份认同的困惑中,三姐妹截然不同的认同与选择最终导致了三人迥然的生活与命运。本文通过展现三姐妹面对中西文化尴尬时坚持的不同选择及命运,试图分析华裔女作家伍慧明在这部小说中通过刻画莱拉的成功,为身处中西文化矛盾,在尴尬与夹缝中的新一代华裔美国人所探寻的身份文化建构之路,即跳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正视自身的双重文化身份,自由地融入美国社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汤亭亭等在她们的作品中,运用传统的神话以及迷信来重塑她们的故事世界。本文通过对谭恩美、汤亭亭的三部作品的解读,认为华裔女性文学中的超自然现象不仅宣扬了古老神秘的中国文化,借以表达了作者们自己的强烈意愿,同时也给美国文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在美国文化这个"色拉碗"中成功地嵌入中国的元素。  相似文献   

11.
伍慧明发表于1993年的小说《骨》(Bone)掀起了华裔美国文学的新高潮。小说《骨》讲述的是关于居住在美国旧金山唐人街内梁家三代人的故事。小说以典型的华裔家庭中父母与子女间文化差异与矛盾为主线,突出展示了三代美国华裔在身处边缘世界中的困惑、矛盾与压抑,并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他们特质的、流变的身份。其中,作为小说中新一代的美国华裔形象出现的梁家三个女儿:莱拉,安娜和尼娜在同样身处中西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家庭、情感、价值观以及身份认同的困惑中,三姐妹截然不同的认同与选择最终导致了三人迥然的生活与命运。本文通过展现三姐妹面对中西文化尴尬时坚持的不同选择及命运,试图分析华裔女作家伍慧明在这部小说中通过刻画莱拉的成功,为身处中西文化矛盾,在尴尬与夹缝中的新一代华裔美国人所探寻的身份文化建构之路,即跳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正视自身的双重文化身份,自由地融入美国社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龚瑶 《科技信息》2007,(11):126-126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中国佬》中穿插的十二个短小章节有着深刻的象征寓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小说中对华人移居美国的叙述有着密切联系。本文通过对“鬼伴”这一短小章节的分析探讨,揭示了作者在这一章节中使用了隐喻的创作手法,以预示小说人物命运的发展。“鬼伴”象征着华裔男性在美国一心追求的美国梦的破灭。小说通过这个象征性的隐喻揭示华裔男性在美国的梦想破灭和身份迷失的现实。  相似文献   

13.
在谭恩美的《喜福会》一书中,有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描写,如神话传说、中国食物、中国式迷信等等,它们不仅使小说具有引人入胜的异国情调,更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美国华裔们的生活和面临的问题,如身份的困惑、归属感的缺失等等。探讨这些内容是如何体现华裔的生存状态和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4.
汤亭亭与赵健秀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华裔文学领域有着重要影响的作家。由于赵对以汤为代表的部分华裔作家作品中“女性化的男性形象”颇感不满,因此两者多有针锋相对的舌战,并逐渐形成了美国华裔文学人物形象批评的性别对立。从“双性同体”的视角人手,尝试消解美国华裔文学中男女性别的二元对立,并以《女勇士》《典型的美国佬》《蝴蝶君》三部作品为例,指出“双性和谐”是消解性别矛盾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15.
美国华裔作为美国这个大熔炉下一支少数族裔,在美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产生了奇妙的火花。华人与生俱来的"中国性"——语言文字、教育选择、生活习俗、思维方式、价值观也在两种文化的交融碰撞中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在美国华裔的身上,一方面有着被同化的"断裂",一方面有着落叶归根的"延续"。文章旨在研究美国华裔"中国性"的"断裂"与"延续",在分析研究"中国性"的"断裂"与"延续"根源及表现方式的基础上,探讨在多元文化时代美国华裔未来的文化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6.
郭辉 《科技信息》2009,(32):I0143-I0143
谭恩美(Amy Tan)是著名的美国华裔女作家。1952年出生于美国加州奥克兰,曾就读医学院,后来取得语言学硕士学位。她的作品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如今谭恩美已成为美国文坛少数民族作家的一位代表人物,而在当今美国社会倡导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她的地位早已渐渐超越了一位少数民族或者流行小说家的身份,而成为整个美国乃至西方最为著名的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17.
刘冰 《皖西学院学报》2012,28(1):94-97,104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在美国和中国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她的作品不仅反映了美国华裔的生活体验,也参与构建了美国华裔文化,深受不同族裔、年龄及文化教育背景的读者的喜爱,在当代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占据着特殊而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水仙花、黄玉雪、汤亭亭和谭恩美等美国华裔女作家及其代表作的分析研究,本文论述了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文化身份的嬗变,即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华裔女作家在面临身份危机时所选择的不同文化身份,揭示了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发展进程和社会文化总体语境的变迁状况。这对处于全球化语境中的我们选择文化身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钟蕾 《新余高专学报》2015,20(1):91-93,107
《华女阿五》是华裔女作家黄玉雪的处女作,小说讲述了第二代华裔美国女孩黄玉雪在美国的艰辛成长历程。在双重文化下成长的黄玉雪,从小就面临文化身份问题。黄玉雪在家庭、学校、社会追寻自我,并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成功融入美国主流社会,获得巨大的成功。作品揭示出第二代华裔美国女性想要在社会上获得成功,必须坚持并且充分利用自己的双重身份属性。  相似文献   

20.
从东方主义视角出发,解读《喜福会》中的东方主义元素。由于所处的历史环境和特殊的文化身份,使华裔作家一方面夸大了东方与西方的差异,强化了东方文化的“他者”形象,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解构了东方主义,从而论证了东西方两种文化平等交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