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用高糖(25mmol/L葡萄糖)和胆固醇(0.8, 1.6, 3.2mmol/L)处理EA.分析高糖高胆固醇诱导EA.hy926细胞凋亡中对HSPD1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表明随胆固醇浓度的增加,EA.hy926细胞活性下降,呈浓度依赖性.0.8mmol/L胆固醇低糖培养液培养12h的细胞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0.8mmol/L胆固醇高糖培养液培养12h的细胞活性与正常对照组(高糖培养液+0mmol/L胆固醇)具显著性差异(P<0.01).低糖或高糖培养液+0.8mmol/L胆固醇处理EA.hy926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活性呈时间依赖性下调,48h后细胞大部分变圆,脱落.高糖高胆固醇处理的细胞大部分发生凋亡(50%),HSPD1基因表达显著上调.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合成了牛磺酸修饰壳聚糖季铵盐(TT)和牛磺酸修饰巯基化壳聚糖季铵盐(TTC)聚合物,再利用TT和TTC包载沉默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质粒编码短发夹RNA(shTNF-αpDNA),形成TT-shTNF-αpDNA和TTC-shTNF-αpDNA纳米粒,研究了两种纳米粒理化性质、体外摄取和体外基因沉默效果.结果表明:TT-shTNF-αpDNA和TTC-shTNF-αpDNA粒径在180~305nm之间,电势在12~20mV之间,分散性良好;TTC-shTNF-αpDNA pH稳定性能优于TT-shTNF-αpDNA;TT-shTNF-αpDNA和TTC-shTNF-αpDNA均先突释后缓释;TT-shTNF-αpDNA和TTC-shTNF-αpDNA均可显著提高pDNA细胞摄取,TTC-shTNF-αpDNA细胞摄取量显著高于TT-shTNF-αpDNA;TT-shTNF-αpDNA和TTC-shTNF-αpDNA均以能量依赖方式入胞,通过巨胞饮和小窝蛋白介导的途径入胞,TTC-shTNF-αpDNA会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入胞,TT-shTNF-αpDNA则不通过此途径入胞;TT-shTNF-αpDNA和TTC-shTNF-αpDNA均可有效递送shTNF-αpDNA入胞,从而抑制TNF-α蛋白表达,TTC-shTNF-αpDNA组基因沉默效果优于TT-shTNF-αpDNA组.因此,TTC有望作为合适的口服基因递送载体.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磷酸化壳聚糖(PC)包被季铵化壳聚糖(TMC)/质粒(pDNA)纳米复合物,制备PC/TMC/pDNA三元复合物(PTC),用于提高体内外基因转染功效.PTC粒径为100~200nm,Zeta电势为-16~-34mV,可有效缩合pDNA,保护pDNA免遭核酶降解.PC降低PTC中pDNA结合力,增加体外释放量.表面荷负电的PTC抗非特异性蛋白吸附能力强,经小窝蛋白介导的细胞内吞途径入胞后逃避溶酶体降解,细胞核内分布比例高.HEK293细胞体外转染试验结果显示,PTC体外转染效率是TMC/pDNA纳米复合物(TC)的1.5~3.1倍;小鼠胫前肌注射给药试验结果表明,PTC可显著提高基因体内转染效率.因此,合适质量比的PTC有望作为功能性基因药物的递送载体,用于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4.
利用单体NIPMA、DMAM合成相转变温度(LCST)为42.5℃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并自组装得到载有喜树碱(CPT)和磁性纳米粒子Mn_(0.6)Zn_(0.4)Fe_2O_4的磁热温敏复合载药胶束.对该胶束的细胞毒性等生物学性能和不同条件下疗效差异的机理进行研究,明确了磁热温敏复合载药胶束在不同条件下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发现磁热疗和化疗的高效协同效应可增强CPT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同时对该复合载药胶束的磁热化疗协同增效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从对数Bloch类空间B(logβ)α到n阶加权类空间Wμn的加权微分复合算子D?,um的有界性和紧性,同时当权函数μ(z)=να,β(z)时,也刻画了从n阶加权类空间W(να,β)((n))到对数Bloch类空间B(logβ)α的加权微分复合算子D?,um是有界和紧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含稀土Er的(NH4)2Er5F17/TiO2复合光催化剂,利用稀土元素f 电子的特征跃迁吸收将催化剂的光吸收范围拓展至可见光,通过罗丹明B(RB)染料模拟水中的污染物,对其进行光催化降解,并通过XRD、UV-vis、TEM、EDX-mapping、XPS、PL对催化剂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形成的稀土基化合物(NH4)2Er5F17粒径约为50nm,具有良好的六方型结晶形貌,实现了与商用P25 TiO2的有效复合,稀土Er3+在可见光区522nm、487nm、654nm和800nm处出现的特征吸收峰拓展了复合光催化剂的可见光响应。对不同n(Er)/n(Ti)复合催化剂催化活性的评价表明,当n(Er)/n(Ti)=0.02时,由于(NH4)2Er5F17在TiO2载体上均匀分散,有较强的光吸收,复合光催化剂的电子空穴复合率较低而表现出对RB最高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活性。  相似文献   

