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充分发挥灾害信息员在灾害应急管理中的作用,依据国家有关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城市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研究表明,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不稳定、专业技能薄弱、培训效果不理想、管理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是影响我国基层灾害信息员工作质量的关键.建议要从人员的配置、工作需求、个人发展等方面为队伍建设提供保障;要加大专业培训力度,以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为着力点,丰富培训的组织形式、培训内容和方式方法;要严格灾害信息员的业绩考核制度,奖优罚劣.  相似文献   

2.
黄忠杰 《科技信息》2012,(15):363-363,393
据气象专家和地质专家预测,近几年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年.如台风、洪涝、旱灾、风暴、冰雹、滑坡和泥石流等各类灾害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且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种类多、地域广、强度大、损失重.总体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3.
郭永霞 《甘肃科技》2000,16(1):61-63
1武都地区自然灾害类型1.1暴雨在每年的5~10月 ,武都地区都有暴雨发生 ,每年有3~4次 ,以7月最多。实测10分钟最大降水量为16.2毫米 ,1小时最大降水量41毫米。1.2滑坡和泥石流武都地区地处白龙江流域 ,山高谷深 ,岩石风化厉害 ,粘性泥石流活动频繁 ,每年都有泥石流爆发 ,是我国泥石流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1.3地震武都地区地震频繁而强烈。1.4生态破坏武都地区尤其是白龙江两岸 ,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相当频繁。白龙江沿岸水土流失严重 ,又由于滑坡、崩塌及泥石流等灾害的作用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2武都地区…  相似文献   

4.
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等自然灾害是河南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认识这些山地灾害的成因及发生发展规律,采取有效地减轻和防御措施,对促进河南山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路自然灾害类型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针对性地制定公路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结合公路自身特点及公路行业的要求,运用系统理论分析法将中国公路主要自然灾害划分为2种类型: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根据公路自然灾害成灾原因、灾害体规模、破坏形式和发生部位,将公路上常见的崩塌类、滑坡类、泥石流、路基沉陷与塌陷、暴雨洪水灾害做了进一步划分。结果表明,公路自然灾害类型划分是灾害管理和减灾防灾工程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三湘动态     
正常德市:自然灾害灾害信息员业务培训如火如荼开展中文/周彩兰近日,就如何"及时""准确""规范"开展灾害信息统计报送,以及提高基层灾害信息员整体业务素质等问题,常德市及所辖各区县市(管理区)积极谋划,全面部署组织开展灾害信息员业务培训活动。该市鼎城、安乡、汉寿和西湖管理区于5月份组织了灾害  相似文献   

7.
泥石流是在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传统的人工目视解译方法费时费力,且遥感数据的很多信息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利用,难以满足泥石流灾害调查,尤其是紧急救灾的急迫要求,计算机自动、半自动的泥石流淹没区域信息提取方法为灾后应急响应和灾情的快速评估提供了依据。该文根据泥石流发生前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特点,提供一种基于PIE SDK综合利用前后两期遥感影像的纹理信息和光谱特性,实现泥石流自动化变化检测的方法。该文方法对泥石流淹没区域的检测率达90%以上,虚警率在10%以下,这对于泥石流灾后应急响应和灾情的快速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泥石流作为一种突发性的特殊洪流,已与地震等自然灾害一样,成为山区经济开发和生产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大灾害。本论述通过对中国西南山区四川省雅江县大河坝沟泥石流的现场调查,研究分析其发育特征、形成机制及发展趋势,评价其灾害影响性。  相似文献   

9.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可以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空间技术对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下煤火、雪灾、赤潮、台风、滑坡/泥石流、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进行监测、评估与预警研究,也可以对空气质量、水环境及生态环境进行监测与评价。为了能够实现大范围、全天候、快速、动态的环境和灾害监测,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和综合减灾能力,中国将分阶段发射由4颗光学小卫星和4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组成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通过卫星系统、地面系统、应用系统的建设,最终实现天地一体化的灾害及环境监测、应急、决策支  相似文献   

