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某市河段水源水进行了大量的混凝搅拌试验,证实高锰酸钾预氧化可以将地表水中的锰在混凝沉淀阶段很有效地去除,从而可以避免滤池除锰造成滤料发黑和滤头堵塞.同时,试验对高锰酸钾投加量、pH值、预氧化时间、混凝剂投加量、源水锰含量、源水有机物浓度对除锰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该市河段水源水除锰效果最佳时的高锰酸钾投加量、预氧化时间、pH值和混凝剂投加量.  相似文献   

2.
高锰酸钾—粉末活性炭联用处理微污染运河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态试验考察高锰酸钾和粉末活性炭不同投加量和投加顺序,在两者联用时对京杭大运河常州段微污染水源水的强化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高锰酸钾投加量为2mg/L,在反应池入口处投加;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20mg/L,在快速混合处投加,对源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最好,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3%和84%,并且高锰酸钾和粉末活性炭具有强化混凝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南方某水厂常规工艺对微污染原水的净化效率,以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分别采用预氧化(KMnO4、H2O2和O3)、粉末活性炭、助凝剂(PAM)和回流污泥等技术强化微污染原水的混凝过程.结果表明:预氧化强化混凝把原水中有机物氧化分解为分子量较小、疏亲水性较高的有机物,进而提高有机物混凝去除效果,KMnO4、H2O2和O3的适合投加量分别为1.5~2、4~6和4~6 mg/L;粉末活性炭强化混凝是利用粉末活性炭吸附分子量在0.6~3 kD的有机物,从而提高CODMn和色度去除率,粉末活性炭的适合投加量为20~30 mg/L;助凝剂强化混凝是助凝剂PAM能有效提高絮体颗粒尺寸,使得颗粒沉降速度加快,并使CODMn去除率得到提高,PAM投加量为0.2 mg/L;污泥强化混凝沉淀是以回流污泥提供凝聚核心,充分发挥其吸附、卷扫的作用,提高CODMn去除率,污泥适当投加量为15 mg/L.  相似文献   

4.
AS/PDM复合混凝剂在秋季长江水脱浊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与硫酸铝(AS)复合制得的稳定型复合混凝剂,进行秋季微污染长江水强化混凝脱浊处理。通过混凝烧杯实验,探讨了AS/PDM复合配比、PDM特征黏度对脱浊效果及沉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温度为16~18℃,浊度为60~70 NTU的秋季微污染长江水,在确定的搅拌条件下,沉淀30 min,沉淀出水达到6.0 NTU的浊度标准,此时需要2.43 mg/L的AS投加量;对于AS与PDM的质量比分别为20∶1,10∶1,5∶1的复合混凝剂,随特征黏度的增加(依次为0.52,1.53,2.47 dL/g)各需2.25~2.00,1.97~1.85,1.59~1.66 mg/L的铝盐投加量,相对于AS单独处理,分别减少投加量7.41%~17.70%,18.93%~23.87%,34.57%~31.69%。若需使沉淀池出水达到2 NTU左右,需3.93 mg/L的AS投加量,AS/PDM复合混凝剂需3.79~3.05 mg/L的铝盐投加量,相对于AS单独处理减少投加量3.56%~22.39%。PDM明显改善了AS的混凝脱浊效果,提高了絮体密实度与沉淀性能。同时,AS/PDM的复合配比越低,P...  相似文献   

5.
强化混凝与生物降解联用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为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混凝与亲水性悬浮填料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实验研究.当原水CODMn为6.11mg/L,浊度为10.74NTU,UV254为0.158,NH3-N为1.33mg/L时,投加高锰酸钾1mg/L,聚合硫酸铰(PFS)40mg/L,聚丙烯酰胺(PAM)-0.1mg/L,生物反应柱停留时间60min,出水相应水质参数值分别为2.47mg/L、3.95NTU、0.121、0.55,去除率分别为59.5%、63.25%、23.40%、58.60%.  相似文献   

6.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强化海水混凝效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高锰酸盐预氧化技术对海水进行预处理,探讨了高锰酸盐投量、与混凝剂的投加顺序、氧化时间等因素对海水混凝效能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高锰酸盐预氧化可显著改善海水混凝效果,其投量应控制在2~4 mg/L之间,应在混凝剂之前或与之同时投加,预氧化时间宜控制在30min以内.  相似文献   

7.
微电解-Fenton氧化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e/C微电解和Fe/C微电解-Fenton氧化联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研究了废水初始pH、药剂投加量、药剂投加比例和反应时间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获得Fe/C微电解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最佳工艺条件:初始pH =3、m(Fe)/m(C)为4、ρ(Fe/C)为0.6 g/L、反应时间为60 min,处理后COD降至5 960 mg/L,COD去除率达51.8%.Fe/C微电解-Fenton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最佳工艺条件:在Fe/C微电解最佳条件下,H2O2投加量为11 mL/L,反应时间为100 min,出水COD为4480 mg/L,COD总去除率为63.8%.垃圾渗滤液中的腐殖酸类有机质经过Fe/C微电解或微电解-Fenton氧化处理后变成小分子产物,与Fe/C微电解相比,Fenton氧化对腐殖酸等大分子有机质有更强的氧化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芬顿试剂、高锰酸钾为氧化剂氧化降解生活污水,通过测定COD、BOD_5变化来比较氧化效果.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进行研究.芬顿试剂适宜的氧化条件:FeSO_4·7H_2O的投加量为3 mmol/L,pH值为3,H_2O_2与Fe~(2+)的投加比为3:1,反应时间为60 min;高锰酸钾适宜的氧化条件:投加量为0.2mmol/L,pH值为2,反应时间为60 min.研究表明:与高锰酸钾处理的效果相比,采用芬顿试剂,COD去除率可达80%,处理后废水的可生化性大大提高,为进一步的生化处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半程混凝/臭氧化/陶瓷膜过滤新型净水集成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时膜污染的控制及该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进行了小试实验,分别改变混凝剂和臭氧的投加量,考察不同工艺条件对跨膜压差及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半程混凝和臭氧可以有效降低膜污染,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的投加量为12.5mg/L时,跨膜压差由原水直接过膜时的-0.074MPa降低至-0.021MPa,臭氧的投加量从0mg/L增加至2mg/L时,跨膜压差由-0.068MPa降低至-0.049MPa;半程混凝/臭氧/陶瓷膜集成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显著,工艺出水中有机物分子质量分布范围由原水的小于5ku缩小至小于3ku,一部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有机物;该工艺对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60.00%和68.00%,对THMFP和HAAFP的去除率分别为57.59%和48.39%;集成工艺出水浊度低于0.05NTU,水中粒径大于2μm的颗粒数小于等于10CNT/mL,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数为0,出水的微生物安全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0.
预氯胺化处理受污染水源水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高氨氮的受污染水源水的预处理国内大部分水厂通常采用预氯化工艺.以某市受污染水源水为研究对象,通过烧杯试验探讨了氯胺的预氧化助凝效能。结果表明,同无预氯胺化相比,氯胺在低投加量(2.0 mg/L)时,可明显降低水样的滤后浊度和沉后浊度,并且氯胺的助凝效能随氯、氮比率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