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目的探析青海湖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可持续开发对策。方法运用实证分析法与行为调查法进行探讨。结果通过对青海湖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的空间内容研究,即对旅游区资源类型与景观结构、自然环境结构现状与旅游环境容量以及客源目标市场与地域吸引范围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结论提出构建生态旅游系统示范区、大力调整旅游产品结构、以形象标志景区带动旅游景点的整合营销等6点有关青海湖风景名胜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为类似干旱区大型湖泊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保护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景名胜区环境污染值得重视。保护江苏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十分重要,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江苏旅游市场吸引力,有利于风景名胜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升江苏旅游形象。建议:认真学习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贯彻执行和完善有关法规,加强管理,防止过度开发。  相似文献   

3.
随着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钟山风景名胜区由城外“走进了”城内;景区内丰富、高品味的旅游资源和谐统一,是南京山、水、城、林特色的集中体现,不仅是钟山风景名胜区甚至南京、江苏发展旅游的根本,同时还担负着建设“文化南京”和“生态南京”的重任.为了实现钟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其建立核心保护景区,实行严格保护下的核心保护景区外围的适度精品开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长三角地区以其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形成了众多的风景名胜区,在长三角生态保护格局构建和区域绿色一体化发展中担任重要角色。定量分析长三角风景名胜区的分布与可达性特征,构建区域尺度下的风景区空间分布和可达性的研究框架,整体分析长三角区域风景区体系的空间结构,有助于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方法】 以长三角地区123处风景名胜区为对象,在综合考虑多种服务半径及风景区级别与类型属性的前提下,利用ArcGIS平台和数学模型分析其空间分布与可达性。【结果】 ①长三角风景名胜区整体上具有“南密北疏、一片多点式”、随机趋向于离散的分布特征。②长三角风景名胜区可达性分布差异化显著,3种搜索半径下呈现不同程度的空间极化现象,可达性等级随半径阈值增加整体呈提升趋势;3种搜索半径下县域可达性聚集程度均较高,热点区主要分布在黄山、宣城、丽水、杭州、金华、苏州、无锡等地,冷点区出现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③不同等级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可达性优于省级风景名胜区;不同类型中,独立型风景名胜区可达性优于城景结合型风景名胜区。④可达性受不同客观因素影响,相关程度从强到弱依次为:风景名胜区分布密度>人口分布>路网密度。【结论】 长三角地区风景名胜区分布与可达性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本研究可为长三角风景名胜区资源整合梳理、系统化管理以及区域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风景名胜区城市化现象所带来的危害:导致风景名胜资源过度开发;破坏视觉美感,降低景区形象;引起景区生态环境恶化;缩短景区生命周期;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探讨了风景名胜区产生城市化现象的原因即管理体制未理顺;政府财力支持不够;对风景区的认识存在严重偏差;风景区的土地、权益未明确定位;未处理好国家与地方,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传统经济体系不健全.提出了防止风景名胜区城市化的对策即创新管理体制,健全经济体系;加大政府投入,提倡社会捐助;合理布局旅游接待设施,提高规划设计水平;改善风景名胜区内外交通联系,妥善安置居民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6.
风景名胜区旅游经济的孤岛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缺乏对风景名胜区周边居民利益协调的相应机制与政策,形成风景名胜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孤岛效应",影响风景名胜区环境资源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目前我国风景名胜区面临的重大问题.文章提出了旅游经济发展的孤岛效应的概念,并从二元化管理体制、一元化发展模式、空间区位边缘化、社区参与的障碍等4个角度分析其成因,提出了理顺管理体制、加大输血力度、完善造血功能的对策,以期发展和谐旅游,促进我国风景名胜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三清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清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区域,对该区的旅游环境容量进行定量分析,认为三清山南清园游览区的旅游资源容量是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的“瓶颈”,并对扩大其旅游环境容量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试论风景名胜区的本质任务及其遗产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国风景名胜区的本质任务,寻找解决风景名胜区保护问题的有效途径。方法资料调研与分析类比、归纳演绎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辨析了风景名胜区的涵义是风景资源集中的地域、风景资源的稀缺性、脆弱性及多种复合价值,使风景名胜区具有“突出的、普通的价值”,从而具有人类遗产属性。结论应将风景名胜区保护纳入遗产保护体系中来,并遵照遗产保护的基本准则,才能从根本上有效保护风景资源。  相似文献   