7.
先用开环聚合(ROP)合成大分子的RAFT试剂(PCL-SS-DMP),然后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法,合成了亲水性的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HPMA)和主动靶向配体叶酸单体丙烯酰胺-叶酸(AA-FA),制备了具有主动靶向还原敏感性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CL-SS-b-PHPMA-b-PFA),用核磁共振(1 H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此共聚物在水溶液中可自组装形成聚合物胶束,由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动态光散射(DLS)表征可知胶束为尺寸约100nm的球形颗粒,用DLS观察到胶束粒径在10mmol二硫苏糖醇作用下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以抗癌药物阿霉素(DOX)为模型药物,研究载药胶束在模拟人体环境中的控释行为.用四氮唑盐还原法(MTT)研究不同浓度的聚合物胶束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细胞毒性,并评价载药胶束在细胞中的抗癌效果.结果表明,PCL-SS-b-PHPMA-b-PFA可作为包载DOX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载药胶束的体外释放呈明显的还原依赖性,且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有望成为理想的抗肿瘤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8.
通过乙二胺β-环糊精与聚丁二酰亚胺开环聚合,制备出了新型两亲性共聚物,即β-环糊精/聚(L-天冬氨酸),并用IR和1 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直接水溶法制备了聚合物胶束,通过激光粒度仪对胶束粒径大小进行了测定.利用芘为荧光探针,对其临界胶束浓度进行了测定.以甲氨蝶呤为模型药物,制备了聚合物载药胶束,并且测定了载药量和在缓冲溶液中的对甲氨蝶呤的控制释放能力.结果显示,聚合物胶束的有效粒径为76nm,其临界胶束浓度为3.184×10-3 g/L.该聚合物胶束对甲氨蝶呤的载药量为18.38%,且在缓冲溶液中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2种均苯三甲酸根配位聚合物{\[Cu2(Hbtc)2(H2O)6]·ppz·H2O}n(1)和{[Co2(btc)2(H2O)6]·(H2ppz)·(H2O)}n(2)(H3btc=均苯三甲酸,
ppz=哌嗪), 通过红外光谱(IR)、 紫外 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UV-Vis-NIR)、 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XRD)对配位聚合物进行表征, 利用表面光电压光谱(SPS)考察配位聚合物的光伏性能, 并将SPS与UV Vis吸收光谱进行关联, 采用半导体能带理论与晶体场理论分析且指认各响应带. 结果表明: 配位聚合物1和2均属于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二者具有均苯三甲酸根桥连的1D链状结构, 不对称单元中均包含2个晶体学不等效的M(Ⅱ)离子(M1=Cu,M2=Co); 二者中心金属离子的配位构型不同, 相同有机分子的存在形式不同; 2种配位聚合物在紫外 可见光诱导下均产生光伏响应, 且配位聚合物中心离子的配位环境对光伏响应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将4,4′-三苯胺二甲酸(H2L)和硝酸镉分别加入1,4-二(咪唑)苯(bimb)和1,4-二-(吡啶-4-甲氧基)苯(bpmb)中,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两种新型的金属镉有机 无机配位聚合物{[CdL(bimb)0.5]·2H2O}n(1)和[Cd(HL)2(bpmb)0.5n(2). 利用X射线衍射(XRD)确定两种聚合物的结构, 用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IR)、 热重(TG)和粉末X射线衍射(PXRD)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并在室温下测试两种配位聚合物的荧光属性. 实验结果表明: 配位聚合物1属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其骨架为二维层状结构; 配位聚合物2属单斜晶系, C2/c空间群, 是由一维锯齿链通过氢键作用形成的3D超分子聚合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合成了甲壳三糖-g-壳聚糖(TCS),并与累托石插层复合制备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RD和TEM对其进行了表征。粒径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分子量的TCS与pDNA复合物的粒径大小都在75nm左右,而累托石加入后,其粒径都不同程度的增加,最大达到191nm。在PBS中的聚集动力学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发现,高分子量TCS /pDNA复合物较低分子量复合物稳定,而累托石的加入降低了其稳定性。体外转染实验初步表明,甲壳三糖-g-壳聚糖/累托石-DNA复合物能介入肝癌细胞中并表达荧光。该纳米复合材料可作为潜在的非病毒基因载体。  相似文献   