10.
金凌燕 《甘肃科技》2004,20(9):20-24
定西市处于甘肃省陇西黄土高原 ,泥石流灾害发育 ,掌握和评估这些灾害的规律和规模 ,进而预测、预报泥石流灾害 ,为城市防灾、减灾服务。本文以定西市城市规划区泥石流灾害评估为例 ,介绍了调查、统计、评估和核灾等滑坡泥石流灾害结合评估办法 ,以期实现抗灾救灾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4—2020年云南地质灾害数据和气象站降水资料,通过有效降水量法筛选出降水型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灾害,并分析灾害发生时次前的降水特征.结果显示:云南降水型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其次是泥石流和崩塌;诱发3类地质灾害的降水类型都有短时强降水、短期降水和长历时降水.由短期降水造成的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灾害样本分别占78%、83%和75%,其中超过75%灾害发生前3 d出现强降水事件,泥石流更是高达96%;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短历时强降水主要发生在前12 h,其中滑坡灾害发生短历时强降水时次最多的是前1~4 h,泥石流灾害发生短历时强降水时次最多的是前1 h;云南大部地区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灾害主要由短期降水引起,特别是怒江地区最显著.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自然灾害越发频繁,对于自然灾害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如何科学分析其发生过程并较为准确预测发生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有许多种方法。本文针对地形因子在灾害的发生过程中起到多大的作用而做了基础研究。在选取了11个地形因子的基础上,主要利用了LOGISTIC回归模型对各个地形因子在灾害点发生的所占权重进行计算,并对该地区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四类进行了灾害区预测。通过结合IBM SPSS.22软件和ARCGIS10.2软件对各类地形因子对灾害的贡献值进行了比较。发现在滑坡和泥石流发生上高程、坡度、坡度变率以及坡向变率占比较高。利用Logistic回归对灾害数据与随机点比较适用度达81.7%,整体预测值准确性占68.9%。在灾害数据不足和小区域地形范围内做出的结果显示,Logistic模型在该区域地形因子在灾害中研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黄土滑坡区公路施工中的防灾减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新成 《甘肃科技》2007,23(5):176-177
在黄土滑坡区特殊的地域及地质条件下,公路工程施工使得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更易频繁发生。系统分析了由于施工活动导致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发生及形成机理,从地形地貌的角度总结了易发生上述灾害的地段,归纳了常见的灾害,并从隧道、桥梁、路基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繁多,根据其成因和我国灾害管理现状将其分为七大类:气象灾害(干旱、雨涝等)、海洋灾害、洪水灾害、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灾害、农作物生物灾害、森林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在各类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了70%,平均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 ̄6%。2005年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连续遭遇到多起台风的侵袭。包括“麦莎”在内,几次强台风虽然没有像“卡特里娜”那样“恶果累累”,飓风毁坏企业超过15万家,损失金额在250亿至1000亿美元。自然灾害的发生固然是件令人悲恸的事,它是不可抗拒的。然而…  相似文献   

15.
泥石流是我国的一种主要山地灾害,据统计(孙广忠,1990)全国受泥石流灾害威胁的县城有70座,解放以来泥石流直接造成的死亡人数达3700余人,泥石流和山崩、滑坡等山地灾害,使每年粮食损失亿斤,直接经济损失亿元。随着人口压力的增加,在开发山区中又未能合理地协调人地关系,泥石流不断发展,使山区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剧。在多种泥石流中,粘性泥石流具有极大的破坏力(杜榕桓等,1987)。为了搞好泥  相似文献   

16.
震后滑坡泥石流险情急待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四川省汶川县大地震震中正好处于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地震造成大量山体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通往震中地区的各向道路由此中断,给救援带来巨大困难,加大了抗灾及灾后重建的难度。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近年来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呈现出灾害种类繁多、单灾规模大、破坏大、空间分布上点多面广、灾害成因复杂、防灾救灾难度大等特点,不合理人为活动的诱发作用日益突出,选址不当则是成灾的重要因素。除滑坡、崩塌、泥石流外,地裂缝等灾种发展迅速。通过对甘肃省近年来突发性地质灾害特征的研究及应急救灾管理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应急救灾及防灾工作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柞水县山体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时空分布及活动规律。提出预防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引起岷江支流文井江上游的火石沟发生滑坡,随后泥石流、剧烈河床演变、生态破坏连锁发生,形成典型地震次生山地灾害链。为了研究此灾害链的灾害过程及成灾特征,开展了多次野外勘测。采用GPS、激光测距仪等测绘了灾害区的局部地形,结合遥感、地形图分析,得出地震前后该区地形变化。计算出火石沟滑坡体积约721万m3,泥石流将125万m3左右的滑坡物质带到下游;泥石流堆积体上持续发生剧烈河床演变,上游40万m3的泥石流堆积段达到初步稳定前所发生的泥沙搬运量达6万m3。各级灾害发生量沿灾害链衰减,衰减率约为1/6。经历灾害链的河段,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剧减,河流生态遭到破坏。滑坡创造的约0.25 km2的新生缓坡地较稳定,简单加固后可用于新村镇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20.
灾情发生位置的获取以及与周边重点场所位置关系的环境重建对抢险救灾意义重大,不仅可以及时对灾害现场受困人员进行有序疏散,还可以有效减少次生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但目前存在灾情现场信息采集数据与空间信息融合不够、环境无法快速重建两大技术难题.针对上述问题,在云南洱源县开展滑坡、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定位试验,利用无人机搭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