9.
旅游资源作为开展旅游活动的基础,在旅游开发与管理工作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对每个旅游景区旅游产品进行开发之前,首先要对其进行评价.结合区域特点以及具体情况,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卢云事教授的“三三六”评价法对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定性分析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0.
风景名胜区的开发与旅游的开发紧密相关。当前,风情旅游已成为国际旅游的热点,这源于人们回归自然、回归历史的思源心理。文中介绍了风情文化在风景名胜区开发中的意义,并结合贵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湃阳河风景区总体规划中的自然风景资源与风情资源优势,综合提出了湃阳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的风情构思和规划体系,提出了风土村、田园村、旅游村、风情中心及民俗博物馆五类风情旅游开发项目;同时结合风景名胜区的开发与保护,提出了控制景区人口密度、防止环境恶化的一些具体建议、措施与保护规划。  相似文献   

11.
以青海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旅游景区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和冲突的基础上,构建青海旅游景区核心利益相关者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并选取青海湖旅游景区进行实地验证,采用灰色关联法评价景区整体协调发展状态,研究表明:青海湖旅游景区核心利益相关者协调发展的主要问题出现在利益分配、监管水平、权力行使三方面;状态评价中,红色紧急区间内的经济利益分配因素直接导致协调发展状态的失衡,验证结果与青海湖旅游景区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证明了评价体系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文中以遥感影像为依托,根据历史及现有的遥感影像数据生成各时期青海湖范围水涯线,结合其他矢量数据以及统计数据,设计并实现了“青海湖面积动态监测系统”.系统能够将青海湖面积变化以多种方式客观、科学的展现出来,为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森  孙虹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29(5):531-533,541
对鞍山市玉佛山风景区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了现状及生态资源构成,指出鞍山市玉佛山风景区存在生态资源矛盾问题。在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前提下,提出搞好风景区界定,明确保护范围,做好风景区的发展规划。提出景区生态资源保护措施,提高防火意识,还绿于民,加强保护投入,提高管理水平等几项保护的原则和利用的对策,并以此构成一个系统全面的景区生态环境资源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旅游景区文艺表演属于旅游娱乐业,在景区旅游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景区文艺表演的生命力来源于对文化的诠释,只有深入挖掘当地文化内涵,文艺表演才能持续健康、生机勃勃地发展。景区文艺表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应该把握好这些特点,积极开展商业运作,利用各种商业手段,创造出更多的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生态安全格局的视角引导山岳型风景区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方法】以浙江天姥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例,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识别,运用ArcGIS的地理空间分析工具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着眼于风景区的生态源地和自然本底条件,构建了“生态源地诊断-安全格局识别-理想景源提取-保护利用策略”的山岳型风景区景观资源保护利用研究框架。【结果】通过对研究区雨洪安全、生物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和地质灾害4个方面安全格局的分析识别,完成风景区综合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结合对理想景源具备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提取和叠加,最终在风景区已有景观资源的基础上提取了37处理想景源,包括32处自然景源和5处人文景源。【结论】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山岳型风景区景观资源保护利用策略,可为山体环境相关的生态保护和风景区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旅游业持续快速的发展,旅游景区也成为投资的热点.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景区投资者与社区居民间利益冲突的不断发生.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投资者和居民两者的关系、行为、冲突进行了分析,并依据博弈理论探讨了投资者与社区居民合作的优势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以陕西省留坝县张良庙与紫柏山风景名胜区为例,研究了景观要素的组成和特征.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区域整体资源要素及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其变化原因,提出风景区必须以保护为主,适度开发与利用相融合.  相似文献   

18.
风景名胜区乡村文化景观管理数据库平台建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扩大风景名胜区乡村文化景观管理范围,提高区内乡村文化景观的管理效率,并扩充乡村景观信息的共享性,提出一种结合数据库和GIS技术的风景名胜区乡村文化景观管理数据库平台。【方法】利用ArcGIS、WebGIS以及相关数据库技术,整合乡村文化景观的空间信息和各类景观专题信息资源,对乡村文化景观不同时空的图形信息、图文影音信息等多种信息源进行抽取和标准化处理,构建风景名胜区乡村文化景观管理数据库平台的功能和框架。【结果】以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为例,建立基于GIS的乡村文化景观图像子数据库和乡村文化景观图文影音数据库,并提出了数据库管理和服务平台的建构策略。【结论】此数据库平台可对乡村文化景观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以及方便后续的监测评估、保护规划等工作,并能面向公众起到宣传、推介和咨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应用实地考察资料,分析了仙峪新景区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评价了资源的空间组合、类型结构、级别划分及开发环境,为该景区开发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为华山风景名胜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系列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20.
宁夏沙湖风景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宁夏沙湖风景区的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对该区的环境问题,诸如大气中的粉煤尘和来自工厂的废毒气体,以及地上、土中、水中的石油残废品和各种垃圾废弃物等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相应的生态对策和工程措施,以期使沙湖的风景资源得到妥善保护且有利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