12.
以甲基巯基四氮唑和巯基嘧啶为硫源, 用溶剂热合成法原位合成两个纯无机羟基硫酸盐骨架: [Cu3(SO4)(OH)4]n(1)和[K2Co3(OH)2(SO4)3(H2O)2]n (2). 在化合物1中, 一维带状折叠—Cu3(OH)4—阳离子链被硫酸根连接形成三维羟基硫酸铜骨架; 在化合物2中, 一维折叠Co3(OH)2阳离子链被硫酸根连接形成二维羟基硫酸钴阴离子骨架, 该阴离子骨架进一步被K+连接形成三维双金属纯无机骨架, 在该三维结构中存在K+传输通道. 实验结果表明, 有机硫作为硫源为合成羟基硫酸盐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以聚乙烯亚胺(PEI)为骨架复合高迁移率族蛋白 B1 (HMGB1 )的复合型载体HMGB1/PEI的性能,以期提高非病毒基因载体的转染效率。透射电镜观察pDNA/HMGB1/PEI复合物粒子形态呈球形;动态光散射法测定粒径与表面电位,结果显示复合HMGB1后,复合物粒径降低,且随HMGB1加入量的增大表面电位有增大的趋势;凝胶电泳阻滞试验表明HMGB1可协助PEI与pDNA结合;MTT试验结果显示HMGB1/PEI复合载体的细胞毒性低于PEI;HMGB1/PEI复合载体的转染率较PEI的转染率增大2.9~4.0倍,且HMGB1可以弱化血清对转染的阻碍作用。所以HMGB1被证实能有效提高PEI的体外转染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以铀酰离子(UO22+)为模板, 与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1,3-二苯基-1,3-二羰基)-2-丙酯(DBM-MAA)、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在致孔剂1,4-二氧六环中进行聚合后, 用50 mmol/L的HCl溶液洗脱模板UO22+, 制得可用于特异性吸附UO22+的离子印迹聚合物(IIP)。当UO22+与DBM-MAA为1:3时合成的IIP吸附效果最好。此IIP能从碳酸铀酰铵溶液中竞争吸附UO22+, 最大吸附容量为9.4 mg U/g。此IIP能从含有Li+, Na+, K+和Rb+等金属离子的溶液中选择性吸附UO22+。  相似文献   

15.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二核和三核(金属离子的个数)钌(Ⅱ)吡啶和联吡啶混合配体的化合物。利用色谱柱分离法使产物得以有效的分离。这类化合物在组成上具有吡啶和联吡啶两种配体,两组元分别为顺、反结构。这种组成和结构上的特殊性,使得这些化合物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与已有的二核化合物相比,具有独特之处:一个化合物中具有几个不同金属向配体的电子跃迁过程(MLCT)。它们的IR吸收特征,特别是氰配体成桥后IR振动频率的变化,证明了二核和三核化合物的形成。所得新化合物具有较强的光致发光性能,在一个化合物中同时具有两个不同波长的发射峰,这一发光特性与它们的二元组成是相对应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两次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含有笼型倍半硅氧烷(POSS)的温度和pH双重敏感的两亲性聚合物POSS-PMEO2MA-b-PDMAEMA,并采用GPC和1H-NMR对引发剂和聚合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动态光散射(DLS)、荧光光谱仪、透光率测试等手段研究了聚合物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下聚合物在水中自组装形成球形胶束,温度高于临界溶解温度(LCST)后,胶束脱水发生聚集,形成更大尺寸的聚集体;调整溶液的p H值为9时,聚合物的浊点温度下降;聚合物胶束的尺寸随着pH值的升高而减小。通过改变温度和pH值都能调控聚合物在水中的自组装形态。  相似文献   

17.
采用常规方法合成了3种Fe(Ⅲ)配位超分子配合物:  [Fe(phen)3][Fe(ox)3]·KOH·6H2O(1), [Fe(en)2(ox)][Fe(en)(ox)2]·2H2O(2), K3(glycol)·(Fe0.2Cr0.8)(ox)3(3)(phen=邻二氮杂菲, en=乙二胺, ox=草酸). 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 红外光谱(IR)、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配合物进行表征, 并测定了它们在4.5~300 K的变温磁化率. 研究结果表明, 在低温区配合物1~3均表现出弱的反铁磁性质, 其中配合物2的反铁磁性最强.  相似文献   

18.
该文讨论了包含φ(n)、φe(n)与S(n)3个数论函数的方程kφ(Y)=φ2(Y)+S(Y 8)的可解性.利用这3个数论函数的性质,得到了该方程只在k=1、2、4、5、9、11时有正整数解,并给出了其具体的正整数解,其中函数φ(n)是Euler函数,函数φe(n)是广义Euler函数,函数S(n)是Smarandache函数.  相似文献   

19.
利用双水解反应制备含稳定胶束H2SnO3@Fe(OH)3的胶体溶液,并在静电吸附作用下将其自组装到天然石墨表面,经水热反应构建了表面具有SnO2-FeO(OH)精细结构的石墨负极体系. 结构表征结果显示:水热反应后天然石墨表面存在致密的纳米结构包覆层,该包覆层是由超细SnO2纳米晶颗粒(粒径 < 6 nm)弥散的非晶态FeO(OH)组成. 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石墨表面构建SnO2-FeO(OH)精细纳米结构不仅能提升其充电/放电容量,而且还可改善其循环稳定性. 在0.1C充放电流密度下,经表面修饰的天然石墨首次充放电效率达到77.5%,循环100次后放电容量仍能维持在384.4 mAh/g,放电容量较商用天然石墨提高了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